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霍邑破宋老生就義 哥倆好孫大俠參軍

唐軍在霍邑城外等了許多天,終於守得雲開見日出,近處那幾座蔥綠色的小山的翠色還未蒙塵,李淵就決定取山間小道行軍至城圍。

很快,唐軍就已經到了霍邑城牆之外。面前的對手,就是宋老生。他若是堅守不出,想必再打個彈盡糧絕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李淵向李建成和李世民問計,李建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整個計畫進行得十分不順,其影視表現形式如下:

幾百騎兵飛奔霍邑東門;李建成、李世民帶領數十騎兵在城下(南門),又是招手又是指揮,好像在指揮千軍萬馬一樣。宋老生在城上往下看,看到一煙人馬,確定不了到底是多少,兩軍緊張對峙中。

見城上毫無動靜,李建成忽然指著城上的宋老生罵道:「宋老生,快出來受死!」宋老生覺得很生氣,但他還是忍住了。

而此時,李淵已經帶領上萬人馬聚集在南門。

罵了半天,李建成毫無收穫。李淵在南門前干著急,李建成的故事到此為止。接下來,輪到李世民了。

見宋老生沒反應,李世民指著宋老生大罵道:「宋老生,你是個豬狗不如的畜生!」

宋老生一聽,火冒三丈,領著一萬人馬衝出南門就殺。老生的彪悍此時顯現出來了,頃刻間,他就將李淵和李建成的大部隊給打了個滿地找牙。

李淵後撤,令殷開山領後軍支援,後軍趕到,分兵東南兩門。李世民主管東門,李淵、李建成主管南門。南門隋軍有宋老生帶領,異常剽悍,殺得李淵潰不成軍。李世民見南門撐不住了,連忙帶兵前去接應。

雙方廝殺中,傷亡慘重。

就在人海茫茫之中,李世民左右兩手分別拿著一把大刀,沖在最前,對著衝上來的敵人一陣猛砍。所到之處,胳膊、臉皮、腸子、眼珠子到處亂飛,城門之前瞬間變成了一片血海。砍到最後,李世民的兩把刀成了梳子。

李世民的確引人關注,然而,此刻的戰場上,有一個人卻奪走了李世民的風頭。

此人在亂軍之中橫刀立馬,橫衝直撞,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把遠遠看到他的李世民都嚇到了。李世民心想:我軍有如此猛將,安能不勝!只可惜,此人偏偏就是敵軍的老大宋老生。

宋老生就像犀牛一樣在人海之中橫衝直撞,眼見就要把李世民所領的軍隊衝破,李淵的後續部隊趕來了。他們順勢廝殺,聲威大震,剛才萎靡的士卒也有如打了雞血般興奮起來。一片混亂過後,宋老生消失在李世民的視野當中。片刻之後,軍中有人大喊:「宋老生逮著啦!」

一陣歡呼。

宋老生不是容易屈服的人,他被亂軍死死地堵在了城門之外。見無回天之力,下馬,一頭撞向了溝塹里,以死殉國。

何其壯哉!

可惜沒撞死。

李淵剛剛開始打仗的時候,整個部隊的素質並不容樂觀。眼見霍邑城的守將沒死,搶在前面的劉弘基一把將宋老生拉住,用砍刀順勢一拉,切白菜一樣地把他給殺了。這個時候,隋軍的屍體已經鋪了足足數里地(殭屍數里),把城外的曠野都給鋪滿了。而城牆上,宋老生的兵依然堅守。

唐軍沒有攻城器械,只能讓人強上,史書美其名曰「肉搏而登」。沒有攻城器械而去攻城往往就是送死,然而,這是一群曾經急紅了眼,現在殺紅了眼的惡魔。不知道用的什麼方法,大股兵士爬上了城牆。與隋朝有著刻骨仇恨的士兵將自己那滿腔的憤怒發泄在了同樣無辜的大隋士兵身上,戰役很快就結束了。

隋軍潰敗,李淵勝。

擱在李淵心中幾個月的擔子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來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獎賞那些為攻打霍邑做出卓越貢獻的士兵。李淵打的第一戰非常關鍵,他的行賞方法直接關係到士兵的鬥志,這是一個不得不注意的問題。

攻打剛剛結束,軍中就有人說,唐公是貴族出身,跟咱這些窮苦人家出來的人不是一路上的人,他如果封賞,肯定只會給那些出身良好的子弟,至於我們,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然而,李淵用自己的行動抽了說這話的人的嘴巴。

他不但公平地對所有有功人員進行了封賞,還繼續他那未盡的事業——封官。

歷史證明,不管是什麼城,只要你沒幹啥屠城的勾當,打下來以後給點兒小恩小惠,百姓都是會接受的。霍邑城中領了李淵官秩的,都從內心裡希望此人造反成功,當上皇帝。李淵微笑著看著這烏壓壓一片過來領官做的百姓,一陣喜悅。可是,有人向李淵潑了一盆冷水。

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氛圍下,那人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唐公,這樣做會不會封官太濫,日後成就王業,人員一定冗雜,到時候怎麼辦?」

李淵笑道:「隋朝之所以成了現在這副德性,就是因為它太吝嗇手中的權利,不去勛賞有功者,這才讓我有了可乘之機。不給他們封官,難道還要殺了他們?」

如果當時有微博,李淵肯定會被網民狂卷一頓,然而,李淵就是李淵。以此方法,他先後在霍邑、臨汾、龍門等郡實施了該套方案,獲得了絕佳的效果。趁著這股熱乎勁兒,大軍先後拿下了幾座十分重要的城池:

八月八日,李淵入臨汾郡,慰撫霍邑。

八月十二日,進軍鼓山。

八月十五日,拿下龍門。

八月十八日,至汾陰。

八月二十一日,進軍壺口。

下一個目標,就是屈突通了,這將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在這樣一個軍心大振的時刻,將軍府傳來了一件更加令人高興的事情——突厥派來了火力支援。原來,從起義之初,劉文靜就被李淵派到突厥請求協助,劉文靜就帶著二兩銀子(也有可能是四兩)跑到北疆,與突厥可汗進行了談判。

談判結果:突厥答應派兵五百人,胡馬兩千匹。

李淵很高興劉文靜能回來這麼晚,如果早回來一會兒,不知突厥會不會突然變卦,從自己後背插自己一刀。劉文靜回來以後,李淵喜不自勝地對他說:「我們正往西打,即將過河,以前是兵多馬少,現在是兵少馬多,全都是你的功勞啊!」

此話當真?

不能當真。

畢竟,我們才剛剛開始打江山。

李淵同志在忙的時候,遇見了當地一位赫赫有名大人物。

此人名叫孫華,被人稱作「關中大俠」(不是呂輕侯)。這個關中大俠原本不是大俠,而是響馬的頭子,只不過識時務者為俊傑,歸附李淵是他正確的選擇。李淵大軍到達汾陰的時候,這個孫大俠就收到了他發出的納降令。

孫華手底下有幾萬個弟兄,按理說實力與李淵也差不到哪去。但那是按理說,事情到了李淵父子那裡,就沒有道理。

孫華同志收到李淵言辭懇切的書信之後,連琢磨也沒琢磨,直接決定跟著李淵混了。因為在李淵攻打其他地方的時候,孫華就料到李淵不會放過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這些日子以來,李淵的軍隊迅速壯大,自己這邊還是一如既往地那個熊樣,有領導才能的不多,真能打的也不多,與其跟李淵做對,不如入伙,混個公侯噹噹也不錯。

這天,孫華帶著幾匹馬,幾個人,一起乘著小船過了河。他們上岸,來到了李淵面前。李淵親切接見了他,他握住孫華同志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既然說不出話來,那就別說了。於是,他給孫華同志封了幾個榮譽頭銜,同時也給了孫華的手下許多官職。

一切都被搞定了,孫華安然。

在這個和諧美好的時刻,李淵突然開口說話了。這是他交代給孫華的第一項任務:「此次攻打河東,還是你先過河吧!」

天涯問答

李淵:小時候聽過一首歌很好聽,有一句是「一個芝麻球,不吃我珍惜」,求歌名!

孫華:……難道是《棉花糖》?

宋老生:《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