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血液里的海水:鄭成功 第八節 「國姓爺」

鄭軍的血性,有一半是來自於鄭成功本人的血性。

史稱鄭成功「果敢剛毅,傳之自母」。鄭成功的這位日本母親,有膽有識,性情剛烈。在後來鄭芝龍望風而降之日,田川氏拒不同行。清軍攻入安平,鄭家族人紛紛逃走,田川氏「手持劍不肯去」,清軍入門之際,這個日本女人「毅然拔劍割肚而死」。

可以想見,這樣一位母親對鄭成功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這個日本女人家教甚嚴,特別對鄭成功道德品質的成長頗為關切。「他接受了母親田川氏的日本式教育,也接受了父親鄭芝龍離開日本之前給他安排的日本武士花房的武士道教育和『二刀流』(日本武聖宮本武藏所創)劍術。」

鄭芝龍後來投降了明朝政府,成為一名海軍高級軍官,兼富貴和榮華而有之。他繼續半公開地經營他的商業帝國,同時從日本接回了七歲的鄭成功。鄭芝龍對這個長子非常重視,為他提供了普通人家無法企及的教育條件。

鄭成功的天姿原本非常突出,經過文武兩方面系統的教育,這個少年身上的不凡氣象吸引了周圍人的眼光。許多人預言這個少年人前途遠大。

鄭芝龍的朋友王觀光一見鄭成功,就對鄭芝龍說:「此子英物,非爾所能及也。」叔叔鄭鴻逵也屢屢摸著鄭成功的頭說:「此吾家千里駒也。」

史載,讀書期間的鄭成功文武兼備。「制藝之外,則舞劍馳射,楚辭章句,特餘事耳。」這個軍閥的世子長成了一個玉樹臨風的美男子。黃宗羲稱他「丰采掩映,奕奕曜人」。

二十二歲入南京國子監,文壇領袖錢謙益一見而喜,稱他的文章:

「聲調清越,不染俗氣。少年得此,誠天才也。」「偉其器,因給別字『大木』。」

優越的家境、天賦的傑出才華和一帆風順的成長經歷,培養了鄭成功強烈的自信心、優越感和貴族氣。在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過程中,他「性喜春秋,兼愛孫吳」,偏愛讀春秋故事,欣賞春秋人物那種豪邁坦蕩、敢作敢為、一諾千金、輕生重義的英雄氣質,崇拜孫子、吳起這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憑藉超人膽智改變帝國前途命運的英雄人物。「少年心事當擎雲。」

母親的剛烈性格遺傳和傳統儒家教育的理想人格設計,使青年鄭成功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期待。雖然文筆瀟洒,書法出眾,他卻從來不以一個書生自期。面對明末以來紛亂的世態,鄭成功有一種將在這個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直覺。

南明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鄭芝龍把二十一歲的鄭成功引見給隆武帝。隆武帝見他風度翩然,一表人才,對答如流,英氣四射,大喜。「撫森背曰:『恨朕無女妻卿。』遂賜姓,兼賜名『成功』」,「以駙馬體統行事」。

清軍南下,母親為清軍所逼,剖腹自殺,鄭成功聞訊,痛不欲生,匆匆趕回安平,料理了母親後事,用黃金鑄造了一尊田川氏坐像,朝夕禮拜。

同日,「攜所著衣巾,焚於南安文廟,仰天欷噓,曰:『昔為孺子,今為孤臣。謹謝儒服,唯先師昭鑒!』再拜而去。與所善陳輝、洪旭等九十餘人,收兵南澳,得數千人」。

從此,鄭成功「以隻身而奉故朔,海島群雄,拱手聽其約束;五省移徙,避其鋒銳。且當敗軍喘息,又能鎮定強戰。繼而,開闢海外乾坤」。他一生「處無可如何之境,得未曾有之局,以其螳臂之勢,縱橫大敵,逐紅夷於海上,闢地千里,為有明碩果之僅存」。終其一生,鄭成功「明知不可而為之」,在令人沮喪的明末歷史留下了英雄主義的一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