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晉楚的拉鋸戰 晉楚夾縫中的陳國

公元前570年冬天,雞澤之會剛剛落幕,楚共王就派兵入侵陳國,以懲罰陳國的背叛行為。消息傳到晉國,中軍元帥韓厥深感憂慮,在朝會上說:「當年商紂王無道,天下諸侯有三分之二都願意跟隨周文王反叛商朝,周文王認為時機未到,怕自己的實力不足以保護這些諸侯,所以仍然帶著他們臣服於紂王。今天晉國的實力不足以降服楚國,雖然接受了陳國的投誠,但是想要保護陳國不受楚國的侵害可就難了!」

公元前569年春天,陳成公病逝。正在圍攻陳國的楚軍得知這個消息,立即停止了軍事行動,好讓陳國人安心舉行葬禮。楚軍此舉,自然是希望陳國人知恩圖報,主動回到楚國的懷抱。然而陳國人不領情,辦完陳成公的喪事,繼續拿起武器守衛城牆,擺出一副誓死不降的架勢。其實,在晉國無法保證陳國安全的情況下,陳國人這樣賣命地抵抗楚國的入侵,在國際上並沒有得到多少同情。魯國大夫臧孫紇就曾說:「陳國如果不臣服於楚國,必定會滅亡。楚國已經盡到了禮數,陳國人卻不服氣,就算是大國也不應該這樣做,何況是區區小國?」

同年夏天,楚軍恢複進攻,而且指使附庸的頓國也派部隊加入圍攻陳國的行列。晉悼公仍然採取觀望的態度,除了聲援陳國,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行動。晉悼公這樣做,並非薄情寡義,而是自有其不得已的難處。陳國離楚國最近,如果貿然發兵相救,晉軍勞師襲遠,勝算不大;而楚軍以逸待勞,可戰可退,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楚軍手裡。晉軍就算獲一時之利,也不能抵消楚軍在地理上的優勢,陳國始終處於楚軍的有效火力範圍之內,這樣的仗打了也沒什麼意義。

事實上,此時的晉悼公,對於如何重建晉國的霸業,已經有了新的思路。這一年冬天,山戎部落聯盟的首領、無終國的國君嘉父派了一位名叫孟樂的使臣出訪晉國。孟樂通過魏絳向晉悼公獻上山戎地區的特產——虎豹之皮。面對山戎的主動示好,晉悼公的腦子裡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他對魏絳說:「戎人貪婪而且缺乏親情,現在主動上門討好,對我們必定不加防備。我們如果趁機進攻,應該可以獲得大功。」

魏絳當時愣了一下,很快明白了晉悼公的意圖。自古以來,所謂雄圖霸業,無非是「尊王攘夷」四個字,晉悼公既然不能對陳國施以援手,便將眼光轉向「攘夷」二字,希望通過征服山戎來得分。魏絳想,晉悼公的這個想法並沒有錯,然而經不起現實的推敲。他對晉悼公說:「諸侯剛剛服從您的領導,陳國也是新近才加入同盟,大家都等著看您的表現。如果有德,則更加團結和睦;如果無德,則各懷貳心,甚至背棄晉國。如果現在出兵討伐山戎,而楚國趁機加緊圍攻陳國,我們必定沒有辦法救援。對於陳國來說,那就意味著我們徹底放棄他們了,而其他諸侯也會因此而喪失信心,與我們離心離德。山戎,不過是禽獸罷了,得到山戎而失去華夏諸國,這樣的生意不划算。《夏書》上說,有窮氏的后羿……」

晉悼公聽得入味,忍不住插了一句嘴:「后羿怎麼了?」

魏絳清清嗓門,接著說:「當年夏朝走向衰落,后羿從鉏地遷到窮石,建立了新的政權。后羿仗著他的箭術精湛,不理朝政,沉溺於打獵,拋棄了武羅、伯因等賢臣而重用寒浞這樣的小人。那個寒浞啊,在宮內討好后羿的女人,在宮外就通過施捨來收買人心,愚弄百姓,趁著后羿外出狩獵的機會,霸佔了他的國家。后羿的百姓和女人都倒向了寒浞一邊。后羿在打獵的地方聽到消息,還夢想著反攻倒算呢,結果就被他的手下人殺了。還將他煮熟,讓他的兒子吃,他的兒子不忍心吃,因此被殺死在城門口。夏朝的賢臣靡逃亡到了邊遠地區才躲過屠殺。寒浞和后羿的妻子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做澆,一個叫做豷(yì),父子三人不修德政,只喜歡戰爭,消滅了斟灌氏和斟尋氏。靡收集了兩國的遺民,帶著他們起義,消滅了寒浞,殺死了澆和豷,有窮氏從此就滅亡了。」

魏絳說到這裡,偷偷看了晉悼公一眼,只見他眉頭緊鎖,若有所思的樣子,於是繼續說:「后羿身居帝位,貪戀著打獵,忘記了國家的大事,想到的只是飛禽走獸,所以亡國滅種,後人要引以為鑒啊!」

順便插一句,晉悼公最大的愛好就是打獵。魏絳這番話,一語雙關,既是以禽獸比喻山戎,建議晉悼公不要將精力放在山戎身上;又是教育晉悼公正確對待自己的愛好,以國家大事為重。

晉悼公沉吟半晌,道:「那依你之見……」

「與其伐戎,不如和戎。」

「和戎?」晉悼公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和戎這個詞。在後世的歷史中,和戎逐漸演變成對少數民族妥協的代名詞,這恐怕是魏絳始料不及的。

「是,和戎有五利。」魏絳說,「第一,戎狄部落都是游牧民族,他們逐草而居,重視財物而輕視土地,可以通過收買來獲得他們的土地;第二,和戎之後,邊境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可以專心發展農業生產;第三,山戎臣服於晉國,是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有利於在諸侯之間樹立晉國的威信;第四,以德服人,安撫戎狄,無需動用武力,可以節省開支,減少流血;第五,您以后羿為前車之鑒,重視德政,遠方的人們會前來歸順,鄰近的國家也會服從領導。請您認真考慮我的建議!」

晉悼公說:「寡人很高興聽到您的見解,就照您的意思辦!」於是命魏絳與無終等山戎部落會盟,同時致力於修整國政,治理百姓,打獵也嚴格按照周禮的規定,安排在農閑時節進行。

事實證明魏絳的和戎政策是正確的。通過和戎和修整國政,晉國一方面增加了綜合國力,另一方面獲得了更高的國際威信。公元前568年夏天,晉悼公終於等來了一個他盼望已久的人——吳王壽夢的全權特使壽越。

壽越向晉悼公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就前年吳國沒有參加雞澤之會表示歉意;二是希望與中原諸國加強合作,成為晉國的正式盟國。

晉悼公大喜過望,給予壽越很高的禮遇。同年九月,晉、齊、魯、宋、陳、衛、鄭、曹、莒、邾、滕、薛、鄫等國諸侯與吳國的壽越在戚地會盟。會後,晉悼公以盟主的身份,命令各國出兵,組成諸侯聯軍,幫助陳國抵抗楚國的入侵。

就在晉悼公大會諸侯、建立起規模空前的國際同盟的時候,楚共王悄悄改變了策略。他一面命令部隊保持進攻態勢,一面派人給陳國新任君主陳哀公送去一封信。

「自先君庄王入陳以來,陳國與楚國曆年友好,何故突然背叛寡人,以至於兩國刀兵相見,生靈塗炭?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誤會,或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呢?」

「事到如今,我們也就實話實說了。」陳哀公回覆,「陳國之所以背叛,實在是逼不得已,因為貴國令尹貪得無厭,總是向陳國索取大量的財物,我們不堪重負,才出此下策啊!」

「什麼?」楚共王大吃一驚。他馬上派人秘密調查公子壬夫,結果比他想像的更嚴重。原來公子壬夫的手不只是伸向陳國,但凡楚國的盟國,都不同程度地被他勒索過財物。「原來我們只要向楚王納貢,令尹上台後,我們不但要向楚王納貢,還要向令尹納貢,負擔卻不只增加了一倍。為什麼?因為令尹拿得比楚王還多。」

「那你們為什麼不及早向楚王報告呢?」

「誰敢得罪令尹啊?搞不好,他編織一個罪名,楚國大軍就殺到我們的土地上了,我們只能委曲求全!」

事情查明之後,公子壬夫被判以極刑,立即執行。

說句題外話,令尹在楚國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官,因為勒索別國的財物,說殺就殺了,可見楚共王對官員的腐敗是持「零容忍」態度的。事實上,但凡智商正常的封建君主,對於屬下的貪贓枉法行為總是難以容忍,因為他們都清楚,這種行為會嚴重危害自己的統治,甚至導致國破家亡;相對而言,那些被稱為「公僕」的職業官僚,對這種行為的容忍度就大很多,因為國家不是他們自己的,他們也只是匆匆過客,沒有必要那麼在意。

公子壬夫死後,楚共王的弟弟公子貞接任令尹。此時,晉悼公親自率領的諸侯聯軍已經集結完畢,正在前往陳國的路上。聽到這個消息,士匄(gài)哀嘆道:「現在去已沒用了,陳國必定會投向楚國的懷抱。楚國人殺死公子壬夫而立公子貞,就是要改變對陳國的政策。陳國緊鄰楚國,遠離晉國,楚軍朝發夕至,陳國人敢不聽從楚王的號令嗎?依我看,現在佔有陳國只是一個夢想,還不如放棄!」

公元前568年冬天,諸侯聯軍抵達陳國,開始部署陳國的防務。楚共王無視聯軍的存在,派公子貞帶領楚軍向陳國進軍。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略抗衡,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人多勢眾,而公子貞率領的楚軍佔有地利之便。雙方雖然來勢洶洶,卻都不敢輕舉妄動。對峙了十來天之後,眼看年關將近,雙方都感到沒有必要硬撐下去,不約而同地撤軍回國。一場看似不可避免的戰爭,還沒開始就已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