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不許造反:從刪到給元朝皇帝磕頭 第七節 劉伯溫的悲慘下場

除了教育百姓外,朱元璋還要抓官員隊伍的思想建設。

朱元璋做事的特點是考慮極為長遠。在與元朝作戰之時,他已經想到了未來王朝的鞏固問題。所以,遇到那些寧死不屈的元朝官員,他權衡利弊後,挑出幾個,大加表彰,藉此在自己的大臣中樹立「忠」的觀念。

元太平路總管靳義在太平城破時投水自殺,朱元璋稱之為「義士」,下令「具棺斂葬之」。元將領福壽死於集慶,石抹宜孫死於處州,余闕死於安慶,他也一一加以禮葬和祠祀,以彰其「忠」。他誇獎福壽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其福壽之謂乎?為人臣者當如是也。」

蔡子英為元至正中進士,累官至行省參政。元亡被明兵捕獲,押至京師。朱元璋久聞其名,以禮遇之,但蔡子英不為所動,在羈所大哭不止。

「人問其故,曰:『無他,思舊君耳!』」朱元璋聞聽,十分感動,「洪武九年十二月命有司送出塞,令從故主於和林。」命人給了車馬路費,送他到北方草原去找北元皇帝去了。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有力地向天下人宣示了他對「忠誠」這一品質的推崇。

朱元璋善於招攬人才,許多故元的將領文臣投奔到他的麾下,為他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在奔向帝位的途中,他對這些人畢恭畢敬,遵禮有加,比如劉基因為做過元朝臣子,不想出山,朱元璋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勸他出來,又對劉基非常尊重,每次都「稱老先生而不名」。

然而,開國之後,當這些人的重要性降低之後,朱元璋的態度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劉基為朱元璋的事業,可以說盡了肱股之力。沒有劉基,也許就沒有朱元璋的天下。因此,當元順帝北逃、皇子買的里八剌被送到南京時,他和其他開國元勛一樣,歡欣鼓舞,文思泉湧,寫了一封祝捷文章,正要給朱元璋送上時,朱元璋卻下了這樣一道詔書:

「因命禮部榜示:凡北方捷至,嘗仕元者不許稱賀。」做過元朝官員的人,不要參與慶賀。

這對以劉基為首的在元朝當過官的人的精神打擊可想而知。朱元璋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以「忠臣不事二主」的標準,劉基易主求名,是「大節有虧」,犯了原則性錯誤,是不可饒恕的。因此在大封功臣之時,只封他一個伯爵,不久就把他趕回家裡,最後還聽任其政敵將他害死。

元翰林學士危素在元亡之際曾投井自殺,卻被救出。朱元璋聽說此事,認為其人忠義可用,把他招來安排在自己身邊做侍從文官,十分信任。危素也賣命盡職,為朱元璋做了許多工作。可是天下大定之後,朱元璋看他就有些不順眼了。有一天,朱元璋坐在東閣側室的屏風後面,危素從屏風外慢步走來,履聲橐橐(tuó)。

朱元璋問:「誰?」

危素答道:「老臣危素。」

朱元璋嫌他自稱老臣,就嘲笑說:「我只道是文天祥來!」

元順帝有頭大象,能在宴會上起舞助興。明軍攻入大都後,把它運到南京。有一次朱元璋宴請群臣,叫人把大象牽來,要它起舞,這頭大象卻趴在地上不動。朱元璋一氣之下,下令把大象宰了。第二天,便借這件事,叫人製作兩塊木牌,一塊寫著「危不如象」,一塊寫著「素不如象」,掛在危素的左右肩,把他羞辱一通。

後來,御史王著等人上書,彈劾危素是亡國之臣,「不宜列侍從」,朱元璋下詔把他貶到和州去看守余闕廟。不到一年,危素便鬱悶而死。

這樣的例子不止危素一個。許多元朝降臣都是「始雖榮遇,終必摒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