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狄仁傑上諫救善才 北門人感動害素節

案件敘述:

昭陵的看守是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右監門中郎將范懷義兩位,他們主要的職責就是防止山民入山砍柴,傷了太宗墳前的柏樹,另外防止腦子注水的人偷走昭陵前頭的石像。總之就是這類工作,離不開人,卻無聊之極。權善才統軍嚴格,不講情面,但對於一些小節,他還是很會通融的。

他不講情面的時候,多數是下屬違反軍規、喝酒鬧事之類的。他講情面的時候,多數是人們迫不得已需要去辦的一些事,譬如燒火做飯沒有木柴。權善才認為,既然柏木就在眼前,活人又沒了木材生火,為什麼就不能砍掉幾棵樹用來做飯呢?

所以,他們很自信地砍掉了幾棵柏樹。幾日後,有一飛騎嚴重違反軍規,被權善才抓住猛扇他老臉。飛騎究竟犯了什麼錯,現已無從知曉,只知道這飛騎要被處死,必須要讓李治知道。一般情況下,李治也不會接見死刑犯,但那飛騎鬼哭狼嚎、滿地打滾、撕心裂肺地要求面聖,只因要感喟聖主的恩德。

於是,飛騎就被捆成了粽子帶到了李治面前。

李治同情地望了飛騎一眼,忽然,安靜的殿內,傳出飛騎情緒失控的腔調。他死命往地面上磕頭,一直磕到流血,總算是把大家的惻隱之心給勾引出來。隨後,飛騎鼻涕一把淚一把地開始講述自己的悲慘經歷:「臣有罪,臣……(此處省略二百字)可是大將軍把昭陵的樹都給砍了,臣肝腦塗地,也要將此事稟奏陛下!」

李治僵住了,他抽動自己的嘴唇,悲憫立刻變成了憤怒。權善才,竟然做主把老爸墳前的樹給砍了,這不是讓我背負不孝的罪名么?

李治當場發狂,響應飛騎同志的號召,一起號啕起來。大臣們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跟著哭更不合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事情往未知的方向發展。李治憤怒完了,這才想起來要懲辦兇手,於是命人直接把權善才關進大獄,擇日問斬。事情果真朝著惡劣的方向突飛猛進,大理寺開始接待權善才。

大理寺卿狄仁傑詳細聽完案情,準備提交高院。

同僚用惶恐的眼光打量著這個平日里對大家很好的上級,眼神中透出期待妥協的光彩。是的,皇帝的意思誰都明白,就是讓大理寺宣判權善才的死刑。狄仁傑,你會不會放棄他那隻認法律、不認尊卑的性格呢?狄仁傑安靜地走向書案,寫下這麼幾個字:

「權善才伐昭陵樹,罪當免職。若判極刑,臣以為不可。」

李治是孝順的,他大怒,召來他選出的這個所謂的好法官:「狄仁傑,你不知道百善孝為先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何況昭陵,太宗之墓,天下人的君父,權善才毀了昭陵的髮膚,其罪如何,你還不知道嗎?不是朕非要殺了他,是他本為堅守,卻放縱自我,這種人不殺,天下還有什麼制約可言?!」李治想好了所有該說的話,等狄仁傑露出惶恐的神色,傷及父母,此仇不報,枉為人也!

狄仁傑來了,他站在早就等候在此的侍臣一列,聽李治叨叨完。輪到他說話了,他用不急不緩的速度回答:「法律不只是天下人的,也是陛下的。臣這麼做,就是為了替陛下保持法律的嚴肅性。陛下因區區樹木就枉殺大臣,真是太玩笑了。陛下以為,昭陵有太宗之氣,這沒錯。可您卻不知,這天下萬事萬物,本就是天子皇帝的子民骨肉,都有太宗之血。陛下要殺權善才,臣不敢奉召!」

李治不喜歡狡辯的大臣,他厲聲喝道:「昭陵已毀,使我不孝,朕必須殺了他!」旁邊的侍臣,有的開始讓狄仁傑趕緊出去,眾人的目光聚焦在了這個大理卿的身上。狄仁傑似乎沒有聽到侍臣的話,卻向前邁了一步,用極度鎮定的口氣說道:「臣聽說,觸動逆鱗、忤逆人主,是天下最難做到的事……但臣不以為然,臣知道,觸怒桀紂,臣不敢做;但觸怒堯舜,臣卻敢做!」

李治恐怖的面部忽然鬆弛了下來。

服氣了吧?眾人的確被狄仁傑高超的手法折服了,偌大的大殿里,李治深深吸了一口氣,竟然沉默起來。狄仁傑繼續講道:「臣何其幸運,在有如堯舜一樣的明君下做官,臣不怕會有比干一樣的下場。漢文帝時,有人偷竊高廟的玉環,張釋之廷爭面折,最後定案,僅僅把盜賊棄市。魏文帝想要遷流難民,辛毗上諫,扯壞他的衣角,但也被採納。釋之、辛毗是臣神往的好友,陛下若是不用臣言,是臣無能。臣死之後,又有何面目去見釋之、辛毗?」

實在是厲害,狄仁傑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一再提醒李治,讓李治一定記住自己曾經的目標,不是當暴君,而是當堯舜一樣的明君。他不把罪責往皇帝身上推,而是貶低自己,他上諫的方式,讓群臣驚訝不已。

狄仁傑還有後招,他接著說道:「法律既然已經制定出來,就不可以隨便違越,沒犯死罪的人,就是不能定死罪。倘若法律無常,百姓如何措其手足?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如果今天陛下為了昭陵的一棵柏樹殺死一個將軍,一千年以後,人們將如何看待陛下?這就是臣為何不敢奉召殺人,臣不怕抗旨,怕的是陷陛下於不道。」李治驚呆了,他找到了,他找到了貞觀年間群臣廷爭面折,父親轉怒為喜的感覺。

是的,就是這樣,狄仁傑,好一個狄仁傑!

幾天後,權善才革職流放至嶺南。而狄仁傑,也因上諫得到了李治的賞識,成為了一名御史,負責彈劾百官,糾正法紀。御史啊,狄仁傑,真給狄家爭光。但狄仁傑卻並不把爭光一類的辭彙放在眼裡。

當然,他也沒把別人的淫威放在眼裡。起初,李治很高興能選中狄仁傑當侍御史。但很快,他悔得腸子都青了。狄仁傑的出現,打亂了李治的美好形象,他常常因為狄仁傑的出現而窘迫不堪,也露出了他為人方面的重大缺陷。但狄仁傑沒有發現李治好像很怕自己,他依然我行我素,對百官違法犯罪毫不留情,該罰就罰,該殺就殺。所以,農業部部長(司農卿)韋機痛恨他,李治寵信的小人王本立痛恨他。

韋機是個有本事的人。

貞觀年間,他去冊封突厥部落的可汗,半路上碰見小國動亂,被滯留西域,三年不能回國。他撕裂衣服,將歸國途中碰見的情況全部記下,定名為《西征記》。回朝後奏報太宗,太宗大喜,拜他為朝散大夫。

顯慶年間,韋機當上了檀州(北京密雲)刺史。

命運造化,都是難以捉摸的事情。因契苾何力東征高麗,到了檀州,灤水暴漲,不能過河,將十萬大軍攔截住了。然而要命的不是不能過河,而是軍隊的糧食吃光了。在檀州這種地方,人口不多,卻還要拿出糧食給軍隊,完全是不可能的。刺史韋機卻哈哈大笑,一下撥出來了幾十萬石糧食。

契苾何力被雷住了,等軍隊再要,他還有。

後來,韋機告訴契苾何力,這是因為自己在農業上很有一套,其他也沒什麼。契苾何力上奏朝廷,李治聞訊,立刻升其為司農卿。韋機帶來的驚喜還沒完,他統領將作、少府兩個部門,營造了很多別具匠心的建築。李弘死後,就是他牽頭制定的恭陵墓穴構造,於平地開左、右四所便房,將李弘的墓搞成了經典。所以,到了後來,李治就讓韋機造宿羽、高山、上陽等宮殿,用於他和天后玩樂,宮殿奢華壯麗,令人震撼。

所以,狄仁傑就上諫了,他要告韋機坑騙君主,謀殺天下百姓的賦稅。他說,韋機正一步一步把皇帝往奢侈上拉,陛下再只顧貪圖享樂,浪費人力,天下共怨不說,您也得早早做好隋煬帝的打算。李治大恐,立刻撤了韋機的職。此事未罷,狄仁傑又告王本立,小人得志、囂張跋扈,理應處死。

李治和王本立私交甚好,但還是給足了狄仁傑面子,讓大理寺審判一下再說。大理寺給出了結果,建議說:「王本立罪大惡極,可以用全套設施對待他。」李治認為,王本立是國家棟樑,最好原諒他一次。狄仁傑上奏,「國家雖然缺少英才,但從不缺少王本立這樣的英才,陛下就放他去吧!」

李治:「……」

狄仁傑:「陛下因為心疼一個罪犯而玷污國法,對嗎?」

李治:「還是赦了吧……」

狄仁傑做出一副要脫掉官帽的樣子,冷冷地說:「陛下非要赦免他,就先把臣流放算了。臣也算是未來忠貞之士的榜樣,陛下呢?」李治算是服氣了。王本立伏法後,因狄仁傑,朝廷風氣大變。

此時,有人開始注意狄仁傑,她虎視眈眈地看著這個有超高智商的能人。狄仁傑,如果聽話,我定會重用;但如果有一天他反對我,就算他有再大的才華,也只能死在我的手下。走著瞧吧,希望你不要自作聰明。武則天召集北門學士,開始商討立場問題,他們害怕在狄仁傑的努力下,朝廷格局會受到影響,削弱北門的實力。此外,最近的北門學士還有一個重大課題,那就是倡議天皇、天后去封禪嵩山,有可能的話,還要遍封五嶽。

這是為什麼呢?

莫名其妙

天后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嵩山最近。但這明顯不是她封禪嵩山的真正理由,真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