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以勝利者的名義

在太平洋戰爭的初期,美國領頭,英、荷、中等二十多個國家先後對日宣戰,但幾乎沒有誰能阻止日軍的瘋狂勢頭。

1941年12月9日,日軍向菲律賓發動侵略,僅僅五個月後,菲律賓即全境失陷。叼著煙斗的麥克阿瑟急到要拿手槍自殺,然亦無法挽回局面。

美國的壞運氣似乎也傳染給了盟國。12月25日,駐香港的英軍宣布無條件投降,次年2月,駐印尼的荷蘭總督向日軍舉出了白旗。

轉眼之間,日軍似乎成了太平洋上的一隻無敵怪獸,到了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地步。

天爐戰法

在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中國統帥部有意識地將精銳部隊陸續部署到西南,以便在那裡牽制進攻香港的日軍,其中原屬第九戰區的第四軍和第七十四軍都被調到了兩廣地區。

你牽制我,我當然也得牽制你。在「中國派遣軍」的所有部隊中,武漢第十一軍地位非常特殊,它屬於跟中國的第七十四軍一樣的位置,即戰略軍,可經常性保持九個師團的兵力。

屯集這麼多人,還讓對手抽兵南援,當然是不能容忍的事情。1941年12月24日,武漢第十一軍向長沙發動侵略,從而拉開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帷幕。

這次侵略幾乎就是第二次長沙會戰的重複,除了侵略部隊縮小為三個師團外,其他從路線到戰術,都沒有什麼明顯變化。

因為在阿南看來,兩個月前的那次戰役,他打得非常成功,沒有必要再改來改去。你想想,一連擊潰對方包括第七十四軍在內的四個軍,要再說指揮有什麼問題,那就純粹是雞蛋裡挑骨頭了。

至於撤退時受到了一點損失,純屬意外。

阿南的成功,無疑就是他的對手的失敗。可是有時候失敗並不一定是壞事,相反,它還會讓人變得更加理智和成熟。

薛岳是個情緒起伏很大的人。仗打得好時,他往往眉飛色舞,且有求必應,有人找他辦事,刷刷兩筆就給批複了。但要是吃了敗仗,那你最好離他遠一點,對面站著的就是一凶神,發起火來,連桌上的電話機都會摔得粉碎。

等摔掉電話機,就連隔著電話罵人都不可能了,老虎仔無人可咬,這時候才會蹲在地上,一邊呼哧呼哧喘氣,一邊齜著牙想上次為什麼會弄個一嘴毛。

通過薛岳待人接物的表情,可以知道他究竟是勝是敗

第二次長沙會戰,報上都在宣傳「長沙大捷」,薛岳本人卻在南嶽會議上被蔣介石批得抬不起頭來,這讓他本來極強的自尊心很受挫傷,回去後就一個人抱著腦袋想問題。

第一次,光撤,到追擊時才討得了點便宜,第二次倒是想狠一些,但是卻把決戰地點給弄錯了,結果前面防線一崩潰就無法收拾。

假如有第三次,你該怎麼打?

我會把前面兩次的經驗教訓合為一體,前面誘它,並且逐次消耗其實力,等到它精疲力竭的時候,再選定地點進行決戰。

薛岳將之稱為「天爐戰法」。

要做太上老君,任你是孫猴子也好,牛魔王也罷,一旦進了八卦爐,就只有被熔被煉的份,最後乖乖變成爐內長生不老的仙丹。

剛剛划出道,阿南就來了,看來不煉他都不成了。

提前慶祝

讓阿南氣喘心跳的是,他的這次進攻過程遠比上次順利,連在正面擋路的部隊都很少,頂多不過是從旁邊放放冷槍,搞搞側擊而已。

強渡新牆河時,最大的困難不是來自對面的子彈,而是當天晚上下了大雨,看不清楚,有的官兵被周圍不時襲來的冷彈弄混了方向,不知不覺間就走迷了路。

沒費什麼周折,連炮彈都沒用多少,三個師團就全部渡過了新牆河。

阿南得出的結論是,第二次長沙會戰確實是把第九戰區的主力給打慘了,所以沒人敢擋道。而真實情況卻是,新牆河只是薛岳「天爐戰法」的第一誘擊地點,很快就要進入第二誘擊地點——汨羅江了。

果然,到了汨羅江,情形就大為不同。河對岸的火力開始猛烈起來,熊本第六師團的騎兵聯隊要打馬通過,當即被擊倒一大片。

這時外面傳來消息,香港已被侵佔,用不著第十一軍再策應了,而且當初從武漢出發時,就確定停止線為汨羅江,於是幕僚紛紛進入帳中,請示是否撤軍。

然而,阿南微笑著搖了搖頭:「不,繼續前進,直搗長沙。」

他分析道:「支那軍隊機動能力很差,抽出去的主力來不及回師,因此長沙目前的守備力量必然極其薄弱。在汨羅江遇到的困難,正好說明支那軍隊很著急,怕我們攻進他的長沙。我們要抓住這次天賜機遇,像佔領香港那樣,一舉佔領長沙!」

大小參謀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沒人吱聲。

「汝輩這樣膽小,如何能成就大事。」阿南收斂了笑容,「好吧,先發份電報給『中國派遣軍』司令部,請示一下再說。」

沒等南京的畑俊六回覆,阿南就收到一份情報:據空中偵察機觀察,汨羅江南岸的中國守軍正在向長沙退卻。

阿南一拍大腿,「我說怎麼著,他們頂不住了吧,不用等回覆,趕快追!」

1942年1月1日,名古屋師團一馬當先,從長沙東南的瀏陽河徒涉而過,並向長沙外圍的守軍陣地發起攻擊。

此時此刻,沒有人認為長沙會攻不下來,只是你想不想要的問題。

名古屋師團一心惦記的也不是想什麼辦法將對手擊垮,而是晚上怎樣在長沙城內慶祝元旦。聯隊長們已穿上嶄新的軍服,在軍營帳內頻頻舉杯,預先開始慶祝了。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長沙落手中。前線歡騰,後方也不甘寂寞,那些原本遲疑的參謀們都在一個勁地拍阿南的馬屁,說些「主帥夠神夠勇,原諒小的們當初見識短淺」之類的話。

阿南春風滿面,連連擺手,說:「沒關係,沒關係,我這人心裡特寬綽,決不會計較的。」

第十一軍參謀長木下勇覺得自己身為幕僚長,光嘴上拍拍已經不行了,當下他就組織起一批隨軍記者,坐著飛機到長沙上空去兜了一圈。

當然不能白兜風,回來得寫新聞報道,木下勇自己也弄了兩份電報,一份發給南京的「中國派遣軍」司令部,一份發給東京的日本統帥部,內容都是提前報捷:我們一隻腳已經踏進長沙了,哈哈。

能戰之軍

日軍的實際情形卻並不如阿南想像的那麼美妙,即使一線看似順利,也遮不住二三線的苦惱。

僅在新牆河以南,楊森的川軍就夜襲了日軍一個輜重兵聯隊,後者傷亡慘重,聯隊長當即斃命。

從新牆河到長沙,已經打了一個星期,而在這一個星期裡面,類似於楊森這樣的進攻方式層出不窮,大量的側擊、伏擊和襲擊,使得日軍的運輸補給線率先出現危機,並由此埋下了失敗的隱患。

按照薛岳的天爐戰法,他要用長沙來吸引住日軍,然後調集外圍的決戰兵團對其實施反包圍。

關鍵還是要先守住長沙,不能破了底,當然,這很難。

薛岳在戰場上身先士卒

侵佔長沙的三個師團,除了第四十師團為新編師團,可能稍遜一籌外,熊本第六師團、名古屋第三師團均為日本超一流或一流部隊,當初第七十四軍和第四軍在的時候都敗得狼狽不堪,如今不在了,到底誰削誰就更難說了。

勇氣很重要。薛岳以身作則,在名古屋師團兵臨城下時,他沒有照例南撤,而是將戰區長官部搬到了長沙市內的嶽麓山上。

最高指揮官離前線戰場如此之近,萬一有個閃失可如何了得?

薛岳說不妨,假如遇到這種情況,我的職務可由副司令長官羅卓英直接代理,以此類推,從集團軍總司令一直到下面的連長,誰要是陣亡,無須手續,副職或稍有一些資歷的可以馬上頂替。

除此之外,還得找一支能戰之軍固守長沙。

第七十四軍不在,第四軍也不在,長沙城裡能夠依靠的是第十軍,但這卻是一支沒有軍長的奇怪部隊。

第十軍的原軍長是李玉堂,他和李延年、李仙洲因均為山東人,且都是畢業於黃埔第一期的高級將官,故而被人稱為「山東三李」。

第十軍屬於戰略預備軍,由軍委會直接指揮,到第二次長沙會戰,才臨時劃撥給第九戰區。

第十軍當時風塵僕僕趕到長沙,打的卻是一個窩囊仗,成為被日軍先後擊垮的三個軍之一。

在隨後的南嶽會議上,蔣介石站在台上一個個追查責任,查到第十軍的時候,給了評語:指揮無能,作戰不力。

李玉堂其時就坐在下面,聽到之後臉都白了,其他第十軍的師長也緊張萬分。

幸運的是,楊森在追擊的過程中繳獲了一張日軍作戰地圖。蔣介石一看,在第十軍陣地前沿,竟然標示著三個半師團的番號。

按照通常經驗,中國的一個軍對付一個師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