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焚江 外篇(四) 傀儡王的偽滿建國?

1932年3月9日下午,溥儀就任偽滿「執政」典禮在長春舉行,象徵著偽滿洲國的出台。為了粉飾太平,日本關東軍安排下,偽滿各地紛紛施放煙火,遊行慶祝。然而,遊行的隊伍除了軍警之外,就是在壓力下被組織上街的學生、商人等,普通百姓關門閉戶,以這種消極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反抗。於是,連日本方面的雜誌上,也不得不在偽滿建國遊行的照片標註中感嘆——參加遊行的隊伍顯得冷冷清清。

這些人雖然出來遊行,心中對日本人的態度卻大多十分抵觸。李頓調查團到偽滿調查的時候,日本人也曾組織各種各樣的請願團,結果,就是那些被硬趕過來的「請願團」,也會乘日本人不在場的機會偷偷向調查團表態:別看那請願書,都是日本人胡扯或被他們修改過的,「並不代表我等本意」。

人可以出錯,按說,標語不該出錯了吧。然而,就在策動偽滿建國的時刻,連標語都和日本人開了個國際玩笑——關東軍為了「慶祝滿洲國成立」,在瀋陽城頭所掛標語,「滿蒙獨立」的「蒙」字卻無端掉了下來,並被日本記者拍攝,留在了《一億人的昭和史》中。這對做事細緻的日本人來說,恐怕是一個極罕見的失誤。

為何專門掉了一個「蒙」字呢?薩推測,這或許是上帝的一個黑色幽默,告訴世人偽滿洲國是蒙不了人的。

實際上偽滿洲國的確是蒙不了人的。儘管日方進行了各種粉飾,但無法掩飾的是,日方官員和軍人公開佔據著「滿洲國」的各個實權部門,並通過規章確定了其主宰地位。「滿洲國」,其傀儡的性質,是直接寫進了白紙黑字的文件中的。

即便是偽滿洲國「皇帝」溥儀,也難逃傀儡的命運。在日本關東軍的嚴密看守下,這位「籠中天子」被閉鎖在長春東南一隅偽滿皇宮的高高圍牆之內,並無行動自由,其活動大多僅限於勤民樓、輯熙樓和同德殿這三座樓房。

令人驚訝的是,日本方面的記載中,溥儀這個偽滿皇帝,竟然也有「抗日」行為。原來,溥儀儘管是關東軍扶植的傀儡,但曾經滿腹復興大清王朝思想的他也曾想過擺脫關東軍控制,加強其在偽滿洲國的發言權。如同很多朝代傀儡皇帝的計謀一樣,溥儀也策劃採用驅虎吞狼的方式,引發日方內部鬥爭從中取利。對此,日方其實也有警惕。作為陸軍精銳的日本關東軍有一個天然的對手,那就是日本海軍。日本的政界無法制約軍界,軍界一直是陸海軍爭鬥的局面。因此,為了避免在偽滿出現海陸軍矛盾,關東軍從最初就很小心防止海軍進入偽滿系統。儘管日方可以為汪精衛政權建立一支海軍,卻一直不肯為偽滿洲國建立「帝國海軍」,而將其水上力量整合為一個不倫不類的「江上軍」,意為隸屬陸軍的江防部隊。如此,偽滿根本不具備利用這個矛盾做大的可能。然而,溥儀的聰明讓日本人也頗為吃驚,他在日本尋找的支持者是關東軍真正十分忌憚的——溥儀極力拉攏日本皇室,與日本皇太后建立良好的關係,試圖通過日本皇室壓迫關東軍讓步。這種活動在1935年溥儀訪問日本前後達到高潮。

不過,由於關東軍是日本軍隊中最著名的「下克上」部隊,東北又是其最重要的禁臠,而日本皇室對溥儀的好感並沒有達到犧牲陸軍利益的地步,所以,溥儀的掙扎最終陷入無效,其得力助手鄭孝胥被病死,親信凌升等被殺,溥儀自己也差一點被關東軍換馬。溥儀後期對日本人幾乎變態的畏懼,大約就源於這次不成功的努力。

這種說法是日本人的一家之言,雖然在歷史上有一定依據,但未必可靠。可是,當我們看溥儀在建立偽滿前後的照片時,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偽滿時代,溥儀幾乎沒有笑的照片。

而此前,溥儀的照片大多表情輕鬆,甚至還頗有一些和皇后婉容的私密照。

這個偽滿洲國皇帝,當的舒服嗎?這樣的對比,讓人忍不住一聲長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