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上海撤退

日軍從金山衛大舉進攻,上海危在旦夕。蔣介石密令戴笠親往上海辦理兩樁事情:督促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離滬去香港;還有陳潔如……

戴笠說:「侍從室的閑話說的都是王世和。」

蔣介石急問道:「王世和怎麼啦?」

戴笠說:「侍衛們都說王世和專門瞞上壓下,專橫跋扈,誰要想在侍從室混個名堂來,非先孝敬他不可,否則不管他如何忠於領袖,都會得不到重用。所以,侍衛們覺得很壓抑,見到他像見到瘟神似的。因為他是領袖的親戚,不敢得罪,只好忍氣吞聲,也就成了每個人心理上的一種負擔,以至影響到情緒,天天提心弔膽,無法集中精力保衛領袖的安全。」

蔣介石喃喃道:「這傢伙小時候也是愛欺侮弱小。」

戴笠進一步道:「這次西安事變也是這樣,侍衛們滿腦子裝滿了王世和凶神惡煞的形象,連打槍都集中不起精神瞞准,所以傷亡慘重。還有,很多人反映,送情報送到王世和手裡也是倒霉,如果不送禮物給他,他就壓著不上呈。所以,有很多重要情報都沒有到校長手裡。」

蔣介石一聽,更火了,罵道:「娘西匹王世和太不知好歹了。我看在他父親是我母親的族人份上,收留了他,還讓他入黃埔一期讀書。因平時太縱容他,沒想到他這般寡廉鮮恥!你下去給我查查,找出證據來,我馬上要他滾!」

戴笠竊喜,跑到侍從室,採取收買拉攏的辦法,加之王世和本身人緣很差,讓大家出面作證,彈劾王世和,好端端就被趕出了侍從室。

1937年8月9日下午5時,日本軍人大山勇夫駕駛摩托車闖入上海虹橋機場搗亂,被中國軍方當場處死,日軍藉此大舉進攻。南京政府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抗戰到底。抗日戰爭正式爆發。

為了配合抗日部隊的行動戴笠決定成立參謀本部戰地調查勘測組,對川沙至金山衛及杭州灣一帶的海岸沿線進行勘測調查。

戴笠限令此次調查勘測任務4日內完成,令該組連夜作好出發準備,於第二日清晨即出發。所需嚮導則由余樂醒、文強等人去找杜月笙的恆社社員、上海市總工會主任委員朱學范先生負責解決。該組成員以「今日事今日畢」和「分秒必爭」的精神,用4天4夜的時間完成了川沙縣至金山及杭州灣一線的調查勘測任務,寫出了總結報告。報告中對這一帶海岸線的敵軍力量、間諜活動、敵軍企圖、灘涂港灣、地質地形、水域深淺以及海匪湖盜等情況都有詳細記錄、反映和分析,並據此提出5條建議,其中尤其是金山衛海灘地帶因港灣水深,應加派重兵防守,謹防日軍由此登陸。報告由戴笠及時轉呈蔣介石及淞滬戰役中國軍隊首腦機關參考。11月7日,日軍優勢兵力果由金山衛登陸,造成中國軍隊的潰退。

戰爭爆發了,由於蔣介石手下將領及雜牌部隊不放心,於是電令戴笠組建戰地調查組,搜集戰場情報,監視參戰部隊的各級將領。戴笠急忙從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處招收了許多失業軍官,另從特務處機關和上海區抽調了一部分特務,組成了許多戰地調查組,分赴江灣、吳淞、羅店、瀏河、大場楊行等地活動。調查組一般都配備有小型電台,以便每天及時向上海區報告戰地調查結果。

8月底,前線各處的調查組均已派出,只剩羅店、瀏河調查組還沒有組建。正在這時,沈醉的虹口潛伏組被日軍趕出。當沈醉向戴笠報告時,戴笠因早有思想準備,故並不覺得意外,反而認為沈醉能把該組全體成員安全帶出已經不錯,只是責備沈醉不該冒險把電台帶出,一旦撤離日軍封鎖線被查出,則會因小失大。然而,上海區長周偉龍因潛伏組沒有干出成績就被趕出,認為是給上海區丟臉,故逼著沈醉返回虹口,沈醉堅不從命。戴笠恰在此時進來,很生氣地訓斥了周偉龍說:「你這不是讓部下去白白送死嗎?國難當頭,正是用人之際,不懂得愛護他們怎麼行呢?我看還是派他們到前線去,羅店、瀏河不是還沒有派去戰地調查組嗎?」戴笠的這番話使沈醉覺得,只要在戴笠手下工作,即使赴湯蹈火,也毫無怨言。結果,沈醉率虹口潛伏組改成的戰地調查組於8月29日赴羅店、瀏河前線,至10月13日由羅店、瀏河間的徐家行後撤,計43天。他們每日在烈日下工作十餘小時,汗透衣衫日達三四次;所居之處常遭敵炮的轟擊,夜間皆不得安眠,大有一夕數驚之感;前方食物又很困難,常有食不果腹之苦。但沈醉等人甘冒危險,不引為苦,努力工作。

戴笠把隨軍戰地調查組搜集到的各處戰場情報,每天派專車星夜趕送南京或蘇州,呈送蔣介石。遇到特別重要的情報,載笠則親自連夜乘汽車趕往蘇州或南京,面呈蔣介石。遇到這種情況,戴笠總是帶個司機輪流駕駛,另外還帶上自己特別喜愛的兩個女特務葉霞娣和趙靄蘭,葉、趙兩女都長得很漂亮,且善解人意。戴笠要這兩個女特務陪他坐車說笑解悶,疲乏了便斜靠在她們身上休息。一夜下來,居然又精神抖擻,繼續工作。

一次,文強提起上次在太湖勘測發現有一股兇殘驃悍的湖盜,他們的首領丁錫山因殺人被囚禁,尚未處決,建議戴笠將這股湖匪收編,可投入抗日。

戴笠靈機一動,請杜月笙出面保釋了丁錫山,令其立功減刑,這一招果然靈驗,湖匪海盜紛紛投誠。

這時,毛人鳳向他建議道:「處長,我們何不在抗日之機,建立一支武裝軍人,校長肯定不會反對。」此話正中戴笠下懷,他馬上起草一份建議:上海有雄厚的幫會組織、湖匪海盜、工人力量,可以將他們組織起來,建立一支武裝游擊部隊,不僅可以阻擊日軍、防諜、防奸,只要引導得法,在國家民族存亡關頭,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蔣介石收到戴笠的建議,經過認真研究,於1937年9月4日從南京給戴笠複電:可與杜月笙合作,儘快組織一支一萬人的武裝游擊力量,爭取一個月內投入淞滬抗戰。

戴笠接電後,馬上擬訂行動大綱,把蔣介石的意思轉告杜月笙。

杜月笙很高興,覺得這是一次報答戴笠的最好機會。繼毒品製造廠案之後,戴笠又出手幫了他一次大忙,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前不久,杜月笙的徒弟徐懋棠的兄弟徐懋昌,因暗中與官僚資本勾結,大做棉紗買賣的投機生意,一下子賺了幾十萬銀元,卻搞得許多小商人傾家蕩產,逃亡的、自殺的,一時怨聲載道,輿論嘩然,引起了商界、政界的軒然大波。蔣介石聞訊立即下手令給戴笠,要他揖捕徐懋昌。

既是喝過血酒的拜把兄弟有事,戴笠自會安排,他知道淞滬警備司令部偵察大隊長王北槐是杜月笙的徒弟,便有意把這案子交給他。王北槐接了案子,急忙告訴師父。徐懋棠向杜月笙求情,杜月笙只好找戴笠商量。

戴笠早已成竹在胸,要杜月笙動員徐懋昌拿出一部分錢買幾架飛機捐獻給宋美齡的航空委員會,讓夫人吹枕邊風,這大案也就不了了之。戴笠又送了杜月笙一個天大的人情。

9月5日晚上7時,戴笠率部由三極無線電所出發赴法租界趙主教路劉志陵公館會談。杜月笙、劉志陵、陸京士、生學范、萬墨林、楊虎、陶一珊等人早已等候在那裡。

一進門,杜月笙就攜著戴笠的手入了首席,道:「雨農兄要組建部隊,兄弟我一萬個贊成。要人的話我的人就是你的人,要武器呢,我剛好購進5000支快慢手槍,隨要隨時可以拉走!」

戴笠沒想到是杜月笙給了他這麼大面子,暗忖:我付出的現在開始收回了。會談進展得相當順利。

接著就是命名的問題,戴笠為了在抗戰結束後長期保留運用這支部隊,把領導機構稱為「蘇浙行動委員會」。

會議結束,戴笠又連夜把行動委員會的組織大綱送往南京,面呈蔣介石,並提出37個人做為行動委員分委員:俞鴻鈞、杜月笙、戴笠、楊虎、俞作板柏、劉志陸、向松坡。俞鴻鈞是七七事變後走馬上任的上海市長,把他推出來當然是個招牌。楊虎是淞滬警備司令、青幫大頭目,與杜、戴的私交極好;俞作柏原桂系出身,先後任過桂軍團長、黃埔軍校南寧分校校長、廣西省政府代表主席;劉志陸是粵軍宿將,曾任新編第二師師長、軍事參議院參議等職,也是上海幫會的重要人物。向松坡則是上海洪幫老頭子。

戴笠提出的蘇浙行動委員會高層人事方案得到蔣的首肯後,星夜趕回上海,於9月8日晚再次召集雙方的原班人馬,會談別動隊的高級人事安排。

至此,這支史稱「忠義救國軍」的部隊正式成立,並投入戰爭。然而,上海的形勢越來越緊急,蔣介石意識到情況嚴重決定遷都重慶。

1937年11月5日早晨,日軍第10軍司令官從柳州灣北岸金山衛附近的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三處登陸,向淞滬中國軍隊主力的右側發起攻擊。

日軍從金山衛登陸後,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很快陷入絕境。

11月8日,蔣介石下達全軍轉移的命令,淞滬戰役各參戰部隊陸續退出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