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儒家思想的形成 陽虎亂魯:諸侯權力逐漸下移

公元前505年春天,當吳國大軍還在郢都逗留的時候,一小隊喬裝改扮的周朝武士奉命潛入楚國,趁著兵荒馬亂,刺殺了寓居楚國多年的王子朝。

王子朝因叛亂失敗流亡到楚國,是公元前516年冬天的事,距此已經整整十年。王室之所以對他痛下殺手,主要是因為他自己不甘寂寞。據《左傳》記載,王子朝雖然人在楚國,卻一直和雒邑的餘黨保持聯繫,期望有朝一日可以捲土重來。公元前506年,他遙控周朝大夫儋翩在雒邑發動叛亂,而且說服鄭國出兵相助。鄭國一股腦兒攻下馮、滑、胥靡、負黍、狐人、闕外六城,王室為之震動,派人向晉國告急。晉國一方面派兵戍守雒邑,一方面指示魯國出兵進攻鄭國。

魯昭公客死他鄉之後,他的弟弟公子宋被立為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魯定公。公元前505年,「三桓專魯」的政治格局有了新的變化。這年六月,季孫意如巡視自家的領地東野,突然發病身亡。同年七月,叔孫不敢去世。

季孫意如長期把持魯國國政,權傾一時。魯國宮中有塊寶玉,名為璵(yú)璠,乃歷代魯侯在正式場合佩戴的寶物。自魯昭公離開魯國,季孫意如便將璵璠佩在自己身上。意如死後,家臣陽虎提出要以璵璠陪葬,遭到另一位家臣仲梁懷的反對。仲梁懷的意見,「改步改玉」,當年魯昭公不在國內,季孫意如佩戴璵璠署理國政,也無可厚非。後來魯定公即位,意如理應歸還璵璠卻一直未還,現在還要將它帶到墳墓中,豈不是太過分?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叫「改步改玉」。

第一,周人以玉為身份的象徵,什麼級別的幹部佩戴什麼樣的玉飾,都有明確的規定,不容僭越。

第二,步即走路的步長。周禮規定,諸侯步行「接武」,即第一步邁開後,第二步徐行過前半步;卿大夫步行「繼武」,第一步與第二步緊接;士則「中武」,兩步之間須留一足之地。總之越是尊貴的人,走得越慢,步伐越短。如果你穿越到周朝見到男人走路像小腳女人,千萬不要嘲笑,否則後果自負。

由此可知,季孫意如本當行繼武之步,因為魯昭公被逐,他便行了接武之步。魯定公即位,他又行回繼武之步。以繼武之步,佩璵璠之玉,還要以其陪葬,顯然是不合適的。

陽虎說不過仲梁懷,這事只好作罷。但是陽虎不是善罷甘休的人,他找到費邑的長官公山不狃(niǔ),提出要將懲辦仲梁懷。前面說過,費邑是季氏家族最重要的領地,公山不狃自是季氏家臣中的實力派,他對這件事的態度很明確:「仲梁懷這樣做,也是為了咱們的主人好,您何必生怨呢?」

然而僅僅幾天之後,公山不狃的態度便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變化。原來季孫意如死後,季孫斯繼承家業。新官上任三把火,季孫斯上台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在陽虎和仲梁懷的陪同下巡視領地(可見仲梁懷不是一般人)。當他們來到費邑,公山不狃大老遠跑到郊外去迎接,恭恭敬敬地向季孫斯和仲梁懷致以問候之情。季孫斯倒是很尊重公山不狃,仲梁懷則高高在上,對公山不狃愛理不理。公山不狃當天晚上就對陽虎說:「您不是要懲辦仲梁懷嗎,怎麼到現在還沒有動靜?」

陽虎的回答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笑。

同年九月,陽虎在曲阜發動政變,囚禁了季孫斯和他的一批親隨,驅逐了仲梁懷。

同年十月,陽虎和季孫斯在曲阜的南門盟誓。在強人季孫意如去世僅僅四個月之後,魯國的實際控制權便轉入了身為家臣的陽虎之手。

公元前504年二月,在陽虎的主持下,魯國響應晉國的號召,派兵入侵鄭國。魯、鄭並不交界,魯軍去的時候途經衛國,未行借道之禮;回來又經過衛國首都帝丘,陽虎指使季孫斯和仲孫何忌自帝丘的南門進入,從東門出來,然後駐紮在東門外的豚澤村。衛靈公大為震怒,命寵臣彌子瑕帶兵襲擊魯軍。

衛國老臣公叔發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讓人抬著自己來見衛靈公,說:「因為人家的無禮而效仿他,是不對的。當年魯昭公流亡在外,您對他禮遇有加,現在卻因為小小的憤恨而掩蓋過去的恩德,未免太不划算。魯、衛本是兄弟之國,理應和睦相處,不能因為陽虎這個小人從中作梗就刀兵相見。」

衛靈公說:「難道咱們就這樣咽下這口氣?」

公叔發說:「這是老天為了懲罰陽虎,讓他多積累一點罪行,您大可拭目以待。」

衛靈公聽從了公叔發的建議。

同年夏天,陽虎又指使季孫斯到晉國獻捷。當時的規矩,小國派使臣朝覲大國諸侯,也要向諸侯的夫人行聘問之禮,以示尊重。陽虎為了討好晉國,強迫仲孫何忌與季孫斯同行,專門向晉定公夫人致以問候。仲孫何忌乃是三桓之一的孟孫氏啊,怎麼咽得下這口氣?他來到晉國,對士鞅說:「如果陽虎不能在魯國呆下去而來到晉國,我希望晉國能給他一定的位置,比如中軍司馬這樣的職位就很不錯。我以先君的名義發誓,請您一定答應我的請求!」

仲孫何忌的話看似含蓄,其實很直接。士鞅裝作沒聽明白,說:「這個……晉國的官吏任用,都是由國君決定的,我哪裡敢表態?」轉身便對趙鞅說:「魯國人已經很討厭陽虎了,孟孫氏指天發誓要將他趕出國,而且認定他將會逃到晉國來,在給我們吹風呢!」趙鞅的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沒有說什麼。

同年八月,陽虎又在曲阜的周社與魯定公及季孫斯、仲孫何忌、叔孫州仇(叔孫不敢之子)舉行盟誓,在亳社與曲阜的居民舉行盟誓——魯國是周公的後裔,周社即周朝的社稷神位;魯國所在的地區又有大量商朝遺民,因此立亳社以示尊重。陽虎在兩社舉行盟誓,等於是強迫朝野一致認同他的地位,而他的公開身份仍然是季氏家臣,這也是史無前例的。

這次盟誓後,陽虎乾脆不再遮遮掩掩。公元前503年春,齊國向魯國歸還了鄆城和陽關(今山東省泰安縣南)兩地。陽虎將兩都納入自己的名下,並將鄆城當作自己的居城,在那裡開設官署,號令全國。魯國正式進入了陽虎當政時期。

公元前503年四月,周朝卿士單武公、劉桓公在晉國人的幫助下,在窮谷(今河南省洛陽境內)打敗叛軍,雒邑的形勢趨於安定。鄭獻公意識到,晉國下一步肯定是要對鄭國開刀,追究其進攻王畿之罪。

在歷史上,鄭國是出了名的牆頭草——得罪了晉國,便投靠楚國;得罪了楚國,便投靠晉國。但這次鄭獻公顯然沒有瞄上楚國,一則楚國不久前剛被吳國欺負,險些滅了國,屬於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二則另外一個大國正在東方崛起,吸引了鄭獻公的眼球。

《左傳》記載,公元前503年秋天,齊景公、鄭獻公在咸地舉行會盟,而且派使者前往帝丘邀請衛靈公參加。衛靈公很想去——去年魯國人在帝丘城下的無禮舉動一直使得他心裡很不痛快,考慮到魯國那次軍事行動是受晉國所指使,不難理解他為何會對齊景公拋來的媚眼怦然心動。但是衛國的群臣都反對。衛靈公沒辦法,只好派大夫北宮結前往齊國,又私下給齊景公送一封信,說:「請您裝作震怒,將北宮結抓起來,派兵討伐衛國。」齊景公當然不會拒絕。事實證明這一招很奏效,齊國大軍從臨淄出動的消息剛傳到帝丘,衛國的群臣便立刻改變態度,同意跟齊國結盟了。於是,齊、鄭、衛三國在瑣地結成了同盟。

齊景公敢作敢當。瑣地之盟後,馬上派上卿國夏率軍入侵魯國。陽虎也盡起魯國之兵抵禦。有意思的是,陽虎現在貴為魯國第一實權人物,卻仍然以季氏家臣自居,親自為季孫斯駕車,準備夜襲齊軍。國夏得到情報,將計就計,讓部下裝作毫無防備的樣子,暗地裡設下伏兵,只等魯軍前來上鉤。

公斂(複姓)處父為仲孫何忌駕車,意識到齊國人的陰謀,在軍事會議上對陽虎說:「你如果不考慮這樣做的後果,必死無疑。」大夫苫夷也說:「你如果讓他們兩位(季孫斯和仲孫何忌)陷於危險,不用軍法官審判,我將親手殺死你!」陽虎害怕起來,於是引兵而還。

從這件事不難看出,陽虎雖然大權在握,反對他的還大有人在,這種「以下剋上」的統治並不穩固。

第二年春天,急於立威的陽虎鼓動魯定公親自率軍討伐齊國,以報去年之仇。魯軍包圍了陽州(今山東省東平境內),然而鬥志不高。陽虎動員大夥去攻城,大夥都坐在地上,說:「要我們去幹啥啊?顏高的弓有一百八十斤呢!」

顏高是魯國著名的武士。說他的弓有一百八十斤,並非重量,而是拉滿弓需要一百八十斤的力量。當時大夥都拿著它傳看,試試能不能拉開,結果是沒人能夠拉到一半。魯國人正在吵吵鬧鬧,陽州城的大門突然打開,齊軍蜂擁而出。

大夥都看著顏高,指望他去迎敵。顏高左顧右盼,找不到自己的弓,只好隨手從別人車上搶過一張弓,剛搭上箭拉開,弓就被拉斷了。齊將籍丘子鉏眼明手快,「刷刷」兩箭射過來,將顏高和身邊那人都射倒在地。子鉏搶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