第三章 曾國藩是笨拙還是精明 第一節 智商不過中等,卻是官場太極高手

曾國藩的智商不過中等。

湘鄉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說是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誦了多少遍還背不下來。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後偷竊。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睡。小偷忍無可忍,跳出來大叫:「這種笨腦袋,讀什麼書?」

這個笑話並非空穴來風。曾氏一族的天姿並不出色。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歲,才勉強過關。曾國藩的幾個兄弟,雖然也都十年寒窗,卻沒有一個達到舉人的功名。曾國藩本人從十四歲起參加縣試,前後考了七次,到二十三歲才考上秀才,而且還是個倒數第二名。比較他同時代的名人,他的平庸一目了然。小他一歲的左宗棠,十四歲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李鴻章也是十七歲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啟超更是天資超邁,十一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

梁啟超說:「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國藩,屢屢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於兵機每苦鈍滯」。學生李鴻章也當面說過他太「儒緩」。曾國藩自己也常說「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他說,自己讀書做事,反應速度都很慢:「余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余或沉吟數時不能了。」

這並不完全是謙詞。

但另一方面,曾國藩又是個極為「精明」的人。

他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戰略家。太平軍起,舉國束手無策。只有他獨闢蹊徑,以超人之膽識創立湘軍。在從皇帝到大臣或急於求成,或悲觀絕望,滿朝如無頭蒼蠅,紛無定計之際,曾國藩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勢」的平定太平軍戰略,即「爭奪武昌,控制長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慶,進而攻陷天京」。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極為高明的戰略,清王朝正是在這個戰略指導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他非常善於審時度勢。自古功臣,他這樣善於把握進退者不多。剿滅太平軍之後,他的功名事業如日中天,此時他卻極度冷靜,在大盛之中察覺大衰的先機,毅然上疏請求辭去節制四省的大權,並採取果斷手段,裁撤自己的權力之本——湘軍。他一生出將入相,沒有大的跌蹉,在傳統官場上像他這樣的成功者並不多見。

他深通官場韜略,官場功夫如同太極高手,善於化解種種難題於無形之中。曾國藩的秘書趙烈文日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曾國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際,朝廷令李鴻章協助進攻。李鴻章一方面不想奪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買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責推給曾氏,因此私下到處解釋,做了許多小動作。趙烈文評價李鴻章:「此一事而機械百出,語言處處不同,其圖望大功,日夜計算心計之工,細入毫芒。」而曾國藩的對策是回覆給皇帝一道辭氣卑約的奏摺,堅請派李鴻章前來,不望有功,但求無過,言語懇摯,不溫不火。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盤一目了然。趙烈文評價說,曾國藩的手段,平直無奇,卻實高於李數倍。

僅舉此數端就可看出,曾氏的「精明」已臻最高層次,實非常人可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