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李世民精銳滅西秦 殷開山答語嚇李密

宗羅睺回到大營的時候,薛仁果正坐在胡床上唉聲嘆氣。見到宗大回來,死死盯著他,竟然略帶哭腔地說:「渾干跑了,都跑了!」宗羅睺知道不好,卻不知薛仁果是說的混蛋跑了,還是渾干跑了。從薛仁果的臉色中,宗羅睺搞明白了,是渾干跑了。

渾干,男,西秦重要軍事將領,事迹不詳,只知道在最關鍵的時刻投奔了李世民。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薛仁果在多方面的逼迫下,眼睛竟然濕潤了。是的,他眼睛濕潤了。鱷魚的眼淚,西門慶的眼淚,各種淚都已經不足以描繪薛仁果眼中水分的珍貴。看起來,他快急哭了。

但是,誰關心呢?

沒人關心。

所有人都知道,跟著薛仁果沒有好果子吃,投奔李世民是他們的唯一出路。渾干跑後,薛仁果怕極了,他準備發動全部剩餘兵力,對李世民來個絕地反擊。他反擊的方法依然不失特色,令人用繩子將兵勇縋下城牆,偷偷摸到李世民軍營。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這幾萬大軍完全沒有必要跟李世民廢話。李世民領來圍殲他的人馬,總共才兩千個。

事情要回到宗羅睺逃跑的那一刻了,當李世民看見敵軍大亂潰散之後,當即決定親自率領兩千精銳直搗黃龍。所有人都覺得此事很不靠譜,根本用不著計算,兩千精銳對陣幾萬大軍,鬼都能想到故事的結果。而李世民卻認為,薛仁果早已是驚弓之鳥,此時不迅速出擊,是無論如何不能迅速取勝的。

李世民的老舅竇軌首先跳出來表示反對,他問李世民:「秦王,您覺得這事兒靠譜不?」

李世民說:「靠譜。」

竇軌當時就急了,「靠,靠個毛譜啊,你以為你是誰呀?還敢領著兩千人圍攻幾萬人的城池,是要找入口,還是要找死?」李世民鎮定地說:「一切都已經在我掌控之中了,舅舅您就別說啦!」竇軌聽言,急得直拉馬頭,歇斯底里地勸自己的外甥不要干傻事。

可是,不管用。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李世民決然踏上征途,率精銳直奔高墌城門。等走到地方的時候,正好是陽光明媚的中午。高墌城守軍見有唐軍前來,人人自危。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死,一條是活。毫無疑問,對於薛仁果這種皇帝來說,他的士兵早就準備好抽取一切可能的機會逃跑,只是沒有機會而已。

黃昏時分,薛仁果的一支奇軍縋下了城池,準備突襲李世民。

這幫人被送了下去,然後,出奇的一景又發生了。但見他們紛紛放下武器,急沖沖投入了李世民的懷抱。誰都不會料到,這群人竟然會是剛剛從高墌城上縋下來的西秦兵!李世民一陣狂喜,隨之而來的一幕,更讓他喜上眉梢。

一撥守軍縋下來之後,繩索立刻被拉回去,第二撥再下,如此往複,短短的時間之內,投降者已不計其數。坐在胡床上唉聲嘆氣的薛仁果不會知道,自己精心策劃,大膽論證,要臉不要臉都連坑帶騙的法術,竟然會在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身上失靈。他這輩子都不曾吃過這麼大的虧,可是,薛舉已經死了,沒人能替他收拾這堆爛攤子。

兩千人的部隊正緊張招降中,午夜,竇軌率領後續大軍趕到了,人數,三十萬。

這下,高墌城算是真正的水泄不通了。寒冷的涼氣割痛了薛仁果的臉面,讓他的內心有如千刀萬剮一般。圍城,只要登上兩天,西秦就會土崩瓦解。是投降還是抵抗,對薛仁果來說,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因為對他這種人來說,兩種情況下,他都會死。

不折騰了。

寒冬,十一月初八,薛仁果黔驢技窮,出城投降。

李世民得其精銳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多口,西秦滅亡。正如它洶湧而來,正如它洶湧而去,曾經作惡多端的薛仁果和他的朋友們一起被李世民五花大綁送到了長安。一國帝王被捕,當然不是一件小事,李淵下令:

「將薛仁果及其同黨悉數誅殺!」

所有人都拍手稱快,只有兩個人不同意。一個是李世民,而另一個,是李密。事情要追到曾經罵娘罵到嘴抽筋的宗羅睺身上,他被捕之後,李世民將他扶起來,親自為他鬆綁。這都已經夠讓宗羅睺老淚縱橫了,如果老宗承受能力不強的話,李世民接下來做的事,會讓他慚愧至死。

李世民絕口不提(也不許部下提)宗哥罵娘的橋段,還領著他一起外出打獵增進感情。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他將宗羅睺原軍隊人馬全部歸還,豪氣之至。要知道,給剛平叛回來的敵人兵馬,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李世民卻毫不在意宗羅睺的這種身份,對他如朋友一般。宗羅睺受不了了,他一定要問問李世民的想法,一定要問。

李世民笑了笑說:「我要的是賢人,可不是仇人。」

這句話,讓宗羅睺的下半輩子,死心塌地地跟著李世民走。除了宗羅睺,李世民還收羅了一大批人才,最為有名的,當屬褚(音:楚)亮。李世民千辛萬苦找到此人,與之交談,確定他人才難得,遂委以重任。如果不是李世民求情,原本跟著薛舉混的這幫人恐怕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誅殺在即,李密也為這幫人說話了。他說:「陛下威名遠播,大家都知道您是明君。可是,您也知道,薛舉父子就是因為殺害無辜才走到今天這一步,您如果也不去安撫這些無辜的將士,天下人該怎麼想?」

李淵琢磨了一會兒,覺得李密說的很對,於是下令只誅殺罪孽深重者,其餘全部收歸唐朝,為我所用。

也許現在很多人就開始納悶兒了,李密不是還在東邊兒跟別人打架么,什麼時候歸到了李淵旗下?

原因很簡單,從李密發家瓦崗寨開始,到現在李世民得勝回朝,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中間的故事,也就跟著過去了。至於李密是如何投入李淵懷抱的,說起來也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我還是希望能用幾句話給說清楚,否則實在對不起廣大人民群眾對李密的一往情深。

首先,翟讓和李密商量著合夥幹掉山東、河南等地官軍,成功;

然後,李密幹掉翟讓,自己當上了大王,使得瓦崗寨擺脫了山寨版的命運;

接著,李密攻打東都,奪取糧倉,實力壯大,又跟王世充幹上了;

後來,宇文化及弒君,逃亡西部,恰好卡在李密屁股蹲後邊,李密腹背受敵;

接著,李密覺得情勢很不利,於是投奔東都皇泰主,皇泰主令他打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大敗;

後來,李密又跟東都實際掌權者王世充合作,當時王世充缺糧,李密缺衣,雙方互換;

接著,李密發現其實自己被王世充給耍了,於是大怒,與之發生激烈交火,大敗;

最後,腦門兒鋥亮的李密沒了逃路,率領餘眾歸順唐朝,投入了李淵的溫暖懷抱。

從上面的內容中,我們可以得出這麼幾條結論:

李密同學的人生依然很悲慘;

王世充同學的人生依然很狡猾;

宇文化及是個棒槌。

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再去討論李密悲不悲慘,王世充狡不狡猾,宇文化及到底是不是個棒槌已經沒有意義了。李密的歸降使當時情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這支起義軍的失敗,標誌著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結局。最後的贏家,還是貴族集團。誰都知道,只有知識分子才是起家的中流砥柱,而隋朝末年,這群人多是貴族。

雖然投靠了李淵,可李密對他並不服氣。當年李淵剛起義的時候,在信里寫的那些極端肉麻的話他都還記著。現在呢?雖然李淵不再稱呼李密為哥,但情分還是有的,雖然李密比李淵小十六歲,但李淵還是堅決地改稱李密為弟了。

但是,這個弟弟當的,那叫一個窩囊。

在收納賢才和搞好君臣關係這方面,李密絲毫不遜於李淵。但如果論起文化修養,李淵還真跟李密有點兒差距。李密總是不能忘記自己的曾經,更不能放下他讀書萬卷的臭架子,所以對李淵一直就瞧不起。李密的現狀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總愛誇獎自己的過去,那就意味著他有個特別失敗的現在。

李密就是這樣的人。

在李世民征討西秦歸來之前,李淵就指派給了李密一個特殊的任務——到豳州(音:賓州)列隊歡迎。

在此之前,李密是沒見過李世民的,但是見過李元吉。如果按照等差數列排列,李世民的長相一定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之間;如果按照遺傳學來講,李世民可能比李元吉都難看。畢竟是父子,李密連李淵都瞧不起,就更別提他那不足二十歲的兒子了。

為此,李密坐好了充分的準備。

列隊,奏樂,喇叭、大鼓,一隊人馬簇擁著一匹高頭大馬而來,馬上穿著黃金甲的人,正是李世民。真正見到李世民之後,李密呆住了。在李世民的笑容之下,他看到的是一股衝天的氣勢,這是一個不怒自威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社會上有如此美好的聲望!

按照李密事先想好的情景,李世民應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