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史之亂爆發 封常清:我很醜,可是我很努力

據說封常清是一個長得很醜的人。

按照《舊唐書·封常清傳》的說法,是「細瘦颣目,腳短而跛」,意思就是乾瘦、矮小、斜眼,而且還是個瘸子。除了長得相當對不起觀眾之外,封常清的命也相當不好。他好像從小就是個孤兒,只有外祖父一個親人。他小的時候,外祖父犯了罪,被流放安西當守門吏,於是封常清就跟著外祖父來到了安西。

一個被流放邊疆的老人,要養活自己,還要把一個孩子拉扯大,顯然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也就談不上給封常清什麼良好的教育。好在封常清的外祖父是個知書明理的人,他知道,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雖然沒有錢供封常清讀書,但還可以自己教。於是那些年裡,無論春夏秋冬,每天經過安西南門的人,都可以聽見門樓上有一個老人在教一個孩子讀書。孩子的聲音異常清脆,異常響亮。走出很遠,人們彷彿仍然可以聽見。

封常清長大成人後,和他相依為命的外祖父去世了,封常清從此孤身一人。他既醜陋,又貧窮,又沒有社會關係,成了芸芸眾生中最不起眼的一個。一直到三十多歲,封常清仍然是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誰也看不出這個人將來會有什麼出息。

當時的安西節度使是夫蒙靈詧,高仙芝在其麾下擔任副節度使兼都知兵馬使。我們都知道,高仙芝是個美男子,對自己的風度儀錶極為看重,所以每次出巡,身後總要跟著數十個鮮衣怒馬的隨從。每當威風凜凜的高仙芝帶著他的隨從馬隊在安西街市上呼嘯而過,那樣子別提有多拉風了。封常清曾經在路上遇見過幾次,心中艷羨不已,於是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這群人中的一員!

可是,封常清憑什麼呢?

要背景沒背景,要資歷沒資歷,要錢財沒錢財,個子又長得瘦弱矮小,兩條腿還不一樣長,甚至連眼睛都是斜的,這樣的人想當高仙芝的隨從,豈不是痴人說夢?

然而,這一切都阻擋不了封常清。

因為封常清有一個人生信條——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就能達成別人不可能達成的夢想。

正是懷著這樣的信念,矮小丑陋的封常清來到了高仙芝的府上,從容遞上了自己的名牒。高仙芝只看了他一眼,一股嫌惡之情就油然而生——人居然可以長成這樣?

「你走吧,我的隨從已經滿了。」高仙芝面無表情地說。

封常清一句話也沒說,扭頭就走。

不是因為他負氣不幹了,而是因為他早就猜到了高仙芝的反應。所以,封常清一點也不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第二天,封常清又來了,照舊遞上名牒,彷彿昨天的事根本沒發生過一樣。

高仙芝火了:「不是告訴過你了嗎,我的隨從已經滿了,幹嗎還來?」

這一次,封常清也火了。他梗著脖子對高仙芝說:「我仰慕您的高風亮節,情願追隨鞍前馬後,所以在沒人引薦的情況下,自告奮勇前來投奔,您何必拒人於千里之外?您若是以才取人,則士人信服;若是以貌取人,恐怕只會失去人心!」

高仙芝勃然作色,當即揮手送客。

見過臉皮厚的,可沒見過這麼厚的!

毫無疑問,封常清的努力失敗了。

高仙芝是個眼高於頂、牛皮哄哄的人,怎麼可能收留他這麼一個又丑又貧又不要臉的人呢?

如果是普通人,到這個時候就該知難而退了。人要臉樹要皮,再去投牒除了遭人羞辱之外,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然而,封常清不是普通人。他是一個認準目標一往無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

第三天,封常清又來了。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一連數十天,封常清都來高仙芝的府門前站崗。早上天不亮就來了,一直到夜幕降臨才回去。天天如此,風雨無阻。

高仙芝納悶了。

這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執著的人呢?這傢伙如果不是腦袋被驢踢了,就肯定有什麼異於常人之處。

高仙芝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後來有一天,當高仙芝打馬回府的時候,忽然翻身下馬,快步走到站得像根木樁一樣的封常清面前,定定地看了他很久,然後說了四個字:

我收你了。

封常清成功了。

他用他那近乎不要臉的執著,最終敲開了高仙芝緊閉的心門。

這就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封常清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有時候不能太要臉。

要成就一番事業,要當一個人上人,就不能太愛惜自己的羽毛。在這個世界上,面子是一種奢侈品,只適合有地位的人去講究,不適合窮人消費。你固然可以在內心堅守人窮志不短的原則,但你沒必要把這個原則時刻掛在臉上。甚至可以說,對於一個一無所有的窮人來講,不要面子恰恰是他唯一可以憑藉的資本。

今天,如果你一無所有,就請你不要太愛惜自己的羽毛。必要的情況下,你可以把臉皮扯下來,扔地上讓人踩。只要記住封常清的故事,你日後就有可能把所有失去的面子都掙回來。韓信還鑽過別人的褲襠,張良還撿過別人的鞋子呢,丟些面子又算得了什麼?

總之,做人心不能黑,但臉皮不妨厚一些。

自從成為高仙芝的隨從,封常清的人生就徹底不同了。

他有了俸祿,有了身份,有了地位,有了鮮衣怒馬招搖過市的威風,有了苦盡甘來鳥槍換炮的成就感。

然而,封常清絕不滿足於此。他想要的,是別人根本不敢想像的。

封常清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能像高仙芝和夫蒙靈詧一樣,成為馳騁沙場的名將,成為坐鎮一方的封疆大吏。

成功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心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

當然,前提是他要有才,並且夠努力。而封常清恰好兩者都不缺。如果人們還記得南門城樓上那個十幾年如一日用功讀書的孩子,就不難相信這一點。

在高仙芝麾下當了幾年的隨從兼幕僚後,封常清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那是開元末年,西域的達奚部落發動叛亂,玄宗下詔命夫蒙靈詧出擊,夫蒙靈詧把任務交給了高仙芝。高仙芝隨即率領二千騎兵深入追擊,在綾嶺一帶全殲了達奚叛眾。回營後,高仙芝正準備寫一份捷報呈送夫蒙靈詧,封常清忽然遞給了他一份文書。

高仙芝打開一看,大為驚訝。

原來這正是高仙芝平定達奚的一份詳細捷報,其中細述了高仙芝在舍井泉附近遭遇敵軍的情形,以及高仙芝克敵制勝所採用的謀略,行文清晰,邏輯縝密,把高仙芝想說的話無一遺漏地寫了下來,而且詳略得當、文采斐然。

高仙芝萬萬沒想到——這個形貌醜陋的封常清居然能寫出如此漂亮的文章。

看來,古人常說人不可貌相確實是有道理的。

高仙芝回到安西後,夫蒙靈詧設宴犒勞。一見到高仙芝,夫蒙靈詧麾下的兩個幕僚就忙不迭地追問他:「那份捷報是誰寫的?副大使幕下怎麼會有如此人才?」

高仙芝非常自豪地笑了,隨即召來封常清。那兩個幕僚趕緊與封常清促膝長談,一聊之下,竟然都有相見恨晚之感。從此,封常清在安西軍中聲名鵲起,高仙芝也對他刮目相看,日漸器重。

後來的幾年裡,封常清青雲直上,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隨從逐步成長為安西都護府的高級將領,並成為高仙芝最倚重的心腹。天寶六年,封常清追隨高仙芝平定了小勃律。同年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靈詧就任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也隨之再獲擢升,「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不久,又加授「朝散大夫」,「專知四鎮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營田事」。(《舊唐書·封常清傳》)

高仙芝每次出征,總是讓封常清擔任留後(代理節度使),相當於把安西四鎮的軍政大權全都交給了他。此時的封常清,顯然已經成為安西唐軍實質上的二把手。

由於出身寒微,封常清始終保持著勤儉的本色,不管有多少公款和財物從他手中經過,從來不會貪污一毫一厘。在這一點上,封常清與貪財的高仙芝恰成鮮明的對照。此外,封常清治軍嚴整,賞罰分明。軍中曾有兩名將領觸犯了軍法,封常清當即毫不留情地將其斬殺,以致三軍震駭。不管是誰,只要他膽敢輕視或挑戰封常清的權威,立馬就會大禍臨頭。

高仙芝的乳母有個兒子叫鄭德詮,在軍中擔任郎將,與高仙芝親如兄弟,平常在軍中很是威風。由於封常清是高仙芝的隨從出身,鄭德詮打心眼裡瞧不起他,總想找機會給他難堪。有一次,封常清帶著一幫將領從外面回節度使府,眾將都老老實實跟在身後,鄭德詮見狀,故意拍馬追了上去,大搖大擺地走在封常清前面,等過足了癮之後,才旁若無人地揚長而去。

封常清的臉色「唰」的一下就變了。

回府後,封常清立刻傳召鄭德詮,對他說:「我出身寒微,這一點你很清楚。但中丞(高仙芝的中央官職是御史中丞)大人既然讓我坐在了留後的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