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聯合回紇,克服兩京 雍丘之戰:可怕的張巡

張巡,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市)人,史稱其「博通群書,曉戰陣法」,志氣高邁,不拘小節,「所交必大人長者,不與庸俗合,時人叵知也。」(《新唐書·張巡傳》)

張巡於開元末年登進士第,天寶中期入仕,初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出任清河(今河北南宮縣東南)縣令。在此任上,張巡扶危濟困,選賢任能,取得了顯著的政績。任職期滿後,張巡迴京待職。當時楊國忠專權,有人勸他去走楊國忠的後門,以求留任京官。張巡不屑地說:「如今朝綱不振,何必在朝為官?」

就因為這句話,張巡失去了難得的留任京官的機會,再度被外放,出任真源(今河南鹿邑縣東)縣令。

安史之亂爆發後,張巡的頂頭上司、譙郡(今安徽亳州市)太守楊萬石投降了安祿山,逼迫張巡也跟他一起投降。張巡憤而起兵,率領本縣吏民數千人,毅然揭起了反抗安祿山的大旗。

當時,附近的雍丘(今河南杞縣)縣令令狐潮準備投降,遭到當地官吏和百姓的反對,令狐潮大怒,逮捕了一百多名反抗者。不久燕軍來攻,令狐潮出城迎降,被他關押的吏民趁機逃出監獄,然後關閉城門,抵拒令狐潮,並派人邀請附近的張巡幫他們守城。

天寶十五載二月,張巡進入雍丘,斬殺了令狐潮的妻子兒女,隨即加緊修築防禦工事。數日後,令狐潮引燕軍來攻城,被張巡擊退。三月初,令狐潮又會同燕將李懷仙、楊朝宗等人率四萬大軍,突然進抵雍丘城下。守軍大為恐懼,人心動搖。張巡對守城將士說:「此次來攻的叛軍乃精銳之師,必然有輕我之心。倘若我們利用這一點,出其不意,發動突襲,敵人必定潰退。只有讓其兵鋒受挫,這個城池才守得住。」

隨後,張巡派一千人登城防守,同時親率一千人,分成數隊,突然衝出。張巡身先士卒,直撲燕軍陣營。燕軍猝不及防,被砍殺了一大片,只好暫時後撤。

次日,燕軍再度攻城,出動了一百架大型投石機,把雍丘城團團包圍,然後萬石俱發,片刻後便將城樓和雉堞轟毀無遺。緊接著,敵軍就像螞蟻一樣紛紛攀上了城牆。

張巡命將士在城牆上設置木柵,用以阻擋敵軍,同時搬出事先準備好的一捆捆蒿草,灌上油脂,點燃之後投向敵軍,把正在攀登城牆的燕兵們燒得焦頭爛額。後面的大軍見狀,嚇得不敢前進半步。張巡抓住戰機,又率眾殺出,再次擊退了來勢兇猛的燕軍。

接下來的日子,燕軍雖然將雍丘圍得水泄不通,卻始終攻不下來。每當燕軍稍有鬆懈,張巡就會率眾突襲,令燕軍防不勝防;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張巡經常派出敢死隊進行夜襲,更是讓燕軍不勝其擾。

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六十多天,經歷了大小三百餘戰。張巡以區區數千之眾,死死擋住了令狐潮的四萬大軍。他和將士們一樣,無論吃飯還是睡覺都不卸甲,身上受了傷,隨便包紮一下就再度投入戰鬥,其頑強的鬥志令燕軍無不膽寒。

最後,燕軍官兵銳氣盡喪,令狐潮不得不下令撤軍。就在燕軍後撤之時,張巡再度率眾出擊,將殿後的燕軍殺得丟盔棄甲,並俘虜了兩千多人。

五月,不甘失敗的令狐潮再度引兵來攻。強攻數日後,雍丘城仍舊紋絲不動。令狐潮萬般無奈,就想招降張巡。由於他與張巡是舊交,所以便邀請張巡到城下會晤,對他說:「李唐天下氣數已盡,足下堅守危城,圖的是什麼呢?」

張巡冷笑:「足下平生以忠義自許,今日之舉,忠義何在?」(《資治通鑒》二一八)

令狐潮無言以對,只好慚悚而退。

隨後,令狐潮圍著雍丘又打了四十多天,還是徒勞無功。就在令狐潮一籌莫展的時候,關中傳來消息,說潼關和長安已相繼被燕軍攻克,玄宗也已流亡巴蜀。令狐潮欣喜若狂,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送給張巡,再度勸他投降。

當時,雍丘已被圍困數月,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絡,更無從得知西京淪陷、玄宗流亡的消息。令狐潮的勸降信一到,城中將士頓時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喪失了鬥志。有六名高級將領一起找到張巡,勸他說:雍丘守軍兵力薄弱,難以長期抵抗,如今皇帝是死是活也沒人知道,不如投降燕軍算了。

張巡看了看他們,無奈地點了點頭。

次日,張巡將玄宗畫像懸掛在大堂上,然後領著所有文武官員一起朝拜。大家都以為這是最後一次朝拜唐朝天子了,心中百感交集,無不泣下沾襟。就在此時,張巡忽然厲聲大喝,命人將那六個將領當場逮捕,先是責以君臣大義,然後便把他們全部斬首。

看著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所有文武官員都驚呆了。本來想投降的人徹底死心,再也不敢說半個「降」字;而那些不願投降的人則群情振奮,於是士氣更堅。

然而,雍丘畢竟是一座被圍數月的孤城,長期得不到後勤補給,所以很快就出現了一個嚴重問題——箭沒了。

經過「斬六將」的事情之後,雖然將士們的戰鬥意志比以前更為堅定,但是光憑意志是沒法打仗的。面對器械精良的燕軍,沒有箭的唐軍就像是被剪斷了利爪的蒼鷹,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了。

將士們為此愁眉苦臉,可張巡卻氣定神閑。

沒有人知道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幾天後的一個夜晚,巡夜的燕軍士兵忽然發現,雍丘城頭冒出了密密麻麻的黑衣人,粗略估計不下於一千人。只見他們紛紛從城頭上縋下,行動迅速,悄無聲息,顯然又是來偷襲的。巡邏兵立刻稟報了令狐潮。令狐潮當即召集所有弓箭手,命他們列陣於營前,朝著雍丘城頭萬箭齊發。

不知道過了多久,令狐潮也記不清弓箭手已經射出了多少支箭,反正城頭上那一千多個黑衣人身上像刺蝟一樣扎滿了箭,卻一個個紋絲不動——既不出聲,也不躲避,既不前進,也不後退,簡直跟稻草人一模一樣。

稻草人……

就在這三個字躍入腦海的同時,令狐潮也意識到——自己中計了!

氣急敗壞的令狐潮急忙下令士兵停止射擊。

可是,一切都晚了。因為張巡已經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了。

當守城將士興高采烈地把一千多具稻草人拉上城樓後,清點戰果,居然得箭數十萬支。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草人借箭」的故事。必須聲明,張巡先生這一招絕不是從孔明先生那裡學的,因為所謂的「草船借箭」純屬羅貫中先生的文學虛構,是壓根沒影的事。如果一定要說張巡的借箭之計是從古人那裡學的,那他的老師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於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有一天,孫權乘輕舟親自來到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為迷惑曹操,孫權故意鼓樂齊鳴。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甲仗威武整肅,而孫權又如此悠然自得,擔心有詐,不敢出戰,只喟然長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片刻後,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覆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很快,箭均船平,孫權安全返航。

由此可見,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中描寫得繪聲繪色的「草船借箭」,其故事原型正是出自孫權。說不定,羅貫中也讀過張巡「草人借箭」的故事,所以就把張巡和孫權的故事合二為一,創作出了「孔明草船借箭」的千古經典。

令狐潮折騰了一夜,非但沒殺死半個唐兵,反而送給了張巡數十萬支箭,心裡著實懊惱。他暗暗發誓,今後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再也不上張巡的當了。

數日後的一個夜晚,巡邏兵又來報告,說雍丘城頭又縋下五百餘名黑衣人。令狐潮冷笑著對左右說:這回八成又是他奶奶的稻草人!不用管他!

可是,令狐潮萬萬沒有料到——張巡這回出動的不是稻草人,而是敢死隊!

五百多名敢死隊員猶如下山的猛虎一樣直撲燕軍軍營,把毫無防備的燕軍士卒砍得人仰馬翻。令狐潮大驚失色,慌忙棄營而逃。張巡率眾一直追出了十幾里,方才勒馬回城。

儘管令狐潮一再上當受騙、損兵折將,可他還是不死心,很快就又帶著援兵捲土重來。

有道是兵不厭詐,令狐潮現在算是徹底領教張巡之詐了。

有一天,令狐潮率眾攻城,發現一個叫雷萬春的唐將異常勇猛。令狐潮忽然計上心來,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帶著一隊弓箭兵來到城下,假裝向雷萬春喊話。雷萬春不知是計,剛和令狐潮說了幾句,一排箭矢就突然向他射來。雷萬春猝不及防,被射中多箭,僅臉上就中了六箭。

據《資治通鑒》和《新唐書》記載,雷萬春中箭後,居然還直挺挺地站著,一動也不動,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令狐潮十分納悶,懷疑張巡又拿個稻草人來詐他,趕緊命人趨近查看,得到的回答是:沒錯,城上之人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