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

1942年4月18日,日本本土包括東京在內遭到了歷史上的第二次空襲。

與幾年前的「人道遠征」不同,這次空襲的主角不是中國空軍,而是美國空軍,撒下去的也不再是傳單,而是實實在在的炸彈和燃燒彈。

當心理威懾變成死亡威懾,日本人的臉上已經有了灰白色——他們從何處而來,又往何處而去?

追查的結果,美國空軍採取了一種穿梭戰術,即先從太平洋上的航母起飛,到達日本上空後進行轟炸,接著在中國浙江衢州機場著陸,這樣就把飛行距離縮到了最短。

由於臨時變更了空襲時間,美軍飛機最後並沒有能在衢州機場降落,可是這個飛行基地仍然成了對方的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

衢州屬於第三戰區。4月下旬,中國統帥部得到情報,日本第十三軍即將對三戰區發起一次大規模進攻,於是急令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準備應戰。

軍中聖人

顧祝同,字墨三,江蘇漣水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六期。

北伐初期,黃埔學生就是再有能耐,也只有當小兵的份,指揮官主要由保定出身的老師們充任,而一眾教官中,又以顧祝同和劉峙表現最為突出,堪稱總教官何應欽身邊的「哼哈二將」。

在何應欽的心目中,顧祝同的位置本來是排在劉峙前面的,因為覺得顧祝同的性格沉穩一些,有大將風度,但他後來又改變了這一看法。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所謂過猶不及,太躁會被對手抓住漏洞,太穩亦容易錯過戰機。

生活中的劉峙看上去窩窩囊囊,到了戰場之上卻有著驚人的果敢和冷靜,即使在弱勢情況下,也敢於全力一擊,因此屢屢創造反敗為勝或以弱勝強的戰例。雖然他後來被人綁著打仗,但「常勝將軍」的確非浪得虛名。

與劉峙相比,顧祝同有時就顯得過於猶豫,乃至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指揮大兵團作戰總是差那麼一點爐火純青的味道。

不過,顧祝同還有另一樣超越他人的本事。

南京失守後,國內有兩個戰區雜牌雲集,一個是李宗仁的第五戰區,另一個就是顧祝同的第三戰區。

第三戰區的部隊,包括川軍、湘軍、東北軍,幾乎清一色的雜牌,原先只有上官雲相的部隊能沾到一點嫡系軍的邊。至於部屬同僚,除了韓德勤算江蘇同鄉,上官雲相是保定同學,其他人全是五湖四海湊一塊,過去跟顧祝同沒有多少關係或往來。

顧祝同是一個足以比肩李宗仁的「雜牌控」

李宗仁在抗戰中最為自得的事,除了取得台兒庄大捷外,就是攏得住雜牌。顧祝同比他還要強,顧祝同是「全控」,誰都拉得住,見面時,無論是誰,都要客客氣氣地稱他一聲「墨公」。

能夠如此,緣於顧祝同頗得士卒之心。

在那個武將縱橫的時代,會練兵的不乏其人,其中尤以馮玉祥為典型。老馮平時都跟當兵的穿一樣的灰布軍裝,就差跟大夥滾一個坑頭上了,但是士兵一旦遭到裁撤或受傷被迫離隊,則又棄之如敝屣,連衣服上都要用紅印打上一個斗大的「廢」字。不唯走的人傷心不已,留下的亦有兔死狐悲之感。

在顧祝同的部隊里,如果你因為這個原因退伍,甚至哪怕是年紀大後,厭倦了當兵打仗,他都會主動把你安置到他所辦的農場里去,到那裡養老送終。

當然,你可以選擇不去,不過即使這樣也不會空著手走,顧祝同會給些錢,讓你回家做點小買賣、小生意什麼的。

顧祝同不光辦農場,還辦學校,而這些都是為了他的退伍士卒,前者收容傷兵和老兵,後者幫助退伍官兵的子女入學。

對於戰死或受傷的官兵,顧祝同會給予比規定多得多的安家撫恤費,有短時間離開他的部下,回來後仍然既往不咎,能重用的照樣重用。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寬厚,是超常的寬厚,因為這不是以功利為出發點的。

吳起是戰國時的名將。《史記》上記載,士兵長了癰瘡,這位三軍主帥竟然能俯下身子幫他吸去瘡膿(「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偉大吧,可是人家士兵的母親知道後,卻大哭了起來。

這位母親很聰明,她明白,將軍給兒子吮膿不是白吮的,你得拿性命去回報啊。

對於顧祝同來說,那些退伍官兵已經不能再扛槍打仗了,似乎沒有理由對他們那麼好。

然而,這就叫真心。

他們幫過你,為你鞍前馬後,流過血,賣過命,所以你不能拋棄他們,得時常念著他們的好。

道理是道理,然而沒幾個人能做到,顧祝同遂有「軍中聖人」之名。

他在第三戰區,也如此統馭全軍。大家都看在眼裡,「廢」了的你都待他如此之厚,我們這些還能幹的,又豈會過薄?

另一方面,則是顧祝同肯放手,大事不糊塗,小事你們自個看著辦。

黃紹竑擔任浙江省主席,顧祝同對浙江的行政事務就從不插手,也絕不過問。東北軍的于學忠歸顧祝同指揮,但在作戰的細節方面,顧祝同從不胡亂干涉,雙方實際只有電台聯絡,遇到事情,向上打個報告即可。

既待你好,又不指手畫腳,這樣的領導的確難得,所以三戰區雖然實力不濟,但一眾雜牌都肯用命,這片江山也就一直撐持了下來。

總有一款適合你

5月15日,總部位於上海的日本第十三軍進入浙境,浙贛會戰掀開了蓋頭。

第十三軍跟武漢第十一軍不同,後者是戰略部隊,進攻是它的本分,而第十三軍的分內活主要還是就地警備。說句不客氣的,駐區境內的三戰區游擊部隊和新四軍就已經夠他們操心了,一般情況下騰不出更多力量用於進攻。

可是本土被炸這件事著實把日本人給刺激狠了。

不是兵不夠嗎?沒事,從別的地方抽。

「中國派遣軍」全面總動員,從「華北方面軍」,到武漢第十一軍,再到關外的關東軍,步兵、工兵、航空兵,能調的都調了過來。

上海第十三軍原來不過才六師三旅團,在得到增援後,一下子就得以在會戰中投入五個師團加一個步兵團,後者的兵力比旅團都要多,那陣勢真是浩浩蕩蕩、殺氣騰騰。

顧祝同沒有辦法不緊張。

當然得先制訂對應戰術,這個不需多想,信手拈來就是,因為武漢那邊類似的攻防已經快用濫了。

比如李宗仁的五戰區,要訣就是先退後追,而薛岳的九戰區則是從先退後追,進化到了「天爐戰法」——層層消耗,繼以決戰。

顧祝同選了「天爐戰法」,決戰地則設在衢州。然而,他心裡也很明白,這個時候戰術其實已居其次,關鍵是你有沒有精銳部隊與之相配合。

答案是:沒有。

三戰區什麼樣的部隊都有,就是缺乏精銳,地形上也基本無險可守,從上到下,找不到一點和日軍主力對拼的資本。

沒有第七十四軍,沒有第十軍,就算你讓薛岳來指揮,又能怎麼樣?

然而,顧祝同已無退路,也罷,該來的總是要來,小棒槌也得敲大鼓,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說是要消耗日軍,可是怎麼消耗呢?既無中西部那樣的高山做屏障,也無厲害一點的部隊去側擊。

想點別的辦法吧,比如就地取材。

顧祝同的部隊里雜牌多,但是雜牌多也有雜牌多的好處,裡面有的是西南少數民族的士兵,祖傳絕技就是製作竹籤,有毒的。

浙江的山,大多是丘陵,山雖不高,山裡的毛竹卻很多,生產竹籤絕不缺料。

再找過去,還有一種樹。樹木的枝幹上生有倒刺,如果你不小心惹了它,它可以像刀一樣扎在你身上不放,比荊棘還厲害。

竹籤、倒刺,全部收集起來埋在陣地前,鬼子不踩著便罷,踩著了一準讓你吃點皮肉之苦,如果運氣好的話,竹籤上的毒還會使皮膚潰爛,爽到連解藥都沒地兒找去。

這些「五毒教主」的招雖然也很帶勁,但還算不上是真正的消耗對方。

顧祝同弄來了大量地雷。

由於會戰前老百姓就已疏散或逃離,缺少了誤炸的顧慮,三戰區便可以在日軍前行的路上處處埋雷,光在浙江的金華、蘭溪一帶就埋了千枚之多,水裡、陸上,只要日軍可以碰到的地方,幾乎全有雷。

這可不是民間老百姓造的土地雷,正式名稱叫四號甲雷,威力很大,絕非背上撓痒痒的那種。

它的種類很多,有一踩上去就爆的,這款送給日軍官兵;有給予重壓才發作的,這款特別賞給車輛輜重。另外,你要手工,有繩拉的;追求時髦,還有電控的。

總之,什麼味道和檔次的都有,無論你喜好如何,官階怎樣,總有一款適合你。

小兵炸死炸傷的太多了,說了也沒意思,我們從上往下數。

第十三軍司令官澤田茂中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