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對峙:唐朝與偽燕 哥舒翰:生死潼關

自從高仙芝和封常清率唐軍退入潼關,安祿山便命大將崔乾祐進駐陝郡,牢牢盯著這座關中門戶。哥舒翰接手潼關防務後,只一意修築工事,深溝高壘,嚴防死守,從不出戰。安祿山屢命崔乾祐出擊,其中一次還派了次子安慶緒親自到前線督戰,可潼關不愧是一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關,燕軍的數次進攻都被據險固守的哥舒翰一一擊退。面對這道銅牆鐵壁,崔乾祐只能幹瞪眼,「數月不能進」,與哥舒翰形成了對峙相持的態勢。

在此情況下,只要哥舒翰始終堅壁清野,保證潼關不失,河北的郭子儀和李光弼又乘勝北上、直搗范陽,燕軍軍心就會瞬間瓦解,安祿山的末日也就到了。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李唐朝廷內部卻出現了一個致命危機。

危機源於楊國忠和哥舒翰的相互猜忌。

眾所周知,安祿山起兵打的是討伐楊國忠的旗號,而當時朝野上下也一致認為,就是因為楊國忠恃寵擅權、跋扈專斷,逼得安祿山狗急跳牆,才導致了這場空前的大禍亂,所以很多人都對楊國忠咬牙切齒,必欲誅之而後快。

哥舒翰麾下有一個部將叫王思禮,就屢勸哥舒翰上表朝廷,要求誅殺楊國忠以謝天下。可哥舒翰始終沒有答應。因為他很清楚,現在殺楊國忠除了泄憤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更何況大敵當前,自己人更不能搞窩裡斗。

王思禮以為哥舒翰怕事,就自告奮勇,說他願意帶領三十名騎兵入京,秘密綁架楊國忠,然後抓到潼關殺了。哥舒翰狠狠瞪了王思禮一眼,沒好氣地說:「你這麼干,造反的就是我哥舒翰,不是安祿山了。」

然而,讓哥舒翰沒有想到的是,他這邊處處以大局為重,盡量摒棄個人好惡,可楊國忠那邊卻早就對他起了猜忌之心。

自從玄宗把將近二十萬兵馬交到哥舒翰手中後,楊國忠的心就懸起來了。

在他看來,關外的安祿山對他固然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可此刻手握重兵的哥舒翰又何嘗不是呢?現在滿大街的人都在叫囂要殺他楊國忠,哥舒翰會不會趁此機會反戈一擊,拿他楊國忠的人頭去收買天下人心呢?楊國忠覺得可能性很大。

從這個意義上講,哥舒翰其實比安祿山更讓楊國忠感到恐懼。因為安祿山遠在千里之外,而哥舒翰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對於這種態勢,就連楊國忠身邊的幕僚都替他心驚不已。有人就跟他說:「今朝廷重兵盡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於公豈不危哉!」(《資治通鑒》卷二一八)

楊國忠再也坐不住了,立刻上奏玄宗,說:「如今潼關大軍雖然兵力強盛,可萬一失利,京師就危險了。臣請求從皇宮下屬各部門(「監」「牧」「坊」「苑」等)人員中挑選出三千精壯,加以訓練,以備不測。」

玄宗當即照準,並命劍南道(當時劍南節度使仍由楊國忠遙領)將領李福德統御這支後備隊。隨後,楊國忠又另外招募了一萬人,命親信將領杜乾運率領,進駐灞上(今西安市東灞河河畔),名義上是防備叛軍,實際上是防備哥舒翰。

楊國忠的舉動一下子就把哥舒翰惹毛了。

老子在前面浴血奮戰,你卻在背後拿刀頂著老子,這算他奶奶什麼事兒?

哥舒翰本來一直以大局為重,可眼下也不免要擔憂個人的命運了。誰都知道,楊國忠既是朝廷的首席宰相,又是玄宗跟前的頭號寵臣,玄宗現在什麼事都聽他的,萬一楊國忠真想除掉哥舒翰,只要慫恿玄宗下一道詔書,立馬可以讓他步高仙芝和封常清之後塵,然後再讓心腹將領杜乾運接手潼關防務。

換言之,杜乾運就是一顆進可攻、退可守的棋子,楊國忠把他置於哥舒翰背後,目的就是要讓哥舒翰陷入徹底被動。

哥舒翰不是傻瓜,當然不會任由楊國忠擺布。

他決定吃掉這顆棋子,給楊國忠一點顏色瞧瞧。

杜乾運剛進駐灞上沒幾天,哥舒翰就上奏玄宗,要求將杜乾運的這支部隊劃歸潼關統一指揮。玄宗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哥舒翰和楊國忠在暗中角力,而是認為這個要求合情合理,當即表示同意。

天寶十五年六月初一,哥舒翰借故把杜乾運召到潼關,然後隨便栽個罪名就把他殺了。消息傳回長安,楊國忠大驚失色。

他萬萬沒料到,哥舒翰竟然會如此膽大妄為,心狠手辣!

有道是打狗也要看主人,哥舒翰這麼干,擺明了就是在警告楊國忠,同時更是在對他發出挑戰。楊國忠現在越發相信——接下來,哥舒翰隨時有可能帶兵入朝,以「清君側」的名義,取他楊國忠的頸上人頭!既然如此,楊國忠當然要先下手為強了。

要除掉哥舒翰其實很簡單,甚至都不用楊國忠動手。他只須動動舌頭,慫恿玄宗下詔,命哥舒翰出關與燕軍決戰,哥舒翰自然就會死得很難看了……

至此,楊國忠和哥舒翰已經從相互猜忌、相互戒備發展到了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地步。

這兩個李唐朝廷的股肱重臣,一個大權獨攬,一個重兵在握,可他們並沒有把矛頭共同指向潼關外面的敵人,而是掉轉方向,彼此指向了對方。

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在接下來的短短几天里,李唐君臣將用血的事實和慘痛的教訓,再一次向我們證明這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就在杜乾運被哥舒翰誘殺的第二天,玄宗忽然接到了一份情報。情報稱叛軍大將崔乾祐駐守陝郡的兵力不超過四千人,而且都是老弱殘兵,防守異常薄弱,官軍應抓住戰機大舉反攻。玄宗大喜,立即派遣使臣到潼關宣詔,命哥舒翰即刻率部東征,進攻陝郡,克複洛陽。

史書沒有記載這份情報的來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份情報是錯誤的。

更準確地說,這份情報純粹是捏造的。

因為,崔乾祐作為燕軍西進關中的前鋒,其兵力雖然不會很多,但至少也在兩萬到三萬之間;更重要的是,崔乾祐麾下的部眾都是驍勇強悍的百戰之兵,屬於燕軍中的野戰勁旅,尤其是其中的同羅騎兵,更是精銳中的精銳。所以,實際情況絕非那份可笑的情報所說的那樣,什麼兵力不滿四千,還什麼老弱病殘、防守薄弱云云,完全是扯淡,並且是別有用心的扯淡!

那麼,這份別有用心的情報又是誰捏造的呢?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除了楊國忠,沒有人會這麼做,也沒有人敢這麼做。

楊國忠捏造情報的目的就是要迫使哥舒翰出關決戰。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稍具軍事常識而且頭腦清醒的人來說,這份所謂的情報基本上就是一張廢紙,不僅不會受其蠱惑,還有可能會把提供情報的人抓起來,以謊報軍情、欺君罔上的罪名論處,甚至還會追查到底,把幕後黑手挖出來。

然而,面對這份不值一哂、別有用心的「情報」,玄宗李隆基居然就信了,並且還據此作出了事關整個戰局的重大決策。

是玄宗老糊塗了嗎?

這個因素固然有,但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此刻的玄宗迫切希望用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挽回他早已失落的自尊,來撫慰他極度受傷的心靈。

所以,任何有利於朝廷發動反攻的信息,玄宗都會相信它是真的。

楊國忠很可能正是摸透了玄宗的心思,才大膽捏造了這份假情報。

接到玄宗下令東征的詔書後,哥舒翰懵了。就目前的戰局而言,這無疑是最弱智、最可笑、最不合理的一個決策。

哥舒翰不敢耽擱,連夜起草了一道奏疏,讓使者回稟玄宗。他在奏疏中說:「安祿山久經戰陣,軍事經驗非常豐富,此次叛亂蓄謀已久,他豈能不作充分準備?如果說陝郡的兵力薄弱,那也必然是以此引誘我軍出擊,一旦我們真的出擊,正好落入他們的圈套。而且,叛軍千里而來,利在速戰速決;我軍據險而守,利在打持久戰。更何況,叛軍殘暴,久之必失人心,兵力也會萎縮,遲早會發生內亂;我們只要靜觀其變,到時候乘虛而入,定能不戰而生擒安祿山。總之,我們的目的是求勝,不是求快!如今,向各道徵調的軍隊都尚未集結,還是應該再等一段時間。」

就在哥舒翰呈上奏疏的同時,郭子儀和李光弼也向玄宗提出了他們的下一步計畫:「我軍正計畫北上,直搗范陽,覆其巢穴,俘虜叛軍的妻兒老小作為人質,以此向他們招降。屆時,叛軍必定會從內部崩潰。至於潼關大軍,只要堅守陣地,把叛軍拖住,讓他們筋疲力盡就夠了,千萬不可輕易出擊。」

兩份來自前線的奏報不謀而合地提出了一個相同的戰略,那就是——堅守潼關。

只要玄宗能夠虛心接受這四個字,那麼後面的歷史很可能就將全盤改寫。

可惜,玄宗並不接受。

他一心只想著快速反攻,光復東京,徹底洗刷安祿山帶給他的恥辱。所以,他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觀望拖延。此外,楊國忠又整天在他耳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