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唐歸來 蓮花似六郎:男寵的崛起

廬陵王李哲突然歸來,受打擊最大的人無疑就是武承嗣了。

他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處心積慮地折騰了這麼多年,換來的居然是這樣一種結果!

武承嗣從此萬念俱灰,一蹶不振。

在憤恨與失落的雙重煎熬中度過了幾個月後,武承嗣終於在這一年八月一病而亡。

李哲的歸來讓武承嗣抑鬱而終,卻讓另一個人大喜過望。

他就是在東宮中度日如年的皇嗣李旦。

隨著那個喜歡當皇帝的三哥的歸來,這個視權位如桎梏的弟弟頓時有了一種雲開霧散的解脫之感——他終於可以重新回到他那閑雲野鶴的生活中去了。

心情異常激動的李旦隨即頻頻上表,請求將皇嗣之位還給他的三哥李哲。

聖曆元年九月十五日,亦即李哲回到洛陽的半年之後,武皇終於頒下了一道詔書,冊立廬陵王李哲為皇太子,同時恢複了他以前的名字——顯。

跪地接旨的那一刻,李顯激動得淚流滿面。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並不是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而是在得到了以後再度失去。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也不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而是在失去了以後重新得到。

得而復失與失而復得,這兩種生命中的極端境遇竟然讓李顯挨個嘗了一遍,可見他是多麼可憐,又是多麼幸運。在這彷彿蹦極一樣的命運起落中,李顯所體驗到的人生況味一定比別人無奈得多,當然也比別人豐富得多。

在登基稱帝的第七個年頭,女皇武曌結束了酷吏政治;在第八個年頭,她解決了令她牽腸掛肚的立儲問題。做完這一切,七十四歲的武曌終於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如釋重負的一剎那,女皇武曌明顯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蒼老。

那是一種年齡的蒼老。

也是一種靈魂的蒼老。

儘管到目前為止,她仍然是大周帝國至高無上的天子,儘管她手裡仍然握有威福刑賞之柄與生殺予奪之權,可武曌還是不由自主地發現——自己的心態正在發生某種微妙而重大的變化。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自己逐漸厭倦了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自己越來越看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諸如與宰相狄仁傑之間的君臣之情,還有與李顯、李旦、太平、諸武之間的親人之情,甚至包括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之情,都在她的內心佔據了越來越大的比重。

也許正是由於這樣的改變,所以武曌現在最不想看見的事情,就是親人之間為了爭奪權力而自相殘殺。

如何確保在自己百年之後,兒女和侄子們之間能夠相安無事呢?

武曌為此絞盡了腦汁。

最後她想到了兩個辦法:一、立誓;二、聯姻。

聖歷二年(公元699年)四月,武曌命李顯、李旦、太平公主與諸武共同寫下盟誓,保證今後絕不互相侵犯,然後在明堂祭告天地,最後又將誓文鐫刻在鐵券上,交付史館永遠收藏。隨後,武曌又親自作主,把李顯的幾個女兒分別嫁給了諸武:安樂郡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永泰郡主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基,新都郡主嫁給武承業之子武延暉。

武曌希望通過這兩個辦法,消弭武李之間的政治宿怨和利益分歧,幫他們樹立起更為牢固的關係。

然而,儘管處心積慮地做了這麼多事,武曌還是不能保證武李之間今後不生齟齬。

其實說到底,她做這些事情也只是圖個心安而已。

因為武曌深知,對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來講,權力的誘惑從來都要大於誓言的約束,同時也要大於親情的牽絆。為了權力,誓言可以輕易撕毀,親情也可以隨時斬斷。不要說別人,武曌自己不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嗎?

如果說權力是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武曌想,那麼人的感情就一定是鐵匠鋪里那紅彤彤的鐵水。只有讓鐵水冷卻、凝固,再反覆淬鍊、鍛打,最後才可能獲得一把斬金斷玉,削鐵如泥的寶劍。這是必然的道理。你不可能既想得到寶劍,又不想讓鐵水凝固,就像你不可能既想得到冷酷的權力,又不想失去溫柔的感情一樣。而一旦你的感情恢複了柔軟,那就像鐵水重新開始了沸騰,最終的結果就是銷熔掉你手中的寶劍……

所以,武曌其實並不相信她的兒女和侄子們會因為立誓和聯姻而放棄各自的權力野心。即使不相信,武曌還是不由自主地這麼做了。

也許自己真的是老了。

武曌想,只有老人才有如此矛盾的心境和行為吧?

反正,作為一個年過古稀的人,武曌所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至於未來究竟怎樣,那是兒孫們自己的事情。對於武曌來說,最重要的是現在。

武曌蠻喜歡目前這種輕鬆逍遙的生活狀態。外朝的政務有狄仁傑、魏元忠這些能臣在幫她打理,宮裡有張易之、張昌宗這對玲瓏剔透,善解人意的寶貝隨侍在側,膝下還有一大群孝子賢孫日夜環繞……

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武曌現在只希望這種日子長一點,長一點,再長一點……

和女皇武曌的心愿一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眼下最渴望的,也是武皇能夠長命百歲。

因為武曌是他們的庇蔭大樹,是他們的富貴源泉,是他們飛黃騰達的唯一靠山。沒有了武皇,他們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二張在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入宮,他們是高宗時代的宰相張行本的族孫,不僅人長得明眸皓齒,玉樹臨風,而且由於出身名門,從小就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所以氣質優雅,頗具藝術才能,尤其擅長音樂。

最初看上二張的人是武曌的女兒太平公主。就像當初的千金公主在享用了馮小寶之後慨然將其轉贈給武曌一樣,太平也是個孝順女兒,自己試過之後覺得好,便十分慷慨地獻給了母親。剛開始是張昌宗先入的宮,得寵之後又把異母哥哥張易之也推薦給了武皇,從此兄弟倆便天天穿著光鮮亮麗的衣服,臉上塗著香噴噴的脂粉,成雙結對地陪伴在武皇身邊。

每天被這兩個花樣美男伺候得舒舒服服,武曌感覺自己枯皺的肌膚似乎又重新舒展開來,而布滿了歲月之痕的臉龐也再度煥發出了神奇的光澤。

女皇一爽,烏紗自然就不在話下。張昌宗很快就被封為散騎常侍,張易之也官至司衛少卿。而且武皇還愛屋及烏,把二張的兩個母親都封為太夫人,前後賞賜的錢物不可勝計。更有甚者,武曌還專門為張易之的母親臧氏指定了一個情人。她特地頒下一道敕書,命長相俊美的鳳閣侍郎李迥秀去給這個臧太夫人當「私夫」,說白了就是當一個「合法姦夫」。可憐李迥秀不僅白天要在朝堂上奉旨辦公,晚上還要到臧太夫人府上「奉旨通姦」,個中凄苦實不足為外人道也。後來可能是李迥秀的妻子摔破了醋罈子,搞得李迥秀兩頭不是人,只好忍痛把妻子休了。當然,李迥秀表面的休妻理由是冠冕堂皇的,說妻子經常喝斥奴婢,惹得他老母不高興,為了孝順老母才不得不休妻云云。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迥秀純粹是因為奉旨通姦才導致家庭破裂的。當然,李迥秀雖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幾年後便青雲直上,官至宰相。

二張如此得寵,諸武自然就趨之若鶩了。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等人,爭相為二張牽馬執轡,就像當初捧薛懷義的臭腳一樣。為了和二張拉近關係,諸武還十分親昵地稱張易之為五郎,稱張昌宗為六郎。

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正月,武曌為了得到更多的男寵,就專門設立了一個機構,名為控鶴監,後來又改名奉宸府。可不管是控鶴監還是奉宸府,其性質就是武曌的「男寵俱樂部」。她命二張主持工作,專門招收一些婀娜多姿的美少年和一幫輕薄文人進去當「供奉」。

那些日子,武曌幾乎天天帶著諸武和一幫佞臣在此飲酒作樂。席間武三思常常不失時機地拍二張馬屁,有一次居然說張昌宗是神仙王子晉轉世。王子晉原為周朝太子,清靜寡慾,仁厚愛民,然而不幸早夭,百姓出於敬意,就傳說他是坐著仙鶴升天而去,羽化成仙了。

武曌一聽大為高興,就讓張昌宗穿上羽毛編織的衣裳,坐在木製的仙鶴上,然後一邊吹笙,一邊做著飛翔的動作。那一刻的張昌宗真的是恍若天人,武曌不禁深深地迷醉,陪坐的一干御用文人也紛紛作詩讚美。有人盛讚張昌宗貌似蓮花,眾人紛紛附和,唯獨宰相楊再思一臉正色地說:「不對!怎麼能說六郎像蓮花呢?應該是蓮花像六郎才對啊!」

眾人聞言,頓時對楊再思的諂媚功夫大為嘆服。

宰相就是有文化啊,連馬屁都能拍得如此詩意盎然,別出心裁!

由於楊再思的搖尾功夫天下無雙,時人就送給他一個外號——「兩腳狐」。

自從武皇設立了這麼一個男寵俱樂部,很多人都蠢蠢欲動,爭著要進奉宸府,其中不僅有民間的美少年,同時更有朝廷官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