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灰飛煙滅 第二十章

在餘下的這一段海上航程中,「貓兒」香農迅速抓緊時間,著手將全船人員組織好。除了那個他稱為「博士」的中年非洲人外,其餘都被他編成幾個小組,每組任務各不相同。

馬克·弗拉明克和庫爾特·塞姆勒動手敲掉那五隻綠色的「卡斯特羅爾」牌油桶的假桶底,打開油桶,取出了分藏在五隻桶內的100支自動槍和500隻彈匣。然後,他們將桶內剩下的潤滑油倒進幾個小罐,留待船上輪機使用。

在那六個非洲士兵的協助下,兩人解開綁在槍身上的膠布,仔細地擦凈油污。待到這100支槍全都擦得鋥亮時,六個非洲士兵也已學會如何使用這種性能優良的施邁塞爾型自動槍了,其熟練程度決不亞於他們在任何一次武器操作訓練中所能達到的水平。

他們接著打開了10隻裝著9毫米子彈的箱子,大家圍坐在甲板上把子彈上進彈匣。每隻彈匣的容量為30發,這樣10隻箱子內的15000發子彈正好全部裝在這500隻彈匣內,現在這些彈匣隨時都可使用了。然後,他們點出了80支槍放在一旁。與此同時,讓·巴普蒂斯特·朗加拉蒂正在一套一套地整理著從貨艙內搬出的大捆大捆的軍服。每套軍服包括兩件緊身汗衫、兩條短褲、兩雙襪子。一雙靴子、一條軍褲、一頂貝雷帽、一件軍用夾克、一條睡袋。軍服整理完畢後,捆好分別塞進每條睡袋裡,再在裡面放上一支內裹油布、外套塑料袋的自動槍和五隻裝滿子彈的彈匣,最後系好睡袋開口處,把它們堆放在一起。每隻睡袋裡,包括了一個未來士兵所需要的全部武器裝備。

20套軍服和20支槍及100隻彈匣被另放在一邊,這是準備留給突擊隊自身使用的。雖然突擊隊僅有11名成員,但餘下的武器裝備一旦需要,可以給船員們使用。朗加拉蒂曾在軍隊和監獄裡學會了一手針線活兒,現在他替突擊隊員們輪流縫改著軍服,使他們穿上後都能合身。

杜普里和甲板水手西帕內亞尼一起拆著幾隻裝彈藥用的木箱,把拆下來的木板拿到了那三台60馬力的約翰遜牌舷外發動機旁。想不到西帕內亞尼的木工手藝還頗為不錯,他和杜普里一起按照發動機的大小仔細地把木板釘成可以罩在發動機上的箱套,再在木板的縫隙處塞滿從隨身帶上船的床墊里拆下來的泡沫塑料。這麼一來,發動機的排氣聲可以通過水下排氣管消除,而機械噪音也可以被這種消音罩大大降低。

弗拉明克和杜普里完成各自的任務後,便開始擺弄起他們即將在戰鬥中使用的武器來。杜普里取出他那兩門追擊炮,練習如何熟練地使用炮上的瞄準裝置,他雖從未用過這種南斯拉夫製造的迫擊炮,但卻寬慰地發現這種炮構造簡單,操作方便。他還拿出了70發炮彈,逐一作了檢查,並在彈頭上裝好觸發引信。

然後他把這些已準備好的炮彈重新放回箱內,再把兩隻炮彈箱交疊在一起,裝進他用兩個月前在倫敦買來的軍用背包改製成的背袋裡。

弗拉明克正全神貫注地擺弄他的兩具火箭筒。實際上,由於重量關係,他只能帶上一具參加戰鬥;因為各人的武器裝備都得自己背負。此刻他正站在艏尖艙內,用火箭筒上的準星瞄著船尾高矗的旗杆頂端。他細心地調整著瞄準裝置,直到確信能在200米的距離上至多兩發便可摧毀目標為止。他已挑好帕特里克做他的副手,他倆過去曾井肩戰鬥過,彼此很熟悉,而且合作得很好。到時候,帕特里克除了要背10枚火箭彈外,還得再帶上自己的一支槍。弗拉明克本人也將帶上兩枚火箭彈,放在西帕內亞尼替他在腰帶兩側縫上的兩隻長口袋內。

香農認真地把全部輔助器材檢查了一遍。他看過鎂光照明彈後,向杜普里交代了戰鬥時應如何使用。接著發給四個僱傭兵每人一隻羅盤,並試用了一下霧笛和袖珍無線電步話機。

由於時間還充裕,於是他命令「托斯卡那號」逆風向大洋深處駛了兩天,來到一處經船上雷達探明方圓20英里內沒有其他船隻的海域。當船除兩舷稍微有些晃動基本已停穩時,每人都試射了一下各自手中的自動槍。白人士兵們過去都曾使用過至少半打各種不同型號的自動武器,與施邁塞爾型自動槍又相差無幾,所以現在用起這種槍來毫不費事。非洲士兵們則花了不少時間。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過去從未接觸過自動武器,僅僅使用過7.92毫米口徑的單發老式毛瑟槍或北約軍隊通用的那種7.62毫米口徑的半自動步槍。有個非洲士兵手中的自動槍射起來老是卡殼,香農乾脆抓過來扔到海里,給他重新換上一支。這些非洲士兵每人打完900發子彈後,總算完全適應了這種槍,還糾正了非洲士兵們射擊時常有的那種令人惱火的怪癖——閉著眼開火。

早先放在一邊留待後用的那五隻開了口的空油桶,現在一個接一個地被推下船尾,浮在海上成了靶子。無論白人黑人,大家都一起在百米開外,端槍瞄準這些靶子射擊著,直到把桶身打得凈是窟窿才歇下手。四隻油桶被子彈穿得滿是洞眼沉入大海,只剩下最後一隻油桶仍浮在海上,這是馬克·弗拉明克的射擊目標。他叉開兩腿,挺直身體,牢牢地站穩在後甲板上。等到油桶漂出約200米遠,他把火箭筒放上右肩,右眼瞄著目標,心裡判斷著船在波浪里的起伏度。待到有把握時,他扣動扳機,射擊了第一枚火箭彈。只見彈頭緊貼著油桶呼嘯而過,落在海里,炸起了一股高高的水柱。第二枚火箭正中油桶中央,只聽「哨」的一聲,彈頭穿透金屬桶身,爆炸時的巨響越過水麵,傳到他們的耳邊。炸開的油桶碎片散落進附近的海中,濺起朵朵浪花。觀望的人群齊聲喝彩。弗拉明克咧嘴笑著轉向香農,摘下戴著保護視力的眼鏡,擦了一把臉上的油污。

「貓兒,你說過你需要敲開一扇大門嗎?」

「不錯,那可是一扇結結實實的木頭大門。」

「我保證用手裡的這玩意兒,替你把它砸成碎片。」這個比利時人滿不在乎地答道。

由於剛才射擊時發出了響聲,因此香農命令「托斯卡那號」原地停泊一天,次日再起航。兩天後,香農第二次讓船停了下來。他們還在途中,就已把那三艘橡皮艇拖出船艙,充好氣後並排放在主甲板上。三艘艇都是灰黑色的,原先閃閃發光的橘黃色艇首和兩側船舷下的同樣顏色的廠標,都已塗上黑漆。

船停穩後,他們把三艘艇都放入海中試用了一遍。發動機裝上小艇後,如果不套消音罩,400碼外就會聽見響聲;然而一旦套上消音罩,再將發動機功率控制在四分之一以下,30碼外就幾乎聽不到聲響。不過,要是套著消音罩,把功率加大到二分之一,那麼不出20分鐘,機身便會超熱;但此時如果再將速度降低下去,則發動機還可以再工作10分鐘。香農自己駕駛著一艘橡皮艇在海上航行了兩小時。他反覆變換油門,摸索著該用多大的功率才能使小艇保持高速、低音。由於這種舷外發動機功率很大,他最終決定,行駛時只須將發動機保持在三分之一,功率便足夠了,並建議大家,在距登陸點至少還有200碼時,就減速到四分之一以下。

然後,他們在遠達4英里的距離上試用了一下步話機。儘管此時氣候很糟,空中沉雲翻滾,雷聲隆隆,步話機中干擾聲很大;但交談雙方如果吐字清楚,說話速度放慢,仍能聽清對方話音。香農同時還讓那九個非洲士兵駕著這種小艇,分別在白天和晚上,用各種速度進行航行,以使他們能適應。

接下來進行的九次夜間演練最為重要。有一次,香農帶著四個白人僱傭兵和六個非洲士兵,乘上一艘小艇向3英里外的海上駛去。此時「托斯卡那號」上燈光全閉,一片漆黑,僅在桅杆頂端亮著一盞小燈。小艇開出時,香農命令10個突擊隊員都用布務蒙上雙眼,抵達地方後,讓他們取下眼罩,給了他們10分鐘時間來適應一下觀察夜空和黑暗的大海。接著,他們降低速度,默不作聲地駛回標誌著「托斯卡那號」的那盞燈。香農坐在船尾,一手抓舵桿,一手握機柄,把發動機穩定在三分之一功率左右。在即將抵達「托斯卡那號」時,他把發動機降到了四分之一功率以下。此刻,他幾乎都能感覺出坐在他身前的士兵們的緊張程度。誰都知道,眼前的情景就是突襲時實際狀況的預演,到那時萬一失利,決不可能再有補救的餘地了。

回到甲板上後,卡爾·沃爾登伯格來到香農面前,兩人一起看著,水手們借著手電筒的燈光,用絞車把小艇提上船來。

「我剛才仔細聽了聽,發現你們在200米外幾乎全無聲響,除非他們的哨兵極其警覺,否則你們無論在哪裡登陸都準會成功。順便問一下,你們究竟打算到哪裡?如果還得駛上很遠,我還需要更多的海圖。」

「是該讓你們大家都知道底細了。」香農回答說,「今夜我就把全部方案扼要說明一下。」

直到黎明時分,全體船員(除了這時還沉睡在機艙里的輪機師外)、七個非洲人和四個白人僱傭兵一起,在船上客廳內靜聽著香農介紹他的全部行動計畫。他事先作好準備,架起了幻燈機,用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