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裴行儉神算震軍旅 黑大將勇猛定河源

裴行儉不會犯低級錯誤,突厥兵來了,他領著精銳,忽然從草叢中站起來,所有躲在突厥逃兵必須經過的路邊的唐兵突然殺出,將突厥的搶糧大部隊沖了個措手不及。前有猛虎,後有豺狼,前軍趕緊選擇了相對不凶的豺狼,紛紛往後頭跑去,可後軍並不知道前有猛虎,只知道豺狼即將咬斷他們的喉嚨。

突厥軍前後擁擠,亂成一團。

裴行儉下達了見血的指令,唐軍積極執行,突厥軍幾乎一人不剩。

裴行儉大大方方地發出通告,問突厥:糧食在呢,還敢搶么?

突厥叛軍怕了,他們認為裴行儉這麼做,有兩個效果:第一,我們再也不敢搶糧食了;第二,唐軍可以用運糧車開道,我們只會麻溜閃開!(自是糧草運行者,虜莫敢近。)

裴行儉領軍回到了單于府的北面紮營,他說,突厥還會來。

唐兵忙碌著紮營、挖溝壕,辛辛苦苦,即將挖完,裴行儉忽然下令,全體人員火速轉移至高崗。將士埋怨,畢竟,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你蹲在那裡努力了半天,可結果只是一個屁。裴行儉也不解釋,嚴令全軍上高崗集合,違令者殺。眾人老大不情願地收拾東西,離開了自己的勞動成果。

天色已晚,這短短几小時的一夜,能發生什麼的事情呢?

裴行儉白了一眼還想阻撓行動的偏將,用不容商量的口氣說:「執行!」

軍隊在高崗上駐紮,剛入營,天空忽然颳起了陰風,幾個霹靂過後,下起了瓢潑大雨。頃刻間,原先的山隙匯成了三米多高的洪水(水深丈余),原駐紮地已經成了汪洋一片。諸將駭然,問裴行儉怎麼回事。裴行儉一笑,「以後你們聽我的話就是了,不必問怎麼回事!(自今但從我命,不必問其所由知也!)」有人問接下來該怎麼辦,裴行儉說:「我也沒辦法。」

有人認為突厥軍隊會藏在不遠處的黑山上,他們必定佔據山勢,不肯下來。但據裴行儉分析,情況並非如此。

休整後,裴行儉指了指山的那邊,他說,他總算想起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原地解散,傍晚前,到山的那邊集合。這麼雷人的決策,顯然讓許多人聽不明白,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完成任務,裴行儉說:「突厥就駐紮在這山中,我也不管具體在哪裡,你們這些大將的任務,就是領導各隊順著山路走。碰見敵人就殺,遇到賊人就砍。」

眾人聽罷,大喜,有了發揮自己專長的舞台,諸將開始了瘋狂的狙擊。

數戰之後,賊軍徹底崩潰。

一年後……

阿史那伏念和他的盟友阿史那溫傅還在逍遙,裴行儉再度率領大軍,屯兵代州,準備將他們一網打盡。

裴先生還是很友好的,他派了幾個長相不錯,口才也不錯的人分別給兩位仁兄洗腦。

具體情況約略如下:

伏念,裴大人其實是很關心你們這些失足中年的,你如果對我能像溫傅對待去他那兒的使者一樣好的話,說不定裴大人一高興,就許諾給你免死呢!

什麼?什麼叫「對我能像溫傅對待去他那兒的使者一樣好」?

哦,哈哈哈哈,您還不知道啊,溫傅早就想和裴大人談了,聽說比我們提前,對那撥使者態度很好哦!

伏念一聽,深沉訕笑,心想:溫傅這個狗日的。

同上,溫傅也迎來了同時抵達的唐朝使者。

溫傅,裴大人其實是很關心你們這些失足中年的,你如果對我能像伏念對待去他那兒的使者一樣好的話,說不定裴大人一高興,就許諾給你免死呢!

什麼?什麼叫「對我能像伏念對待去他那兒的使者一樣好」?

哦,哈哈哈哈,您還不知道啊,伏念早就想和裴大人談了,聽說比我們提前,對那撥使者態度很好哦!

溫傅一聽,深沉訕笑,心想:伏念這個狗日的。

還是溫傅同志更痛快,他聽完使者的忽悠後,立刻給裴行儉寫了一封表達誠意的信,交到了使者手中。

使者回營,裴行儉讓人快馬加鞭地送出溫傅的信,說一定要讓伏念同志瞧一瞧看一看。伏念果然看了,看罷還罵娘。他抬起頭,看唐朝使者表情友善,感覺這才是善良和誠信的所在,遂決心與溫傅劃清界限,發誓要親手抓住他獻給老裴,聊表寸心!間諜兼使者們回到了大營,裴行儉問了幾句,就再也不提此事了,眾人很是納悶兒。幾天後,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遠處煙塵通天,滾滾地爆出原子彈爆炸一般的蘑菇,向南漂浮,唐兵大懼。一般來講,出現這種情況,都是敵軍大舉奔襲造成的。裴行儉出帳,看了看遠方的煙塵,忽然呵呵笑了起來,他擺擺手說:「這是伏念抓住了溫傅,來投降的,不用怕。擺好陣勢,受降如受敵,則可萬無一失。」

軍隊奉令,嚴加守備,等了半天,果然沒了動靜。

滿肚子壞水的裴行儉派人去犒勞伏念,伏念撒開嗓子開始哭訴自己的悲慘經歷,痛斥溫傅的狼心狗肺,並希望唐朝大人可以寬宏大量。裴行儉安慰伏念休息,接管了他的部隊,等待朝廷使者的到來(來犒賞他的)。

自己家人

裴行儉的功勛,明眼人看得清楚,他本應受到別人的讚譽。

但裴行儉自己說,他沒這個福氣。很快,有一個人很例外地看出了裴行儉的破綻,還說裴行儉是小人。至於為什麼,那就得看看反叛之後還能活下來的伏念。他說,伏念其實是被程務挺、張虔勖兩面夾擊,走投無路才逃到裴行儉那裡的。磧北的回紇又逼著他往南,沒有辦法才投降的。他不知道裴行儉為了安定突厥,答應不殺伏念,他只知道伏念叛亂,就該受死。

所以,在他的倡議下,朝廷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伏念、溫傅都要處死。

另外,裴行儉也不能太得意,大家商議決定,伏念的投降還真跟他沒有半毛錢關係。於是第二個決議出來了,裴行儉西征不作為,功勞一點也沒有。

李治反對大家的意見,他認為裴行儉很不容易,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於是,他賞賜了老裴二兩銀子(也有可能是四兩),讓他回家買酒喝。

上書揭發裴行儉的人,名叫裴炎,這是一個性情寬厚的人,也是裴行儉的同族。裴炎,字子隆,絳州聞喜(山西聞喜)人。他讀書萬卷,性情寬厚醇和,但很少和別人開玩笑,骨子裡有一股鴻鵠之志。他是明經科進士及第,當過御史,當過起居舍人,慢慢混到黃門侍郎的位置上。

裴炎是很讓人佩服的一個人,當上大官,半分錢都沒貪過。

他拿裴行儉開刀,也是很有原因的。

郝處俊罷相,劉仁軌年邁,裴行儉有如此大功,最害怕的人會是誰呢?

沒有武皇后猛吹枕頭風,李治也不會用二兩銀子(只是個比喻)打發叫花子似的打發裴行儉,還不給他記功。宰相是沒裴行儉的份兒了,這對武皇后來說,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裴炎未必是武皇后的親信,但卻實實在在地幫了武皇后的大忙。裴炎拿自己同族開刀,難說是不是書生紙上談兵。

李治下令,殺了投降的五十餘位可汗。裴行儉仰天長嘆,「殺降是不對的,以後你勸降,人家還信你么?」

裴行儉知道大勢已去,從此杜門不出。李治會為他的決策付出慘痛的代價,是的,身有可汗血統的伏念死了,兩年後,蟄伏不出的十姓突厥大軍極度不信任唐朝,他們舉兵數十萬,再度揮師叛亂。李治突然很懷念裴行儉,他重新徵調其為金牙道大總管。大軍籌備完畢,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裴行儉去世,時年六十四歲。

應該來說,裴行儉是個神話,總是泄露天機。評論蘇味道、王劇的時候,他還補充過幾句,「你們是未來的宰相,可我不行,我看不到兒子的成長。十幾年後,你們當上宰相,我希望你們能照顧一下他們。」

這段話被史家記錄下來,他所說的每一句預言,都變成了白紙黑字的事實。

裴行儉一生清廉,他的子孫能自立,不需要別人養活。太子李賢去探望過他們,回來奏報說,裴行儉說的真沒錯,李治下詔,停止對裴行儉家屬的蹲點看護。(詔皇太子遣官護視家事,子孫能自立,乃停。)

傳說,裴行儉的兒子中,有一個名叫裴少俊的,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人很有才,長得也不賴。裴行儉當禮部尚書那會兒,在兒子身上,就發生了一段唯美的愛情故事。裴行儉是朝廷的禮部尚書,一日,他讓裴少俊去洛陽採購樹苗。在洛陽,大膽叛逆的裴少俊,與一美女勾搭上,約會翻牆,用很酷的姿勢坐在矮牆之外,騎馬看美女。

這段故事,後來被一個叫白樸的元代戲劇家寫成了段子,取名《牆頭馬上》。

斯人已去

調露二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吐蕃百姓為她建造了很多祠堂,懷念這個來自大唐的公主。而吐蕃方面,徹底撕毀和約,領兵侵犯河源(青海西寧東南)。大將黑齒常之分析認為:吐蕃和突厥有本質的區別,突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