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吳國崛起 伍子胥的神奇復仇路

伍子胥的復仇,無疑是春秋戰國史上最具有戲劇性的故事。眾所周知,他後來藉助吳國的力量,果然達到了消滅楚國的目的。但是關於這一段歷史,《左傳》的記載很簡潔。比如說,伍子胥離開楚國之後是如何來到吳國的,《左傳》僅有「員如吳」三個字,簡潔之至。司馬遷想必看了很不過癮,於是在《史記》的「伍子胥列傳」中加了很長一段傳說。而東漢的趙曄更是煞有介事地整了一部《吳越春秋》,將伍子胥的故事說得有滋有味。另外還有一部至今查不出作者的《越絕書》,也對伍子胥多有描述。

綜合各家之言,伍子胥的復仇之路應該是這樣的——

他首先去到宋國,找到了流亡在那裡的大子建。這個決定說明伍子胥是相當有政治頭腦的。要想找楚平王復仇,手裡頭必須有一張王牌,而大子建無疑是他能拿到的最好的王牌。但是他的運氣顯然不太好,宋國當時正是宋元公時期,華、向二氏作亂,政局動蕩不安,沒有人顧得上大子建這位落魄的楚國王子。伍子胥和大子建商量,與其呆在宋國耗費時間,不如到其他地方碰碰運氣,於是兩個人又來到了鄭國。

鄭定公倒是相當禮遇大子建和伍子胥,讓他們住在賓館裡,衣食住行都有專人照顧。也許在鄭定公看來,大子建畢竟是楚平王的親骨肉,說不定哪一天楚平王回心轉意要大子建回去呢!這樣的客人不能得罪,得好好供著。

但是對於大子建來說,錦衣玉食並非所求,尋回失去的地位才是最迫切的需要。他在新鄭住了幾個月,按捺不住寂寞,偷偷跑到晉國去見晉頃公。

這個時候的晉國,已經是日薄西山,根本沒心思插手楚國的內政。晉頃公更是泥菩薩過江,自身岌岌可危,但他還是擺出大國元首的架子接見了大子建。傾聽了大子建的哭訴之後,晉頃公提出一個相當坑爹的建議:「既然鄭伯那麼信任你,你何不回到鄭國去發動一場政變?到時候晉國出兵幫助你,裡應外合,把鄭國給滅了,你就是鄭國的主人。」

大子建怦然心動。回到鄭國,他便緊鑼密鼓地準備政變。鄭定公發現不對勁,派人跟蹤大子建的行蹤,很快發現他在圖謀不軌。結果大子建被抓起來砍了頭,伍子胥僥倖逃脫,帶著大子建的兒子熊勝偷偷離開了新鄭。

以上遭遇使得伍子胥明白,要想報殺父之仇,宋國、鄭國甚至晉國都靠不住,非得找吳國不可。但是去吳國的路途充滿兇險,因為從河南到江蘇,必須經過安徽的大部分地區,這一帶,當時正是楚國的版圖。而且楚國方面得知伍子胥從鄭國逃出,也加強了搜查力度,嚴防他從眼皮底下逃脫。

諸多傳奇故事發生在這一次冒險的旅途中。

在昭關(今安徽省含山縣境內),伍子胥遇到了最嚴密的盤查。當地守將把他的畫像掛在關前,過關的行人必須站到畫像前,一個個接受對照檢查盤問。伍子胥在附近的村落中躲了四五天,一直想不到過關的良策,急得頭髮都白了。正在這時,一個被稱為東皋公的好心老頭認出了他,將他和熊勝接到自己家裡,又叫來自己的好朋友皇甫訥與伍子胥相見。

原來皇甫訥長得和伍子胥很相似,加上伍子胥一夜白頭,使得皇甫訥看起來更像是正版的伍子胥。三個人商議好之後,由皇甫訥假扮伍子胥去過昭關。守關的士兵看到皇甫訥那副緊張的神情,再對照畫像一看,立馬認定他就是伍子胥,不由分說,將他抓了起來送到長官那裡。而真正的伍子胥則趁亂跟著人群通過了昭關。

等到伍子胥走遠了,東皋公才拄著拐杖慢慢悠悠地來到關里找守將,向他表示祝賀,並提出要看看伍子胥。東皋公在當地很有人望,守將和他也很熟,於是將「伍子胥」提出來。東皋公一看便笑了:「兄弟你搞錯了,這個不是伍子胥,他叫皇甫訥,是糟老頭我的好朋友,今天約好了去郊遊,怎麼被你給抓起來了呢?」

守將大吃一驚,盤問了皇甫訥幾個問題,又對著畫像反覆看了幾次,終於承認了一個他不願意承認的事實:這個「伍子胥」是山寨版的。沒辦法,他只好把皇甫訥放了。

伍子胥帶著熊勝繼續東行,一路餐風宿露,還要躲避搜捕,艱辛自不待言。某一日來到長江邊上,後有追兵,前有大江,兩人只能躲在蘆葦盪里,形勢十分危急。恰在此時,伍子胥看到一葉扁舟,搖搖晃晃順流而下。舟上一位漁翁,悠然自得地唱著當地的情歌:

蘆之漪就是蘆葦盪。歌詞大意是,情哥哥你呀別著急,等到太陽下山月亮上來,妹妹和你相約在蘆葦盪。伍子胥一聽便明白了,於是在蘆葦盪里一直躲到太陽落山。月亮剛剛掛上天幕,果然又聽到漁翁搖著小船回來,這一次唱的是:

太陽下山了,我心悲傷;月亮高掛了,你怎麼還不渡江?伍子胥帶著熊勝走出來,上了漁翁的船。他朝著漁翁作了一揖,剛想說話,漁翁制止了他:「我知道你是誰,我幫你不為別的,只是同情你的遭遇。」又問:「餓了吧?」伍子胥和熊勝都不由自主地點頭。從上午到天黑,他們粒米未進,何止是餓?簡直是要餓暈了。漁翁說:「你們還在這裡再等一下,我先給你們弄點吃的來。」

漁翁去後半個多時辰仍沒有回來,伍子胥越想越不對勁,這漁翁該不會是故意使詐,誘他們出來,然後去報官了吧?他不禁打了個冷戰,想要離開,卻又渾身乏力,估計也走不遠,乾脆又回到蘆葦從中躲起來。又過了一會兒,聽到漁翁的聲音:「蘆中人啊蘆中人,難道你已經離開了嗎?」伍子胥不敢吱聲,直到確認周圍沒有其他人,才又現身。

漁翁責備道:「我看你們面有飢色,才為你們回去拿食物,你們卻躲了起來,難道是看不起我?」

伍子胥連忙賠禮:「在下的性命本來屬於老天,現在全仗您相救,豈敢看不起!」

漁翁笑笑,奉上魚湯泡飯。伍子胥和熊勝顧不得優雅,就坐在船頭狼吞虎咽起來。漁翁盪起雙槳,小船輕快地劃開波浪,朝著江那邊游去。等到船靠岸,伍子胥和熊勝也吃飽了。伍子胥解下隨身佩帶的七星寶劍送給漁翁,說:「我現在身無分文,無以為報,只有這把祖傳的寶劍,價值百金,就送給您做個紀念吧!」

漁翁看都沒看那寶劍,說:「我要是貪圖回報的話,大王懸賞抓你,但凡活捉你的,賞谷五萬石,封大夫爵,難道不比你這百金值錢?」伍子胥大為慚愧,將寶劍收起來,又問漁翁姓名。漁翁說:「就叫我漁丈人吧!」伍子胥只好再三道謝。漁翁搖船離岸,伍子胥揮手作別,又囑咐漁翁:「請務必掩藏好我們用過的器具,免得被人發現。」

所謂用過的器具,不過就是幾隻陶碗,洗洗即可,哪裡用得著掩藏?漁翁從伍子胥的話中聽出:他還是不放心,怕我泄露他的行蹤。漁翁長嘆一聲,道:「我這樣對你,你卻不相信我,罷了罷了,我就讓你徹底放心吧!」說罷弄翻漁船,自沉於江中。

伍子胥心思縝密,對人缺乏信任感,由此可見一斑。但是,這個故事,很有可能是後人編造的。《吳越春秋》寫到這裡,接著又寫道:伍子胥來到吳國,在溧陽(今江蘇省南部)城內沿街乞討,有一個女人拿出食物讓他和熊勝吃飽,他又對這個女人說了同樣的話,「請掩藏好餐具,不要讓別人看到了。」那個女人也受不了,毅然跳江自盡。這個故事的不合理之處在於,伍子胥在楚國境內說這樣的話還情有可原,到了吳國還這樣說就沒有任何理由了——吳國又沒有懸賞要他的人頭,怕什麼呢?

不管怎麼樣,伍子胥經歷了千辛萬苦,最終抵達了吳國的首都,而且很快見到了吳王僚,這是毋庸置疑的。

他向吳王僚陳述了進攻楚國的諸多好處。吳王僚本來就對當年長岸之戰的失利耿耿於懷,一直想找機會挽回面子,聽了伍子胥的分析,未免心動。如果不是闔閭從中插一杠,伍子胥的復仇計畫似乎馬上就能成為現實了。

闔閭對吳王僚說:「這個人不過是想利用吳國的力量為自己報仇罷了,無緣無故討伐楚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吳王僚被澆了一盆冷水,清醒了許多。伍子胥不由得多看了闔閭幾眼,只見這個年輕人長著一張養尊處優的臉,白白凈凈,鬍鬚打理得一絲不苟,穿著打扮十分華麗,一副公子哥兒的模樣,很難讓人聯想到長岸之戰中勇奪餘皇的吳軍英雄。

「此人不簡單。」伍子胥暗想。吳王僚確實是一個值得投靠的人物,但是相比之下,闔閭似乎更讓伍子胥一見傾心。而且,從闔閭的眼神中,伍子胥還讀到了一種旁人難以察覺的慾望:闔閭並不甘居於吳王僚之下,他想成為吳國的主人。

闔閭有這種慾望是不難理解的。按照吳國「兄終弟及」的傳統,夷昧死後,王位本應由季札繼承,但是季札拒不接受,那就應該按「父死子替」的原則,由夷昧的長子闔閭即位。沒想到僚這個伯父捷足先登,以先王壽夢庶子的身份搶佔了王位,闔閭怎麼吞得下這口氣?

沒費多少思量,伍子胥便作出一個重大決定:他要成為闔閭的朋友,而不是敵人。於是話鋒一轉,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