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劫難逃:張獻忠 第一十七節 農民的淳樸和殘暴

因為隊伍的骨幹由農民階級的邊緣分子「叛卒、逃卒、驛卒、饑民、響馬、難民」構成,張獻忠部在明末諸軍中把農民階級的人格缺陷表現得最為明顯。換句話說,張部是受底層文化的負面因素影響最深的一部。

一提起農民,我們的腦海里立刻會浮現出羅中立油畫《父親》中那個滿臉苦難、善良、堅忍的形象。在我們的思維定式里,「農民」這個詞總是與「淳樸」、「勤勞」、「仁義」這些美好的辭彙聯繫在一起。相反,與「富貴」這個詞距離最近的,卻是「虛偽」、「殘暴」、「為富不仁」。

隨著深入解讀明末四川的那場大劫,思維定式逐漸被打破,可以越來越清晰地看到,由農民為主體構成的底層社會文化除了我們熟知的「質樸」「自然」之外,還有著「粗陋」、「淺薄」,甚至「野蠻」、「醜陋」和「黑暗」的另一面。農民們被貧窮和專制統治雙重鐐銬著。在一定意義上,他們是一群「殘缺不全的人」,而張獻忠部則把這種「殘缺」表現得淋漓盡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