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五章 女朋友幫忙搞破壞 親兄弟迎戰二可汗

反?開什麼國際玩笑!

詹事主簿趙弘智首先跳出來表示反對,他認為,太子應當單騎進宮拜見皇上,表明自己沒有謀反的意思才對。李建成本來就不是反動分子,更何況就算真的要反,實力也不夠。所以,李建成就同意了趙弘智的建議,帶領著屬臣往仁智宮方向去了。走到距離仁智宮不遠的地方,李建成讓屬下全部去「毛鴻賓館」等著,自己帶著十幾個人輕身前往李淵住處。在路上,李建成已經動員好了全部精神和身體因素,準備上演一出催人淚下的情感大戲。

見到李淵,李建成撲騰一下跪倒在地,紅臉、鼻涕、淚水、磕頭,整個過程進行得非常完美。李淵氣得說不出話來,坐在椅子(胡床)上抽搐,一聲不吭。李建成見老爸沒反應,於是磕頭搗蒜,鼻涕眼淚不分彼此的噴薄而出,極度悲慘,幾乎斷氣。李淵內心發狠,「建成已經三十五歲了,這是想要讓他爹趕緊死啊!」

想到這裡,再想想楊堅和楊廣,李淵不禁心頭一冷。但正在此時,李建成的表演也到了高潮,他已經趴在地上起不來了(未至六十里,悉留其官屬於毛鴻賓堡,以十餘騎往見上,叩頭謝罪,奮身自擲,幾至於絕。)。

李淵和李建成性格差不多,前思後想了很長時間,李淵覺得李建成不能死。等到李建成把腦門兒磕成了爛梨,李淵才擺手,讓人把他叉了下去。李建成被人抬著,邊蜷縮著腿邊哭,就像孩子失去了心愛的玩具,讓人看了十分心疼。李建成的演出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李淵不殺他。李淵只是讓人把他扔在幕下,給他粗糧吃,讓他聽候發落。

第二天一早,李淵就召來李世民商量對策。

由於情況比較複雜,李淵不能判斷出大臣中誰是李建成的黨,誰是李世民的黨,既然不決定殺死李建成,那麼,剷除反兵這種事情,就只能用李世民了。睿智的李世民加上天宮一樣的天策府,讓秦王的反撲做得天衣無縫。天策府認為,就此,可以讓李建成去見閻王了。可是,他們忽略了一點。

女朋友的力量。

李世民幹掉李建成屬下楊文乾等人之後,牽扯到了很多人的利益。這些人遍布李淵周圍,李元吉以及李淵的一大堆女朋友都是李建成的利益相關體。兩個親兒子,一幫老婆,他們都是太子的人。他們的對立方是李世民,雖然他很能幹,但畢竟只有一個人。李淵對李建成的態度搖擺不定,廢了李建成,立李世民,還是讓李建成繼續當他的太子?李淵很猶豫。李世民的黨羽眾多,即便是經過刪減,那些心向李世民的大臣也還是多如牛毛。

怎麼辦?

此時,封德彝站了出來。

他的意思,太子不能換。於是,反覆陳詞,固陳利弊,詳細內容不詳,反正他的一通言論終於讓李淵打消了易儲的念頭。這件事,李世民根本不知道,也想不到。因為封德彝此前一直給李世民出主意、想辦法,在打倒太子黨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這傢伙竟然偷偷給李淵說讓李建成繼續當太子。好在封德彝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給李世民出主意的事兒,李建成也不知道。

下了決定之後,李淵讓李建成回京師職守,繼續當他的太子爺。在開會的時候,李世民快崩潰了。出乎他的意料,李淵只是批評了李建成小心眼兒,以兄弟不和的罪名責怪了一下李建成和他。按照李淵的解釋,兄弟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變成了這樣一種情景:哥哥弟弟坡前坐,地上卧著一隻鵝,哥哥說鵝是白的,弟弟說鵝是黃的,後來誰都不服誰,打起來了。於是老爸出來調停,說都怪這隻鵝不好,你們哥倆才打起來的。於是,老爸就把鵝給殺了燉湯給哥倆喝。

這就是李淵的手段,表面奏效,實際上卻起不了絲毫的作用。

當初洛陽平下來的時候,有個叫杜淹的人很受大家關注。

這個人是杜如晦的叔叔,一肚子的計謀。可是令杜淹鬱悶的是,唐廷好像對自己這樣的才子不太重視,等了好久都沒有給自己安排工作。鬱悶的杜淹不等不靠,他向李建成遞交了求職簡歷。其實,李建成壓根不用看杜淹同志的簡歷,單從杜淹同志的經歷來看,絕對滿足鳳姐的徵婚要求。至於李世民一開始為啥沒找到他,我也不知道。

杜淹在隋文帝時期隱居太白山,後來出來做官,越做越大,到最後,一口氣做到了皇帝助理的位置上。杜淹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同時,陰謀詭計智慧厚黑,心眼包子加官場混沌,亦是天下無敵。這種人出主意行,壞事兒也行。由於太過利益,所以他在未來跟長孫無忌等人也有不和。不過這還都是未來的事,眼前,杜淹還沒有工作。

失落的杜淹等待李建成的答覆,等了那麼兩天,答覆來了。但答覆信不是東宮人送來的,而是秦王的人送來的。原來,是房玄齡向李世民提出建議,說無論您想什麼樣的辦法,必須要把杜淹拉攏進天策府才行。房玄齡知道,可怕的杜淹如果出任李建成的幕府,他那腦門兒要想起詭計來,神仙都能被他整死。知道了這些,忽略掉了杜淹的李世民迅速行動,將其拉攏進來。就這樣,天底下有最陰險招數的杜淹同志成了秦王的人。

大家知道是誰把杜淹給李建成投簡歷這事兒捅給房玄齡的么?

仨字兒,封德彝。

不要驚嘆,事情就是這麼的扯淡。這幾件事情,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腦門兒鋥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些人立足社會的基本原理。但是,腦門兒鋥亮並不代表可以如魚得水,實際上,之前列舉的那些鋥亮兄,沒幾個有好下場的。封德彝左右搖擺,還能立於不敗之地,只能說明他比一般的能人還要能。

如果你不能確信你比能人還要能,就不要逞能,因為就算你和封德彝一樣能,到最後還得落個他那樣的下場。

李淵成功地把一場事變處理成了兄弟內鬥,又把主要責任推給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手下身上。由於杜淹同志為李世民出主意出得比較生猛,所以他被李淵清理出了長安,流放到了四川的巂州(越西)。這下好了,出鬼點子的人都走了,日子似乎又平靜了下來。李建成、李世民,還有李元吉,表面上又是一團和氣。不過,李淵不傻,他知道制衡權力必須靠他這個皇上。這種制衡不是靠同睡一張床,同看滿天星,一起喝個小酒,聽個小曲兒,一起賽個馬,射個箭就能解決的,必須要實打實地剝奪一方的實力。

武德七年七月,秋天。

突厥覺得等到了時機。

死纏爛打,以追不上就每天發二百五十條求愛簡訊的態度對中原進行搶掠的突厥抽風了(句式較長,不喜跳過)。頡利的心很大,他不滿足於小打小鬧小偷小搶,他喜歡帶著十幾萬的大軍,來個爽得冒火的搶劫。由於突厥人不習慣住中原的房屋,搶到一座城池之後,他們就把城裡面的人和財寶全部搜刮乾淨,一把火把城池給燒了,再跑回草原。這些個月,突厥越發猖狂,大軍一下逼近了長安。一日,頡利教育部下說,這次奪下長安,咱就把城裡的亭台樓閣全拆了,搭上帳篷!

眾人高呼:好膩昔日那!(據說是突厥語)

李淵頭疼,很頭疼。在當太原留守的時候,他曾經很從容地對別人說:「突厥人就仗著馬和箭,搶錢搶人而已,真讓他們攻城,白費勁。」現在不一樣了,就算不攻城,頡利也實在不好對付,北面屏障太少,他們如果搶到了長安,都城該怎麼辦?

有個大臣提出了創造性建議,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該大臣閑的,沒事兒找抽。他說:「突厥之所以屢次侵犯我朝,乃是因為我們的子女、財帛都在長安。如果我們把長安燒了,遷都別處,突厥自然就不會再侵犯我們了!」

該觀點思想新穎,內容豐滿,我不肯對這位頗有戰略眼光的大臣妄加評論。但是,後來站出來表示支持的幾個人,雖然不表明態度,但實際上也是支持遷都的。

首先蹦出來的是李建成同志,他一直跟突厥打交道。他說,突厥以前是小打小鬧,其實際力量遠比十幾萬大軍還要多。如果大唐真跟他們打,非要再死上一半人口不可。說完,第二個就蹦出來了,此人李元吉。他說,我認為吧,突厥來搶,氣勢洶洶,我們帶著財寶跑,他們就啥都搶不到了。第三個跳出來表示支持的人,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讓人心疼的人,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覺得該說話了,還是真有遷都的想法,反正他站出來一說,就讓人很頭疼。

好吧,他叫裴寂。

如果您沒記錯的話,裴寂同志前五十年干過的事兒就有兩個不是: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但即便如此,李淵還是非常喜歡他這個人。此外,還有許多太子黨贊成遷都。遷都就遷都吧,反正跟突厥打特別費事兒。

李世民自然是這一建議的反對者,他在等。等到最後,沒人反對。遷都快成定局了,李淵要下令了。李世民不能再等了,他只能自己站出來對老爹說:「陛下聖武龍興,精兵百萬,征戰四方,所向披靡。怎麼能因為戎狄擾邊就遷都焚城,讓四海蒙羞,後世恥笑!當年漢廷就霍去病一人,就有蕩平匈奴之氣概。更何況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