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盤散沙的唐朝 狼虎谷

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一日,為了讓長安士民對李唐王朝死心,黃巢下令屠殺了所有來不及跑掉的滯留長安的李唐宗室成員。

連嬰兒都沒有放過。

十三日,黃巢在大明宮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封其妻曹氏為皇后,任命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

一個所謂的「農民革命政權」就這麼建立起來了。

不過可惜的是,到頭來,黃巢還是沒有革掉李唐王朝的命,自己的腦袋反而被革掉了。

就在黃巢稱帝的同時,僖宗李儇和他的流亡朝廷一路逃到了興元(今陝西漢中市)。驚魂甫定之餘,僖宗匆忙下詔,命諸道出兵收復京師。數日後,附近諸道的勤王之師相繼來集,可興元的物資和糧食卻極度匱乏,根本供養不起這麼多軍隊,也無法長久支撐流亡朝廷的用度。最後,在田令孜等人的勸說下,僖宗只好沿著當年玄宗的逃亡路線進入蜀地,於第二年元月二十八日抵達成都。

隨後的日子,僖宗一再下詔,命時在淮南的功臣高駢征討黃巢。

僖宗對高駢寄予厚望。他相信,這個能征善戰的高駢當初既然能夠平定安南、擊退南詔,如今也一定有本事光復長安。

然而,僖宗沒有料到,此時的高駢已經不是過去那個忠於朝廷、急於建功的高駢了。如今,高駢一人身兼淮南節度使、鹽鐵轉運使、東面都統等多個重要職務,手中既有兵權又有財權,儼然是一方土皇帝。有道是位子決定思維,屁股決定腦袋,眼下的高駢最關心的只是如何保有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根本不是社稷的安危。所以,接到僖宗的詔令後,高駢一直以各種借口推託,始終不肯出兵。

宰相王鐸料定高駢已經心存異志,於是再三向僖宗請求親自出征。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僖宗任命王鐸為主帥,率忠武節度使周岌、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河陽節度使諸葛爽、宣武節度使康實等諸道兵馬征討黃巢。與此同時,僖宗罷免了高駢的東面都統之職,不久又免其鹽鐵轉運使之職。高駢大怒,從此不再上繳賦稅,公然與中央決裂。

對於高駢的反目,僖宗極為惱火,但卻無可奈何。

因為,自從黃巢橫掃天下、入據長安後,大唐帝國便已逐漸陷入分崩離析之局了。如今,不僅高駢在淮南與中央分庭抗禮,帝國的四面八方也都燃起了叛亂的烽火,如浙東、魏博、荊南(治所在今湖北江陵縣)、邕州(今廣西南寧市)、平盧(治所在今山東青州市)、懷州(今河南沁陽市)等藩鎮州縣,都相繼發生了動亂,就連僖宗目前所在的西川,不久前也剛剛爆發了一場兵變。此外,這幾年來,割據忻、代二州(今屬山西)的李克用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四境的襲擾,大有稱雄北方之勢……

總之,所有跡象表明——此時此刻,流亡西川的李唐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已經越來越弱,帝國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了。

王鐸親赴前線之後,諸道官軍開始從各個方向陸續往京畿一帶集結。黃巢的勢力逐漸萎縮,只保有長安和同、華二州(今屬陝西)。然而,半年多下來,儘管王鐸率領各軍對長安形成了一個包圍圈,但卻只能與黃巢進行拉鋸戰,始終沒有取得任何突破。一直到這一年九月,黃巢麾下一員猛將的投誠,才讓僖宗朝廷看見了一絲平定黃巢的希望。

這個在緊要關頭出賣黃巢的人,就是朱溫。

朱溫,於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出生於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的一個小山溝。跟歷史上的所有開國皇帝一樣,這個未來的後梁太祖一出生就帶上了神話光環。據《舊五代史》記載,他出生的那天,他家的茅草屋突然紅光衝天,鄰人大驚失色,以為著火了,趕緊跑來撲救。可跑到房前才發現,朱家好好的,什麼都沒發生,唯一跟往日不同的是——裡面傳出了響亮的嬰兒啼哭聲。

眾鄰人嘖嘖稱奇,都說此兒絕非凡胎,將來必有一番造化。

朱溫誕生時的這個神跡,與五百年後出生在安徽鳳陽的那個朱重八一模一樣。這是巧合還是有意識地「借鑒」,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不難看出中國人的想像力實在貧乏,乃至幫皇帝編個神話都要撞車。

朱溫雖然帶著神跡出世,但小時候的家境卻不太好,父親老早就去世了,寡母無力撫養他們兄弟三人,只好把排行最小的朱溫送給鄰縣一個叫劉崇的人收養。

也許是因為父親死得早,從小沒人管教,所以朱溫長大後變得性情暴戾,好勇鬥狠,什麼營生都不想干,成天遊手好閒,打架鬥毆,極為鄉人鄙視。他養父劉崇怒其懶散,動不動就拿棍子揍他。

在養父家裡,唯一疼朱溫的人就是劉崇的老母親。這位老婦人時常告誡家裡人說:「朱三不是常人,你們應該善待他。」家人很不屑,問她何故。老婦人說:「他有一次熟睡,我忽然看見他化成了一條赤蛇。」言下之意,朱溫有天子之象。

家裡人聽了,無不嗤之以鼻。

就朱三這種好吃懶做的貨色,也能當皇帝?做夢去吧!

沒人肯信老婦人的話,自然也就沒人肯給朱溫好臉色看。而朱溫則不以為意,繼續過他那小混混的日子,既不務農,也不經商,更不想讀書應考。

朱溫就這樣混到了二十多歲。當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對這個潑皮無賴徹底絕望的時候,屬於朱溫的時代來臨了。

乾符年間,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黃巢也在曹州(今山東定陶縣)一帶縱橫馳騁,朱溫立刻投奔到了黃巢麾下,由於作戰勇敢,很快就成了領兵隊長。

隨後的幾年,朱溫跟隨黃巢南征北戰,屢立戰功,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將領。黃巢攻克長安後,命朱溫率部駐守東渭橋。不久,朱溫設計招降了唐將諸葛爽,從而再立大功,旋即被黃巢任命為同州防禦使。

同州是黃巢政權在長安東面的最主要屏障。黃巢把這樣的戰略重地交給朱溫,足見對他的賞識和信任。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朱溫已經敏銳地預感到了黃巢政權即將敗亡的命運。隨後,朱溫斷然斬殺了黃巢派到他身邊的監軍宦官,舉城投降了李唐朝廷。

朱溫的投降,無異於斬斷了黃巢的一支臂膀,同時也把勢窮力蹙的黃巢政權進一步推入了絕境。

得知黃巢驍將朱溫倒戈,僖宗大喜過望,當即任命他為同華節度使,不久又改任其為右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並賜名「全忠」。

此刻的僖宗當然不會料到,短短二十年後,這個朱全忠就將成為帝國的終結者,一手顛覆三百年的大唐江山。

中和二年十二月,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以「雁門節度使」作為交換條件,成功招降了驍勇善戰的李克用。僖宗大喜,隨即加封李克用為「東北面行營都統」,命他全力征討黃巢。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二月,李克用率兵進圍華州,於三月將其攻克。

至此,同、華二州相繼失守,長安門戶洞開,困守孤城的黃巢已經陷入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絕境。四月初八,李克用率先從光泰門攻進長安。黃巢力戰不敵,只好焚燒宮室,從藍田方向突圍而去。

長安光復後,李克用因功升任河東節度使,朱全忠升任宣武(治所汴州)節度使。僖宗隨即命他們會同忠武節度使周岌、武寧節度使時溥一起肅清黃巢余部。

五月,黃巢率余部竄至蔡州(今河南汝南縣),發兵攻城。唐朝守將秦宗權兵敗城破,投降黃巢。此後的一年裡,黃巢與秦宗權合兵一處,兵威復振,又在中原大肆劫掠。朱全忠、周岌與時溥勉力圍剿,卻始終不能取勝。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二月,眼看朱溫等人與黃巢基本上打得兩敗俱傷了,李克用才從容出手,率軍渡黃河南下,於五月在中牟(今屬河南)北面大破黃巢軍隊,砍殺一萬餘人。黃巢軍隊一舉潰散,尚讓率部眾投降時溥,其他的將領投降朱全忠,黃巢帶著最後的殘兵不足一千人東走兗州。李克用一路窮追不捨,一直追到了黃巢的老家冤句。

由於馬不停蹄地奔走了兩百多里,人馬都已極度疲乏,騎兵中能跟上的只有幾百人,加之糧草已絕,李克用只好率兵撤回汴州,在城外紮營,準備稍事休整後再行追擊。

中和四年五月十四日這天,當李克用帶著他那支悍勇無匹的沙陀軍隊進入汴州城時,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的心裡忽然湧出了幾個念頭。

念頭一:這沙陀人李克用果然名不虛傳,打仗確實了得。

念頭二:收復長安他搶了首功,眼下大破黃巢他又出盡了風頭,如果再讓他親手滅了黃巢,那他就成了帝國的頭號功臣,再加上他手下這支所向無敵的沙陀軍,到時候,天底下還有誰能和他李克用抗衡?

念頭三:如果真讓李克用走到了那一步,那我朱全忠憑什麼和跟他一較短長?

念頭四:如今的天下,有朱全忠,就不能有李克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念頭五:啥也別想了,先下手為強。

當天,朱全忠便向李克用發出了熱情邀請,硬是請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