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宗仁:青春戎馬,晚節黃花

李宗仁是現代中國的傳奇人物,他一生的最大特色,就是他以雜牌軍的軍頭地位,與黃埔系一路分分合合20多年,而始終沒被「吃」掉。他與蔣介石一路糾纏,但在翻雲覆雨之中,蔣介石始終未能完全斗垮他,他們最後在國破山河在時勞燕分飛。最終思鄉心切,回歸祖國。

「二次革命」中,龍濟光因效忠袁世凱而竊據廣東都督職;袁稱帝時又封其為一等公加郡王銜。袁世凱復辟帝制時,龍雖然宣布廣東獨立,參加軍務院而為撫軍之一,但他卻未真心討袁,不願護國軍假道粵境北伐。袁死後,龍立即宣布擁護段祺瑞而取消獨立,並派兵在粵省韶關阻止護國軍北伐,從而引發了護國軍的討龍戰役。此時,陸榮廷已被段祺瑞發表為廣東督軍,為攫取粵省地盤,他乘機指使桂軍進攻廣州。

討龍戰役爆發後,林虎第6軍在粵漢鐵路南段沿線與龍軍發生接觸,李宗仁所在第13團也由肇慶出發開赴前線。這是李宗仁從軍後第一次參加戰鬥。

隆隆的炮聲和猶如鞭炮的槍聲,響徹雲霄。李宗仁自己內心忐忑,神經緊張,腳步輕浮,呼吸有上氣不接下氣的模樣。他深信他的愛國熱忱與人無殊,而視死如歸、不避艱險的膽量,尤不在他人之下,何以一聽到槍炮聲,情緒就如此緊張,連自己也莫名其妙。

其實,即使是最勇敢的軍人,第一次參加戰鬥時也很難避免緊張的心態,如果不是這樣,倒反而不正常了。不過儘管如此,李宗仁第一次參加戰鬥,實際表現卻十分出色。

戰鬥打響後,李宗仁所在連隊的連長因膽怯而臨陣離職,營長也不知去向,士兵便也畏葸不前,所以在龍軍的進攻下,陣腳開始動搖。李宗仁見狀,決定以逆襲阻止龍軍進攻。他挺身而出,命令掌旗兵高舉連旗,號令全連士兵衝鋒,並一馬當先沖在了前面。戰鬥中,一顆子彈擊中他的右頰,頓時血流如注,滿嘴都是碎牙。李宗仁第一次參加戰鬥就掛了花,確實有些意外。不過,幸好他的傷勢不重,子彈沒有留在頭部,而是從左邊鼻孔穿了出去,因而免去了開刀之苦。受傷之後,李宗仁在後方醫院養傷十餘日,營長黃勉即催其早日歸隊,原因是原來的連長臨陣畏縮,為人所輕,戰鬥結束後回到連隊已無法約束士兵,只好請准辭職,而李在戰鬥中表現勇敢,故連長一職由李遞補。李宗仁接到命令後,又在醫院住了20餘天,便回到部隊正式接任連長職。這是他從軍後第一次因軍功而擢升。

李宗仁回部隊後不久,討龍戰役即以龍軍的失敗而告結束。李宗仁隨林虎部駐軍廣東雷州,之後又進駐高州。此時,李宗仁並不熱心政治,但政治局勢的變化,又一次使他有了顯露軍人勇敢稟賦的機會,並因此而再次遷升。

護法戰爭開始後,李宗仁所在第13團隨廣東護國第一軍開抵湖南,經宜章、郴州、永興、仁安、攸縣直驅醴陵。此時北洋政府馮段失和,馮免去段的總理職務,北軍作戰情緒受到影響,因此南軍進展順利。11月底,南軍繼克複醴陵後佔領了長沙,次年1月,又攻佔了岳州。護法軍的節節勝利,迫馮同意段復出,北洋軍勁旅吳佩孚再次入湘,戰局發生逆轉,南軍漸處下風。

1918年3月,南軍長沙失守。李宗仁所屬營隨中路軍退至安仁縣後,奉命在綠野圩附近阻擊北軍。部隊剛剛進入陣地,營長忽然生病發燒,必須回後方治療,於是命令李宗仁代理營長指揮戰鬥。翌日拂曉,戰鬥開始。北軍發射炮彈後,利用地形向南軍陣地猛撲。李宗仁在陣地前沿指揮,發現中央陣地已被北軍突破,友軍紛紛潰退,戰況十分不利。在這緊迫關頭,李再次使用逆襲戰術,令號兵吹響衝鋒號。不料,號聲過後竟無一兵一官向前衝鋒。情急之下,李宗仁大吼一聲躍出戰壕,高舉著營旗沖向敵陣。全營官兵見他身先士卒,立即精神大振,蜂擁向前衝殺。北軍遭到李部反衝鋒後,開始全線後撤,李宗仁指揮全營追擊。這時,北軍射來一排機槍子彈,擊中李的胯下,頓時將他擊倒。他不顧傷痛,倒在地上仍大呼衝鋒不止,並懸賞500大洋奪取敵炮。在他的指揮下,對陣北軍丟棄4門山炮而逃。

戰鬥結束後,李宗仁檢查傷口,發現1彈射入大腿,另有3彈穿褲而過,卻不曾傷及皮肉。士兵用一木梯將他抬到安仁縣城,因無醫院,只好請來一位草藥郎中醫治。郎中告李,子彈未傷到骨頭。

第二次負傷,又使李宗仁第二次晉陞。原營長奉調回粵,李宗仁補任營長。因每次打仗都衝鋒在前,異常驍勇,李宗仁得了個「李鐵牛」的諢名,在軍中也漸漸有了些薄名。不過,當時李宗仁所在部隊已歸桂系馬濟指揮,作為一名與舊軍系統毫無關係的下級軍官,他的前程並不光明。

南方軍閥參加護法戰爭,並不是為了維護《臨時約法》,他們的真實動機主要是借護法而攫取更多的地盤,以擴充個人勢力。所以,護法運動難免失敗下場。1918年春,南方軍閥開始醞釀南北議和,同時,開始對孫中山進行排擠。4月,在桂系操縱下,國會非常會議通過改組軍政府的決議,改大元帥製為總裁合議制,實質上就是要剝奪孫中山的大元帥職務。5月,孫中山大元帥職被正式解除,孫憤然離開廣州,發出「南與北如一丘之貉」的感慨。是年底,陸榮廷與北洋直系軍閥言和,桂軍相繼返回廣東。1919年2月,李宗仁所在營也從湖南宜章開拔,奉命往廣東新會縣城駐防。

李宗仁駐防新會後,因暫無戰事,閑時不免思念妻子。此時他已升任營長,生活條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因此他決定把妻子從家鄉接來。兩廣交通畢竟方便,不久,他的妻子就在他的副官專門護送下來到了他的身邊。兩人久別,見面自有一番高興。李宗仁一生結婚3次,只有第一位夫人給他生養了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就是在新會出生的。兒子出生後,李宗仁十分高興。待兒子滿月時,他給孩子取名叫幼鄰,這與他自己的字型大小德鄰僅有一字之別,顯然有因承的含義。

新會是僑鄉富庶之區,駐防於此的歷屆長官,無一不藉機中飽私囊,腰纏萬貫而去。李宗仁率營駐防後,亦不乏發財的機會。他駐防後立即聲明公事公辦,對不法紳商毫不通融,視黃金如糞土,不願苟取一芥。可是地方鄉紳富賈出於個人目的,對其奉迎買好,乘幼鄰滿月的時機爭相送來賀禮,他擋開了幾宗大的禮品,但金鎖、金鐲、金羅漢等貴重賀禮,他也確實笑納了不少。

李宗仁在新會駐防了9個月。這期間,他身為駐防軍營長兼代理縣長,是地方最高首腦,第一次領略了掌握權力的滋味。不過,作為一個平民出身的下級軍官,李宗仁尚知體恤百姓,並未濫用職權圖謀私利。與駐粵其他桂系地方官敲骨吸髓而廣結民怨的情況相比,他在新會時的作為卻頗得當地紳商與百姓的稱讚。

李宗仁涉足軍旅時間不長,但按照那時職業軍人的標準衡量,他已經具備了在軍界謀生的一切本領。他不僅敢於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善於協調上下級之間的關係,而且有了依靠軍隊掌管地方權力的最初經驗。這一切,都為他以後在軍界的崛起,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徐州位於黃淮兩水間,地據魯、豫、皖、蘇四省之要衝,是津浦、隴海兩鐵路之樞紐;徐州四周山巒重疊,河川縱橫,在我國歷史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南京政府鑒於徐州地區的安危直接關係到全國的抗日大局,決心全力防守,在此進行一次會戰。這次會戰以徐州為中心,史稱徐州會戰。1937年10月,李宗仁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指揮津浦路沿線作戰。

李宗仁在指揮津浦路艱難抵抗北進之敵的同時,又積極阻截華北日軍南下。為確保徐州地區的安全,李宗仁命孫桐萱部向運河以西推進,襲取濟寧、汶上的日軍據點,以牽制敵人主力。孫部第22師負責攻取濟寧,於2月12日晚由大長溝渡運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城,雙方短兵相接,血戰竟日,終因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入城部隊傷亡極大,17日晚撤至運河西岸。與此同時,第12軍81師也直取汶上,於12日晚由開河鎮渡運河,一部由城西北攻入城內,與日軍進行激烈巷戰,終因人少勢弱,損失嚴重,13日奉李宗仁之命撤向運河西岸。19日,日軍攻陷安居鎮,22日突破曹福林第55軍陣地。25日,日軍突破杏花村陣地,守軍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一線。但李宗仁在這一線布置大量兵力,不斷側擊北段南下之敵,使敵軍在這一帶徘徊不能南進,暫時穩定了戰局,擺脫了危機。

日軍津浦線主力南攻不成,遂改變策略,由少壯派軍人板垣征四郎、礬谷廉介率兩師團企圖會師台兒庄。台兒庄位於津浦路台棗(庄)支線及台濰(坊)公路的交叉點上,扼運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門戶,在軍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日軍一旦得手台兒庄,便可策應津浦路南端日軍攻勢,一舉拿下徐州。板垣、礬谷兩師團,是日軍精銳之師,大部官兵都是參加過「二·二六」日本政變的,此次進攻,來勢相當兇猛,大有豕突狼奔、一舉圍殲中國軍隊之勢。3月下旬,日軍以七八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