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走後門

戶口問題終於解決了,可是29軍面臨著時時揭不開鍋的難題,南京那邊發下來的軍餉少得可憐,根本就不夠用。

蕭振瀛一打聽,明白了。

蔣介石給指標,那是純粹出於「制奉」的現實考慮,他對宋哲元及其29軍實際是暗中提防的。

過去蔣馮戰爭和中原大戰,宋哲元曾多次擔當急先鋒,蔣介石對此始終耿耿於懷。蕭振瀛首次進京時,他一直不願鬆口,這也是原因之一。

看來還是得再跑一趟南京,否則29軍的未來道路是難以走順的。

宣傳宋哲元的話如果出自蕭振瀛之口,聽在蔣介石耳朵里,只能起反效果,所以得由別人說。

蕭振瀛最初想到的人是國舅爺宋子文。

時任財政部部長的宋子文正是最當紅的時候,在蔣介石那裡很吃得開。如果能讓他在蔣介石那裡美言幾句,不愁好事不成。

可是這條門路好是好,卻進不去,甚至連宋子文的面都沒有辦法見著。

宋部長什麼人,當年的頂級「海龜」,不僅僅是喝過洋墨水那麼簡單,人家喝的還是美國哈佛的墨水,平時走路都是鼻孔朝天,一不高興,連蔣介石都不放在眼裡。

別人跟他一說蕭振瀛求見,他馬上問:蕭振瀛是誰?他留過英,去過美嗎?知道來是e去是go,點頭yes搖頭no嗎?

哦,都不知道,英語也不會說。那我怎麼跟他交流?不見!

蕭振瀛沒有辦法,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敲另一個顯貴的門——宋子文的姐夫、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

這一敲真的敲開了。

說起來,孔祥熙和西北軍還有那麼一點歷史淵源。早在馮玉祥尚未脫離直系的時候,孫中山為了策反他,就把孔祥熙派到了馮玉祥身邊。後來,馮玉祥加入「四兄弟」,孔祥熙和蔣介石又是親戚關係,兩人的往來自然比以前更加密切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這之前,並不說明孔祥熙對蕭振瀛一定留有什麼印象,雖然蕭振瀛上次來京,彼此又見過一面,但也早就不知拋到哪個九霄雲外去了,畢竟對於前者來說,每天找蔣介石的人不知凡幾,蕭振瀛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過客而已。

但是印象是可以加深的,尤其是當對方拎著厚禮上門的時候。

29軍窮得叮噹響,最缺的就是錢,然而正所謂「捨不得金彈子,打不住銀鳳凰」,為了把門路走通,蕭振瀛想方設法,又湊了錢,買了厚禮送給孔祥熙。

和閻錫山一樣,孔某人一向被外界封為山西大財主,經商很有才,私下也賺了很多銀子。照理,他這樣的人,對身外之物應該是抱很無所謂的態度的。

可你見過誰真正嫌錢多的?何況在民國筆記中,這位孔兄雖然會幾句洋涇浜的晉版特色英語,實質卻是大俗人一個,與他的小舅子相差不是一星半點。時人甚至認為這位自稱的孔子後裔頗似三國時的一個著名人物——那個同樣俗不可耐的劉表劉景升。

不過俗有俗的好處,因為跟俗人們打交道,正是蕭振瀛的特長。

一進門,蕭振瀛二話不說,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孔祥熙吃了一驚,連忙扶他起來。

蕭振瀛卻跪著不動。

我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團體和朋友才給你磕這個頭的。如果你不答應幫忙,我就永遠不會站起來。

自古道,男兒膝下有黃金,孔祥熙大受觸動:我試試看吧,你先起來說話。

兩人分賓主落座,蕭振瀛遞過話來:雖然我們老西北軍已落魄至此,但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孔先生今後會有用得著我們的地方。

這句話果然讓孔祥熙很受用。

他雖是中央大員,但畢竟是文臣,要想在蔣介石這個連襟面前提高身價,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和有實力的地方軍隊拉上關係。

不錯,如今的西北軍是今不如昔了,然而這就跟炒股一樣,原始股價格低,以後上漲的空間才大。同時,這個股票簡直就等於自己免費送上門來的,除了動動嘴,實際根本花不了什麼成本。退一萬步來講,即使以後真的漲不上去,變成了垃圾股,他孔某人也用不著急得跳腳。

孔祥熙用他那孔方兄一般的心思,撥了兩下算盤,覺得這筆買賣實在划算,非常值得一試。

然後他就跟蔣介石敲邊鼓去了,敲來敲去,無非讓蔣介石相信,這個宋哲元當年反蔣,實在是因為身處馮玉祥帳下,不得不為之的結果,其實他這個人的為人還是很不錯的,對你老人家也並沒有什麼惡意,當年還力爭過反蔣不如反閻呢。

從這時候開始,蔣介石對宋哲元的印象越來越好。

有了這個基礎,蕭振瀛便能再次獻計,上次是「制奉」,這次是「制晉」。

中原大戰後,被趕走的閻錫山到外面躲了一段時間,如今又回到了太原,這下輪到蔣介石犯愁了。

雖然老閻看上去已無多少再次造反的膽量,但你也別想輕易摸到他的窩裡面去。

山西不通車(路軌跟全國其他地方不同),不配合,不鳥你,像個刺蝟一樣,讓你無處下嘴。

蕭振瀛給蔣介石帶來了開心藥丸。

他第三次拜見蔣介石。一見面,也不再說什麼西北軍、29軍了,口口聲聲都是「咱們的部隊」。

有「咱們的部隊」在山西,准幫您看好那個不安分的閻老西。

蕭振瀛還表示,29軍有意找機會北上,從晉南開進晉東,對西北軍的「世仇」閻錫山負起監視的任務。

這帖葯正治蔣介石的心病,後者立刻轉憂為喜。

既然笑了,下面這個口就比較好開了。

29軍恨閻入骨,非常願意為您效忠,不過他們現在遇到了點小困難,缺乏經費。

這個容易。

蔣介石當即刷刷兩筆,撥特別費每月30萬,並承諾追加每月軍餉。

這趟回來,蕭振瀛一次就先帶回了兩個月的特別費:60萬!

隨銀子在一起的還有清單,就像現在的工資單一樣,給你詳細標明每月增加的各種軍餉收入,對此,那些苦慣了的原西北軍老兵都覺得非常稀奇,他們這才知道,原來當兵是可以拿這麼多工資的,而且可以拿全。

原先在西北軍的時候,基本就只能管個飽飯,每月只能發幾元錢「鞋襪費」,就連這也從來沒有發全過。

經過蕭振瀛的上下打點,這支寄人籬下的部隊也開始過上了像模像樣的生活。

可是,好日子總是不能長久。沒過多長時間,有人來趕他們了。

那個不招人待見的閻錫山擺起一張臭臉,對29軍下了逐客令。

當然,他如果公開這麼做,還是有些難度。因為早先山西省主席徐永昌臨時當家的時候,出於同室操戈之誼,已經答應29軍可以駐留了。現在反悔,感覺上會很沒面子。

不過這個難不倒老閻。他別的沒有,鬼點子還多的是,其中一個就叫做:借刀殺人。

很快29軍就接到蔣介石發來的電報,說是要把部隊調到江西戰場上去。

接到電報,29軍高層都炸了窩。

江西那是個大火坑啊。對地方部隊來說,跟發配充軍沒什麼兩樣。

可是不願意歸不願意,中央來的電令,看上去誰也沒轍。

編製給你,餉銀給你,你說不去打仗,難道想反叛不成?

但是29軍有一個蕭振瀛,他似乎什麼時候都有辦法。

南京政府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想起來要把我們從山西調走?不用問,肯定是閻老西出的餿主意。

你讓我們走,我們偏不走。

蕭振瀛不找蔣介石,他去找張學良。

做這種事,得有幫手。蕭振瀛的幫手,就是同為謀臣的秦德純。

秦德純到東北軍中四處放風,說閻錫山回太原後要坐大了,根本不把東北軍放在眼裡,而且他還記著中原大戰時東北軍從背後捅他一刀的一箭之仇,一不留神,沒準會如法炮製,從背後反過來也捅你們一下。

張學良本來對閻錫山回到太原就心存疑慮,聽到之後更是又驚又怕。

這時候蕭振瀛找上門來,並且毛遂自薦,說29軍願意幫東北軍監視閻錫山。

有人肯幫我們擋子彈,這種好事誰不願意。

少帥馬上點了頭。

這邊閻錫山為了「恭送」29軍出晉,專門派了代表過來,指定線路,沿途還安排各縣進行接待,什麼大魚大肉,甚至毛巾香皂都應有盡有,就準備打發這幫人儘快離開,越早越好,越遠越爽。

當著太原代表的面,蕭振瀛對29軍官兵訓話,讓他們吃了喝了拿了以後,千萬不能忘記「閻司令」的恩情,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亦不能淡忘其意」。

太原代表很滿意,走了。

第二天,29軍忽然殺了一個回馬槍,重又返回晉東。

此時,閻錫山卻還坐在家裡想美事呢,聽到消息,騰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