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二章 李玄通引刀成一快 羅士信冒死守雪城

八月的時候(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建成依舊奉命鎮守北疆,抵禦突厥。作為一個長期計畫,李建成擔任著看門人的角色,想立什麼大功,的確很困難。這次,還沒有他立功的機會。因為他不能走,他是突厥的剋星。

這個時候,劉黑闥的叛亂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李淵不願意動用李世民去打這麼一個反賊手底下的反賊,起先,他只派出了幾員大將前往征討。這幾位仁兄曾經一度是大唐的驕傲,可現在,李淵傻眼了。這幫大將連竇建德的殘兵敗將都拿不下,太給大唐丟人了!如果您實在不明白李淵到底為何傻眼,可以仔細看一下東討劉黑闥的將軍名單。到底有多丟人完全體現在了這份名單上:

李神通、李藝(羅藝)、李玄通、李世績、薛萬均(薛世雄子)……

以上諸位,全部被劉黑闥打得潰亂不堪,這下,才讓李淵認識到劉黑闥的生猛。天下無敵,真正的天下無敵。那麼,河北、山東的農民為啥讓劉黑闥這麼一煽動,就紛紛起義呢?他們難道就不能消停點兒么?答案是:不能。要怪就只能怪李淵,是他自己的大意一手造就的劉黑闥。李淵派出去的山東道招慰大使是個滿面春風,但背地裡卻是十分陰損的人。他表面上很聽李淵的話,到了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就又換了一副嘴臉。

其實,李淵也曾想過對山東百姓不好,但被諫官諫止。可是,骨子裡對關外的輕視,導致了招慰大使這副嘴臉。

試想,人家憑什麼放著好日子不過,拋家舍業地去起兵?他們閑的啊?

當然,李淵也不能完全逃脫責任。就對待竇建德的態度上,他讓大家看到了一個不同於胸懷寬廣的唐主。他想要對夏朝勢力趕盡殺絕,就不停地打壓竇建德餘黨,這也是劉黑闥起兵不能忽略的原因。李淵得到了報復,狠狠的報復……

連李藝、李世績這樣猛得不能再猛的猛人都不是劉黑闥的對手,誰還能打得過他們呢?李淵正在犯愁,一件令人更加頭疼的事情發生了——山東的徐圓朗也反了。一波,將李淵拍在了沙灘上;又一波,將李淵拍成了照片兒。

徐圓朗,山東兗州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有眾兩萬人。歸附李密,李密敗,歸王世充,王世充敗,歸唐;竇建德死,反,自稱魯王。這就是徐圓朗的全部經歷,不可謂不曲折,不可謂不辛酸。徐圓朗和劉黑闥還不太一樣,但也有些相似。不太一樣的是,他也算是一波三折,該懂得唐朝實力的人;有些相似的是,兩人都有點兒憨厚。

劉黑闥和徐圓朗原本就在暗中結合,等到這層窗戶紙捅破以後,便突然爆發,聯合起來對付唐軍。此時的李淵,雖然有點兒腦震蕩,但總不至於變傻,他還是十分清楚自己該怎麼辦才好的。起義軍山東的最猛,唐朝諸將也是山東的最多,人都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好辦……不都是山東人嗎?讓曾經滄海的王薄去勸山東各州縣不就得了!

於是,王薄帶著艱巨的使命出發了。

事實證明,大家都想過安生日子。

王薄不廢吹灰之力就把青州、萊州、密州搞定,至於劉黑闥和徐圓朗的地盤兒,他想想,摸了摸脖子,還是算了吧。此時,兵鋒正旺的劉黑闥很快攻下了多個城池,最後,定州也陷落了。定州有個人,名叫李玄通。劉黑闥喜歡李玄通的才能,希望李玄通能跟著他,李玄通不答應。劉黑闥道:「好,不答應,那俺就等,等到你答應。」

劉黑闥永遠也等不到李玄通當自己大將的那天了。

李玄通被劉黑闥監管起來,他不服,他不能讓亂賊看扁。這夜,有人給他送來了酒肉。李玄通人好,送酒肉的人是李玄通的故吏。端著酒碗,李玄通對手下說:「我在此受到幽禁,幸好有酒肉來送,大家一起喝個痛快!」於是,先與那些被關起來的人喝了個爛醉如泥。接下來,李玄通忽然向守衛說:「我能舞刀,借你的刀用一下。」

守衛給了李玄通,李玄通起舞,壯士流淚,慨然嘆道:「大丈夫深受國恩,不能保全所守,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於是引刀刺腹,腹部剖裂而死。

李世績也差點兒讓劉黑闥弄死。

李世績帶領的唐軍與劉黑闥交戰了,這群精銳竟然被劉黑闥打得滿地亂爬。連李世績自己都差點兒就被人抓住,唐軍大敗。戰情一天比一天緊急,李淵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李淵自己辦事兒不利索,此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只能說活該。然而,李淵並沒有認識到為什麼東邊兒的農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起兵,他不明白為何這夥人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起義。是不服氣,還是本性如此?

看來是本性,那就殺!

李世績、李藝等人都不是他們的對手,誰還能打敗他們?是屁股蹲兒還沒坐熱的李世民?還是正在北疆跟突厥鬧騰的李建成?是還在嶺南巡訪的李靖?還是……百官議論紛紛。最終,在百官百般議論之下,李淵用肯定、讚許、鼓勵的眼神望向了一個神奇的人物——李元吉。

是的,我們的李元吉又來了。

李元吉打開始就對自己的領兵能力有一點兒小膨脹,雖然他的勇猛善戰只能出現在夢裡,但從他跟自己的談話中可以確知,他的確有一腔建功立業的熱情。當然,李元吉不笨,他也就跟老爹這麼說說而已。李淵卻當真了,不但信,而且非常信。他不想再讓李世民出去了,劉黑闥要跟了二子世民,後果……想到這一點,李淵點了點頭,元吉,你去,就你去,別讓你二哥費心了。

李元吉心想,我去,他去,大家去就好,何必單單教我一人去。李淵一下這決定,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反對,不反對的人就李世民自己(他不好說話)。由於眾臣中直言不為己的比較多,所以,大家也一致推薦李世民去。李淵也知道,突厥還得靠李建成把持,李元吉自己要去打劉黑闥,不全軍覆沒就有點對不起他那張臉。李淵又沉默了,最後,他笑了,「那麼,就讓世民和元吉一起去吧!」

畫外音:等劉黑闥快完蛋了,再讓建成去。

十一月,李世民、李元吉出征劉黑闥,幽州總管李藝負責接應。可李藝也是個很有幽默細胞的人,就在李世民和李元吉踏上征途的時候,李藝同志這裡就上演了一出十分具有惡搞性質的悲劇。不知大家還記得不記得,李藝原本姓羅,阿波羅的羅。現在的李藝只有悲憤和惱怒,具體原因,還要從這段故事說起。

幽州鬧饑荒,李藝沒轍,此時高開道來信對李藝說:「親愛的藝,我這裡有糧有米,你幽州的百姓來多少我管飽。」署名:愛你的開道。李藝接信,閱罷,大喜,派人去取糧食,回來的百姓都說,高開道給好吃的,還送許多好東西。李藝狂喜,派三千百姓、車數百輛、馬驢騾子千餘匹前去運糧。高開道將人馬全部扣留,並寫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信上說:「親愛的藝,我這裡有糧有米,你幽州的百姓來多少我管飽,就不回了。」署名:依然愛你的高開道。就這樣,李藝被高開道結結實實地惡搞了一把,斷絕了關係。

於是,高開道北聯突厥,南聯劉黑闥,舉起了反唐的大旗。

李藝被氣瘋了。

十二月,劉黑闥攻陷冀州,殺冀州刺史麹稜。之後,攻城掠地,愈發強盛。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正月,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改元天造,定都洺州,竇建德當初的文武百官幾乎全部複位。這下好了,夏王一死,哀兵必勝。

李世民來了,來得恰到好處。他的軍隊往前駐紮到了獲嘉,距離劉黑闥所在的相州很近,劉黑闥為避免衝突,退守洺州。李世民不啰唆,見劉黑闥撤退,逼進很急,他要趁著敵人未能穩定之前將其打懵。參與進攻的,還有剛剛受到無情打擊的李藝同志。該同志貪小便宜吃大虧,此次,他帶領著數萬大軍參與進了李世民與劉黑闥的作戰當中,他沒別的要求,只要收回老本兒就行。

兩隊數萬大軍屯兵兩處,李世民在沙河旁,李藝分兵別處。劉黑闥得到戰報,讓范願守住城池,自己帶著數萬兵馬繞道跑到了李藝屁股後邊兒,跟他打了起來。李藝的夢想能不能實現,就看這仗怎麼打了。事實證明,劉黑闥得到的戰報不全面,他只知道李藝來了,卻不知道李世民在哪裡。

是夜,李世民讓程名振用車拉著六十面大鼓,跑到城西二里地處,又派了上百個士兵,對著大鼓咚咚猛敲。鼓聲隆隆,跟寧王府娶媳婦似的,鬧得歡天喜地,地面都跟著抖動起來。這一敲,把鎮守城池的范願同志的心給敲涼了:大王,您不是說讓我守城肯定沒人來攻嗎?怎麼會突然有那麼多人,還有那麼大的聲音?

於是,范同志派人去請教劉黑闥。劉黑闥哪知道李世民會整出這麼一套方案來,待聽完奏報,急躁,忙讓自己弟弟劉十善率兵一萬回援。這麼一折騰,事情就好辦了。李藝趁機搶奪劉黑闥地盤,李世民趁機打死了劉十善。史書記載,劉十善回援的軍隊總共才一萬人,到李世民攻打之後,被斬首八千人,其餘全部潰逃。

李藝找回來了,他吞下了劉黑闥的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