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過蘇聯」 第五十三章 「階級祖國」

蘇聯我們好朋友,

無產專政,工農當主人,

幫助全世界弱小民族革命,

各帝國主義,領導狗國民黨,

還有「滿洲國」一齊來進攻;

工農青年起來反對進攻蘇聯。

五年計畫,

大大的成功,

六小時一日工,五天算一禮拜,

吃穿不犯愁,到處有俱樂部,

醫院和學校,不要你花錢,

工農青年武裝起來保護我們的祖國。

帝國主義者,

雖然發瘋狂,

有我們全世界工農群眾保護,

外有紅軍,英勇呱呱叫,

最後勝利,全世界大同,

工農青年武裝起來擁護我們的蘇聯。

有老人說,那時像這首《擁護蘇聯歌》的歌挺多,唱著這樣的歌,覺得蘇聯就像天堂似的。那時搞政治教育,有人張口閉口都是蘇聯,從游擊隊時期就有「蘇聯之友」,專門宣傳、介紹蘇聯。1軍獨立師是1933年「九一八」兩周年成立的,應該說這時就有了1軍,可正式成立卻是1934年的11月7日,因為這一天是蘇聯十月革命勝利17周年。那時特別重視、在意蘇聯,蘇聯是「階級祖國」呀!

「九一八」事變前,東北共產黨還沒有武裝,滿洲省委即提出「武裝擁護蘇聯」、「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北方會議後,更是將其視為東北黨和武裝的首要的第一等的任務。

1932年7月24日,《中共滿洲省委關於武裝保衛蘇聯、反對帝國主義進攻蘇聯的決議》中說:

「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絕對不是宣傳的口號,而是如何切實執行的中心任務,是滿洲黨工作日程的第一頁,是一切實際工作行動中心。

而四天前,滿洲省委代表在給中央的報告中說:

另一種錯誤的觀念,根本不了解帝國主義進攻蘇聯的危險,而希望蘇聯的紅軍打來與日本帝國主義作戰(這在支部同志有這種觀念)!

1936年(無月日),《關於珠、湯中心縣委及三、六軍聯席會議決議草案之說明》中,有這樣一個自然段:

在老趙的報告中,還有主張蘇聯出兵及與蘇聯關係問題,我感覺太不相(像)話,所以,我在草案上沒寫上去,可以口頭報告。

趙尚志、張壽篯、侯啟剛等人認為,七七事變不是大事變,日蘇大戰或世界大戰才是大事變。有人認為「這是十足的右傾機會主義的觀點,應該不調和的肅清出黨」,一年多後還被批評為「在北滿黨內散布著對蘇聯和平政策有害的思想觀點」。

1938年7月,林彪在延安抗大演講《論華北正規戰的基本教訓與游擊戰爭的發展條件》中說:

華北在形勢上是處在日寇對蘇作戰的側後的重要戰略地位,我們堅持華北的游擊戰爭,這對於以後日蘇戰爭爆發時也是有特殊意義的。

關於蘇聯對於中國革命、抗戰的作用、意義,關內關外的共產黨人的認識,在宏觀上應該說是一致的。但是,由於地理的原因,加上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被破壞,東北黨和抗聯由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直接領導,差異就出來了。在延安可以隨意談論「以後日蘇戰爭爆發」,沒人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在東北就成了問題,「應該不調和的肅清出黨」。

其實,這樣說的也不一定不那樣想——世上有些話,原本是只能爛在肚子里的。

七七事變爆發,固然使已經抗戰六年的東北共產黨人憤怒,同時也感到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了,戰鬥熱情益發高漲。「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事件」爆發後,抗聯官兵心頭振奮不已,小日本子作死,這下子算是活到頭了。又著急,蘇聯紅軍怎麼還沒打過來呀?

就像流亡東北的朝鮮愛國者,從「九一八」事變中也能看到希望一樣,如果日本再進攻蘇聯,日蘇戰爭爆發,那就更加國多力量大,大家一齊動手把日本鬼子滅了,這不是一種挺正常的心理嗎?

可在有的人的意識里,全世界無產階級首要的任務,就是「武裝保衛蘇聯」,使蘇聯不受到傷害,怎麼能希望日蘇開戰,把禍水引向「階級祖國」呀?

方未艾老人說,1934年他在海參崴列寧學院學習時,認識個姓王的南方人,「中東路事件」期間,曾為蘇聯紅軍搞過東北軍的情報。這個人說,作為黨員,他必須執行黨的指示;可作為中國人,他心裡實在不好受,甚至想自殺。

1934年初,由7軍前身饒河工農義勇隊改編的東北國民救國軍1旅特務營,在攻打虎林縣虎頭鎮時,營長金文亨和2連長朴英根負重傷。立即套上馬爬犁,越過冰雪覆蓋的烏蘇里江,將兩人送到對岸的伊曼城,請蘇聯醫生救治。

那時管越境去蘇聯叫「過蘇聯」,這是邊境居民「背背」背出來的語言。義勇軍抗戰失敗後,馬占山、李杜、王德林等人都「過蘇聯」了,然後轉道從新疆回國。對於這個除了自己的祖國外,應該是最熟悉的國度,他們在感情上可能格格不入,但他們知道蘇聯是日本的敵人。而從游擊隊到抗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過蘇聯」,則是奔「階級祖國」去的。

不知道出現在中國戰場上的蘇式飛機、大炮,是不是要錢的,而且還掌握在國民黨軍隊手裡,那也是支援了中國的抗戰。對於八路軍、新四軍,特別是近水樓台應該先得月的東北抗聯,蘇聯是否援助了什麼武器裝備?筆者看到的資料從無提及,採訪到的老人都說沒有。而從游擊隊始,凡是「過蘇聯」的武裝人員,越境後一律繳械,能回來的一般會發還武器。「諾門罕事件」後,還會配發幾枚日式手榴彈。抗聯退到蘇聯後,派回國內為蘇聯執行偵察任務的小部隊,還裝備了電台。這算是援助武器裝備了?

周保中、趙一曼、陳榮久、李延平等人,都是從蘇聯學習回來的。抗聯陸續派往蘇聯學習的官兵,無論畢業後被王明、康生派去了哪裡,蘇聯黨都為中國黨和軍隊培養了許多人才。而因地理關係受益最大的,是與「階級祖國」一江之隔的7軍。從軍長到士兵,重傷重病,就「過江東」。7軍人數不算多,倖存者在2路軍中卻是多的,這也是個因素。

蘇聯對抗聯的幫助、支援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應該說還是精神上。

一些老人說,抗聯打鬼子,那是打得過要打,打不過也要打,寧死不當亡國奴。但是,有了蘇聯就不一樣了。都是共產黨,信一個主義,蘇聯一定會幫助咱們,蘇聯又那麼強大,一定能打敗小日本。在支撐抗聯抗戰到底的理想、信念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山林隊和一些山林隊改編的隊伍,跟咱們的區別之一,就是不明白、看不到這一層,容易動搖。

王鈞老人說,1939年夏天后打的大仗、小仗,口號就是支援諾門罕。我們打訥河縣城,一個重要原因是車站上堆積許多軍用物資,都是運往諾門罕前線的。當時那邊戰事已經基本結束了,我們不知道。知不知道也得打呀!

抗聯每消滅一個鬼子,就少一個魔鬼進關,對蘇聯的意義也是一樣。——雖然關東軍最終並未北進蘇聯,而是將其精銳南下調往太平洋戰場了。

1931年11月14日,即「九一八」事變56天後,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聲明不干涉滿洲問題。

12月31日,李維諾夫向為就任外相正在歸國途中的日本駐法國大使芳澤提議,簽訂蘇日互不侵犯條約。

1932年10月14日,蘇聯允許日軍在中東路蘇聯管轄段進行軍運。

1935年3月14日,「滿洲國」在海參崴和伯力設立「領事館」。

3月23日,正式簽訂關於讓受中東鐵路協定,日偽以1.7億元的價格,獲得全長1700多公里的中東鐵路及其附屬財產。

一些老人說,那時我們上隊、沒上隊的,在鄉下種地、打仗,哪知道這些事呀,上級領導可能知道,起碼滿洲省委應該知道,可知道了又能怎麼樣?

對於李維諾夫那個主動示好的提議,日本把蘇聯晾了10個多月,才輕慢地予以拒絕。1937年初,蘇聯再次提出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又被日本冷冷地回絕了。而早在1933年末,關東軍即開始擬定《對蘇作戰綱領》,1938年又制定了《八號作戰計畫方案》。設想1943年對蘇開戰的計畫方案,分為甲、乙兩案。甲案是在東部東寧、虎林一線正面發起總攻,北部黑河一線正面同時採取攻勢,切斷西伯利亞鐵路,佔領蘇聯濱海地區。乙案則是東守西攻,以主力指向海拉爾一線正面,殲滅後貝加爾湖蘇軍主力,佔領貝加爾湖以東重要地區。1941年6月開始的「關東軍特別大演習」,就是旨在北進蘇聯的一次集結、預演。

東邊日本虎視眈眈,西邊德國蠢蠢欲動,蘇聯必須極力避免兩面作戰的窘境。「九一八」事變後,各國程度不同的都在調整對日、對華政策,蘇聯在遠東採取的是當時被稱做「和平外交」的退縮策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