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德尚尼夫人的屍體被運回了她出生的布列塔尼的一個小鎮,安葬在一個教堂墓地里,就葬在他父親的身邊。

那個慈祥善良的子爵則退隱回鄉,又來到了他諾曼底的莊園。他沒有再結婚,而是始終在他身邊放著一張他鐘愛的妻子的畫像。他於1940年春去世,並沒有看到他的祖國受到侵略者的蹂躪。

喬·基爾弗勒神父繼續留在紐約,並在這裡定居。在紐約,他為下東區的貧兒、受到虐待的孤兒和棄兒建立了一座收容院和學校。他拒絕了教堂對他的所有提攜,始終都保持充當那些貧窮孩子的喬神父。自始至終,他的孤兒院和學校都能得到相當多的資助款,但是他從來沒有泄露過這些錢款是從哪兒來的。在20世紀50年代中,他安詳地離開了人世。在他生命中的最後3年,他待在長島海岸一個小鎮的一所老年牧師居住的養老院里。據照料他的修女說,他總愛裹著毯子坐在開闊的露天陽台上,向東遙望著大海,夢想著馬林加附近的一個小農場。

奧斯卡·哈默斯坦後來讓曼哈頓歌劇院敗在「大都會」的手裡,從而使「曼哈頓」不得不關門停業。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之間,他的孫子奧斯卡·哈默斯坦二世與里查德·羅傑斯合作創作了許多經典歌舞劇。

皮埃爾在紐約結束了他的學業。他畢業於常青藤聯合會大學,隨後加入了他們龐大的家族企業,輔助他的父親,成為企業的領導人。在二戰期間,父子倆將整個家族的姓氏改為米爾海姆,至今為止,這個名字仍為人們所熟知,並受到廣泛的尊重。

該家族企業在廣泛的社會問題中都表現出了博愛的精神,並以此而聞名。同時它還成立了一個重要的矯形研究所,並創立了許多慈善基金。

皮埃爾的父親於20年代初退休,回到康尼狄克州的一所宅第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在那裡他安度了他的晚年,陪伴他的是他的書籍、繪畫和他鐘愛的音樂。伺候他的是兩個老兵,他們在戰壕中作戰時臉部都受到嚴重創傷,從而被毀容。而自從在炮台公園的那天起,他就再也沒有戴過他的面具。皮埃爾結過一次婚,恰逢第一個美國人成功登陸月球的那一年壽終正寢。他的四個孩子還活在人世。

(全書完)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