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陸榮廷:以武功鳴天下

陸榮廷出身草莽,苦大仇深。他自幼失去父母,無所依靠,到處流浪,淪為乞丐,做過小偷,然後落草為寇。後來接受招安,備受重用,直到當上廣西提督,成為廣西最大的實力派。之後勢力進一步擴張到廣東,當上廣東督軍。他擁兵10萬,控制兩廣,成為西南實力派之棟樑,時人有「北張南陸」之說。

武鳴縣位於廣西首府南寧市北部,縣城距首府30多公里。武鳴古稱武緣,秦屬象郡,隋開皇元年(581年)始置武緣縣。到民國二年(1913年)被當時任廣西都督的陸榮廷更名為武鳴縣。

陸榮廷系武緣縣壘雄村人。幼喪父,母改嫁,童年做過乞丐、小偷,青年浪跡江湖,後落草為寇,成為中越邊境一支綠林武裝的頭目。光緒十八年(1892年)受清廷招安任清軍管帶,後以軍功屢獲擢升。宣統三年(1911年)任廣西提督。民國初年,先後任廣西都督授陸軍上將銜、兩廣巡閱使、廣州軍政府元帥。陸榮廷曾與馮國璋角逐副總統寶座,是廣西軍人中第一個把影響推向全國的人。

陸榮廷當上都督後,於1912年冬把廣西省會從桂林遷到南寧,以便深居家鄉武緣,指揮全省軍政。第二年,改武緣為武鳴。

更改家鄉縣名,據說是陸榮廷號召家鄉人「以武功鳴於天下」的產物,「武鳴縣」就是「以武功鳴於天下」的地方。此言不謬,武緣人「以武功鳴於天下」者,確有先例。

廣西中部有座海拔1760米、雄峻陡險的大明山。大明山又稱鏌鋣山。鏌鋣,古劍名。據說鏌鋣劍影下的武緣屬龍虎之地,武夫輩出。這當然是牽強附會的無稽之談。但古人迷信風水,深信不疑。道光六年(1826年),郡守李彥章就在武緣縣城南渡頭村的香山河與西江河匯合處東岸修建了文江塔,以鎮龍虎之威。迷信舉措並未使武緣絕「武」之「緣」。建塔20多年後,咸豐三年(1853年),率兵3萬孤軍北伐,歷時兩載,轉戰華北數省,兵臨天津城郊,嚇得咸豐皇帝準備北逃熱河的太平天國名將靖胡侯林鳳祥和定胡侯李開芳,就是「以武功鳴於天下」的武緣人中的佼佼者。

同鄉前輩叱吒風雲,威震京津,英名揚天下。響馬出身,縱橫馳騁,恃武鳴威的亂世梟雄陸榮廷登上「廣西王」寶座後,當然也要挖空心思地宣揚自己。更改家鄉縣名便是一例。

那時,官場習慣用原籍來稱呼達官貴人。陸榮廷系武緣人,自然被人尊稱為「陸武緣」。這樣的稱呼顯然顯不出都督大人的尊貴,於是陸榮廷便改「緣」為「鳴」,使自己成為「陸武鳴」。這大概就是陸榮廷於霸業如日中天之時,喧「鳴」「武功」的舉措吧?古人思想不可聞而行動卻可見。總之,行世逾千年的「武緣」被改名了。

民國初年,陸榮廷位極封疆,權傾八桂。區區縣名,說改就改,誰敢反對?不過「鳴」字之改,卻獨具匠心,創意不凡,博得邑人同感,額手稱善。官家張燈結綵,商店通宵開業,縣衙門外魁星樓晚上燃放煙花,小東街觀音閣戲台日夜唱戲,舞龍舞獅,燃放的鞭炮紙屑把偌大一條正街從東門到西門都鋪紅了,民眾還舉行「觀音出遊」的活動。

據說陸榮廷年幼時,白天行乞於市,夜晚則棲身小東街觀音閣內。後來他投身行伍,浴血沙場,百戰餘生,便以為是得到觀音菩薩的庇佑,因而篤敬觀音。民眾投其所好,但凡縣內有大事慶賀,必抬觀音出遊以湊熱鬧。遊行隊伍以和尚尼姑、善男信女簇擁觀音座像前導,著戲服騎大馬的眾護佛使者居中,外地戲班和本街「老戲」業餘劇團的樂隊隨遊行隊伍吹吹打打殿後,沿街緩緩而行。是時,萬人空巷,摩肩接踵,爭睹「觀音出遊」盛況,那場面比農曆二月十九日大同觀音廟誕暨花炮節還熱鬧呢。真可謂一「鳴」驚人。

從1913年到1928年陸榮廷病死上海,「武鳴」得名總共只有15年。「陸老帥」失勢下野後,其造幣廠印行的鈔票(人稱「陸公票」)馬上貶值、作廢。然而,「武鳴」二字卻因其寓意深邃,認同者眾,並未受梟雄鎩羽、「帥星」隕落的影響,依然「鳴」聲遠播。

一代梟雄已是明日黃花,軍閥霸業亦成過眼煙雲,唯有錚錚「武鳴」之名長留於天地間,與人民同在。

在中法戰爭中,陸榮廷等表現不俗。官軍撤退後,陸等繼續與法國人戰鬥,成為一方稱許的「義盜」。

1883年法國侵略越南,清王朝派劉永福為越南經略大臣,率黑旗軍大敗法軍。1885年法軍增兵攻陷鎮南關,得意忘形,在關前豎起一塊木牌,上面寫道:廣西的門戶已經不存在了。鎮南關附近的百姓義憤填膺,也豎起一塊木牌與之相對,上面寫道:我們要用法國人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

陸榮廷滿懷愛國激情,投入了清軍唐景崧的部隊參加反法戰爭,身先士卒,屢建奇功。不久光復了鎮南關,並攻克了越南幾十個州縣。但清政府在獲勝的情況下反而屈膝求和,訂立《中法和約》,遣散反法部隊。陸榮廷等人集體跪在唐景崧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哀求留在軍營,以免再受流離之苦,但唐景崧不敢違抗「聖旨」,仍將他們打發走了,所幸的是送給了他們一些槍支。

於是這些散兵游勇公推陸榮廷為首,繼續在邊境地帶打擊法國人,隊伍也不斷壯大,多達千人,陸榮廷為部下制定了「三不搶」原則:一不搶中國人,二不搶窮苦人,三不搶駐地附近的人。有一次他的幾個部下搶劫了附近的越南人,陸榮廷告誡說:「我們在這裡吃飯,就不要這裡屙屎!」眾弟兄哄堂大笑之後,此類事情再沒有發生。由於紀律較好,陸榮廷等人被當地群眾稱為「義盜」。

清政府對這些「義盜」不放心,與法國人一起緝拿他們。中法戰爭後,蘇元春被任命為龍州提督,鎮守邊疆,陸榮廷竟膽大包天,看上了他的坐騎,就在蘇元春就職的當天晚上,陸榮廷潛入提督府盜馬,結果被當場捉住。蘇元春仔細打量了一下這個「義盜」,拍著腰刀說:「你為何不偷別人的馬,而偏偏偷我提督的馬,你不知這要犯殺頭之罪嗎?」陸榮廷面無懼色,從容答道:「別人只有一匹馬,偷了他就一無所有了,提督老爺的馬成群,你何必為了一匹馬而大動干戈!」蘇元春也真的覺得殺了一個盜馬賊有失體面,就把他放了。

陸榮廷等人最大的一次戰果是打死法軍官兵22人,活捉1人。陸榮廷用鐵絲穿透這個俘虜的鼻孔,牽著他到水口附近一位戰死的得力部下的墓前,然後將之砍頭祭奠,圍觀的人群無不拍手稱快。事後,法國駐越南總督在那裡立了一塊石碑,上刻法文如下:

紀念被陸亞宋突然殺害的23位多威大衛部隊。1892.8.23。

陸榮廷本人生前常常不無得意地對家人講起他痛擊法軍的故事。曾經是陸榮廷舊部、後來取代陸氏統治廣西的新桂系首領李宗仁,在《我與中國》一書中,對陸榮廷在越南打擊法國人的活動也有生動描述。

陸氏本是一位重義氣、有領導天才的人物,逼上梁山之後,不久就成為盜魁。率領嘍啰百數十人,打家劫舍,出沒於中越邊境。不過,陸氏之作強盜卻專以搶法國人和越南人為務,而中、法兩國官兵對他竟無可奈何。據說有一次官居「七劃」(所謂「七劃」是法國軍官袖口上所綉金色條紋的數目,中國鄉民遂以此稱呼法軍的指揮官)親自出馬來追剿陸氏,追到崎嶇的山路中,忽見枝幹上貼著一字條,原來是陸氏所留,上說:如你不停止前進,將有殺身之禍。今先示小技,射你的右臂而不傷骨。這「七劃」方將條子看完,忽然山林內一聲槍響,「七劃」果然受傷如條子所寫,絲毫不差。「七劃」大驚失色,遂不敢再向山中搜索,沮喪而返。

據陸榮廷的女婿馬逵和媳婦劉可斐回憶:這個「七劃」就是法國元帥霞飛將軍,當時不是寫字條,而是雙方喊話,陸作此言,霞飛不服,先開槍擊傷陸肩,還槍亦傷其肩,雙方撤退。

陸榮廷的看家本領是槍法異常的准,這也是他成為山大王乃至後來成為廣西都督的法寶之一。在中越邊境與法國人周旋時,他便已初露鋒芒。有人說他的槍法之所以神,是因為他生就一雙陰陽眼,一大一小,自然瞄得准,而且夜間還能看到十丈以外的目標。這其實都是無稽之談,陸榮廷成為神槍手,全在於苦練。

陸榮廷在哪兒安家哪兒就有靶場,每天起床以後至少要練3槍,風雨無阻,直到他垂死之前拿不動槍為止。他本人以身作則,同時要求家人無論男女都要學習他。還定下規矩每周進行一次射擊比賽,射中靶心的獎給5塊大洋,未射中的則罰下廚3天。陸榮廷本人後來打槍幾乎不用瞄準,全憑感覺,隨手一甩,目標應聲而倒。

陸榮廷討袁時,部下沿土路前進,他自己則帶領一幫親兵乘船順河而下。途中忽見岸上有一婦女紅裝素裹,肩挑兩個盛酒竹筒,走起路來,腰肢扭動,左搖右擺。看著看著,陸榮廷心沒動,手卻先癢起來,拔出腰間的六響手槍,手腕一抖,只聽兩聲脆響,那兩個竹筒里的酒便順著彈孔嘩嘩流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