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王玄策出使天竺國 李世民訪仙孫思邈

剛來吐蕃,一切都那麼新鮮。

吐蕃人很崇拜狗,隨處可見那種長得像獅子(藏獒)似的大塊頭的狗忠誠地跟隨保護主人。後來的唐德宗時代,御史大夫韋倫同志奉命到吐蕃出使,這倒沒什麼問題。可出發數日以後,令人糾結的一幕出現了,有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仁兄,神經兮兮地指著韋倫身後跟著的苟姓判官,偷偷說:「吐蕃諱狗,你帶著一個苟判官出使,如何是好?」

韋倫大驚,趕緊讓人快馬加鞭回朝奏請。

德宗同志立刻指示,「敕苟判官改姓荀。」

於是,大家就看著韋倫同志用筆在「苟」字上添了一杠子,然後愉快地上路了。回朝以後,苟同志懶得改回原姓,家族遂成荀姓。

信仰,是每個民族都應該有的精神,可以是某個圖騰,也可以是某種信奉。文成非常理解松贊干布所說的風格,有些風格是好的,譬如圖騰的崇拜。有人生病,在門口貼紅布條,這是挺好的習俗。可把泥巴抹到臉上辟邪,對誰來說,都是不太樂意看到的。

他們把紅土用水攪拌,加上數不清的佐料,然後細細打磨,做成粉子。等用的時候,再用水泡開,均勻地塗抹在臉上。

據說這樣很驅邪,羅赤達明、魯贊穆布那樣的魔王怕這種紅色,大家的衣服是紅的,臉上也要塗紅。

文成笑了,「這麼說,魔王很厲害嘍!」

干布笑曰:「那是,魔王無處不在,還吃人,你說厲害不厲害?」

文成若有所思,「唔,這麼厲害,真的無處不在嗎?」

「真的,我對燈發誓!」

「那中土的人不抹臉,大家怎麼都還活著呢?」

……

松贊干布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甚至在文成來之前,誰都沒想到過這一點。就像第一個吃西紅柿,第一個吃螃蟹,第一個懷疑地心論的人一樣,文成公主為眾人解開了誰都未曾懷疑過的那個謎團。松贊干布被難住了,他思考了很長時間,最後終於想通,聽文成一句勸,下令廢除塗泥習俗。

剛開始,大家膽戰心驚,因為剛卸掉紅泥,魔王可能乘虛而入。可等人們惴惴不安卻又安然無恙地度過這一天後,所有人都開始高興。

魔王終究沒有來,群眾大呼上當。

與其說文成是個好媳婦,倒不如說她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她把自己從政治犧牲品的邊緣拉向政治家的中心,又從政治家的中心轉了個圈兒,華麗麗地當起了賢妻良母。結婚以後,松贊干布當眾宣布,「我要為公主修建一座華麗的宮殿,用以留示後代,昭告我們的幸福!」

小昭寺?

這只是其中之一。

干布為紀念文成和自己的婚姻而修造的這座宮殿,就是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

文化問題

松贊干布是吐蕃人,文成是李唐宗室。

結婚之前,他們沒有交集。連正常的聊天都得帶著翻譯,夫妻倆正醞釀感情,忽然翻譯插這麼一杠子,讓人感覺很不爽。

干布決定努力學習漢語,從最基本的學起,「卻拉噶」就是「我愛你」云云。不知道干布到底學到了什麼程度,如果他深諳漢語之精髓,大概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和聰明的文成公主玩文字遊戲了。

文成,我發現「戀」是一個很變態的字,它的上半身是變態的變,下半身是變態的態。

文成,你知道倭國不,為什麼我只聽說過倭瓜?

……

為了讓文成開心,松贊干布脫下皮裘,換上唐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吐蕃上行下效,音樂、禮節、習俗、服飾……全部向唐朝看齊,畢竟那些東西真的很美。

禮之用,和為貴。

意思就是說,在恰當的時候,要用和諧的辦法解決問題。

吐蕃、大唐,銅牆鐵壁,連成一體。這兩個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國度,平平安安地走過了許多風風雨雨。

天竺

七年過去了。

貞觀二十二年(648)的盛夏,天竺國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動亂。

唐朝屬國無數,遠的有上萬里路途,唐朝使者去他們那裡,既不能分別去,也不能讓他們經常來。李世民下旨,讓使者帶著國書巡遊,如此便可省去諸多麻煩。王玄策是這一次出使天竺、回訪吐蕃的使者,難得出去一趟,帶了很多慰問品。

當然,這些東西最主要的不是給天竺,而是等回去的時候,路過吐蕃,捎帶給文成公主的。

天竺國王屍羅逸多病死,一個名叫阿羅那順的大臣篡權自立。印度北部的騷亂,影響到了王玄策同志的計畫,王玄策那三十人的使者團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窘,那個不知道名叫阿羅那順還是阿羅那三的傢伙,帶著數萬軍隊,威武地來襲擊他們。

經過異常激烈的戰鬥,王玄策等人被俘。

阿羅那順將要給天竺國王和文成的東西全部扣下,在大河邊上熱烈慶祝自己的勝利。

興許是搶了寶物得意忘形,他們對王玄策幾人的看管就鬆了下來。王玄策和其餘幾人掙脫枷鎖,竟能盜去幾匹馬,一路向東狂奔而去。大家逃到了吐蕃,已經相當於到家了。王玄策不是那種吃氣的人,在這裡,他找來文房四寶,寫了兩封書信,分別送給吐蕃、泥婆羅國。兩封信送到兩位國王手中,兩位國王均表示出兵是義不容辭的事情。

尤其是松贊干布,他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

為了媳婦的禮物,為了替老丈人報仇,讓人挑選了吐蕃全國最精銳的一千二百名騎兵,與泥婆羅七千鐵騎先行奔赴戰場。阿羅那順的軍隊正在慶祝,王玄策便領著兩國的軍隊殺了過去。阿羅那順根本沒有料到三十個使者會逃出去,這種突然襲擊不是他想要的。

阿羅那順的大軍被八千騎兵追得滿地都是,光是被斬首的就有三千多人。因為怕死,跳進大河被嗆死的也有上萬人。

阿羅那順眼瞧著部下被宰得七葷八素,於是棄城逃跑。鎮定片刻之後,他很快糾結了不少餘眾。因為他知道,唐人帶來的兵都不是自己人,而且只有八千個。他瘋了,張牙舞爪地撲向敵人,但攻勢卻被敵人輕鬆瓦解。

更離譜的是,一個叫蔣師仁的副將把他生擒了。

阿羅那順哭爹喊娘地表示自己很無辜,希望王玄策放他一條生路。但他的家族似乎並不明白他現在的處境,族人領著大批軍隊堵住了江口,這是唐人退軍的去路。後來王玄策知道,封堵江口的,是阿羅那順的妃子和那幫比她們更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

從阿羅那順族人軍隊那犀利的造型來看,蔣師仁確信他們根本不懂打仗。

正收兵,江口無數死皮賴臉的兵蠢蠢欲動。

三聲國罵之後,蔣師仁直接領軍搗入,殺入敵軍腹心。敵軍大潰,抱著頭亂竄,妃子和王子都被活捉,一萬兩千人被俘。面對來勢洶湧的唐朝聯軍,考慮到阿羅那順也不是什麼要臉的東西,天竺國內受到了巨大的驚動,五百八十餘座城邑相繼投降。王玄策,以幾十人之力,調動兩附屬國八千聯軍,橫掃印度北部。

這就是傳說中的「唐朝與印度之戰」。

王玄策帶著俘虜回長安,中間還沒忘記去看文成公主。

在這些俘虜中,有一個人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正是因為這個人,才使得王玄策的這次回京變得撲朔迷離。很多人說,幾年之後,李世民的去世,就和這傢伙有莫大的關聯。

天竺人那羅邇娑婆寐,術士(自稱的),頭一回見到王玄策,就想憑藉自己闖蕩江湖十幾年的本事蒙他一把。他說自己已經二百歲了,懂長生不老之術。

本來,王玄策不信那些鬼東西,剛想一腳踹上去,說句「那羅邇你婆婆個妹兒啊」一類的話來著。可他想起一件事,就把這騙子好好帶到了長安,還獻給了一直在求長生不老葯的李世民。

制度的延續

隋朝是制度創立的黃金季,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黃金季。

雖然楊廣同志利在千秋,但是他把隋朝人折磨死了幾百萬,不僅沒有被人歌頌,反而成了暴君的典型。和其他豐功偉績不一樣的是,大運河到今天還有它的用途,而楊廣的老爸楊堅則更有智慧。他在世界上首次採取了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人才,到了楊廣同學這裡,加以改進,設立進士科,就成了後來的科舉制度。

從大業一年,也就是公元605年創立,到清朝末年的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為中國選賢提供了公正、公平的可能性,的確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此外,楊堅同志還創造了十分有名的三省六部制,這個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才結束。

六部的最高長官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舉例來說,現下唐朝六部尚書就分別是: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

戶部尚書,唐儉;

禮部尚書,李道宗;

刑部尚書,劉德威;

工部尚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