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 竇建德結盟王世充 玄甲軍笑傲北邙山

霍總管在戰場上叱吒風雲,許多男同胞都難以與之匹敵,她輕易不哭。一哭,說明有大事要發生。看得出來,她這次是要跟李世績說真的了。霍氏流著淚,握著李世績的手說:

「竇建德無道(起義了),你們怎麼能跟著他干呢?」

李世績回答說:「娘,您別擔心。不出一個月,兒一定殺掉竇建德,咱們一起歸順唐朝。」其實霍氏也知道李世績為何不敢給竇建德甩臉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霍總管就是想聽聽李世績有什麼辦法,不管什麼辦法,反正拖著不是辦法,是死是活,就在這兩三天了。

李世績說了半天,到底還是沒有辦法,只有等。

拜別後,霍總管對李商胡說:「你們不要再等了,夜長夢多。」經老媽提醒,李商胡決定在當晚就行動。於是,一場比較有喜感的小故事就此開始了。

首先,李商衚衕志找來了竇建德麾下曹旦同志的二十三員裨將(偏將,副將),請他們喝酒。然後,酒席間,李商胡充分發揚了中國人勸酒往死里勸的優良作風,將二十三人灌得酩酊大醉,摸出砍刀將這幫醉鬼切成了肉菜。

這還不夠。

由於二十三人並不是竇建德將領的全部,還有幾個將領在黃河北駐紮,並不在南邊的曹旦大營。第二天一大早,李商胡派出四艘巨船接這幾個人,外加伙夫、哨兵等,共計三百餘人過來。船漂到一半,李商胡領著水軍就把船上的人殺了個精光。書上說的好,沒有絕對純凈的事物,所謂精光,也不是純粹的。

就在這三百多人中,還有一個能喘氣兒的。他不但沒斷氣兒,還順利地游到了南岸,跑到曹旦軍營告了信。曹旦一看,嚯,這不是我軍的獸醫么,聽完此事後,大叫不好,於是報告給了竇建德。

李商胡覺得自己做得天衣無縫,便給李世績修了一封報捷的文書。李世績收到通知以後,有些慌張。他知道,如果這次失敗,父親的命可就沒了。然而事已至此,不幹也得幹了。李世績剛準備出兵攻打曹旦,就聽說了一個令人很不愉快的消息:曹旦同志已經接到內部消息,做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

李世績愣住了,竟然有內鬼!也不能再追究誰是內鬼了,憑自己那點兵馬,想要跟曹旦較真兒,無異於軟柿子碰鋼球,流血一大片。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事兒都做出來了!

李商胡並不知道大船上有人死裡逃生,也不知道曹旦整軍待發,要幹掉李世績。此時,他正領著自己的兩千精兵追殺竇建德的偏將阮君明同志。阮君明的確夠偏的,他和李商胡作戰,只有被打得抱頭的份兒。阮君明的同事高雅賢見勢頭不對,立馬收羅殘兵,一路往北狂逃。

逃了?李商胡興奮了,他最喜歡的遊戲就是追逃兵。於是興奮地猛追數十里地,無可奈何的是,人家老阮疲軟腳不軟,逃起來跑得比兔斯基都快。李商胡追了老半天,到最後實在是追不上了,便領著部隊回到了駐地。

此時,腦門兒鋥亮的他依然不知道李世績這邊已經出了變故。

這倆人辦的這檔子事兒太噁心人了,竇建德準備作出回應。

朝中有人勸竇建德殺了李世績的老爸以解心頭之恨,不料竇建德卻安慰眾人說:「人家李世績本來就是唐臣,被我俘虜。他不忘本朝,是忠臣。他的父親有什麼罪過?」於是,下令將徐蓋放走,一併赦免了李世績的所有罪過。李世績就這麼走了。有人就問,這傢伙也太不仗義了吧,兄弟還在跟敵人奮戰,自己倒先跑了。好,請先別激動。實際情況是,人家李世績並沒跑,他是在竇建德宣布赦免自己罪過,將徐蓋放了之後才與郭孝恪一起回到長安的。至於李商衚衕志,實在不是個好同志,說好一起投奔唐朝的,都過了兩個多星期也沒見什麼西去的動向,實在不知道他在搞什麼鬼。

後來,我在史書上聽說,李商胡偏不信邪,跟竇建德耗上了,最後他死了。

李世績和老父親的逃脫不是僥倖,因為是竇建德故意放他們走。在孔老夫子的照耀下,竇建德同志的仁義禮智信的確讓人感嘆。在隋末到貞觀之治之間,竇建德治理下的國家是最優秀的。史書上記載,竇建德所處,「勸課農桑,境內無盜,商旅野宿」。這說明,竇建德的確是可以跟李淵相媲美的優秀起義家。只是,當時的環境決定了他的命運。李淵出身好,團結人,在南北朝和隋朝時期,這些士大夫階級佔據了社會影響力的絕大部分。而很多人,包括李世績,都不肯承認竇建德這個農民應有的地位。

即便你很優秀,即便你很賢德,即便你是竇建德,沒有地位,沒用!

好吧,一切都該回來了。

李淵如此大仁大義,得到的是一個肥大的唐朝;竇建德如此大仁大義,卻不能換回一個社會公正的待遇。當李淵對王世充猛攻的時候,很多人都心急火燎的。竇建德在河北、河南發展實力很不容易,正如當年唱《無向遼東浪死歌》的王薄一樣,加入他們陣營的總是農民兄弟,沒有士大夫願意跟他們在一起。要知道,士大夫是當時社會的砥柱,是思想,是指導,是方向。

現在,竇建德跟突厥、契丹盟約了。

突厥、契丹找到了竇建德,要他說一下自己的態度。既然是態度,那就假惺惺地表一表吧。竇建德認為,自己要和王世充聯合起來反抗李淵,這樣才能有活下去的機會。了解到這些,處羅(當時是他領兵南下的)高興了。是啊,處羅就等竇建德這句話呢,這樣一來,突厥又可以坐山觀虎鬥了。

竇建德跟王世充有仇。

竇建德很討厭王世充,自己跟王世充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王世充卻在幾個月前把自己的黎陽城給攻下來了。為了報復一下這傢伙,竇建德率兵攻佔了王世充的殷州城。正所謂你打我一下,我踹你一腳,打著打著,踹著踹著,事兒就鬧大了。竇王二位算是結下樑子了。如今,王世充即將完蛋,本該興奮的竇建德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一起活下去跟一起完蛋,竇建德要做一個選擇。事情很戲劇,也很扯淡。但是,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扯淡的人生。來吧,竇建德!

就在某一天,竇建德派出了信使去洛陽城找王世充,答應給他火力支援。

聯合了。

竇建德此舉在道理上很不錯,可是情勢分析總不比現實。剛剛派完去洛陽的信使,竇建德就又派出了禮部侍郎李大師(不是李敖)前往李世民的軍營。李大師擔負著勸唐軍罷兵休息的重任。竇建德的意思,是想讓唐軍停止對洛陽的攻擊,大家有話好好商量。李大師遞上那封情真意切的書信,讓人送給了李世民。

休兵,商量?

李世民暗笑。我不是項羽,你也不是劉邦,我不會給你們任何機會。李大師送上信之後,就被李世民好吃好喝地招待著。等吧,等秦王親口說暫停。李大師左等右等,等到腸子發青,等到上躥下跳,就是不見李世民答覆,搞得他很尷尬。都快過年了,秦王,你就這麼不通情理么?

十二月,寒冬。李世民不回覆,證明不答應。

與此同時,為了表明誠意,收到竇建德來信的王世充派自己的侄子王琬和一位重臣去竇建德處報聘,索要兵馬。

武德四年正月(公元621年2月),依然寒冬。

戰事已經十分明了,竇建德、王世充負責主攻,突厥、契丹、奚等部隊給李淵製造麻煩。大家在一起,一定要把李淵搞煩搞死。至於搞完李淵,大家再次分派什麼的,誰都明白,誰都不用多廢話。既然現在大家站在了一起,就什麼都好說。之前,王世充幾十座州縣城池都投降給了李淵,這樣一加一減,差距很大。不過,竇建德等人的加入,讓王世充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百萬大軍,還整不死一個李世民?放眼天下,全是希望!

李世民不會給他們希望。

為了給自己金光閃閃的人生再添一筆重彩,李世民親自挑選了大軍中一千多名精銳,設置了聞名歷史的大唐「玄甲軍」。為了證明此軍的剽悍,特列出玄甲左右兩軍四大將領名單: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敬德、翟長孫。

仔細一看,前三位認識,都很牛,最後一位大俠貌似不那麼厲害吧!其實不然,玄甲軍乃李世民親信部隊,精銳無比,不會選個沒能耐的將領擔任四大天王之一的。史書上對於翟長孫同志的介紹十分有限,他原本是薛仁果手下的猛將,跟宗羅睺同志是同事。很早以前他就看出薛仁果不行,這說明他的政治眼光很好。在歸順唐朝以後,翟長孫的將才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新唐書》提到翟長孫的地方只有兩處,且都只是掛個名字而已,《舊唐書》有多處,也沒什麼實質性的描述。對於這個神秘性的人物,我實在無力還原,但鑒於其他三位的名氣,我還是想為翟長孫同志呼喊一把。翟長孫,秦王李世民麾下頭號精銳「玄甲軍」四大猛將之一。

這是一支人見人哭,鬼見鬼嚎的部隊。

據我估計,玄甲軍也應該曾經被王世充稱作是史上最沒良心的精銳了,他們所到之處,就是一場屠殺。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