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鐵甲奔流(一)

在攻佔武漢和廣州之後,日本政府以為中國總該投降了,可是事與願違。在展開政治誘降,並促使汪精衛叛離之後,又以為可使重慶政府分裂,軍隊全盤瓦解,誰知仍是春夢一場。

最讓日本政界感到吃驚的還是1939年8月21日,德蘇兩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一直都以為德國鬼子跟自己是一邊兒的,大家都是鬼子嘛,然而希特勒和斯大林出乎意料的幕後交易,等於是把日本給出賣了,日本上上下下無不嘩然變色。

既收拾不了中國戰事,又防不住德國的「背信棄義」,繼近衛內閣之後誕生的平沼內閣由此備受指責,被迫於8月27日宣布總辭職,由阿部信義重組內閣。

阿部上台時,國際局勢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

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企盼已久的歐戰終於爆發了,可惜它並沒有如預想中那樣給中國人帶來全面利好,由於英法無暇顧及東南亞利益,反而給了東瀛以更多的可乘之機。

阿部首相公然宣稱,要趁歐戰爆發之際,繼續向解決「中國事變」邁進。

當初日軍攻佔廣州,是為了掐斷中國沿海的外援路線,但猶如一根水管,你把這邊的口堵住,水必然還要尋找另外一個出口。取代廣州的,是南寧,那裡的外貿量激增,成為西南國際交通的主幹線。

其實那時中國有兩條對外路線,除了西南,還有西北,可是對西北路線,日本人卻奈何不得,當然主要是奈何不得蘇聯。

雙方不是沒有較量過。先是張鼓峰事件,朝鮮軍羅南第十九師團被打到只剩一個空殼,後是諾門罕事件,新編第二十三師團幾乎被整建制抹掉。

正如石原曾經預計的那樣,由於日軍在中國越陷越深,導致對蘇戰備薄弱,作戰時,對方人多、炮多、飛機坦克多,你拿什麼出來跟人家比?

兩次試圖把手伸進鍋里去撈煎餅,結果兩次都被燙出了泡,到第三次就再也不敢了,加上日本航空隊對蘭州的空襲連遭敗北,日本統帥部對西北路線索性採取了視而不見,當它沒有的態度。

還是捏軟柿子吧,這個相對容易。

諸葛的另一面

就像過去對待南京、徐州、武漢、廣州一樣,日本統帥部這次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南寧之上,他們甚至將即將開始的戰役確定為「中國事變的最後一戰」。

負責登陸並攻佔南寧的是廣島第五師團。這個師團雖然在台兒庄大捷中被挫了威風,但其戰鬥力仍居於日本部隊前列。在參加華南作戰前,廣島師團專門回國進行了補充,部隊缺額全部填滿,光步兵就達到一萬五千人,加上特種部隊,兵員超過兩萬。

登陸戰就是偷襲戰。為了封鎖機密,當裝載廣島師團的艦隻停泊於港口時,官兵都嚴禁登上甲板,只能從船艙的窗口看看外面的風景。

就算這樣,還是沒能保住機密,蔣介石已提前收到了日軍進犯的情報,並要求前線作出禦敵準備。

可是沒有人去準備。

廣西前線的最高指揮機構是桂林行營,然而行營主任白崇禧卻到重慶參加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去了。

主任不在,當然還有行營參謀長可以負責,然而這個參謀長也有事不在,所謂負總責的行營在關鍵時候成了一座空營。

行營下面,是戰區。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其實自己也得到了相關情報,但他一直都在等待行營命令。倒不完全是墨守成規,而是因為他人尚在廣東韶關,能指揮的也主要是粵軍,駐廣西的則多為桂軍,如果得不到行營指示,就算下命令都不一定指揮得動對方。

戰區下面,是集團軍。

守衛廣西海防的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夏威本已奉令調離,由「一?二八」淞滬會戰時的名將蔡廷鍇接任,但夏威對這一人事任命極其不滿,以為母奔喪為名,賭氣跑回老家去了。

上行下效,以桂軍為主體的第十六集團軍便對蔡廷鍇來了個集體抵制,使得蔡帥空有一身抗倭之能卻無從著力,遲遲不敢就職任事。

桂林行營層次複雜,僅從行營到各師司令部,就有五級,假如從團、營、連開始算,則有八級之多,導致信息溝通異常緩慢,基層部隊甚至都不知道日軍即將登陸的情報,大敵當前,還認為日軍的進犯只是慣常的騷擾,打幾槍就沒事了。

對此身為行營主任的白崇禧當然是有責任的。

在一般人眼裡,廣西新桂系的兩大首領,幾乎就是一對無可挑剔的君臣搭配:李宗仁寬宏大度,有劉備之風,白崇禧則精明能幹,「小諸葛」實至名歸。

小諸葛(左)和李宗仁這對舊

日君臣也有關係微妙的一面

不過我們應該知道,舞台上的鮮亮,從來代替不了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複雜及微妙,「皇叔」和「孔明」的關係也是如此。

在公開場合,無論是演講還是訓話,白崇禧開口閉口都是「我們總司令」(指李宗仁),不僅不會說半句對李宗仁不滿的話,而且給人印象向來是一個謙虛謹慎,甘居人後的「老忠臣」。

可是「小諸葛」其實並不甘於只是在主公背後搖搖鵝毛扇。「七七事變」後,李宗仁曾對白崇禧南京之行極為不滿,並不是說不同意他去,而是因為後者表現過於「自私」。

那時李宗仁本打算向蔣介石要一筆出桂抗戰的軍費,然而白崇禧在被許以副參謀總長的高位後,就把這事完全拋到了九霄雲外。更讓李宗仁感到格外尷尬的是,他這位「總司令」似乎一下子遭到遺忘,連第五戰區司令長官也還是後來自己爭取來的。

嘴裡甜言蜜語,關鍵時候卻拋棄「主公」,一個人去追求榮華富貴。這事讓李宗仁很是氣憤,私下裡當著別人的面說:難道我李某就不認識蔣介石?你白崇禧現在和蔣介石顯得那麼要好,我李某和蔣介石的關係也不見得就惡劣到哪裡去……

老猛仔那樣的直人快語,你永遠不要指望從「小諸葛」的嘴裡能夠聽到,但他不會說,卻會去做。

事實上,白崇禧在廣西期間,始終都想獨攬軍政大權,特別喜歡培植私人親信,而對李宗仁的老部下,則大多採取排斥或不予信任的態度。

「七七事變」前後,正值新桂系內部一個比較敏感的時期,忠於李宗仁的部分軍官密謀「擁李倒白」,白崇禧看到事不可為,要想立即取代李宗仁老大的位置已不現實,這才選取了和當年黃紹竑一樣的道路,索性遠離廣西,傍著蔣介石做中央高官去了。

到建立桂林行營時,情況又不一樣。白崇禧以副參謀總長兼桂林行營主任的身份重回廣西,李宗仁則遠在湖北前線,他的心又大了起來。

桂軍內部,從軍、師長到連、排長,幾乎都是白崇禧任南寧軍校校長時的學生,跟「小諸葛」沾不到一點歷史關係的,你就根本別想去做官。夏威敢大鬧情緒,說到底,也無非是倚仗了他是白崇禧最可靠的親信而已。

端著廣西這隻碗,白崇禧還想著別人的鍋。

廣州失守後,日軍第二十一軍由於兵力有限,所以未向廣東南路一些地區繼續擴展,而當地一時也無中央軍或粵軍駐紮,白崇禧便來了個搶先控制。

地盤大了,但是你的責任也大了。第四戰區的防線因此擴至上千公里,守備變得非常薄弱,且缺乏縱深防禦。

在一線部署中,南寧方向又偏弱。這是因為白崇禧在判斷上出現了錯誤,他認為日軍如果要竄犯廣西的話,必然會就近從廣州灣登陸。

11月15日,廣島師團突然登陸,不過登的不是廣州灣,而是欽州灣。

在欽州一線,第四戰區用於防守的,只是一個剛剛組建的新編師,無論武器還是訓練都很差,很快就呈潰散之勢。

日軍的成功登陸,讓蔣介石很是震驚。11月16日,他在重慶召見白崇禧,讓後者不必繼續參加五屆六中全會,而要立即返回桂林去指揮作戰。

白崇禧問:打仗,你信不信得過我?

當然信得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

那好,我的要求也很簡單。我必須以桂林行營主任的資格全權進行指揮,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不能插手,所有各軍必須直接聽從行營命令。

蔣介石立即表示同意。

先前情報得不到處理,說來說去,還是行營層次太複雜,反應過慢,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更是形同虛設,既然有和沒有都一樣,乾脆讓「鐵軍」軍長整別的活去吧。

11月19日,白崇禧從重慶飛至桂林,開始調兵遣將,組織和指揮桂南會戰。

除了第十六集團軍外,另外還有六個軍分別從外省向廣西集結。可是這時候「小諸葛」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他起初判斷,日軍登陸後,北上要奪取的是柳州,所以部隊均往柳州方向彙集。等到發現廣島師團是以南寧為進攻目標,再往南寧方向趕時,已經晚了。

11月24日,南寧失守。1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