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唐朝人離婚簽協議 周子諒仗義言恩情

整件事情,是一場婚變引發的。

隆重說明一下,唐朝婚姻自由到了意想不到的程度,雙方可以協議離婚,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有資料證明,唐朝是中國歷史上離婚率最高的時代。這非但不能說明世風日下,還證明了人們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本人搜集了一些唐朝的《放妻書》(相當於現在的《離婚協議》),現在列舉一條:

蓋聞伉儷情深,夫婦語義重,幽懷合巹之歡,念同牢之樂。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並膝,花顏共坐,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共同床枕於寢間,死同棺槨於墳下,三載結緣,則夫婦相和。三年有怨,則來讎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冤家。反目生怨,作為後代增嫉,緣業不遂,見此分離。聚會二親,以求一別,所有物色書之。相隔之後,更選重官雙職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韻之態。械恐舍結,更莫相談,千萬永辭,布施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

伏願娘子千秋萬歲!

唐朝婚姻中,女方一走,夫家是要給錢的,當然,夫家的祖宅和基業絕不會給女方(用腳趾頭想想都能明白),但一般的夫家都會送給女子三年或更多的吃穿用度的費用,這則《放妻書》便是例子。女人改嫁是常事,基本沒有任何障礙。唐朝的婚姻法實在是開明,為了這點,本人專門查閱了一下,《唐律·戶婚》說,子女沒有經過家長同意而發生了實質關係(你懂的),視為已經確定了婚姻,法律予以認可,未成年人例外。

唐朝的協議離婚如上所述,由夫家自己或找人寫一份《放妻書》,由雙方家人和鄰居在場的情況下,作出見證。或者兩人經常吵架,不適合生活在一起;或者兩人都不著調,互相看著不順眼;或者一方令另一方很失望,那一方卻覺得這一方更讓他失望,可以協議離婚。從此各自生活,守寡改嫁或者另攀高枝,娶嬌嫩媚娘或者蘿莉御姐,誰也礙不著誰。

而且在唐朝,女人有上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情夫那也是很正常的(那也得有錢養得起)。

嚴挺之和他的前妻就屬於這類離婚的情況,兩人都是好人,但脾氣不對路。在家天天吵架,明明誰都沒有錯,但以嚴挺之的倔脾氣和他媳婦的個性,兩人會經常以鷹爪功作為愛情的見面禮,導致嚴挺之臉部總是有輕微爪子傷。離婚後,兩人藕斷絲連,保持了良好的關係。由於媳婦也是名門,所以她改嫁也改嫁得非常好。

下家,就是蔚州刺史王元琰。

嚴挺之本就愛替別人鳴冤,但這一回卻關係到了前妻。所以,李林甫充分地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上書彈劾,著實噁心了嚴挺之一把。

李隆基問起此事,張九齡出來解釋,「那女子是嚴挺之的放妻(離了婚的妻子),他們早就沒私情了,只和王元琰的冤情有關!」

李隆基不相信,「就算離了,就不會私通?」(雖離乃復有私?)

張九齡完全沒料到李隆基會說出這樣惡意揣測的話,愣在了那裡。李隆基忽然收起冷笑,轉為憤怒,喝令將裴耀卿、張九齡、嚴挺之等心懷不軌的人一併問罪,阿諛朋黨、左右朝政、奸佞誤國,反正什麼能滑天下之大稽,就給他們論什麼罪。李隆基順勢做了回好人,不懲處他心目中的罪人,反倒以裴耀卿為左丞相,張九齡為右丞相。

但他最重要的舉措,就是罷了兩人的政事,正式除了他們的宰相之職!

幾日後,又以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領朔方節度使如故(這是個很二的舉措,牛仙客成了宰相,同時領導朔方的兵馬)。至於嚴挺之,貶洺州刺史,王元琰罪名成立,流放嶺南。

李隆基欣賞地看著李林甫,以其為兼中書令(暫時先乾乾)。

中書令啊大哥,李林甫的形象頓時高大了起來,在就職典禮上,李林甫揚揚自得,瞧見張九齡和裴耀卿,喜滋滋地大聲問道:「我的左右丞,你們不行了吧,哈哈!」面部忽然變得無比猙獰,眼神暴露出來,咬牙切齒地瞪著張九齡和裴耀卿看。此情此景,滿朝文武,無不戰慄。人們知道,張、裴二人受了冷落,而李林甫受了恩寵,稱此為「一雕挾兩兔」。

第二日,天剛微微亮,李林甫就起了個大早,來到朝堂,先召集三省官員集合開會。

新官開會下馬威,李林甫指著儀仗隊的駿馬,發表了一通熱情洋溢的演講,「都不容易哈,如今明主在上,群臣擁戴他都來不及,談什麼反對!各位,咱都是有腦子的人,看看這些駿馬吧!仔細看看,他和咱們有什麼不同嗎?他們吃的是三品的俸料,享受著呢!可一旦有誰敢亂喊亂叫,就會被踢出隊伍,到時後悔也來不及了,你們聽明白沒有?」

「我想諸位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大家領著主上給的俸祿,就該老老實實的,別跟以前的人似的,沒事亂喊亂叫,擾亂秩序!」

靠著這份自信,李林甫得到了張九齡和裴耀卿以前沒有過的恩寵,他美滋滋地講完話,讓各自散去,自己則巡視各省,做出屁一樣重要的部署,比方說各項工作抓好落實云云,光說不練。

李林甫得意忘形,一個名曰杜琎的小小補闕,卻將最近國家時政的弊端寫成奏疏一封,議論當今政事。可見,這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所以第二天,他沒等到李隆基的批複,反倒等到了李林甫下達的批文,勒令杜琎莫要惹是生非,並一口氣舉出他的所有罪名,將之貶成了地方上的縣令。

後來還有人上諫,均被李林甫整得七葷八素。

於是,有人問李林甫:「努力還有什麼用嗎?」

李林甫很正經地告訴他,「努力非常有用。」

知道的時候,一切已經晚了。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的四月,監察御史周子諒被人撂倒在朝堂上,挨了一頓毒打。

其實,周子諒不想干這麼一個工作,當初他在集賢殿書院修書,每回修完書稿,都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享受讀書的樂趣。他曾說過,那段時間真是閑,但樂趣無窮,一遍一遍看自己以前看過的書,每次都有新的理解。直到有一天,他寫的文章被一個人發現,那個人拍案稱奇,盛讚他的骨鯁正直,把他推薦成了監察御史。

從此,周子諒的生活就被改變了,監察百官,彈劾非法,從來鐵面無私。現在李隆基任用了李林甫,周子諒很聰明地閉上了嘴。他選擇不與李林甫直接交鋒,而是彈劾牛仙客(因為是李林甫推薦的)。

牛仙客不懂政事,啥都不會,雖然好人一個,未免小材大用,請李隆基把他退回將軍之列,不要在宰相位上待著。

上疏擺在李隆基面前,李隆基仔仔細細地閱讀了一遍,當場大怒,把周子諒叫出來,讓左右在朝堂上猛抽他嘴巴子。衛士都是武士,扇得周子諒滿嘴流血,最後暈倒在地。

李隆基等周子諒清醒一會兒,怒喝,「牛仙客是個好人!」剛剛蘇醒過來的周子諒虛弱卻從容,「臣知道他是好人,臣只是說他不適合當宰相,不適合就是不適合。」周子諒也藏起了後面一段內容,那段內容就是:「最起碼要找個有能力的人,能與李林甫那個奸臣抗衡。」怒氣未消的李隆基又被氣炸了,讓人拖著周子諒放在檯子上,親眼看著衛士對他大施廷杖。

衛士打得很賣命。周子諒已經血肉模糊,李隆基看著他快要半死不活了,這才罷手。但李隆基不解氣,為了懲罰這個敢於藐視皇帝威嚴的人,他將周子諒流放到了瀼州(廣西上思)。敢於直言的周子諒,因重傷在身,剛剛走到藍田(長安東邊一個縣),就因為失血過多、疼痛難忍而咽氣了。

李林甫顯得很痛心,他只告訴了李隆基一個讓人震驚的內幕,「要不是張九齡推薦,周子諒也不會這麼大膽!」

李隆基點了點頭,恍然大悟,繼而,他將張九齡恨得牙痒痒的,張九齡如此可惡,他卻在朝堂上裝得跟個好人似的!

次日,貶張九齡為荊州長史!

我估計,這天夜裡李林甫得慶祝一番了。

幾天以後,李隆基又召集群臣開會,還是想殺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李林甫作出了正確分析,李隆基既然召集大家開會,一定是想處置這幾個孩子,如想要饒恕他們,絕無開會的必要。眼下,一定要討論如何處置,而不是要不要處置。

李林甫分析得很對,可是,總結一下整件事情,可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故事,講的是張九齡勸李隆基不要殺兒子而李林甫勸李隆基殺死自己兒子,李隆基不信張九齡而信李林甫的故事。

一句話:一個糊塗老爹殺死親兒子的人生勵志小故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