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大學者教授太子爺 郭待封創作離合體

西台侍郎楊弘武、戴至德,正諫大夫兼東台侍郎李安期,東台舍人張文瓘,司列少常伯兼正諫大夫趙仁本,這些人物,都成了東西台三品(中書門下三品,武皇后和李治修改的官名)。東台舍人張文瓘受了重用,立即上諫,指責李治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頻征伐四夷,廄馬萬匹,倉庫漸虛。

陛下知道這都是誰能幹出來的事情嗎?

這都是隋煬帝才能幹出來的事!

李治著實被嚇得不輕,李世民因警惕自己淪為隋煬帝,不停地矯正自己的行為,怎麼到了自己這裡,大臣又看出了楊廣的端倪呢?李治不敢怠慢,立即把充作軍用的萬匹戰馬減去數千匹。李治用人,算是一絕,他雖辨別不出忠奸,但對有才的人一定是給足機會,尤其是那些出將入相的大臣。這也是二聖時期,大唐迅速擴張的主要原因。

很不幸的是,李治就是個病胚子。

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如今頭昏腦漲,硬撐到了九月,又感覺身體老大的不舒服,便躺在床上一病不起。這也就是說,他力爭明君的行動要暫時擱淺了。為了能讓太子李弘儘快學會如何當皇帝,李治讓人輔佐他監國。

李弘同學剛滿十五歲,對一些事情認識得還不夠清楚,簡單來說,他接受的教養,都是閹割版的。同祖父李世民相比,缺少實際作戰經驗,也缺少挨餓、挨揍、政治鬥爭的經驗;同他的父親李治相比,缺少的則是對世界陰暗面的認知。

李弘一直認為,這個世界應該是美好的,最起碼,人心不應該淪喪到弒兄殺父的境地。

李弘向大學者郭瑜學習《左傳》,讀到楚世子羋商臣(羋商臣是人名)弒君的故事,掩卷長嘆道:「這事,做臣子的都不忍心聽聞!經典是聖人拿來教訓後人的,怎麼還會記載這些事呢?」郭老師對李弘同學的提問顯得很驚訝,他沒料到武皇后會一點從政的技巧都沒教他。郭老師於是解釋,「孔子寫《春秋》,是為了褒貶善惡。好的頌揚,壞的貶斥。歷史不論好壞,他都如實記錄,如此才能讓人有所畏懼。千年以後,人們談起這件事,也都會明白一些道理!」

李弘有些難過,「老師,我也不是說不想讓這些東西流傳,我只是不忍心去了解這些事。讓我讀點兒別的書吧!」

郭老師對李弘的話很感動,像如此心有不忍的孩子,當上皇帝,又會如何的勤政愛民?

他拜了拜太子,說:「『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殿下聰慧睿智,不忍聽聞殘忍無道的故事,那就學習治理天下、休養生息的經典吧。」郭老師拿來一本《禮記》,接著說道,「不懂禮節,則無明辨是非的能力。孔子也說,『不學禮,無以立。』我們以後就學《禮記》吧!」

李弘開始了他的學習。

在《禮記》中,有一句話,他告訴我們,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切磋,就會導致見識短淺。這句話就是:「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所以,李弘的老師不只郭瑜一個,許敬宗、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都曾當過他的老師。後來,李治還給他追認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為太子少保。可見,李弘同學是很謙虛好學的,又肯認窮得只剩下文化的顏回和笨得只剩下曾參當老師,足以證明他和父親李治一樣,勤儉節約,勤政愛民。

前方戰報

高麗戰場上,戰鬥緊張進行著。

英國公李績出現在了新城(遼寧撫順北)之前,這裡是進入高麗的重要城池,李績用巨石轟擊了一會兒,新城城主就被自己人綁了起來,舉著白旗出來投降了。李績布置好守兵,隨後四下突襲,一口氣攻下十六座城池。李績的主要部隊在四下活動,而在新城附近駐紮的,是龐同善和高侃的部隊。

淵男建分析,打李績肯定不行,要打,就只能拿這兩位仁兄下手。這日,他摸到了龐同善和高侃的背後。

龐同善和高侃根本不會想到,淵男建會率領大股部隊來個背後突襲,真是令人措手不及。等摸到營地附近的時候,高麗軍對唐軍發動了進攻。一段時間後,戰鬥結束。人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場殘酷無比的屠殺,是的,太殘暴了!

淵男建率領大軍逃跑的情景,給唐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情是這樣的:

高侃反撲,與高麗軍打了幾個回合,因人手太少,根本打不過,被高麗兵攆了回來。

高麗兵越戰越勇,攆高侃如攆黃羊,而此刻,隱隱躲在側翼的薛仁貴,正按兵不動,用蒼狼一樣的眼睛死死盯著潰敗而來的高侃。高侃軍的後頭,滾滾塵煙,那就是高麗最瘋狂的先頭部隊。他們駛如疾風,勢若雷霆,以踩死大象的兇猛勁兒往前衝刺著。

他們完全不顧側翼的安危,高侃的佯降,已經沖昏了他們的頭腦。

沖吧,薛仁貴!

從側翼猛奔過去的大唐精銳,殺聲震天地衝垮了高麗大軍,忙著追擊高侃的人頓時傻了眼。薛仁貴身先士卒,所向披靡,硬生生將橫貫在山下的高麗軍截成兩截。前後不能聞訊的高麗軍亂了陣腳,眼見薛仁貴殺倒一片,紛紛開始逃亡。唐軍幾千精銳,在薛仁貴的指揮下,斬首五千級。高麗軍潰逃而去,薛仁貴乘機猛追,收復附近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淵男生會合。

百濟方面,從百濟開往平壤的主帥郭待封發來了一封莫名其妙的戰報。李績看罷,當即發怒,要把郭待封這兔崽子給殺了。

郭待封是冤枉的,他給李績寫信,原因就在於海運的糧食遲遲沒來。這件事情李績只知道一半,他的確派了馮師本運糧,但大船半路上破了,糧食全沒了這件事他是不知道的。郭待封不能幹著急,他給李績寫了一封求救信,救救這些嗷嗷待哺的唐兵。信的內容很肉麻,具體大概是這樣的:

木秀林中影,

有人月上伐。

飯前炊煙起,

鳥歸舊時家。

——年月日,愛你的小待封。

郭待封……你竟然在這種情況下給自己寫詩,真是找死!

李績大怒,他表示戰爭結束後,先把這個不知好歹的傢伙殺了。其實,郭待封是個很聰明的人,他之所以寫詩,不是因為一時悶騷,需要發泄感情,而是因為害怕半路上被淵男建的兵給攔截。如果真被人一眼看穿,那被餓暈了頭的百濟方面軍豈不坐等挨砍?所以,郭待封同志就寫了類似於這樣的一首詩歌,詩歌的前幾個字連接起來,那便是——

木有飯鳥!

郭待封同志沒給老爹郭孝恪丟人,除了孔武有力之外,還學習文化知識,且會趕時髦地作詩。他給李績寫的情詩,其實並不僅僅是藏頭詩,而是藏頭詩的升級版——離合詩。何謂離合體?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某村的王老頭很會對對子,鄉里的一個富有挑戰性格的朱秀才不服氣,於是登門拜訪。秀才有意為難老頭,口誦上聯曰:「王老者一身土氣!」王老頭立刻回敬道:「朱先生半截牛型。」

這上下聯,便頗有離合詩的影子。然而最具說明性的故事並非發生在王老頭和朱先生身上,有一書生,貧寒無比。因沒錢而餓得兩眼放光,又不能活活被餓死,便趴在泉邊喝水,用以緩解自己腸胃的壓力。一老秀才路過,怪問之曰:「欠食飲泉,白水何能度日?」

書生聽罷,大為震撼,知道老秀才功力深厚,但也毫不示弱地答道:「才門閉卡,上下無處逃生!」

看懂的繼續看,看不懂的把本頁撕掉泄恨。總之,我要說的是,離合體,光榮的體!這是一篇離合的密文,這是極端先進的密碼軍情,只有有才的人才能通曉,只有神仙一樣的大將才能明白。

李績怒罵:「明白個屁!」

好在軍中的秘書元萬頃(是通事舍人)也是有才的,元先生拿來信件,鑽研了一眼,立刻通曉其中玄機。元先生說:「這詩歌文字離合,便是在告訴我們,百濟方面軍的糧食遲遲沒到,已經揭不開鍋了。」李績大悟,先檢討了一下自己的錯誤,然後表揚了元萬頃。李績讚許地瞧著他,說:「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瓢舀。這次討伐高麗的檄文,就由你來寫吧!」

元先生大喜過望,揮筆寫就《檄高麗文》。

元先生的檄文寫得實在是太好了,讓人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大家終於明白自己缺乏的是什麼了,正是元先生那種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樓主那種對理想的艱苦實踐所產生的厚重感。面對元先生的文章,大家震驚得幾乎不敢動彈!唐朝方面和高麗方面均對此文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大家呼天搶地地頌揚起來。

致命的錯誤

然而,看似精彩絕倫的文字裡頭,卻有著讓人始料不及的致命錯誤。

淵男建之所以能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去表揚元萬頃,並不是因為他有一顆愛才之心,而是因為,《檄高麗文》通篇精彩,卻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常識。

這個常識就是,你不能把唐軍下一步的部署泄露出來。

元先生,一位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