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唐王朝統一海內 劉黑闥再犯大唐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初,正當復仇之神劉黑闥藉助突厥人的力量再度南下時,東突厥的頡利可汗也親率數十萬鐵騎大舉入侵唐朝邊境。

頡利可汗名叫阿史那咄苾,是啟民可汗的第三子、始畢可汗和處羅可汗的弟弟,他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即位時,正值東突厥達到全盛之際,擁有雄兵百萬,所以極為驕狂,一直有侵凌中原之心。而武德初年的李淵出於天下未定、內戰頻仍的原因,只好對其採取綏靖策略,始終以防禦為主,不願與突厥全面開戰。

自從李淵入據長安開創大唐後,東突厥與李唐王朝之間的戰爭總是時斷時續,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從未完全停止。突厥人雖然在李淵起兵初期曾對他提供援助,但到了李淵登基稱帝、勢力逐漸壯大之後,突厥人就轉而支持其他的割據勢力,一意對李唐王朝進行制衡。幾年來,東突厥曾經不遺餘力地支持過薛舉、李軌、劉武周、梁師都、竇建德、王世充等等,目的就是讓他們與李淵相互制約,以便坐收漁翁之利。

只不過讓突厥人沒有想到的是,李唐崛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短短几年間便有一統天下之勢,而那些原本與其勢均力敵的割據群雄則一一敗亡、灰飛煙滅。到了武德五年,突厥人手中的籌碼只剩下樑師都、劉黑闥、高開道以及劉武周的部將苑君璋。就這幾隻阿貓阿狗,顯然已經不能對李淵構成威脅。

這種一邊倒的局面是突厥人最不願看見的。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原王朝的興起,對突厥人而言只會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此次頡利可汗親率大軍南下,就是想挫一挫李唐的銳氣,讓李唐感受一下突厥人在軍事上的強大威脅,對突厥心存忌憚;當然,就像突厥軍隊每一次南下所做的那樣,劫掠金銀財帛也是他們此次南侵的題中之義。

這一年八月十日,頡利可汗從雁門入侵,隨即兵分兩路,他自己親率十五萬,攻擊李唐的發祥地并州,另一路攻擊原州(今寧夏固原縣)。

突厥人大兵壓境、來勢洶洶,李淵不敢掉以輕心。八月十一日,李淵命唐軍兵分四路,由太子李建成率一路出豳州(今陝西彬縣),迎戰突厥的西路軍;由秦王李世民率一路出泰州(今山西河津縣),迎戰突厥主力東路軍;另派雲州總管李子和(郭子和)奔赴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從側翼攻擊頡利大軍;最後由左武衛將軍段德操奔赴夏州(今陝西靖邊縣北)切斷突厥西路軍的後路。

雖然進行了周密部署,但李淵還是不希望與突厥全面開戰。他隨即召開廷議,向百官詢問戰和之策。曾多次出使東突厥的太常卿鄭元璹說:「開戰則加深與突厥的積怨,以臣之見,還是和解比較有利。」中書令封德彝則認為:「突厥人自恃兵強馬壯,歷來有輕視中國之心,若不戰而和,則是向敵人示弱,突厥日後必定捲土重來。臣認為應當奮勇還擊,先打幾場勝仗再來講和,如此方可彰顯我大唐恩威!」

李淵最終採納了封德彝的意見。

八月二十日,突厥東路的主力大軍進抵汾水東岸,唐并州大總管、襄邑王李神符率部迎戰,擊破突厥軍隊,首戰告捷。稍後,汾州(今山西汾陽市)刺史蕭顗也率汾州守軍迎戰,大破突厥的先頭部隊,斬首五千餘級。

二十九日,突厥的西路軍攻陷了大震關(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東南)。

頡利可汗親率的東路軍雖然略遭挫折,但是兵力仍然十分強大,遂一路向縱深挺進。河東的唐軍偵察兵很快向朝廷發回了戰報,說突厥大軍已經深入介休與晉州(今山西臨汾市)一帶,數百里之內,漫山遍野都是突厥騎兵。

眼看一場大戰已經不可避免,就在這個時候,李淵派出的和談使者鄭元璹來到了頡利可汗的大營。

鄭元璹進入可汗大帳時,馬上擺出一副強硬姿態,詰問頡利為何背棄盟約悍然入寇。頡利一時語塞,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對於這個外交斡旋高手鄭元璹,頡利可汗是相當了解的。此前鄭元璹曾四度出使突厥,每一次都是在他們突厥人的刀尖上遊走,可到最後總能化險為夷。他上次出使突厥是在武德三年,其時李唐剛剛消滅劉武周,梁師都頓感唇亡齒寒,連忙遊說當時的處羅可汗發兵進攻李唐。處羅可汗隨即與梁師都制訂了一個大舉入侵中原的計畫,但是未及實施,處羅可汗便暴病而亡。正當此時,鄭元璹代表李唐來與突厥和談,遂被強行扣押。直到後來形勢緩和,兩國互相交換被扣使節,鄭元璹才得以安然回國。但是在鄭元璹被扣期間,頡利可汗記得很清楚,這個硬骨頭從來沒有表現出半點恐懼,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就像住在自個兒家裡一樣。對於這樣的膽識,頡利可汗確實是有幾分佩服的。

而今這個「老朋友」又來了,頡利頓時有些頭大,倉猝之間實在想不出什麼冠冕堂皇的入侵理由。

就在頡利可汗尷尬之時,鄭元璹的臉色忽然緩和下來,換了一種商量的口吻說:「唐與突厥,風俗不同,突厥即使得到唐的土地,也不能長久居住。而今突厥擄掠所得,都落入將士之手,您身為可汗,可曾撈到什麼好處?我看不如撤軍,與唐室重新修好,如此一來,可汗你也不必有跋涉之勞,而唐室的金帛又能入可汗您個人的府庫,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又何必幡然背棄友邦之間的兄弟之情,而給子孫後代結下無窮仇怨呢?」

聽完這一席話,頡利可汗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因為他聽見了「金帛」二字。

說老實話,頡利可汗此次南侵固然是想挫一挫李唐的銳氣,可主要目的還是想撈一些真金白銀,至於李唐的土地,突厥人實在沒多大興趣,就像鄭元璹說的,搶過來也沒什麼用,而且勞師費財、得不償失。況且此次親征,頡利可汗也領教了唐軍的戰鬥力,真正開打,突厥人未必能佔便宜。更何況,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這一次又雙雙上陣,其麾下都是李唐最精銳的部隊,特別是李世民,能夠在短短几年裡掃滅群雄,其軍事才能絕對不可小覷,如果與他交手,頡利可汗並沒有多少勝算。現在李唐既然主動提出饋贈金帛,頡利正好就坡下驢,當即與鄭元璹達成修好協議,隨後帶著李唐賄賂的一大堆金帛撤兵北還。

通過此次南侵,頡利可汗自認為在軍事上對李唐還是具有威懾力的,這一點讓他很有些自鳴得意。他覺得就算李唐最終一統天下,也改變不了他們對突厥心存畏懼的事實。只要他隔三差五地派兵到李唐地面上轉一轉,相信每次都能滿載而歸。

頡利可汗對此充滿自信。

然而,此時的頡利絕對不會想到,短短四年後,李唐政權便會突然易手,而李世民上台之後,突厥對李唐所擁有的強勢地位隨即一落千丈,最後甚至蕩然無存。

更讓他想像不到的是,又過了四年,大唐名將李靖會一戰將他擊潰,曾經如日中天的突厥汗國竟然在他手中滅亡,而他本人也被俘送長安,最終抑鬱而亡,客死異鄉。

武德五年深秋,駐守河北的唐軍再次感到了一種莫名的恐懼。

因為復仇之神劉黑闥歸來了。

他在九月末一舉攻克瀛州,斬殺了唐刺史馬匡武。劉黑闥兵勢復振,據守鹽州(今陝西定邊)的變民首領馬君德立即獻出州城,歸附劉黑闥。十月初五,劉黑闥的弟弟劉十善與唐貝州刺史許善護在鄃縣(今山東夏津縣)展開遭遇戰,唐軍被擊潰,許善護全軍覆沒。初六,唐觀州(今河北泊頭市西)刺史劉會獻出州城,投降劉黑闥。

十月十七日,剛剛被李淵任命為河北道行軍總管的淮陽王李道玄在下博(今河北深州市東南下博鎮)與劉黑闥會戰,結果唐軍大敗,李道玄被劉黑闥斬首。

當時李道玄擁兵三萬,在兵力上佔據優勢,可為何最終還是兵敗身亡?

表面上的原因是他太年輕、缺乏軍事經驗,而對手劉黑闥又太強悍,但最根本的原因卻不在此,而在天子李淵。

李淵讓年輕的李道玄擔任統帥出來歷練,這本身並沒有錯。此外李淵還讓沙場老將史萬寶擔任李道玄的副手,事實上就是當他的教練,這看上去想得也挺周到。

可李淵的錯誤恰恰就在這個地方。

首先他為李道玄圈定的這個教練人選就有問題,因為史萬寶曆來與李道玄不睦,絕對不可能與他同心協力,更不可能傳授給他什麼經驗。此外李淵又下了一道手詔給史萬寶,說:「淮陽王還年輕,軍事行動由你全權負責。」如此一來,史萬寶又怎麼可能把李道玄放在眼裡?

李淵不經意間犯下的這兩個錯誤,最終釀成了李道玄的悲劇。

當時戰鬥一打響,貪功冒進的李道玄就決定率先突擊,命史萬寶率大軍隨後跟進。可當他率輕騎兵一頭沖入漢東軍陣地的時候,史萬寶卻按兵不動。左右見淮陽王處境危急,大為不安,可史萬寶居然用一種幸災樂禍的口吻說:「我接到皇上手諭,說淮陽王不過是一個娃娃,軍事上由老夫全權負責,而今他輕率妄進,如果跟他一同進攻,一定同歸於盡。不如以淮陽王為誘餌,等他一敗,賊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