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侯君集淫心養美人 唐太宗揮淚立李治

姑射仙子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很有道理的。

侯君集最明白道理,所以他在自家府裡頭養了兩個美女。

這倆美女是侯君集一手調教大的,從豆蔻年華一直到二十齣頭的年紀,長得是眉清目秀,纖塵不染。侯君集是個殘忍的傢伙,為了讓兩位美女煥發出仙女的顏色,竟然命她們不得吃飯,餓了便喝人奶。

侯君集的語文功底雖然很差,但《逍遙遊》還是讀過的。

邈邈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既然自己有那麼大的能力,能打下兩國回朝,皇上不給天策神將的稱號,自己還不能善待一下自己?

侯君集把自己當神人,所以他也要求,晚上跟自己睡覺的女人也得是仙女。

這兩位美人,身上是雪白雪白的,讓人看了,覺得一掐就會往外流出露水一般。侯君集憐香惜玉,經常跟這兩個美人表演一些需要打馬賽克的節目。不過,這件事直到抄家才被發現。兩個嬌滴滴的女人跟大理寺的工作人員彙報情況,她們對侯君集的行為供認不諱。但侯君集能把保密工作做得這麼好,可謂煞費苦心。

百姓評論侯君集同志說,他可真會享受!

這美女是從小養到大的,以侯君集的財力,養她們倒是不在話下。

可這不是侯君集的全部,如果一個人身居高位,性情奢侈,又管不住自己,那這個人一定會貪污。

貞觀時代,貪污者幾乎沒有活路。可將軍打仗,搶奪財寶就不同了。侯君集同志就非常喜歡滅了敵方以後,跑到人家牙帳裡頭搶東西。回朝以後,李世民得知此事,大怒,想要將他收入大獄。好在岑文本提議不可虐待有功之臣,否則無人肯為國效力,太宗這才作罷。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侯君集才有了謀反的心。

他毫不珍惜魏徵對他的推薦,也毫不在意岑文本為他求情,他只知道那幫只知道動嘴皮子的文臣看起來有多麼的可惡。為了謀反,他順水推舟,奉召向李靖學習兵法的時候,便一個勁兒問些機要的東西。

李靖也納悶兒,你說你又不是在皇城坐鎮,幹嗎問那些東西?

生性思維敏銳的李靖意識到,這個侯君集要有動作了,他故意隱瞞兵法至關重要的部分。縱使侯君集不如李靖有謀略,那也是大唐數得上的能人,很快,他就察覺出了李靖在有意隱瞞。他很惱火,也很猴急,心高氣傲的他惡人先告狀,將在家裡賦閑很久的李靖告上了法庭,罪名就是……

謀反。

貞觀時期,李靖是「謀反」次數最多的大臣。我們也說過,李靖是個不愛在人面前辯白的人。

聽說李藥師要謀反,李世民不相信,便一直等李靖自我解釋,可等了半天,人家李靖愣是沒來。向來淡定的李世民坐不住了,他親自下令將李靖叫來,開門見山地問道:「侯君集說你心懷不軌,這是怎麼回事?」

李靖用波瀾不驚的口氣答道:

「這是侯君集要謀反啊!

「臣教給他的,足以抵抗任何外邦的挑釁,而他非要讓臣教給他更細更機密的內容。他不是要謀反,還有什麼其他理由可以解釋嗎?」

交談了一陣,李靖回家了。李世民不輕易懷疑人,也不輕易相信人,這是當帝王最基本的素質。

事情也就這麼壓下去了,可有一天,江夏王李道宗的一句話,讓事情有了轉型的可能。「侯君集在底下,整天都說房玄齡、李靖不行,沒有功勞,官位卻在他之上。他現在是吏部尚書,我看他對這樣的官位還不滿,將來必定作亂!」

李世民意識到,這個侯君集,是一條不知足的餓狼。他看著李道宗,忽然笑了,擺擺手說:「其實,依朕看來,以君集的軍功,發這樣的牢騷也無可厚非。朕不想妄加揣測,這件事情,以後不要再提了!」

你以為李世民就真的不在乎嗎?說不在乎,你就真當別人不在乎了?侯君集到死也不知道李世民會有如此大的耐性,容忍他到這等地步。他也不會想到,在經歷過半輩子生生死死、明爭暗鬥的李世民面前,他的智謀,充其量只是停留在學步階段的孩子。

李承乾被幽禁,侯君集被殺,太子一黨難逃劫數,唯有告密者紇干承基活了下來,還被封了官。

左庶子張玄素老師最苦惱,差點被李承乾整死,被揍個半死以後,他也想明白了,不再做無用功。李承乾案被破,他和右庶子趙弘智老師、令狐德棻老師等,因為不能拚死上諫,全部被免為庶人。李世民也知道不是他們不爭,而是兒子不爭氣,做出這樣的決斷是為了給大家上諫起點積極的作用。

不久之後,三人就被召回了朝廷。

所有人都不會高興,包括李世民。

但此時,李四胖同學卻有著雀躍青天的跡象。

而且,據觀察者稱,魏王府裡頭的幕僚都跟嗑了葯似的,正準備慶祝魏王四胖接任太子位,大家憋足了勁兒,留好肚子準備吃頓大宴。要我說,大家不是高興得太早,這幫沉穩的幕僚之所以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綻放出比夏花還燦爛的容顏。是因為李承乾案後,李世民曾親自對李泰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是朕最好的孩子,朕要立你為太子!」

李四胖激動了一把,把李世民的話原封不動地描述給了大家。

大家更是激動了幾把,開始提前慶祝。

大家知道,李世民是個說得到,做得到的人;也知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李世民一輩子沒幹過幾件讓自己後悔的事,這件事除外。

李世民左思右想,總覺得事情有些不對的地方。終於,在某個晚上,他明白了自己究竟錯在了哪裡。哦,是的,李泰的確有超凡的才華,可之前李承乾跟他不和,一旦李泰即位,李承乾便難逃一死。李世民認為,李泰雖然可愛,但回想他做出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去想,就會明白,他其實是個很兇險的人。

他一直都在覬覦著太子這個位置,並因此做過很多錯事。

李泰一直都在為當太子而努力奮鬥,這有什麼不對嗎?李承乾被囚禁後,朝廷一度噤聲,唯有長孫無忌肯站出來說話。

他建議李世民不要立李泰,晉王李治比較厚道,人也不錯,同是長孫皇后所生,機智聰明,可以當太子。另外,長孫無忌拿出了一個很要人命的觀點,那就是,無論是立李泰,還是立李恪,其他幾個孩子都很難保住。等他們當上皇帝,首先要殺的就是他們的兄弟,唯有李治不會。

作為李泰的親舅舅,長孫無忌為何會更傾向於李治呢?

我認為,這和李四胖平日里的為人有關,更和長孫無忌自我的考慮有關。李泰禮賢下士,但羨慕笑傲公侯的仁人志士,於是學習人家的高尚品德,就連長孫無忌這樣的他都不放在眼裡。更要緊的是,長孫無忌和李泰私下裡根本就沒有交情。長孫無忌絕不會推薦一個對別人和自己都不利的人當皇帝的。

李世民認為長孫無忌說得很對,眼下,他又該怎麼做呢?

李世民的做法是,這天夜裡,單獨把小胖叫來,把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

四胖當場痛哭流涕,表示很懂老爹的心。

他一下撲到李世民的懷裡,哭著說:「今天就是兒臣重生之日,陛下答應讓臣當太子,臣感激不盡。」李世民也為之動容,忽然,李泰抖落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臣現在有一個兒子,等臣死的那天,就把他也殺死,把位置讓給晉王(李治)。」言罷,就只管在李世民懷裡哭。李世民嘆息一場,又答應了李泰。

為了瞧瞧大家的想法,次日開會,李世民決定先把話題拋出去。

他對侍臣說:「昨夜青雀撲到我懷裡,他對朕說,昨天是他重生的日子,我許他當太子,他很是感激。青雀有一個兒子,他說,等他死的那天,他會把兒子也殺死,把位置讓給晉王。朕想問一下,你們是怎麼看的?」

大家莫名其妙,見李世民眼睛有些紅腫,會意。

諫議大夫褚遂良立刻讀懂了李世民的意思,他上前一步道:「陛下還是沒有考慮清楚,陛下萬歲之後,魏王當了天下之主,他還會記得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嗎?人哪裡有殺掉自己兒子,把爵位傳給別人的道理?」褚遂良開始數落李世民的錯誤,「陛下先前立承乾當太子,又不忘寵愛魏王,讓魏王誤以為您是在他們兩個之間抉擇,才有了今天這個情況。如今,陛下又立魏王……」

頓了頓,褚遂良忽然抬高了聲調,「既然魏王說了這樣的話,立了魏王,陛下就得先替晉王想好活路!」

李世民終於意識到了自己錯在哪裡。

他是征戰的神將,也是治國的強人,可偏偏管不好一個家。

他忽然想起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再想想現在的李泰、李恪和李治,淚水噴薄而出,一下癱軟在胡床上說:「不能啊,我不能啊!」大家也不去勸,就讓李世民在那裡發泄。事情到了這個份兒上,也該讓人明白一些道理。有些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