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王伯當忠義救老師 徐茂公吐血哭舊主

包括史萬寶在內,很多人都對盛彥師的做法感到奇怪。但是,事實會證明一切。當盛彥師領著幾千人馬埋伏在熊耳山溝壑之中,在大冷天下等到李密前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服了。

某人問:「李密不是向東陸路而去嗎?怎麼又想從這條路過黃河呢?」

盛彥師一笑,問道:「他往東去做什麼?」

那人想了半天,分析來分析去,他發現,按照李密現在的遭遇,是絕對沒有任何理由往東跑的。李密想要跟李淵干仗,最緊要的任務就是先把人數湊夠。山東雖然是他的老巢,但想要一下把舊部召集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所以,他會去找其他路子。

盛彥師對李密的關係網非常熟悉,從桃林北渡黃河,有名為伊州的一個州,做主此州的,正是他的舊部張善相。盛彥師所守此地,也正是從桃林到伊州的必經之地。在這個陽光晴好的冬季,安靜等了半天的唐兵似乎能看到李密被亂箭射死的情景。李密的計畫被盛彥師徹底看穿,他嚷嚷了半天要去東遊,到底還是往北走了。

率領部隊安全渡過他自認為特別危險的熊州之後,李密放心了。他原本以為,如果熊州有兵馬,也一定會對自己的到來猝不及防,到時候收拾掉這整個州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但現在不用了,還是趕緊去找張善相最為妥實。

軍隊走過熊州之後,開始以極其閑散的步調走路。就連李密和王伯當也開始邊走邊聊,就這樣,他們走進了盛彥師精心設置好的圈套。

山路之中,當李密領著大部隊行進的時候,看見兩邊兒突然林立起來無數弓箭手,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兩個字就是完蛋。誰能清楚,一個一心想到山東的人會往伊州方向去呢?沒有時間想那麼多了,當大家拔出刀來擋箭的時候,李密身後已經亂成了一鍋粥。萬箭齊發之下,李密軍死的死,傷的傷,片刻之內,能力盡失。

李密幸運地躲過了飛箭,但是,這種幸運的結果,是更加的不幸運。

因為唐兵放下弓箭之後,突然從山林中衝出大股士兵,舉著鋒利的大刀殺向李密。頃刻之間,李密軍被唐兵截成兩段。原本混亂不堪、毫無鬥志的明軍(明公軍隊)被唐軍分割,首尾不能照應,又與李密失去了聯絡,一時間,大軍潰散逃亡。可惜,他們早就逃不出去了。

立功心切的唐兵蜂擁而至,大股大股的士兵直衝李密而來。一番惡鬥之後,李密身邊沒有了保護。留在他身邊的,只有王伯當一人而已。不要指望這時候再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也不必指望驍勇異常的徐世績衝出來英勇救主。他們現在都已經被王世充納在了囊中,李密軍中,只有王伯當。

幾十柄大刀(斷柄重刀)和幾十管長槍一起殺向了李密,這個強度就好比重型攪拌機一樣,頃刻間就會將李密捅成肉泥。士兵跟李密沒有深仇大恨,他們反而很愛李密的腦袋、胳膊、大腿……這對李密來說是肢體,對他們來說,是未來。好吧,拼了老命也要拿下!

但此時,王伯當的動作讓這些人的第一計畫落空。王伯當見李密危險,一下將李密摁倒在地,撲在李密身上替他擋住了所有刀槍。他不同意李密謀反,更不同意李密這麼快就跟李淵對著干,但是,李密到底還是他的老師、朋友。他不能也無法看著李密在他的眼前遭受痛苦,對於恩人,唯有以死相報。

唐兵不會對王伯當心軟,還活在他身下的李密還是被殺了,腦袋被人提著交到了盛彥師的手裡。所有的人都知道,殺賊首什麼地方都可以砍,就是不能砍腦門兒。所以,我猜想李密的死相肯定是頭以下稀巴爛,而腦袋卻保存得完好。

盛彥師先把李密的頭顱送到了長安,李淵看罷,封賞之後,又派人把它送到了身在黎陽的徐世績面前。一個人的作用在於,他活著,有很多人羨慕;他死了,他的價值依然存在。身經亂世的李密辛辛苦苦一輩子,到最後卻因為羨慕嫉妒恨而死,實在值得惋惜。

徐茂公

在野史記聞和說書人的口中,徐茂公是一個類似於牛鼻子老道的人物,很多人也跟著對他本人不屑一顧,認為他是一個冥頑不靈的死老頭子。實際上,徐世績根本不是人們臆想中那樣,他是隋唐時期最聰明的武將之一,也是一輩子都活得很好的能臣之一。

居功至偉,忠肝義膽,辦事聰明,懂得人心,大唐開國名將之中,能夠得此殊榮者,唯有徐世績一人而已。所以,徐世績深得皇帝們(包括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在內)的喜愛,也為後世史家所感嘆。研究一下徐世績就知道,謙遜、時務、才華,是他混跡隋唐風雲的三件法寶。

徐世績家庭出身很一般,少年時候就是個種地的。後來忍受不了隋朝暴政,投奔瓦崗寨。剛開始,他是跟著翟讓辦事兒。後來李密殺死翟讓,他就改投到了李密帳下。像徐世績這樣忠誠的人都不能為翟讓效死,說明翟讓的群眾工作做得確實很差。在跟隨李密的過程中,徐世績戰功赫赫,深為李密器重。李密被王世充打敗之後,徐世績也跟著李密一起投奔了李淵。

李淵安排李密留在長安,讓徐世績鎮守黎陽。

徐世績有個記錄,他是史上名字最折騰的人。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人也有很多名字,但那都是自稱,或者說是自己給自己改的。徐世績不是,他先是變成了李世績,後來又變成了李績。他的字,茂公,也叫懋功,怎麼寫都對。

徐世績改名完全是別人給改的,首先,他因為軍功被李淵賜姓李。所以,徐世績改叫李世績。用李世績這個名字幾十年後,李世民去世,李治諱老爸名號,天下乃不能言世民二字。所以,李世績乾脆將中間一字去掉,改叫李績。改國姓是一項殊榮,就好比國姓爺一樣,這對他的功勞是一種肯定。

徐世績小檔案

姓名:徐世績、徐茂公、徐懋功、李茂公、李懋功、李世績、李績

民族:漢

籍貫:山東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

出生:594年

死亡:669年

職業:農民、政治家、軍事家

學歷:無

英語:不會

愛好:打仗

特長:打仗

功績:打仗

履歷:少年時仗義疏財;十七歲參加瓦崗寨,追隨翟讓;二十三歲險遭殺害,追隨李密;二十四歲加入大唐,東征西討,滅竇建德,平王世充,伐劉黑闥;七十三歲,挂帥親征高麗,七十四歲高麗滅亡;七十五歲去世。

最高封號:英國公

最高榮譽:皇上剪掉自己的鬍鬚給他拌葯

個性:隱忍、低調、勇武、可親、智謀

後人評價:於李密,忠也;於單雄信,義也;於兵士,恤也;於唐朝,始終如一,滅高麗,功至高也。

不管怎麼看,徐世績都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人。我找到了李世民對他的評價,藉以說明當時人對徐世績的看法。但是我首先要聲明的是,這不是我胡編亂造出來的,的的確確是出自李世民之口。您要是覺得不對可以去昭陵作法招魂,把李世民同志叫出來和他當面理論。

不管怎麼說,李世民說的這句話可以說明一些基本的事實:

「懋功用師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古之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及也?」

徐世績如此偉大,後世之人卻對他並不稱頌,他大概和曹操同志一樣,是被評書所誤。我並不討厭評書,但孟老先生曾經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對於歷史,我們需要還原一個真相,而並非靠著吹牛去冥想。事情往往不會留下影像,但我始終認為,歷史比小說還要精彩。

現在,徐世績面對著李密的頭顱號啕痛哭,他死都不會想到,李密明明在長安好好待著,腦袋怎麼會被帶到黎陽!於是,問李密所犯何罪。

「李密反唐,故而誅之。」

徐世績沒再追問,沒有意義,問得出會傷心,問不出,照樣傷心。可是,對於李密這樣心高氣傲而又反覆無常的小人,徐世績還有必要為他哭泣么?沒有必要,但有感情。因為李密並沒有長安朝廷之中那些人所想像的那麼倨傲,他在瓦崗寨的名聲非常好。

李密體恤將士,對小卒都有著無微不至的關心,是典型的勞模,也很有仁者風範。這一點,從他死後,士卒們的表現中可以看得出來。徐世績請求將李密安葬在黎陽山南,得到李淵首肯後,他為李密舉辦了隆重的葬禮。

那天,全體軍士集體穿著白色衣服,而徐世績穿著喪服走在最前。下葬的時候,令人咋舌的一幕出現了。

很多人以為這幫黎陽士兵也就假模假樣地哭哭,脫掉喪服之後,該吃肉吃肉,該玩笑玩笑。可令人震驚的是,李密舊部所有士兵都哭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以頭搶地,鮮血直流。這還算輕的,因為太過傷心,很多人都嘔出了血(哭者多嘔血)。李密和將士們的關係可見一斑。

給李密發完喪之後,徐世績繼續擔當他黎陽鎮守的角色。在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