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劉易從捨身換生父 裴行儉出謀游西域

吐蕃大軍回撤,雙方收兵。吐蕃朝廷上,群臣開始恭賀這次的大捷,這意味著吐蕃能和大唐平起平坐了。唐朝朝廷上,李治加封黑齒常之為左武衛將軍,貶李敬玄為衡州刺史。事情該結束了,可恰在此時,忽然從朝外殺出幾個書生。這些人被五花大綁著來到大殿,爭先恐後地要發言。

李治不解地看著他們,問他們為何會做出這種令人不解的事情。書生開始給李治磕頭,在他們撕心裂肺的哭聲中,所有人都聽明白了,他們都是劉審禮的兒子,爭先恐後地要求自縛著去吐蕃換回父親。一命換一命,甚至兩命換一命!李治最欣賞孝順的孩子,他決定指派劉審禮的次子劉易從前去。

劉易從走了很遠很遠的路,終於來到了吐蕃,難度超乎想像,因為吐蕃人根本不答理他。是啊,誰會有這種閒情逸緻,去管一個外來人的事情呢?

劉易從向大家說明了情況,願意一命抵一命,只要能讓父親回家,要殺要剮隨便。

劉易從開始哭,嘹亮的哭聲擾得別人心神不寧,也讓人於心不忍,有的官員站在旁邊看,竟然也忍不住鼻子的酸楚,流下幾滴熱淚。終於,一個人受不了這等折磨,他站了出來,告訴了劉易從一個關於劉審禮的消息。

「孩子,你不用等了。」他說,「你也用不著抵命,因為你爹已經死了!」

「死了……」

「是。」

劉易從的父親是帶病出征,走之前就已經病重,可劉審禮非要帶兵出征。

劉易從愣在了那裡,又開始哭號。

那人也有些不耐煩地問:「你還待在這裡幹什麼呀,回去吧。」劉易從沒聽那人的話,依然哀哭不止,從早晨一直哭到晚上,第二天天亮,大家發現他聲音嘶啞地癱軟在那裡,還一直不停地哭。吐蕃大臣們扭過頭去,心裡頭不是滋味。劉審禮是吐蕃最為得意的戰利品,可你看看他的孩子,忍心嗎?

最後贊普發話,「人畢竟都死了,別計較那麼多了,還給他吧……」

我們看到,劉易從趴在劉審禮的屍體旁安靜地待了一會兒。然後,他背起父親的遺體,不做聲地流著淚,光著腳往回走去。

《圍爐夜話》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這句話到了如今,已經不被人重視,可它究竟對不對呢?不久的將來,劉易從會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這裡面的道理。

動人的一幕到此為止,唐朝方面,李治已經召集好大臣,商議如何對付吐蕃。意見分成了三派,第一派主和,第二派主戰,第三派主張看情況辦。所謂「人多不下蛋,雞多瞎胡亂」(或者是「雞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亂」,哈哈),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三派扯犢子扯了一整天,一直到傍晚,竟然沒能下出任何結論。

最後,李治難過地說出了自己的意思:「天這麼晚了,都先別回家,在我這兒吃完飯再走。」

太學生的論文

如何對付吐蕃,已經榮升為國家戰略。上至天皇天后,下至坊間茶館兒,都有很多人睡不著覺,看一眼小紅爐上茶壺憂鬱的小蒸氣,苦苦思考吐蕃的未來。太學生魏元忠也是睡不著覺的一員,他拿出文房四寶,寫了一篇討論防禦吐蕃的策略,提交給了李治。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文武並用,強大我們的國家;

第二,選拔人才不能老選官二代,窮人家裡也是能出人才的;

第三,賞罰要分明,老百姓眼睛雪亮;

第四,應該把薛仁貴、郭待封等人殺了!

第五,好好養馬,因為馬是人類的朋友,而且是行軍作戰的主要交通工具。

這和防禦吐蕃有一毛錢的關係嗎?

有,太有了!

您老老是忘不了殺死薛仁貴,薛仁貴跟你有仇嗎?

李治激動地放下上書,召見魏元忠,一番對話後,他被魏元忠的排比句震驚了。李治讓他直接到中書省上班,在仗內供奉(在皇帝身邊兒負責琴棋書畫詩酒花之類的某一項陪玩兒)。李治這種舉動,我只能表示同情,魏元忠和武將有著刻骨的仇恨,倒也沒什麼錯。可在未來,他也會讓李治吃盡苦頭。

李治,一位想要向堯、舜看齊的好皇帝,你就等著吧!

儀鳳三年(公元678年)十二月,因種種事情不順,天皇、天后下定決心改年號。

說起來,什麼不順,要怨就怨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年初的時候,為了順應天帝的號召,天后決心改年號為「通乾」,意為通天,也就是欲與天公試比高,我和天公同妖嬈的意思。

年號下發以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是人民群眾方面,百姓認為這兩個字的發音簡直是太不吉利了。其次是群臣,群臣也都唧唧喳喳,越是不想想那意思,那意思就越自動往外跳。有人很是不明白,這兩個字的讀音究竟壞在哪裡?我們怎麼想也想不明白的事情,其實原因卻很簡單,因為我們的讀音變了。

在此,本人要普及一下唐音小知識。

古代官話是變遷的,但只要是漢字和漢字讀音的語言,就是華夏語言,只不過腔調受影響很大(如雅言、揚州話、汴梁話、南京話、長安話、北京話等)。舉個例子,zh、ch、sh前面的u,在古代一些地方的發音都是i,那麼,你試著讀「蜀綉」二字,就會發出「屎臭」的讀音。「豬」,也就可以稱為「彘」。所以,「小豬豬」,極有可能讀作「小治治」。(不過本人要說明一下,彘是大豬,豚是小豬)

既然如此,那麼,擺在李治面前的問題就很嚴重了。「通乾」二字,發音如下:

「通」,讀作「ten」(類似於英文「十」的發音);

「乾」,讀作「晴」(將「窮」和「晴」混淆,便是這個讀音)。

各位同學,跟我用唐朝口音大聲朗讀一遍——「ten——晴」。百姓們,多讀幾遍吧,多讀幾遍,問題就跳出來了,百姓們哈哈大笑,是啊,到底是「通乾」還是「天窮」?這個「天窮」,會不會讓「天」皇「天」後很沒面子啊?更離譜的是,就在此時,史書也不失時機地記載下了發生在最近的奇異場景。

一,涇州有一家人生出了一對連體嬰兒,心口窩長到了一起,大家認為這和通乾有點兒關係;二,百姓都收到了通知,說就從現在開始用通乾年號,大家哈哈大笑,一口一個天窮,一口一個玩完,給了天皇天后很大的壓力;三,吐蕃贏了大唐,就連薛仁貴也慘敗而歸,就很能說明問題。

你看看吧,還天窮,你倆天皇天后這是要死嗎?於是到了年底,二人趕緊下詔,宣布來年廢掉通乾之號。

調露元年(公元679年)的春天,右僕射戴至德薨。那日,李治上朝,捏著戴至德的諫言,對著群臣哭,非說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於直言上諫、不徇私情了。李治哭得傷心,其他人也只能跟著難受,一直到了二月,朝廷上下還沒有一件事能讓李治高興起來(太痛苦了)。戴至德對吐蕃的意見不一般,李治也是個優柔寡斷的人。大臣又沒完沒了地爭論,誰也不讓誰。

有一天,西南方向來了奏報,送來了一個讓滿朝上下停止爭論的消息——吐蕃的贊普死了。繼承贊普的,是一個剛滿八歲的孩子,名曰器弩悉弄。李治表示沉痛的哀悼,然後手指頭歡樂地跳動著。

滿肚子壞水

究竟要不要趁著吐蕃贊普新死出兵呢?

不可。早在八個月前,裴行儉就上書以為不可,他明確地告訴李治,現在的吐蕃根本就和以前不一樣,以前是贊普當政,現在卻是神將欽陵當政,大臣比以往和睦,打也是白打。李治曾經很失望,但現在,他想起了裴行儉還說過的一句話:「等著吧,不久之後,吐蕃會派人來求和的!」

裴行儉說對了,八個月後的今天,吐蕃使者來報喪,順便帶來了一封修好的書信。這封書信的作者,是大唐的文成公主。

陛下,還打嗎?

李治搖了搖頭。

現在,先簡要介紹一下裴行儉先生。

蘇定方大師,戰功赫赫的大將,滿腦子計謀,只煩無人領悟,好在有裴行儉。所以他把所有的兵法和戰略統統傳授給了這位書生出身的人,蘇定方說,我總以為這個世界上無人可教了,但自從有了你,世界變得好美麗。(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裴行儉就是用來當牛人的,他的兵法暫且不提,他的書法就已經能讓李治喜歡到瘋狂的地步。

在李治心中,虞世南、褚遂良、裴行儉,這些人是能夠相提並論的,可能讓他著迷的只有裴行儉的書法。李治平日里的動作很可愛,他有一些手帕,每日愛不釋手的翻來覆去地看,這不是因為他女性化,而是因為他太喜歡裴行儉的字了,所以專門讓裴行儉把詩文寫在手帕上頭。

裴行儉精通玄學,也是繼袁天罡以來,眾人最服氣的預言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