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華兒女 第二十八章 他們不會唱《國際歌》

土龍山暴動前,王奎一的學生從縣城給他捎來一封信,說日本子要來收繳地照了。王奎一把信給景振卿看,景振卿立即集合三百多人去找謝文東,於是土龍山暴動爆發了。

王奎一是土龍山來才河人,知識分子,人稱「王老先生」,名流、大戶。土龍山暴動,投筆從戎,帶領當地農民保衛家園。白家溝戰鬥打死飯塚等人後,日軍攻打太平鎮,王奎一戰死。家人聞訊,妻子和兒子也拿起槍,投身暴動隊伍,後來都在戰場上犧牲了。

一窩子上隊,一門忠烈。

土龍山暴動的首倡人、重要領袖之一的景振卿,1880年生於長春,遷居依蘭土龍山清茶館,兄弟中排行老二,人稱「景二爺」,為人豪爽、性情耿直,講義氣。有七十多垧地,為當地大戶,清茶館甲長。5月1日攻打湖南營,敵人火力很猛,部隊被壓制在一片開闊地上,不進則死,後退亦亡。在小山丘後指揮戰鬥的景振卿,一躍而起,大呼沖啊,身先士卒發起衝擊,中彈身亡。

前面寫過的九里六激戰,是景振卿的兒子景龍潭帶一個中隊打的,身負重傷仍指揮戰鬥。據說後來也在戰鬥中犧牲了。

筆者家鄉本溪縣清河城,有個有名的「黃家大戶」。主人黃拱宸1899年出生,其父因在王府中伺奉王爺有功,王爺將其在清河城小甸子、成記一帶的土地,全都賞賜給他,從此黃家富甲一方。黃拱宸奉天中學畢業,不願在奉天經營客棧,回鄉栽培果樹、養蜂,優哉游哉,廣交各界。本溪、興京兩縣提起「黃大爺」來,幾乎無人不曉。

「九一八」事變後,鄧鐵梅鳳城舉義,黃拱宸參加鄧部義勇軍,被任命為13路軍少將左參贊。黃拱宸出錢出槍,以其聲望,號召、組織各界人士和農民參加義勇軍,收編山林隊。

1933年3月,黃拱宸帶幾個人到興京縣西廂小堡收編「雙虎隊」,正值奉天靖安軍在這一帶「討伐」,躲避不及被捕,並將黃拱宸攜帶的13路軍印信和自衛軍空白臂章搜去。

家人探監,告訴他正在花錢託人營救。他說不用了,這樣的歸宿挺好。把俺贖出去,日本子成天監視著,那種亡國奴的日子俺活不了。

「沒當過一天亡國奴」的李向山的老鄉李德恆,是桓仁中學校長、桓仁縣抗日救國會會長。他的許多學生參加了遼寧民眾自衛軍和抗聯1軍,他領導救國會為1軍募捐,購買糧食、衣服、彈藥,派人送上山去。

六十多年後,李德恆的已過八旬的女兒、女婿,和許多八十歲左右的老人,告訴筆者,李德恆是1936年9月被捕的,在瀋陽關押半年後被害。那天晚上抓了好多人,救國會的骨幹幾乎一網打盡。李德恆他們知道日本子要抓人,那天晚上都沒在家,怕嚇著家裡人,說開會,到學校去等著。逃跑的沒幾個。他們覺得那樣會讓日本子看低了中國人,他們要讓日本子看看中國人的骨氣。這些人大都是教師,瞅著弱不禁風,那時教師可都是體面、有身份的人呀。臨押去瀋陽時再看,眼鏡沒了的,鼻青臉腫的,一瘸一拐的,沒模樣了。可一個個都昂著頭,上汽車前還喊口號,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推翻『滿洲國』」。

這是一群文弱的男人,也是「寧肯掉頭,不肯低頭」的真正的男人、強者。

像李德恆、黃拱宸、景振卿、王奎一這樣的中國人,東北各地都有,在有義勇軍、抗聯活動的地區更多。

與黃有們不同的是,王奎一們都不是共產黨員。

蓋文華,1894年生人,山東省福山縣人(又有說是河北省人),北平商業專科學校畢業,在大連、安東、上海等地從事銀行、錢莊業。目睹國家衰弱,列強橫行,憂國憂民,尋求救國救民道路,加入國民黨。「九一八」事變,他痛心疾首,將妻子兒女送到大連岳父家,在敦化、蛟河、安圖等縣串聯愛國人士,準備組織反日武裝。王德林的老3營起兵抗戰,他認為這是一支很有希望的隊伍,遂投身救國軍,被任命為上校參議。

蓋文華才華出眾,機敏幹練,善於交際,有比較豐富的地下鬥爭經驗。1932年2月救國軍攻打敦化縣城,守敵火力很強,正僵持不下,城內突然槍聲大作。原來是蓋文華事先帶人潛入城內,策動偽軍陣前倒戈,在日軍背後打響了。內外夾攻,很快拿下敦化城。

3月中旬,蓋文華在吉林市被捕。據說,在日本憲兵隊,鬼子動用了所有的刑具,也未撬開他的嘴巴。又派漢奸勸誘,許以高官。蓋文華冷笑道:餘一生致力於中華之富強,凡違反三民主義者,皆余之仇敵,凡侵略中國者,亦余之仇敵,余必竭力殲滅之!

30日,蓋文華和十幾個烈士的鮮血,染紅了江城雪。

作為國民黨員,蓋文華是反對共產黨的。到救國軍後,在力主抗戰的同時,也不忘反共。新中國成立後,有關他的文字,幾乎只有反共的一面。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筆者對他沒有任何好印象。

據國民黨政府統計,中國抗戰時期犧牲而入忠烈祠者,共有270餘人,其中東北為60餘人。

苗可秀和蓋文華,都是國民黨員。東北淪陷,民族危亡,他們首先表現的是中國人的屬性,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赤子之心。即便像蓋文華這種抗日又反共的人,那種為民族大義獻身的精神,不也值得後人學習、懷念和敬仰嗎?

在桓仁縣採訪,不時聽到關於「老於太太」的故事。有人說她是抗聯,有人說她不是抗聯,無論是不是抗聯,都說她打鬼子。

「九一八」事變前,老於太太就是鬍子。有人說她長得漂亮,被鬍子搶上山當了壓寨夫人,鬍子頭叫官軍打死了,她就成了鬍子頭。有人說她是為了逃婚,自己上山當鬍子的。鬍子忌諱女人,認為隊中有女人不吉利,而她特別能幹,比男人都「颯」(爽快、利索、果斷),又有一手好槍法,沒她不行,就當了鬍子頭,叫「大姑娘隊」。

而據老於太太的大孫子于海金說,他的爺爺叫於德榮,寬甸縣八河川人,老家山東,三十多歲時在寬甸張半子溝被日本人打死。爺爺怎麼當的鬍子,怎麼跟奶奶結婚的,他不清楚。

關於老於太太是抗聯的版本,說是紅軍到桓仁後收編鬍子,「大姑娘隊」也被收編了。有人說編為一個支隊,有人說編為游擊大隊,老於太太是支隊長(大隊長),有委任狀,上面蓋著楊靖宇的官印,老於太太也有官印。程斌投降後,楊司令帶紅軍走了,老於太太還打了半年,抗不住了,下山投降前把委任狀和官印燒了。還有人說是放個罐子里埋起來了。「文化大革命」中,老於太太挨批鬥,說她是鬍子頭,想起這個罐子,上山去找,沒找到。

非抗聯的版本,說你拿不出是抗聯的證據,那不就是鬍子嗎?

筆者請教縣黨史辦的同志,他們說我們知道的也就這些,多少年了,查無實據,都是民間傳說,但她打鬼子是真的。

一雙裹了又放開的半大腳,兩支匣子槍,5個兒子都是在她的背上長大的。出沒山林,打家劫舍,襲擊日偽軍。趕上敵人「討伐」,這山那山,這縣那縣,沒白沒黑地到處跑,桓仁、寬甸、興京的山林里,到處都留下了那雙半大腳的足跡。孩子餓了,腦袋從她腋窩下拱過來吃奶,或者把奶子撩到肩頭上,吃得更舒服。據說她的奶子特別長,民間叫「布袋奶子」。有人說那不是天生的,就是那樣奶孩子奶長的。奶孩子也不妨礙指揮、打仗,喊著叫著,趴著跑著,左右開弓,孩子也不把槍炮聲當回事了,照樣吃奶、睡覺。不過,打完仗了,背上的孩子一點兒動靜也沒有,母親就趕緊解下來,看看是不是打死了。待到下山投降前兩年,3個大點兒的兒子都拿起了馬槍、手槍。

據說,在遼東山區的山林隊中,最多時近百人的「大姑娘隊」,女人是最多的。平時在老於太太身邊的幾個人,都是年輕力壯、武藝高強的女兵,丈夫死後更是如此。老於太太留下5個兒子,小產的,夭折的,不知有幾個。那年代女人生孩子叫「過鬼門關」,更不用說她們這種境況、生涯了。死人不說,懷孕、生孩子又怎麼行軍、打仗呀?那時沒有避孕藥具,她們就吃了一種什麼草藥,絕經了,每月再也不「來事」了,這輩子也不能做母親了。

1軍是1938年秋後陸續撤離本溪地區的,老於太太應該是年底,或者1939年初下山投降的,之後就住在桓仁縣普樂堡,直到去世。

1998年3月28日,我在於海金家採訪,中午去路對面的小賣店買煙。開賣店的老人叫王志祥,七十四歲,他說老於太太下山時他見到了。是從大荒溝下來的,日本子領著偽警察押回來的,押到孟家店的院子里。就剩十幾個人了,頭髮老長,披散到肩上,分不清男女。臉、手和胳膊腿,露肉的地方都是鍋鐵色。棉衣颳得像爛羊皮襖似的,袖子、褲腳絲絲縷縷的,不少人沒穿鞋,用破布、麻袋片包著腳。大雪隆冬,那時但凡有點兒辦法,也不會下山投降的。老於太太背著老五,臉上看不出表情,那眼色刀子似的,昂著頭,挺剛強。

張翔,年三十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