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地陷 十五、東北軍有一支「波蘭騎兵」

在日本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一億人的昭和史》畫冊中,日軍侵佔我國東北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在這部畫冊中,引用了一張當時日軍前線記者拍攝的照片,內容是兩名被俘的東北軍士兵。

無獨有偶,在1934年出版的《滿洲事變寫真史》上,也有兩名被俘的中國戰士,仔細看來,我們會發現,這兩張照片,居然拍攝的是同樣兩名中國士兵。

時隔半個多世紀,那種不馴和不甘,依然在這兩名一年長一年輕的戰士眼神中依稀可見。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知道這兩名戰士的姓名,也無法知道他們被俘的經歷,但是,僅僅從照片的說明可以看到,他們是在盤山的戰鬥中,和日軍交手後被俘的。日軍記載1931年12月28日,在盤山日軍裝甲部隊與約三百名中國騎兵交手,中國軍隊在遭受較大損失後撤離,這兩名戰士就是在這次戰鬥中被俘的。

在抗日戰爭中,如果提起盤山,更多的時候被提到的是薊縣盤山,這裡是冀東最早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2月,包森等率領游擊隊和一批地方幹部到達盤山,1940年秋,冀東西部地委、冀東專署也在盤山成立,田野任書記,焦若愚任專員。此後,盤山根據地在戰鬥中日益鞏固,成為河北東部抗戰的重要據點,而它的兩位開創者田野和包森,也先後在慘烈的戰鬥中犧牲。

人們常常會忘記,在東北也有一個盤山。遼寧省盤山縣位於溝營線上,是警戒日軍從營口進襲錦州的前哨陣地。1931年秋冬,東北軍在錦州設防,與侵佔瀋陽的日軍對峙於此,這個盤山,也曾是抗日的最前線。

經過張學良的中學同學,講武堂中校教官李純華苦心經營,於1931年冬成立的遼南義勇軍,九路司令三個支隊中,有三個司令一個支隊(第二路項青山、第三路司令張海天、第六路司令王全一、第二支隊王金龍部)都活動於盤山境內。由於遼南義勇軍正是名震天下的東北義勇軍前身之一,因此,也可以說義勇軍的建立與盤山有很深的淵源。在日軍1931年年底進攻錦州的過程中,義勇軍也曾在盤山與日軍多次展開激戰。

然而這兩名被俘戰士,似乎並不是義勇軍所部。這是因為,他們的軍服整齊,顯示其為正規軍,特別是標示軍銜的領章,說明其屬於東北軍的正規部隊(遼西義勇軍也有穿著東北軍軍服的,但沒有軍銜)。

在盤山,東北軍正規軍也曾經進行抵抗?

查看資料,在《遼寧歷史事件》中1931年12月條中記載:

29日上午10時,日軍反撲渡過遼河中心佔領田莊台,日軍300餘人,坦克車4輛,飛機4架向大窪、盤山進犯,我東北軍19旅655團2個連在營長李濟民的指揮下,英勇阻擊日軍,日軍不斷增兵在日軍猛烈炮火的攻擊下,東北軍陣地被炸毀,戰士頑強抵抗,致死不退,飛機投彈數十枚,2連士兵全部壯烈犧牲,午後1時盤山縣城淪陷。

李濟民部,正是一個東北軍視為驕傲的騎兵營。

第十九旅即北軍陸軍獨立第十九旅(旅長孫德荃),原為黑龍江省主席萬福麟所部,在瀋陽失守後從關內馳援錦州,在錦州外圍曾和日軍進行過多次戰鬥。錦州撤退後,該旅曾參加熱河抗戰,後編為六十八軍一一九師,在九江防衛,黃梅反擊戰役中屢立戰功。

從服裝和時間來推算,這兩名被俘的東北軍戰士,或許屬於李濟民營。他們屢次出現在日軍的鏡頭裡,也說明當東北軍1931年在錦州真正以保衛家鄉的心情投入戰鬥時,日軍要抓到俘虜,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細讀日本方面的戰史,卻發現這支東北軍騎兵的戰鬥,打得異常悲壯——他們是在試圖襲擊日軍嘉村旅團司令部時遭到日軍裝甲部隊的反擊,而全軍覆沒的。根據日方號外,這支中國騎兵差一點就成功了,日軍旅團長嘉村少將已經親自持槍投入了戰鬥。但日軍戰車的加入使戰鬥變成了一邊倒,中國騎兵或許不了解戰車的戰鬥性能,他們揮舞馬刀,勇敢地沖向日軍裝甲車,最終在漫天的彈雨中紛紛倒下。

文字的描述多少有些蒼白,但當時日本攝影師留下的歷史圖片真實地記錄下了這次發生在盤山黃家屯附近,中國騎兵以血肉之軀衝擊日軍坦克的戰鬥場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據說波蘭騎兵曾經在騎士的榮譽感和對現代化兵器缺乏認識的情況下,用長矛向德國坦克發起過衝擊,結果全軍覆沒,並因此成為其他國家的笑柄。

然而,面對這支勇敢地沖向日本坦克的中國騎兵,我卻沒有感到任何可笑,所能感到的只有尊敬,因為,那是一個弱國的子民在展現祖先沉澱於他們血液中的剛勇。

不過,李濟民營的抵抗,只能算是東北軍在遼南抗戰中的一曲絕唱。因為就在他們於盤山與日軍激戰之時,上層已經決定棄守錦州,東北軍官兵紛紛撤回關內。為了盡量減少對日軍的刺激,張學良還取消了尚在敵後的東北軍各部之正規軍番號。從此,在東北戰場上,東北軍正規軍變得難尋蹤影。

盤山之戰,可算整個東北戰局的縮影,1931年年底,在東北戰場上,抵抗力量的主力,從正規軍逐漸變成了義勇軍,東北抗戰,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