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攻新羅蓋蘇文失道 征高麗李世民出策

長安街巷已經開始風傳大唐要打高麗了。

那些整日閑得蛋疼的小老百姓面露欣喜之色,互相勉勵,互相鼓舞。而朝廷文武百官也開始紛紛上書,強烈要求提前對高麗下手。但李世民沒了年輕時候敢想敢幹的魄力,他只記得,魏徵生前曾一再勸他,不要對別國動手,自己管好自己才是最好的。

但現實終歸是現實,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這幾年來,蓋蘇文一直在軍事上做好戰鬥的準備,難道僅僅是為了防禦大唐嗎?不是,李世民知道,一旦蓋蘇文有了底氣,一定會先行擴張,到時候不是你饒恕不饒恕他罪過的問題,而是他直接想吃掉你的問題。

李世民在朝堂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蓋蘇文弒君篡權,這一點已經不能容忍。以今日大唐的實力,想要滅他不難,但朕不想讓百姓受勞役之苦。朕想了很長時間,決定讓契丹、靺鞨兩部落去打高麗,諸位以為如何?」

這真是一個十分犀利狠毒的招數。

長孫無忌率先站出來表示反對,他說:「蓋蘇文自知罪大惡極,怕大唐征討,一定會嚴加防備。陛下不管讓誰去,迎來的定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臣以為,不如給蓋蘇文一些獎賞,先穩住他的心。如此,他便愈發驕縱狂妄,不等別人行動,高麗百姓自己就會將他的內力耗盡。縱然不如此,到那時我們再出兵,總比現在強得多。」

這是很危險的舉動,然而李世民認可了長孫無忌的計謀。

是日,下詔,以高麗王高藏(榮留王的侄子)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遣使持節冊封。

很多人陷入困惑,這不是沒有蓋蘇文的事嗎?

裡面自有它的道理,冊封高麗新國王,可以表現出對高麗的不關心。就這樣,高藏又成了蓋蘇文的傀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蓋蘇文此人的確很有手段,他聯合百濟國,對新羅國發動了突然攻擊,先揍一下唐朝的小弟看看,唐朝的反應,可以代表著唐朝的態度。新羅,此地與中國只能隔海相望,所以,蓋蘇文一直以為,先利用百濟滅掉新羅,然後再吞掉百濟,即可實現朝鮮半島的大一統。一般看來,新羅是唐朝的屬國,真快挨揍了,來求救就是了。

但實際情況沒有那麼簡單。

新羅大概的位置就在今日韓國東部,蓋蘇文之所以先聯合百濟,有部分原因就在於,百濟在韓國西面,高麗是遼東和朝鮮的全部。新羅想要和唐朝通信,就必須遠遠繞過他們的封鎖,乘著小破船,繞海路抵達山東萊州或者江蘇連雲港。

等信使到了長安求救,高麗早就把新羅幹掉了。

百濟國王不計前仇舊恨,跟蓋蘇文展開了良好的合作,先後吞掉了新羅好幾座城池。為了表達自己的謝意,蓋蘇文還做主,將新羅的一塊地方讓給了百濟。百濟被感動得噙滿淚水,和高麗你來我往,展現出了良好的道德水準。

眼看著好事即將告成,邊境傳來消息:

「新羅使者帶著唐朝特使,從陸路途經高麗,大搖大擺地過來了。」

……

新羅國王再傻,也傻不到等快亡國了再派使者求救。高麗、百濟聯兵期間,新羅王便跨海送書,送給李世民這樣的一封信:

「高麗糊弄著百濟,兩國商量著要打我們。我們聽天子發落。(高麗、百濟聯合,將見討。謹歸命天子。)」

新羅的使者,用今天的話來說,的確是沒工作經驗。他們形象並不猥瑣,但場面上的事大概真沒見過,最起碼李世民出來的場面,把他們嚇得智商急速下降。滿面威儀的李世民,用令他們害怕的鎮定口氣問:

「有辦法不打這一仗嗎?」

新羅使者大氣不敢喘,說:「沒辦法……陛下可憐可憐我們吧。」

見李世民一臉冰冷,新羅使者懦懦地嘟囔,「陛下……」

李世民見他們也不是出主意的料,於是從容說道:

「這樣,你們聽仔細了,我有三個方案。第一,我讓大唐偏將率領契丹、靺鞨兵馬攻打遼東,你們便可以暫緩一段時間;第二,我派人敲鑼打鼓、紫服紅旗地途經高麗,到你們國家送去賞賜,他們就會以為我要來幫助你們,會從你們國家撤兵;第三,現在百濟是覺得自己靠海,不修戎械,我用數萬精兵乘船過海突襲,直接滅了高麗。你們國家的國王是女的,所以才讓外邦欺負,我讓李家宗室去你們國家做主,等到安定下來政權再交付你們。這三個方案,你們準備選哪個?」

新羅使者愣在了那裡。

他們用他們一貫的行為方式告訴李世民,這事兒他們的的確確做不了主,問也白問。幾個人唧唧喳喳商量半天,愣是沒討論出個結果。

到最後,倒是李世民不耐煩,做主,派遣司農丞相里玄獎同志,穿著華麗的衣裳,敲鑼打鼓地從高麗經過。里玄獎帶去了一份國書,那是用來責令高麗的。國書要求蓋蘇文不許對新羅發動攻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新羅使者有了大唐來的人,路上頓時換了模樣,滿面放光。

可來到蓋蘇文這裡,情況沒有里玄獎想像的那麼樂觀,這也讓新羅使者對求和失去了信心。宣完旨,蓋蘇文竟擺出一副不滿的樣子,恨恨道:「以前隋朝侵略我國,新羅趁機奪走我五百里土地,現在不把那五百里土地奪回來,我絕不罷休!」說話的大放厥詞,聽話的新羅使者幾乎暈眩。

……

蓋蘇文是個不要臉的人。

蓋蘇文真的很不要臉,新羅使者差點被氣瘋。你睜大眼珠子仔細瞧瞧,新羅總共才多大,哪能奪走你五百里江山?

蓋蘇文才不管新羅的實際情況,這個東西寬二百五十里,南北長五百里的國家,對他來說,誘惑力實在太大,已經壓過要臉的砝碼,在這個時候還說什麼要臉不要臉的,對蓋蘇文來說是個天大的笑話。

見蓋蘇文不服,里玄獎勸他說:

「過去的就過去了,你還瞎扯什麼!高麗還都是中國領土呢,天子到現在也沒征討你們,你們怎麼好意思說要奪回新羅的土地?(既往之事,焉可追論!至於遼東諸城,本皆中國郡縣,中國尚且不言,高麗豈得必求故地!)」

蓋蘇文沒料到里玄獎會說出這樣的話,「這是高麗的家事,你們有什麼理由橫加干涉?」他想要扇里玄獎的臉,但他的理性告訴他,這一巴掌下去,會引來大唐的百萬雄師。蓋蘇文咽了一口唾沫,他只能用傲氣十足的言語讓里玄獎明白,他根本不想聽李世民的話。

里玄獎帶著這個不知道是好是壞的消息回到了長安,長安頓時炸開了鍋。

李世民宣布召開會議,研究一下高麗問題,與會者積極發言,針對到底可不可以出師展開討論。首先提出憂慮的是諫議大夫、書法家褚遂良同志。

褚遂良說:「陛下征討遼東固然是好,可是,萬一第一次沒能攻下來,就得班師再攻,再攻,安危可就不可捉摸了!」

話音剛落,李勣立刻反駁,「臣有意見!臣認為不是這樣,陛下想想,之前薛延陀寇邊,陛下想要追擊,被魏徵苦諫勸阻。以前要是打了,就能打得他們片甲不留。陛下看看現在,他們屢屢滋事,至今為恨!」

李勣的話觸痛了李世民敏感的神經,他點頭道:「是啊,朕就是因為有一點的憂慮,不能顧全大局,才造成今天這個局面。」

事有湊巧,新羅派出的第二、第三撥告急的使者先後來到長安,連哭帶鬧,讓李世民很快作出了出兵的決策。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日,李世民下令,讓吳船四百艘從水路運糧先走,詔令營州都督張儉徵集幽州、營州士兵以及契丹、奚、靺鞨等一起出兵。

大軍馬上就要集合完畢,蓋蘇文被嚇倒了。

他包好幾箱金銀珠寶,派來高麗使者,不遠千里地來到了長安。高麗使者以死相邀,非逼著李世民收下賄賂,李世民說軍隊都出動了,賄賂什麼的不要。這下,蓋蘇文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淡定。為了能讓李世民收回成命,他竟將高麗朝內的五十個高官送到長安,讓他們為李世民站崗。

高麗來的大臣為蓋蘇文求情,原本不打算為難他們的李世民震怒異常。他指著他們的鼻子罵道:「你們是高武(榮留王)的親信,不伏節死義,現在倒還替著賊子求情!全都給我滾!」

五十人被侍衛叉了下去,關進大牢。

戰前要開動員大會。

李世民把動員大會的地址選在了太極宮,他立於大殿之上,用激昂的語氣向集合在此處的長安父老宣布:

「遼東本就是我中華故土,賊人莫離支,弒君殺主,天理難容,朕要親征討伐!」

人群一下爆出猛烈的喝彩聲,李世民卻還安慰大家道:「即便這場戰爭有多麼正義,也不能代表可以不顧任何人的犧牲。朕與諸位父老約定,鄉親父老之中,有子孫隨我出征者,朝廷定會予以厚待。諸位回家,一定要安心休養,待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