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堯君素愚忠殺妻子 竇建德半夜鬧鬼城

聰明的辦法

話說孔明同志被困陽平之時,與外界不相連通,便想出一記奇招。在沒有飛信的時代里,孔明同志可謂是大大地智慧了一把。他將火燭置於薄紙燈籠之內,製成流傳至今依然很浪漫的燈,就叫孔明燈。

孔明燈是用來向城外傳遞信號的,等蠟燭滅了,自然會降落在城外,紛紛揚揚滿載信息的飛燈,將一盤死棋下成了一記絕殺。堯君素汲取古代先賢的智慧,也發明了一種傳信方法——木鵝。

堯君素將自己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寫在了紙條上,然後放在木鵝身上,讓它們順流而下,漂向了河東城外。史料上並沒有記載堯君素究竟寫了幾份,不過我估計應該很多。因為按照概率來算的話,當木鵝安安穩穩漂流出河東城,再恰好碰到正在河岸巡邏的士兵,而且這士兵還必須是皇泰主的人,他把木鵝從河裡撈起來,提交給自己的長官,長官設法將此信遞送上去,交到皇泰主手中。這樣的事情畢竟是個小概率事件,但堯君素成功了。

信件走到了東都的皇泰主那裡,皇泰主看過之後,也只能唏噓一陣子,給堯君素拜了個金紫光祿大夫的虛銜,再沒了下文。除了河東城內的人,其他人都知道楊侗的處境並不比堯君素好多少。

沒收到回信,堯君素似乎更來勁了,他連連挫敗李淵手下三位猛將。恰在此時,一件很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東都皇泰主手下兩名重量級大臣寵玉、皇甫無逸覺得洛陽危險,投奔了李淵。李淵大喜,派這兩位仁兄前去河東勸降。如無意外,堯君素見到他倆,一定會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局勢。

二位顛顛兒來到了河東城外,與三位大將打過招呼,徑直來喊。

他們見到了堯君素。

二位喊道:「老堯,你看看我們,我們也是洛陽來的呀,隋朝已經完了,你就降了吧!」

堯君素站在城牆上,眯著眼看皇甫無逸,對他產生了嚴重的鄙視心理。皇甫無逸,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複姓皇甫,名曰不逃,可現實情況是,皇甫無逸一馬當先,變成了皇甫跑跑。堯君素很明白皇甫無逸和寵玉二人是東都的逃兵,也知道了,其實外面的局勢並不是他想像的那樣。就連東都的人都投奔了李淵,可見叛賊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勁了。

喊了老半天,堯君素就是不為所動。

最後,這兩位仁兄想起來一件好東西——李淵賜給堯君素的免死金券!於是,皇甫無逸將免死金券拿在手中,揮舞著對堯君素喊道:「老堯,看清楚了沒,快看這是什麼!」堯君素一看,便知道那是免死金券。於是放聲喊道:「看清楚了,拿回家擦嘴用吧!」在老堯心目中,那東西連塊尿布都不如,整個顏色還屎黃屎黃的。

寵玉和皇甫無逸又勸了半天,依然沒起到任何作用。最後,無奈的皇甫無逸搖搖頭說:「老龐,咱們還是走吧,這傢伙一句人話不懂。」二人回到了長安,李淵樂呵呵地將他們揮退,對堯君素這樣的人,他自有妙計對付。緊接著,李淵向堯君素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他老婆。

白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李淵認為,只要堯君素還有點兒家庭責任感,是無論如何不會拿他媳婦的命開玩笑的。可是,鬼都想不到,殺死這個女人的,正是堯君素自己。堯君素的老婆被送到河東城下勸降的時候,只說了一句話:「隋室已經亡了,你這又是何苦呢?」

堯君素也只說了一句話:「天下的名聲和道義,豈是你們女人能懂的!」說完,拉弓便射,直穿自己老婆的身軀。這下好了,誰都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了。弄到這一步,李淵對堯君素這樣的人無話可說。既然無話可說,那就別廢話了,加緊圍攻,餓死算完。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死不投降,還想著光復大隋,李淵能同意,老百姓也不會同意。

河東城內的糧食早就吃光了,城外又有重兵把守,根本無法獲得食物。城內士卒與百姓相繼餓死,有的甚至開始吃死人。為了活下去,一些人也嘗試易子而食。自己的兒女捨不得吃,雙方就交換一下,都下得去口。這時候,皮包骨頭的人大有人在。浮腫、軟腳病、瘟疫開始大肆蔓延。

可就算這時候,堯君素還是對手下說:「現在,我們的城池很牢固。以後的形式不知道會怎樣發展,所以,我懇請大家不要想投降的事!」後來,眼見城中人餓死了大片,堯君素依舊咬定青山不放鬆地對手下說:「如果哪天隋朝天命真的終結了(其實早就玩完了),我還是不會投降。但你們可以殺了我,取下我的頭顱,去換取你們的榮華富貴!」

原本對堯君素很尊敬的手下此時已經滿含一腔憤怒,無處發泄,既然領導這麼說了,大家也就不再客氣,把堯君素放倒以後砍下腦袋,開門投降了。不過,堯君素雖死,可他的精神卻波及範圍特別廣,影響力特彆強。遠在外地的堯君素手下王行本得知此事以後,竟然率領七百精兵飛速殺了過來。

此時的河東,唐軍早已退去,大家的生活剛剛步入正軌,王行本來了。

別看他帶的人不多,但是對付毫無防範極端消瘦的河東士卒那叫一個輕鬆加愉快。坐鎮河東之後,王行本立刻下令將城門緊閉,然後將謀殺堯君素的幾人梟首,隨後斬殺了幾百個與殺死堯君素的人要好的將士。他這樣的舉動,把身處長安的李淵給惹急了。河東本無事,卻讓一個小小的王行本又給攪和亂了。

於是,令獨孤懷恩再次圍城。

工部尚書獨孤懷恩打起仗來不是老手,他干工程行,干仗夠戧。可不知為何,李淵一心想要讓獨孤懷恩立功,給他安排到這麼個窩囊的地方,打了好幾個月,硬是一點兒功沒有。這回,如果他連小小的王行本都拿不下,就沒臉回長安了。

我想,獨孤懷恩應該改名叫獨孤費勁,他領著幾萬人的軍隊持續不斷地攻打河東,打了整整一年,硬是沒有任何成果。一年,整整一年,連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跳過這一年,直接寫到明年這個時候。好吧,我承認,對獨孤懷恩,我詞窮了。李淵不能老盯著獨孤懷恩,看他在河東丟人現眼,他現在更關心的,顯然是一股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勢力。

這是李淵最大的心病。

話說李淵與李密、賈閏甫二人同榻飲酒的時候,遠在河北的樂壽城,發生了一件稀奇古怪的事情。故事的主角自然是資深農民起義家,河北長樂王竇建德。

這天,樂壽城的天空之上,忽然飛來五隻大鳥,而大鳥屁股後邊兒,紛紛揚揚跟著數萬隻小鳥。群鳥高飛,瞬間就將整個樂壽城的天空給遮蔽了。在祥瑞代表美好的年代裡,竇建德當然不會忽視這種奇景。此時,有術士獻詞說:「這是老天爺覺得大王能幹,所以才派五隻大鳳凰率領天鳥來向您道賀。」

嗚嗚呀呀一片的鳥群在天上轉悠了一整天才漸漸散去,竇建德興奮了,當即下令將自己的朝廷改元五鳳。此事一出,什麼玄圭、太歲、天書、地言都向樂壽宮湧來,雖然這東西百分之一百二的都是騙人的把戲,可是卻給了竇建德無限遐想。特別是這個玄圭,那簡直就是上天賜給他的禮物。

竇建德捧著這麼個長相難看的破爛玩意兒,高興得難以入睡。更令他高興的是,他的臣子很合時宜地告訴他:玄圭這東西很是稀有,遠推到上古,大禹也曾經偶然獲得過,大王有了這東西,就可以和大禹媲美了。這個恰到好處的馬屁讓竇建德對朝廷做出了更加重大的改動:改國號為夏。

夏王竇建德誕生了。

總之,整件事情非常怪異,誰也不知道這麼多的鳥為何會一日之間聚集在樂壽的天空之上。但事實告訴我們,竇建德所遭遇到的詭異事件還遠遠不止這些。就拿他攻打冀州那次來說,其詭異程度絲毫不亞於群鳥門事件。

竇建德攻打冀州城時,正是夜裡。

陰風四起,而冀州城裡卻傳出了女鬼的哭聲。那詭異的女鬼哭聲一直伴隨著攻城的全過程,直到將冀州打下來還沒有停止。竇建德的士兵闖入城池,卻發現四周的城樓上全都是人不人鬼不鬼的白衣女子。一襲白衣隨風飄揚,伴著夜色和哭聲,讓人覺得是到了鬼城。

士兵以為是鬼怪作亂,有什麼冤情不得申訴才在幽暗的夜裡哭哭啼啼,有點害怕。但是,人多不怕事兒,他們不顧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徑直衝向了北樓。可是,遠處的北樓之上,也有這麼一個嚇人的東西。一個穿著招魂衣的巫師和幾個妖怪一樣的東西在高台之上舞動不已,伴隨著令人作嘔的哭聲。

等夏兵將冀州守將抓住,整件事情才明朗起來,這是一場典型的鬧劇。被抓的冀州守將麹稜(音:屈凌)復原了故事的全過程:

「要怪還得怪我的侄子崔履行,他自稱懂得奇術,可以讓敵人自動失敗。他十分自信,戰爭開始前還對天發誓說,如果按照他的方法打仗,敵人頃刻間就會敗北。後來他覺得光跟我說不過癮,就跟將士們和一幫找來作法用的女子訓話說:『敵軍攻上城池的時候,你們萬不可恐慌,保持鎮定,堅決不做抵抗。我一作法,他們就會一個個自動被天繩捆住。』我心想夏王大軍連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