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李承乾失意動基情 于志寧捨身諫太子

李承乾煩透了這個死老頭子,對他的話厭惡至極。

張玄素吃了一回白眼,見李承乾不聽勸,便跑到李世民那裡去說。李世民無暇東顧,所以,張玄素同志的狀告非但沒能讓李承乾收斂一下,反倒是激發了他憤怒的神經。無法管教的李承乾知道老爸沒時間理他,越發得意,更不把老師放心裡,整日和一幫爛人鬼混。

東宮裡頭時常有人出入,太常寺有個十幾歲的歌手被太子爺看上,慘遭強姦。

這還沒什麼,關鍵問題在於,李承乾是個取向異於常人的男青年,那歌手好看是好看,性別卻和李承乾一樣。俳兒(歌手)同志被李承乾壓上床後,發現如此也十分美妙。帶著極其先進的思想,二人開始你來我往,整個東宮為之動容,雞飛狗跳,好不熱鬧。

同性戀沒什麼,問題是也沒必要為了談戀愛,搞得東宮雞犬不寧吧?

爺們兒李承乾把小不了自己幾歲的俳兒打扮得很偽娘,搔首弄姿,人見人愛。那臉上抹得,跟猴屁股似的。

李承乾給俳兒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就叫「稱心」,稱心如意。稱心、稱心地叫了沒幾天,李世民就聽東宮的人說起此事,大怒之下,將稱心斬首,把李承乾罵了個狗血淋頭。

李承乾惶恐不安,但他不是為老爸的訓斥不安,而是為稱心的死不安。俳兒死了,李承乾哭了。

他將稱心埋在苑中,為她(他)豎立起一座豐碑。

豐碑上大概得有類似這麼一句話的碑文:

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

——永遠永遠愛你的小乾乾

這還不夠,李承乾同學太愛稱心,對他的死,他痛心不已。

他將俳兒的畫像掛在自己的卧室,天天對著發獃。每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李承乾都會跑到墳前祭祀一下;晚上睡覺之前,李承乾又跑去祭祀一下,一連幾個月都是如此。李承乾覺得,是稱心,讓他的瘸腿忽然間好了起來;稱心治好了他的病,稱心救了他的命。因為稱心,他還瘦了很多。

和老爸剛死了媳婦的狀態一樣,李承乾此刻的心情非常糟糕,他為稱心封官加爵,為稱心茶飯不思,到最後稱疾不朝,以示抗議。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稱心,你能活過來么?

墳前開滿的花很堅決地告訴他兩個字——不能。

為了紀念他心中的愛,李承乾徘徊在和稱心一起牽手走過的所有地方,不禁淚流滿面,開懷痛哭,情難割捨。這還不足以抒發青少年之間的戀情和思念,唯有尋找一份精神的寄託,才能讓自己從失戀的陰影中擺出來。李承乾有的是精神寄託,他答應過稱心,以後一起到草原當可汗。

稱心可敦,我的可敦,我最愛的可敦!

李承乾成了可汗(表演的),他把稱心想像成可敦(古突厥、蒙古等族的後)。

他命幾千個戶奴一起學習突厥人唱歌,還把人家的髮型理成胡人的椎髻。

為了營造氣氛,他下令將東宮中的床單、被單,和所有彩色的布匹全部搜刮出來,扯成布條,弄成舞衣,讓布條迎風招搖。床單上,也不知有沒有可汗先生夜裡畫的地圖。反正戶奴都特佩服這個不務正業的太子,這等想像力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李承乾「又尋橦跳劍,前後鼓吹」。尋橦跳劍,就是現在的雜技、雜耍,亂鬨哄上陣。

加上沒日沒夜地敲鼓奏樂,日夜不絕,東宮已經成了最低級的遊樂場所。

光跳個舞、耍個雜遠遠不夠,李承乾要切實體驗一把當可汗的感覺。

他命人鑄造了一個大銅爐,六個大鼎,然後讓人去偷牛羊,將牛羊捆紮在大鼎周圍。

李承乾親自指揮,看著大火生起,煮熟爐內湯水後,便揮刀割下牛羊肉。大手一揮,狐朋狗友哄然圍來,一起將牛羊切碎,把肉投進去。最後,將烹飪好的肉撈起來吃。李承乾對突厥的愛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他還跟突厥的好朋友學了一口流利的突厥語。

生非突厥人,死是突厥鬼;

思兒不見兒,共飲黃河水!

如此深情,感天動地。

事態進一步升級,為了紀念那個俳兒,感受羨慕已久的氛圍,李承乾穿上羊裘,梳上辮子,當起了狗血的可汗。他從自己的近衛隊里將所有長得像突厥人的挑出來,給他們一人發一套突厥人的外套,五人一組,組成許多部落。

每個部落都支上帳篷,列好陣勢,還給安排上番號,揮舞大旗,向天狼嚎。李承乾命令各部落都要搜集肥羊,要求這些「突厥人」眼露凶光,抽刀割肉動作要熟練,煮熟肉以後,互相像男女朋友一樣餵食。

李承乾終於找到了家的感覺。

這還不夠噁心,有一天,玩膩了的李承乾忽發奇想,準備給自己按照頡利的規模發喪。

在眾人詫異的眼神中,李承乾交代好了每一小組的人物,群眾演員也要表演到位。他自命大可汗,眾目睽睽之下,忽然抽刀自刎,「死」在了「草原」之上。

按照安排,此時,有位突厥相的猛男會向前一步哭道:「啊,我親愛的可汗,你死了,我們怎麼辦?啊,我美麗的可汗!」據本人了解,可汗死後,部落的人為了表示哀痛,都要號啕大哭,騎著馬圍著可汗的屍體轉,拍著馬頭高喊他的尊名。太子同志已經沒什麼臉了,大家也就跟著不要臉。

不要臉的後果是可怕的。

可汗死後,族人要用刀子將自己的臉劃破,這原本是真情的體現,可到了李承乾這裡,就成了眾人海哭的動力,當然,他們是被疼哭的。過了很長時間,眾人停了下來,李承乾像是睡著了……

可是,當大家哭聲漸消,太子同志忽地撲騰坐起來,大喊道:

「如果我有了天下,就帶著數萬鐵騎跑到金城(蘭州),當個小小社長,牛羊、馬匹,牲畜、人家全是我的,豈不快哉?!豈不快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眾人以為這就夠出格的了,其實他們的見識還太少,李承乾不是跟大家開玩笑。

接下來,他就要動真格的了。

他讓眾人披上氈子,當成鎧甲,在「草原」上插上紅旗(丹幟),列好陣勢。漢王李元昌參與了李承乾的遊戲,他們分統兩部。兩人一個是正義之師,一個是不義之師,各自領著百人對峙。武鬥成了李承乾這小半輩子見過的最搞笑的演出,他覺得很有樂趣。

事實證明,強壓之下出反抗。

很多人看不慣李承乾,可李承乾有無敵淫威,敢反抗的都死光了。

他規定,眾人中有不聽可汗(他)命令者,就要被樹枝猛抽。輕的抽得臉皮脫落,血肉模糊,重的直接抽到死,一命嗚呼,扔出去埋掉。李承乾沒心沒肺地在一邊哈哈大笑,他似乎看到了老師們的死期。他很反感敢於提不同意見的人,曾指著天空放言道:「我當上天子以後,有跟我對著乾的,我就殺,殺五百個,看誰還敢跟我作對!」

李承乾是未來的皇上,為了前途,很多人都不敢說話。

故事還是要到李承乾的老師身上,除了一直被記恨的張玄素,一個叫于志寧的先生也被列入了挨揍的名單。

于志寧,也是一個例外。

于志寧,公元588年生,京兆高陵(陝西西安)人。

隋末,于志寧出任山東寇氏縣令,後舉家遷往正寧縣永和鎮(甘肅慶陽)。李淵入關時投唐,拜為銀青光祿大夫。

于志寧家庭出身非常好,他爺爺是北周的太師,老爸是隋朝的內史,輪到他,又成了唐朝的光祿大夫,家世非常顯赫。李世民很看重於志寧,當初帶著軍隊攻打薛仁果,大敗西秦之後,他在西秦廣納賢才。納了半天,愣是沒把學界最有名的褚亮給納進來。因為褚亮當時處境悲凄,被囚禁在牢獄之中,而于志寧同志慧眼識珠,愣是跟褚亮隔著柵欄聊得開心。李世民聽於志寧力薦,才把褚亮引入王府。

就這樣,于志寧和褚亮都成了文學館的骨幹。

于志寧跟著秦王打天下,功勞不小,可官位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說起來得好好批評李世民,貞觀三年(629)的一天,李世民宴請三品和三品以上官員。他左瞧瞧右看看,見於志寧同志未來,認定老於生病了。於是問侍臣道:「這個于志寧怎麼沒來,病了么?」

侍臣耐心解釋,「陛下宴請的是三品和三品以上的官員,于志寧是四品啊。」

李世民當時就崩潰了,他一拍腦門兒,懊惱道:「忘了忘了忘了忘了!」

是的,他真的把人家給忘了。飯也沒吃好,這天,加封于志寧為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陽縣公,給足了名分。于志寧不加官其實錯不全在李世民,于志寧自己也有錯的地方。錯就錯在他從來不邀功,有功也不說。

如果李世民這輩子都想不起他來,可能到死也不知道,原來一個本該位居重臣之位的人竟然還在四品上瞎晃蕩。

于志寧成了太子左庶子,是喜劇,也是悲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