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他們的名字叫「漢奸」 第三十五章 姜全我們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代行吉林省軍政大權的熙洽,就欣喜若狂地忙活起來了。

首先以副司令長官公署名義發出電文:「未喻:日軍侵佔東北,我軍應萬分容忍,幸勿端自我開,中日事件由外交解決。」同時派出少將參議安玉珍,去已被日軍佔領的長春聯繫投降。21日,日軍第2師團師團長多門二郎率日軍到達省城吉林,熙洽親去火車站迎接,口稱「老師」。26日,在日本人授意下,熙洽將原來的軍政兩個機關合二為一,改稱吉林省長官公署,自任長官。28日,發表聲明脫離與南京政府和張學良政權的關係,宣告吉林「獨立」。

30日,在天津靜園的溥儀,接到熙洽的一封信。熙洽在信中說他期待了20年的機會,今天終於到來了。請皇上勿失良機,立即到祖宗發祥地主持大計,在日本支持下,先據滿洲,再圖關內。只要皇上一到奉天,吉林即首先宣布復辟大清。

熙洽,姓愛新覺羅,1884年生於奉天省興京縣,為溥儀的遠支宗室。1911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多門當時任教官。之後,曾在保定軍官學校執教,任奉天講武堂教育長、東三省巡閱使署參謀處長、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軍事處長、吉林督軍署參謀長。這個念念不忘復辟清朝的復辟狂,是搞清朝復辟活動的宗社黨巨頭之一。他在吉林組織了一個「冷社」,網羅一幫清室的遺老遺少,吟詩唱和,抒發復辟的理想和對民國的仇恨。談起國家、社稷,他憤憤地道:我的國家早亡了!

「滿洲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內閣會議」,討論各部次長和重要司長的人事安排。清一色漢奸的各部總長們,心裡當然都有自己的一套人馬了。沒想到國務院總務廳長駒井德三首先亮出一個名單,全是日本人。會場死寂好一陣子,熙洽開腔了:「滿洲國」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聘請幾個日本人做顧問是可以的,安排這麼多人做官成何體統?新政府剛成立,軍部也沒和我們說過,這個人事安排方案是誰做出來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熙洽敢說話,一是自恃「建國」有功,日本人不會把他怎麼的;二是對自己沒當上總理大臣,只弄了個財政部總長兼吉林省長不滿;三是溥儀是「執政」,不是皇帝,如此還怎麼復辟大清朝呀?

駒井當然有備而來,況且這是第一次「內閣會議」,必須立下規矩,使這幫東西知道自己是些什麼貨色,是幹什麼的,從此服服帖帖的。

曾為日本在華浪人頭目的駒井,當即猛地站起來,聲色俱厲、「理直氣壯」地道:「滿洲國」是怎麼成立的?難道不是日本人用生命換來的嗎?日本在滿洲建設「王道樂土」,誠心誠意地希望「滿洲國」將來能夠富強康樂,這是必須有日本人的全力指導才能獲得的。日本政府派遣它的優秀官吏到「滿洲國」來,你們應該表示歡迎,而不能稍有敵視和懷疑。

又道:在成立新政府的時候,你們哪一個沒有伸手接過關東軍的「機密費」?把錢拿到手,有什麼資格出來搗亂?!

像訓狗似的被訓了一通,誰還敢說什麼?

有敢說的。

鄭孝胥,1860年生於福建省閩侯縣,清進士。曾任清朝駐日本公使館秘書,駐東京領事,神戶、大阪總領事,之後為廣西邊務督辦、湖南布政使、安徽按察使、廣東按察使。1907年辭官後從事實業和公共事業,辛亥革命後任商務印書館董事,依然留根辮子,門上插著黃龍小旗。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等,都曾屢次請其出山,一概拒絕,一心復辟清朝。1923年經帝師陳寶琛、庄士敦推薦,到得溥儀身邊,從此成為溥儀的知音和須臾離不開的拐棍。

憑藉對日本朝野的熟悉和感覺,鄭孝胥把復辟大清王朝的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1924年底,是他力主溥儀「避進」日本公使館,使溥儀從此走上不歸路。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鄭孝胥從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那兒摸到一種動向,即去日本訪問。所到之處,被視為中國宣統皇帝的代表,與許多大人物,如近衛文麿、宇垣一成、米內光正、南次郎等人,頻繁接觸,他的話題都離不開「復辟」。「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在天津與土肥原密談,再秘密潛往東北,都是鄭孝胥具體與日本人協商、操辦的。

有了鄭孝胥的這一切,在東北搶了頭功的熙洽,自然就當不上偽國務院的總理大臣了。

國務院各部總長是中國人,次長是日本人,所謂「小二管大王」。唯獨總務廳連裝模作樣也不要了,乾脆一步到位,廳長從來都是日本人,其舉足輕重也就不言自明。駒井沒把中國人放在眼裡,鄭孝胥這位「總理」也不在話下,而鄭孝胥對駒井也不買賬。久而久之,針尖、麥芒就對上了,駒井一來總務廳,鄭孝胥就拂袖而去,鬧得國務院連會議也開不成,後來鄭孝胥竟自閉門不出,不去上班了。1932年9月9日,更進一步,提出辭職不幹了。

9月15日,日本駐「滿洲國」大使,要和「滿洲國」總理簽訂《日滿議定書》,我就不信這工夫能把我這位總理大臣撤了。鄭孝胥肯定是這麼想的,他無疑是抓住了這當口的日本人的七寸。而在「滿洲國」的大小漢奸中,能走出這樣一著狠棋的,也算鳳毛麟角了。而他最終的那種結局,也就在這一刻註定了。

對日本人官吏,要完全相信,親愛和睦,同心同德,使他們的職能才幹得以發揮。

特別是各省的總務廳長,乃是諸卿最可信賴的人,因此,對他們要以赤誠相待,同心同德,輝煌地完成地方行政管理工作。

這是1935年2月19日《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在省長會議上的講話》中的文字。這時距鄭孝胥以辭職要挾關東軍已近兩年半了,離他被免職可是只有不到兩個半月了。

關東軍被鄭孝胥這著狠棋弄得手忙腳亂,派副參謀長岡村寧次來說服、解釋,竭力挽留。鄭孝胥咬定駒井武斷專行,堅決表示有駒井在總務廳,他就不能當這個「總理」,把這位後來的侵華日軍總司令官急得團團轉。最後還是答應簽署議定書後,駒井走人——「滿洲國」國務院第一任總務廳長,只幹了不到七個月就下台了。

滿洲國是一個獨立國家,日本人參加滿洲國當官吏,是為了幫助滿洲人,把新國家建設好。結果是,當滿洲國官吏的日本人,以大和民族的優越感,壓迫滿人,這是很不對的,這種現象,不應該繼續下去……

這本是日本政府的官樣文章,說說好聽而已,問題是鄭孝胥卻當真了。他與武藤信義簽訂的《日滿議定書》,開篇就是「日本國已經確認這一事實:滿洲國是一個根據居民意思而自由成立的獨立國家」。他認為日本人當官吏是出於援助的好意,駒井這些人攬權是違背日本政府的本意的,是這些人的錯誤。「滿洲國」不是日本的殖民地,只要趕走了駒井這些人,他們就可以獨立、自由了,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復辟大清朝了。

熙洽被駒井訓了一頓,憋氣又窩火,也只有憋著窩著。

眼瞅著溥儀「執政」一年多了,還沒有改帝制的跡象,熙洽按捺不住,唆使手下糾集前國會議員和滿族「遺民」幾百人,在「新京」一所小學內集會,請願實施帝制。會正開著,日本憲兵沖了進來,與會人員頓作鳥獸散。

終於聽到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盼來的卻是「滿洲帝國皇帝」,而不是大清皇帝。你關東軍不支持,日本政府不一定不支持,熙洽不服這個勁,也咽不下這口氣。不久,利用訪日機會,帶上大批珍貴文物,拜訪了幾位重要人物,都碰了軟釘子。倒是已經離職回國的本庄繁夠意思,「老戰友」了,直截了當地告訴他:「日本援助滿洲民族……謀求獨立自治,並不是援助滿清復辟。這一點尤應注意。」

一年後,熙洽升任宮內府大臣——官大了,權沒了,因為失寵了。

總讓人覺得腦後拖根辮子的鄭孝胥,下場更慘。

1935年5月,鄭孝胥在王道學院講演,借題發揮道:「滿洲國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就應讓它自己走走,不應總是處處不放手。」早已準備尋機下手的關東軍,待其回到家裡,就將其官邸包圍起來。鄭孝胥趕緊給南次郎打電話,算是免遭逮捕。11日,南次郎去偽皇宮勤民樓,向溥儀宣布「鄭孝胥總理倦勤思退」,「需要讓他養老」。

庄士敦這位溥儀的洋帝師,對鄭孝胥評價甚高,說他「是當代中國同代人最有學問和成就的一個」,「不看重高官厚祿,也不玩弄權術」,「不是一個政客」。

無論他是不是政客,都是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人。而不當民國的官,不要民國的錢,卻當了偽滿洲國的總理大臣,拿了60萬的「建國功勞金」(駒井所說的關東軍的「機密費」),不惜藉助侵略者之手實現復辟夢的人,又能算是一種什麼東西?

南次郎話畢10天後,張景惠取代鄭孝胥,出任偽國務院總理,直至「滿洲國」垮台。

張景惠,1872年生於遼寧省台安縣,年輕時賣過豆腐。這個中等個頭,沒有文化,好像只有一身蠻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