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頡利結盟渭水便橋 太宗親臨東宮靶場

渭水、便橋、頡利,三者加上聲稱百萬,其實只有十萬的大軍,共同構成了一幅漂亮抑或是絢爛的圖畫。

頡利只知道,那個整天閑得要發芽的李淵此時已經被人逼著退位了,取代他的是他的兒子李世民。且不管李世民德行如何,領導力如何,反正新人管理團隊,總是有人不服氣的。他認為,此時的唐朝政治一定是一團亂麻,新黨舊黨之間正在瞎掐,每天上街罵娘會是他們的必備功課。上下一心,共同抵禦突厥大軍,對李世民這樣的小青年來說,只是個哄人開心的笑話。

帶著這種想法,頡利傾國而來,一路逼到了長安城西。

他在便橋西面,觀望了一陣,心情十分愉快。

搶劫,來錢快,本來就要心情愉快。

搶劫,不在乎搶到了什麼,就在乎搶東西的那種快感。

頡利覺得,有必要在搶劫前通知一下李世民,畢竟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一名優秀戰爭指揮家所必備的素質。如果李世民答應分期付款最好不過,如果不答應,也好辦。那時,他就直接留下一半人馬圍住長安,餓長安城中人七七四十九天。剩下的兵馬分道幾路,到京畿州縣搶劫,看李世民還硬氣不硬氣。

頡利用意念戰勝了李世民,開心地笑了。他一直望著渭水對面的城門,高興之餘,派了一名名叫執失思力的大臣到城內通信。

執失思力入朝,見到了李世民。

他用我有我自豪的口氣對李世民說:「你知道不?頡利、突利二位可汗領著百萬大軍,現在就在城外,而今,你拿出點誠意,給可汗們瞧瞧!」執失思力很有氣派地說完,站在下面等待著李世民露出犯賤的笑臉。

按常理來講,李世民此刻會面露驚慌之色,執失思力趁機提價,談判就更好進行了。

偏偏李世民不屬於打套路的選手。

李世民並沒有按照他的想像去做,他坐在上面一動不動,半晌,在執失思力的注目下,才緩緩說道:「我跟你們可汗先前都有盟約,前後不知道送了多少財寶。如今你們負約興兵,對得起我嗎?爾等雖是戎狄,卻也是人啊。你們一樣有情有義,怎能忘了大唐對你們的厚愛,竟在大唐面前自誇強盛?」

李世民一下佔了上風,這是頡利根本不會想到的。

執失思力顯然沒有料到李世民會這麼說,站在那裡茫然若失。卻聽李世民突然將聲音調高到了震耳欲聾的程度,怒指著執失思力,「今天我先把你砍了再說!」

見幾個剽悍的侍衛上來拉扯,執失思力立刻意識到,再繼續這麼裝下去,自己會死得很難看,於是,他做了一系列很標準的禮拜動作——下跪、磕頭、痛哭流涕地請命,那種很有節奏感的聲音。

李世民威猛的行為讓蕭瑀、封德彝兩位僕射坐不住了,二人皆認為,扣押執失思力,只能激化頡利,不如放了他更好。

李世民不同意,「頡利不知道城裡的情況,把執失思力放走,你們怕沒人給頡利通風報信嗎?」

眾人恍然大悟,心悅誠服。

就這樣,執失思力被囚禁在了門下省。

長安城內所有官兵行動起來,張著旗幟,浩浩蕩蕩地在城西渭水東岸集結了起來。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經帶著房玄齡、高士廉等人先行到達了便橋,與滿肚子疑惑的頡利隔橋相望。一邊是殺氣騰騰的虎狼之師,一邊是身著黃金甲的李世民(最場面的地方在於,他後頭只跟著幾個文臣)。

頡利看到此等情形,覺得對方簡直就是在和自己開玩笑。

「李世民,你來了?

「你怎麼敢來!」

突厥諸將似乎並沒有料到大唐皇帝會親自前來,見狀慌神,紛紛下馬,列成一排參拜。手下在頡利的眼皮子底下,遙拜唐朝的皇帝,讓頡利覺得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只不過是北域民族對中原皇帝的禮節而已。下一秒鐘,所有人都會慶幸他們做出了正確的決斷。

剛拜完,李世民身後便湧出無數大軍。

旌旗密布,殺聲震天,隆隆的響聲震得地面都顫抖起來。

突厥的酋長被這場景嚇得不輕,按照頡利的說法,突厥找唐朝談判,唐朝應該拿錢消災才對,現在這情況怎麼解釋呢?頡利不會解釋,因為他才是最無語的。本來,來長安搶劫是一件輕鬆加愉快的事情,根本沒料到事情會朝著人們無法預期的方向發展,況且,手下都已經做好了搶劫補給困死長安的準備了。

咋辦?

李世民不動聲色地望著突厥大軍,接著,他做了一個令所有人——包括唐軍和突厥都膽寒的手勢。

所有唐兵立刻撤退!

頡利再也受不了了,李世民這究竟是在搞哪樣?!

實際上,幾千唐兵造出的聲勢並不能給大臣們多少信心,尤其是蕭瑀。見李世民要辦傻事,蕭瑀倔脾氣上來,說什麼也不肯讓他這麼干。李世民看著急得直咬牙的蕭瑀,說:「我去會會頡利,待會兒再跟你們解釋。」蕭瑀同學的忍耐度恐怕只局限於有少量唐兵在後頭撐著,但現在,李世民揮退了所有兵馬不說,還要一個人過去。

我們說過,蕭瑀同學性子直,死心眼兒,主要特點就是一著急就說不出話來。此時此刻,蕭瑀就說不出話來了。他乾脆不說話,下馬扯住馬韁不讓李世民走。見蕭瑀這樣,李世民只能先淡定淡定情緒,耐心跟他解釋道:「頡利欺負朕是新人,如果朕表現出一點點軟弱,他必定會肆無忌憚地殺人、放火;可如果我擺出一副瞧不起他的樣子,他們就會狐疑,狐疑必然不敢妄動。你們都明白了嗎?」

然後,他望著對岸,用極其鎮定的口氣說:

「制伏突厥,在此一舉,你們靠後,等我回來!」

陽光灑滿城門外的廣闊地帶,渭水波光粼粼,穿著黃金甲的李世民騎馬獨行了過去。對岸,頡利滿腹狐疑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李世民開始喊話了,二人在渭水兩岸相互對話,談話內容不詳。我只知道,當日,頡利就遣使請和,李世民下詔批准。詔書一下,立刻引起輿論界一片嘩然。

「這是怎麼做到的?」

「沒什麼,朕如此便可確信,突厥這次來不為佔地,只為劫財。」

李世民如是說。

很快,一幫突厥高官就滿足了李世民的假設,他們竟然毫無防備地跑到皇宮前來膜拜。說實在的,我都不好意思說他們一路上沒吃上好吃的,這次進宮參見李世民,就是為了蹭頓飯吃,要帶肉的!

酒後失言,突厥的缺點完全暴露了。

從他們的話中,李世民分析出:

第一,深入關中的突厥大軍對玄武門事變猝不及防,短時間內集合各部落揮師南下,行為倉促,士氣不振;

第二,突厥人數眾多,但深入大唐腹心,心裡沒底;

第三,劫財是他們的唯一目的,頡利有圖謀天下之志,卻無傾覆天下之謀,跟在他屁股後頭的都是來蹭飯吃的。

以上三點,充分證明了頡利同志很會審時度勢,也充分證明了除了頡利,其他人比起以前,真是越來越沒出息(不信請看吃肉吃得滿嘴流油的突厥長官們)。李世民,傳統捍衛者,發揚來者即是客,是客就得吃喝的傳統美德,把他們灌得酩酊大醉。大家稱兄道弟,為了公平起見,我喊你哥,你喊我爺云云,把酒言歡,言無不盡。正此時,一個邪惡的想法在皇宮中蔓延開來了。

有人提醒說,突厥大部分軍官和謀臣都在宮裡頭喝酒,只留下頡利一批人在渭水西岸愁腸百轉,那麼,趁著這個機會,一股腦殺了他們如何?

大家邪惡地笑了。

其實根本不可以。

事實想必沒有那麼簡單,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清楚現在的情況。他不僅是一等一的大將,而且是公關界的龍頭老大。實際情況是,史書上並沒有表明執失思力和李世民的關聯,但一千多年後,我們從執失思力的墓志銘上可以明顯地看出,其實這兩位早有通謀。李世民之所以敢於當場呵斥他,無非是為了給大臣們壯膽,事後,執失思力便把頡利的所有秘密告訴給了李世民。

《執失善光墓志銘》說過,他(墓主人執失善光)大爺執失思力早在打劉武周那會兒就和李世民成了朋友。由此不難看出,兩人你一唱我一和,上演了一出完美無瑕的好戲,竟然成功地把所有人都忽悠住了。

如今,倘若真的要滅了突厥高官,恐怕不是李世民想要的。

幾天前,李世民就得知了突厥南下的消息。

那時,大老黑尉遲敬德在涇陽鎮守,一動不動,路過的突厥大軍毫無防備,等過境的時候,竟然被他咬去了一大塊,千餘突厥兵慘死。李世民也為現在的狀況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此時此刻,長孫無忌、李靖兩人已經在頡利回師的必經之路(幽州)設好了埋伏。他們就等突厥人吃飽喝足往回走。

該還的,一分都不能少!

但到底怎麼辦,很多人有不同見解。

蕭瑀認為,扣留突厥部落首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