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聯合回紇,克服兩京 長安光復,李泌歸山

為了斬斷長安與洛陽的聯繫,對長安形成合圍之勢,郭子儀決定先行克複潼關。

至德二載二月下旬,他派遣其子郭旰、兵馬使僕固懷恩、兵馬使李韶光、大將王祚率部從河東渡過黃河,進攻潼關。守關燕軍抵擋不住,扔下五百多具屍首倉皇退卻。

安慶緒聞報,急命安守忠火速援救潼關。

燕軍的反撲非常有力。結果唐軍戰敗,一萬多人陣亡,李韶光和王祚戰死,郭旰和僕固懷恩渡過渭水,退守河東。三月下旬,安守忠趁勝進擊河東。郭子儀親自指揮戰鬥,擊退了安守忠,斬獲首級八千、俘虜五千。

第一回合,雙方互有勝負。

四月,求勝心切的肅宗李亨決定集中兵力,一舉克複長安,遂擢升郭子儀為司空、兼天下兵馬副元帥,命其移師鳳翔。四月底,郭子儀部與王思禮部在咸陽西南的西渭橋會合,而後進駐潏水(渭水支流)西岸。燕將安守忠、李歸仁立刻率兵屯駐長安西郊的清渠。兩軍對峙七天七夜,唐軍始終未能前進一步。

五月初六,安守忠佯裝後撤,郭子儀命令全軍出擊。燕軍以九千精銳騎兵組成長蛇陣,待唐軍攻其腹部,首尾瞬間變成兩翼,將唐軍合圍。此戰唐軍大敗,傷亡慘重。將領韓液、監軍宦官孫知古被俘。唐軍拋棄所有軍資器械,退回武功。肅宗的駐蹕之地鳳翔不得不再度戒嚴。

第二回合,唐軍慘敗。

經此一役,郭子儀深感燕軍的戰鬥力仍然十分強大,便勸肅宗再次向回紇求援,請他們發精兵相助。這一年九月,回紇的葛勒可汗派遣其子葉護、將軍帝德率四千餘名精兵抵達鳳翔。肅宗大喜過望,當即設宴犒勞,並賞賜大量財帛。廣平王李俶還和葉護結成了兄弟。

至德二載九月十二日,肅宗發布了總攻的命令,由天下兵馬元帥、廣平王李俶率朔方、西域、回紇等部共計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從鳳翔浩浩蕩蕩向東挺進。

九月二十七日,唐軍進抵長安西郊的香積寺,以河西節度副使李嗣業領前軍,郭子儀領中軍,關中節度使王思禮領後軍。同日,燕將安守忠、李歸仁也率十萬大軍在香積寺以北擺開了陣勢。

這是自安史之亂爆發以來,唐、燕兩軍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

這場戰役將決定長安的命運,也將決定帝國的命運。

燕將李歸仁率先出陣挑戰,唐軍的前鋒部隊迎擊,將其擊退,旋即挺進燕軍陣地。燕軍全軍出動,很快逼退了唐軍,並直撲唐軍的輜重部隊。唐軍陣腳大亂,紛紛向後潰退。前鋒主將李嗣業對左右時:「今日若不以身擋賊,我們就全完了!」隨即脫掉鎧甲,赤裸上身,躍馬橫刀立於陣前,厲聲命令士兵們不許撤退。可在燕軍凌厲的攻勢之下,士卒們還是爭先恐後地往後跑。李嗣業大怒,揮舞長刀左砍右劈,將那些逃兵連人帶馬砍得血肉橫飛,一連砍翻了數十人,總算穩住了陣腳。

隨後,李嗣業重新集合前軍部眾,命他們結成長刀陣,橫向排開,如牆而進。而且,李嗣業還帶著前軍的所有將領沖在士卒前面,率先殺進了燕軍軍陣。

在主將身先士卒的激勵之下,唐軍士氣大振,戰場上的形勢隨之逆轉,燕軍開始節節後退。

在這場決定帝國命運的戰役中,不僅是李嗣業這種勇冠三軍的猛將表現出了一貫的英勇,就連半年前在武功不戰而逃的唐將王難得也拿出了難得的勇氣。混戰中,他為了救一個身陷重圍的副將,被燕軍一箭射中眉骨。王難得狠狠把箭拔掉,結果皮開肉綻,額頭上的一塊皮還垂下來遮住了眼睛。王難得大怒,乾脆把皮也撕了,帶著滿臉鮮血,仍舊奮勇拼殺,一直往前突進。

兩軍開戰前,安守忠知道自己的兵力比唐軍少,便在戰場東面埋伏了一支精銳,準備趁雙方激戰正酣時,再出其不意,繞到唐軍背後突襲。唐軍斥候偵察到了這支伏兵,立刻稟報中軍主將郭子儀。郭子儀即命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帶上一支回紇騎兵,直撲燕軍埋伏之處,迅速將這支伏兵殲滅。

得知伏兵全軍覆沒的消息後,燕軍士氣頓時大挫。李嗣業乘勢與回紇兵團一起迂迴到敵軍陣後,阻斷了燕軍的退路,與郭子儀的中軍對燕軍形成了前後夾擊。

至此,燕軍終於全線崩潰。

這一仗,從午時(中午十二時)一直打到了酉時(下午六點),燕軍一共被斬首六萬餘級,跌入溝塹被壓死和踩死的也不計其數;唐軍大獲全勝。

安守忠和李歸仁帶著殘部逃回長安後,自知長安必失,於是當天夜裡便與燕朝西京留守張通儒、京兆尹田乾真等人棄城而走,一口氣逃到了陝郡(今河南三門峽市)。

至德二載九月二十八日,唐軍浩浩蕩蕩地開入城中,宣布了長安的光復。

自去年六月燕將孫孝哲入據長安,迄今共一年三個月。

廣平王李俶帶著大軍進入長安時,受到了老百姓的夾道歡迎。他看見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淚水,那是劫後餘生、悲喜交加的淚水。

長安光復了,而兌現諾言的時刻也到了。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面對夾道歡迎的百姓,廣平王李俶的臉上一直懸掛著一個和煦的笑容,可他心裡卻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從李俶踏入長安的那一刻起,他心裡就不停地響起父皇李亨向回紇鄭重作出的這句承諾。

怎麼辦?要不要兌現諾言?

當初為了得到回紇之援,當然可以不顧一切地許諾,可眼下,假如真的兌現承諾,長安百姓必然又要遭受一場可怕的浩劫。倘若如此,長安百姓還會擁戴父皇李亨嗎?還會承認這個在靈武自行即位的新皇帝嗎?如果奪回了京城,卻失去了民心,那麼李唐朝廷日後還能理直氣壯地號令天下嗎?

可是,倘若違背諾言,唐軍在接下來的平叛戰爭中不但不能得到回紇援手,反而會因此結怨於回紇。眼下洛陽未克,偽燕朝未滅,豈能又在自己背後樹立一個新的強敵?

最後,左右為難的李俶終於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雖然這個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李俶暫時擺脫這種兩難困境。

當回紇王子葉護面帶微笑地來到李俶面前,婉轉地要求他兌現承諾的時候,李俶立即翻身下馬,向葉護納頭便拜,說:「現在剛剛克複西京,如果遽然劫掠金帛子女,恐怕東京洛陽的人心都會倒向叛軍,並且替叛軍固守城池,使我們難以攻克。所以,我希望等到克複東京後,再向貴軍兌現承諾。」

葉護一見廣平王向他施以大禮,慌忙下馬回拜,說:「願從殿下之言。」

聽說廣平王幫長安化解了一場災難,百姓們紛紛簇擁在李俶馬前,頻頻拜謝說:「廣平王真華、夷之主也!」(《資治通鑒》卷二二○)

九月二十九日,克複長安的捷報傳至鳳翔,文武百官當即入朝恭賀,肅宗李亨激動得淚流滿面,忍不住讚歎:「廣平王的智勇,是朕所不能及的啊!」

當天,肅宗便遣使入蜀,上表奉迎太上皇李隆基迴鑾。

隨後,肅宗召見李泌,說:「朕已經呈上一道奏表,請上皇東歸長安,同時朕向上皇請求,一旦鑾駕回京,朕就回東宮當太子,繼續恪盡人子之責。」

李泌一聽,忽然表情大變,急著問:「奏表還追得回來嗎?」

肅宗一臉迷惑:「使者已經走遠了。」

「上皇不會回來了。」李泌斬釘截鐵地說。

肅宗大驚失色,忙問李泌何故。李泌答:「陛下建有大功,卻不欲居皇位,上皇自然也不會回京坐皇位,這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該怎麼辦?」

李泌沉吟片刻,說:「由百官聯名,再上一道奏表,詳細陳述『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克複長安』之種種情狀,然後表示陛下深切思念上皇,渴望早晚在膝下問安,請上皇儘快回京,以成全陛下孝順奉養之心,這就可以了。」

肅宗聞言,趕緊讓李泌起草奏表,寫完後拿來一看,不禁淚下,說:「朕原本懷著至誠之心,希望將大位還給上皇,現在聽了先生之言,才知道這種想法很不妥當啊。」(《資治通鑒》卷二二○:「朕始以至誠,願歸萬機,今聞先生之言,乃寤其失。」)

很顯然,李亨是在作秀。

所謂「願歸萬機」、回東宮當太子云雲,都不可能是真心話。

道理很簡單,作為一個亂世即位的中年皇帝,李亨的智商絕對不會低於常人。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第一道奏表是「很不妥當」的。可他又故意要那麼寫,然後讓李泌幫他出主意,最後又不厭其煩地再寫一道奏表,目的就是為了向世人表現出他那「願歸萬機」的「至誠」之心。換言之,李亨是希望給人們造成這樣一種印象——一個如此孝順、如此謙恭、如此真誠的人,怎麼可能從他父親手中搶班奪權呢?

李亨總是不遺餘力地把自己打扮得很傻很天真。

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在這個充滿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