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四落四起,一代良相李泌 一石三鳥:危險的「平涼會盟」

閏五月初,德宗內心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烈,趕緊命鎮國節度使駱元光進駐潘原(今甘肅平涼市東),邠寧節度使韓游環進駐洛口(今甘肅庄浪縣東南),以備隨時援助渾瑊。

駱元光率部進抵潘原後,顧不上休息,馬上又趕到平涼川,對渾瑊說:「潘原距此足足有七十里,萬一發生緊急情況,我如何獲知消息?請渾大人讓我把部隊調過來,與大人連營。」

渾瑊想起臨行前天子對他的叮囑,堅決不同意與駱元光連營。駱元光不聽他的,執意把部隊開到渾瑊大營的三十里處,並修築了一座深溝高壘的營寨。相形之下,渾瑊的大營卻修得十分草率,壕溝淺狹,柵欄也十分稀疏,根本擋不住騎兵的進攻。

駱元光紮營之後,想想還是不放心,又派出一支部隊埋伏在渾瑊大營的西側。與此同時,韓游環也派出了一支五百人的騎兵埋伏在渾瑊大營附近。韓游環叮囑他們:「一旦有變,你們就向西攻擊柏泉(平涼市西北),分散吐蕃的兵力。」

此時的渾瑊當然不會知道,這兩支兄弟部隊的秘密行動雖然不符合「推心置腹、以誠相待」的會盟宗旨,但馬上就將挽救他的生命。

貞元三年閏五月十九日。平涼川。

按照事先約定,唐吐雙方各派武裝部隊三千人,排列在盟壇的東西兩側;同時各派文職官員四百人,隨同兩國特使抵達盟壇之下。

就在會盟儀式開始之前,尚結贊又忽然派人通知渾瑊,建議雙方各派數十名騎兵,互相搜索對方區域,以此表明自己的誠意,同時確保雙方都能遵循「推心置腹、以誠相待」的會盟宗旨。

渾瑊覺得尚結贊的建議很有道理,所以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當雙方的偵察騎兵進入各自的區域後,吐蕃騎兵在唐軍大營中穿梭自如,如同在自家的後院里溜達;而唐軍騎兵剛一進入吐蕃軍營,就全都被捆了起來,一個不漏地成了對方的俘虜。與此同時,吐蕃的數萬精銳騎兵早已埋伏在盟壇西面的山谷中,就像一支拉滿弓弦的箭,隨時準備射進渾瑊的心窩。

渾瑊對此一無所知。

此時,他已率領文官們到達盟壇下,正在帳幕里更換禮服。

突然間,吐蕃大營的戰鼓敲出三聲巨響。緊接著,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就像潮水一樣漫過平涼川,飛快地向盟壇衝來。

這突如其來的巨變頓時把唐朝官員們嚇得魂飛魄散。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吐蕃大軍已經殺進帳幕。宦官宋奉朝等一大批官員立刻被砍倒在血泊中。渾瑊畢竟是武將,反應還算快一點,慌忙從帳幕後門逃出,隨便抓過一匹馬就跳了上去,身子緊貼在馬背上,雙手死死抓住馬鬃,飛也似地朝自己的大營狂奔而去。吐蕃騎兵在後面拚命追趕,如蝗箭矢般紛紛從渾瑊的背上和耳旁擦過。

負責在盟壇警戒的唐軍官兵猝不及防,一下子被砍殺了數百人,其他人慌忙向東逃竄。吐蕃騎兵緊緊追擊,一路上擒獲了一千多人,其中就包括唐會盟副使、兵部尚書崔漢衡。

渾瑊策馬狂奔了十多里地,好不容易才逃回大營,可眼前的景象卻令他目瞪口呆——整座大營空空蕩蕩,所有人都逃得無影無蹤!

征戰沙場數十年,渾瑊還是頭一次感到如此狼狽和沮喪。

就在渾瑊近乎絕望的當口,駱元光已命原先那支伏兵在大營外集結,並擺開了陣勢。片刻後,吐蕃追兵殺到,一看見嚴陣以待的唐軍,不禁相顧愕然。此時,韓游環的那支伏兵也正按原計畫朝柏泉方向運動,吐蕃追兵唯恐被截斷後路,趕緊掉頭撤退。

生死一線的渾瑊就這樣撿回了一條命。

就在唐軍慘遭吐蕃屠殺的同一天,德宗李適正在朝會上慶賀唐吐會盟的成功。他笑容滿面地對文武百官說:「今日和戎息兵,真乃社稷之福啊!」

馬燧當即接腔:「確是如此。」

群臣紛紛附和。

德宗的笑容頓時更加燦爛。

滿朝文武中,只有兩個月前剛剛拜相的柳渾一臉凝重。等同僚們阿諛奉承完了,他才冷冷地說:「吐蕃人猶如豺狼,並不是一紙盟約就能約束的。對於今日會盟這件事,臣一直深感憂慮!」

百官愕然,唯獨李晟向柳渾投來贊同的一瞥,說:「柳渾說的是。」

德宗勃然變色,厲聲道:「柳渾一介書生,不知軍國大計,你李晟乃當朝太尉,竟然也說出這種不識大體的話!」

一見皇帝動怒,滿朝文武趕緊跪地叩首。李晟和柳渾無奈,也只好頓首謝罪。

退朝後,德宗余怒未消,一整天都悶悶不樂。可他絕對沒想到,真正讓他鬱悶的消息緊跟著就到了——這天深夜,邠寧節度使韓游環的一道加急戰報遞進了大明宮:吐蕃劫盟,前鋒已進抵本鎮!

德宗猶如五雷轟頂,木立當場。

一切都被李晟和柳渾料中了!

這幫狗娘養的吐蕃人,為何如此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呢?

當天晚上,德宗就命人把戰報送到了柳渾手上。第二天一早,德宗召柳渾入宮,不無尷尬地說:「賢卿是個讀書人,沒想到卻能對敵情判斷得如此精確!」

會盟失敗後,德宗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吐蕃人再度入侵的消息讓他惶惶不可終日,並且又讓他動了逃跑的心思。李晟等人察覺後,極力勸阻,才勉強穩住了德宗的心神。

雖然德宗被勸住了,但是吐蕃人的威脅還是讓他如坐針氈。閏五月二十一日,德宗匆忙派遣宦官王子恆,攜帶求和詔書前去原州晉見尚結贊。

這真是風水輪流轉。幾個月前是吐蕃人低聲下氣來求和,還被德宗屢屢拒絕;現在卻輪到他向吐蕃人求和了,人家會買他的賬嗎?

很遺憾,王子恆剛剛走到唐吐邊界,還沒跨進吐蕃境內,就被人家給轟了回來,連尚結贊的面都沒見著。

德宗百思不得其解——當初死乞白賴跑來求和的是吐蕃人,如今幡然背盟、刀兵相向的又是吐蕃人,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尚結贊很快就給了德宗答案。

就在德宗惶惶不安、愁腸百結的同時,尚結贊正在原州對被俘的唐兵部尚書崔漢衡說:「我用黃金打造了一副鐐銬,本來打算銬住渾瑊,送給我們的贊普(國王),沒想到卻讓他跑了,白費一場力氣,只逮住你們這幫不痛不癢的人。」

隨後,尚結贊又接見了幾個俘虜。

其中一個是馬燧的侄子馬弇,另外還有宦官俱文珍,渾瑊部將馬寧等人。

尚結贊和顏悅色地對馬弇說:「我們胡人把馬當做生命,去年冬春之交,河曲一帶寸草不生,馬匹餓得不能動,那時候,如果侍中大人(馬燧)渡河攻擊,我軍必定全軍覆沒!在那種艱難的局面下,我才不得不與貴國和談。多虧了侍中大人全力相助,終於促成了這件事。如今我方將士得以保全,我豈能再扣押他的子侄!」

說完,尚結贊當場釋放了馬弇、俱文珍、馬寧等人,將他們全都遣送回國。而崔漢衡等一批高階官員,則被押到了吐蕃後方囚禁。

馬弇等人回國後,德宗很快就從宦官俱文珍的嘴裡聽到了尚結贊跟馬弇說的那番話。

德宗恍然大悟,同時也恨得咬牙切齒。

原來,所謂的會盟純粹就是一場騙局!

而最可恨的是——馬燧居然跟吐蕃人暗中勾結,把天子和朝廷通通給賣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六月初五,也就是馬弇等人回朝的第二天,德宗立刻下詔,加授馬燧為司徒,仍兼侍中,但河東節度使、兵馬副元帥等其他軍職全部免除。馬燧做夢也沒想到,他處心積慮跟李晟唱反調的結果,竟然是和李晟一個下場——被德宗以「外示尊寵」的手法徹底剝奪了兵權!

得知馬燧被德宗解除兵權的消息後,尚結贊心滿意足地笑了。

事實上直到這一步,尚結贊的棋才算剛剛走完。

從去年九月遭遇李晟伏擊、在汧城險些喪命的那一刻起,尚結贊就開始精心設計這盤棋了。他的第一步是親自帶兵到鳳翔走了一趟,卻對鳳翔秋毫無犯,故意空手而回,以此陷害李晟;表面上看,這麼做好像有些小兒科,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此舉發揮了四兩撥千斤之效。他的第二步棋,是利用馬燧與李晟的嫌隙,讓馬燧選擇主和的立場,然後通過他影響德宗、促成和議。第三步棋,是利用「平涼會盟」的機會抓住或殺死渾瑊,繼而放風聲給德宗,讓德宗以為馬燧和吐蕃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從而借德宗之手除掉馬燧或至少解除他的兵權。

走完這三步,尚結贊就能把李晟、馬燧、渾瑊這三個「唐之良將」全部擺平,讓唐朝的大門從此為他徹底敞開!(《資治通鑒》卷二三二:「尚結贊惡李晟、馬燧、渾瑊,曰:『去此三人,唐可圖也!』」)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環環相扣、一石三鳥的完美計畫。當然,這個計畫要想順利實施,不能沒有德宗李適的配合。而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德宗確實跟尚結贊配合得相當默契——不僅讓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