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華兒女 第二十七章 血祭黑土地

毫無疑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全是叫日本鬼子的侵略者。

最早出現在戰場上的偽軍,是洮遼鎮守使張海鵬的仍穿著東北軍服裝的烏合之眾,戰場是哈爾葛江橋,上陣即被打得狼狽不堪。到了還是日軍不惜代價,傷亡慘重,又從朝鮮調來援軍,才過了嫩江。

賣國賣祖當漢奸,張海鵬和熙洽之流算是搶了頭功。東邊道鎮守使於芷山,則靜觀形勢變化,認準張學良不會出關了,就對義勇軍動手了。而像王之佑、佟衡、程志遠等人,事變後曾經抗戰,或兵敗後變節,或見大勢已去附逆,偽軍數量越來越多。

1933年6月13日,關東軍參謀長小磯國昭中將《在中央治安維持會第一次委員會上委員長的致詞》中,說:「滿洲國治安工作是大業中的基礎性大業,絕非單以關東軍之力所能做到。特別是內外各種形勢不允許關東軍永遠地只埋頭於治安工作。」

小磯國昭的這番話,說的當然不只是軍事「討伐」,更不是這時就要把這項大任交由偽軍去干,卻也為三年後的東邊道「獨立大討伐」安下了伏筆。

前面說過,在日本人眼裡,這時的偽軍即便是不可靠的,也不能不用。偽滿十四年,1933年春偽軍達到最高峰,為15萬人,日軍則不足5萬。日本就那麼大,人口就那麼多,無論結局如何,這步棋遲早是要走的。

到了1936年,日軍覺得差不多了。一是5年過去了,被老百姓稱做「大部隊」的偽軍,誰的「良心大大的好(壞)」,多少有點兒譜了;二是實行「精兵」策略,削砍不可靠的部隊和老弱病殘,同時提高待遇,認為偽軍總體戰力已有所提高;三是有實踐為證,從1932年以來,僅東邊道地區偽軍就進行了7次較大規模的「討伐」,效果不錯。而且,距1937年7月7日只有年把光景了,關東軍這時還只埋頭於東北的治安工作,再「進入」華北豈不是更要手忙腳亂了?

且聽偽軍政部最高顧問佐佐木到一,在11月24日東邊道北部治安工作會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是怎樣評述這次東邊道「獨立大討伐」的:

此次所以單純以滿軍獨自力量肅清這一地區,是因為要檢驗滿軍以現有機構——有顧問以下日本人交織在內的現有機構的討伐肅清能力究竟如何,完全是試驗性質。軍正在注視著其成果。

現在皇軍仍在各處流著鮮血,並且為了治安工作用去了極大的力量,犧牲之大有目共睹。如能把這種費力之事委之於滿洲國各機關,由其承擔,皇軍便可以減輕負擔而從事其本來任務。凡是理解皇軍使命並承擔著滿洲建國事業的人對於此種機會的到來,是時刻都在熱烈地盼望著的。

同年4月,關東軍制定了一個「3年治安肅正計畫」,即從1936年4月以後的三年內,「治標」、「治本」和「思想工作」三位一體,分期分批逐個地去消滅抗日武裝——歷時半年之久的東邊道「獨立大討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的,也是實施「3年治安肅正計畫」的首次「大討伐」。

這次所謂「沒有皇軍一兵一卒參加的」「獨立大討伐」,由偽第1軍管區司令於琛徵上將為總司令,佐佐木到一少將為「討伐指導部長」,幾位大佐高參也是少不了的。這當然使「獨立」二字打了折扣,可若果真清一色「獨立」起來,那還叫「滿洲國」嗎?

「獨立大討伐」從10月1日開始,第1、第2、第3、第5軍管區偽軍,另有偽靖安軍、偽憲兵,總兵力約2.7萬人,並有當地日偽軍配合,重點目標是王鳳閣的民眾自衛軍和抗聯部隊——王德泰、宋鐵岩、曹國安都是在此期間犧牲的。

王鳳閣,字阿亭,1895年生於通化,父親是教師,家境比較富裕。中學畢業後從軍,為軍官,不久離職回鄉,「九一八」事變後揭竿抗戰。

這是一支200多人的隊伍,成員主要為伐木工人,骨幹多為中小學教師,號稱「遼東民眾義勇軍」,公推王鳳閣為司令。

拉起隊伍後的第一仗,是攻打柳河縣城。一路上不斷有人馬加入,一舉攻入城內,搗毀了偽縣公署和日本駐柳河領事分館,打開監獄,放出政治犯。又乘勝向偽東邊道保安司令部駐地山城鎮進軍,在下水道子大敗偽軍。關東軍和於芷山趕緊調派日偽軍馳援,並派飛機轟炸柳河,義勇軍損失很大。

1932年6月,正是剷頭遍地的時候,新上任的偽東邊道保安司令田德勝,率一團偽軍去金川縣孤山子「討伐」王鳳閣。花紅樹綠,牛哞羊咩,到處都是揮鋤扶犁的庄稼人。走到鹿尾林子,突然一聲槍響,「庄稼人」手裡的犁鋤就變成了刀槍,漫山遍野衝殺過來。「春耕圖」忽作「殺敵卷」,先頭一個營還未緩過神來,就被繳械。後邊的敵人逃回金川縣城,當夜又撤往朝陽鎮,偽縣長也跟著跑了,義勇軍第二天佔領縣城。

唐聚五的遼寧民眾自衛軍成立後,委任王鳳閣為所屬19路軍司令,之後又任命王鳳閣為第3方面軍中將總指揮,統轄海龍、柳河、金川、輝南等縣近萬人的自衛軍。

8月25日,王鳳閣率19路軍主力攻打海龍縣城。海龍城工事強固,守軍眾多,自衛軍沒有重武器,傷亡很大,王鳳閣改為圍困。圍城50餘天,守軍彈盡糧絕,靠飛機空投彈藥,乘黑夜出城搶割莊稼。

唐聚五和其餘方面軍、路軍的首領大都進關了,王鳳閣不走。

首戰打下柳河縣城,王鳳閣即利用縣裡的電台,向全國發出通電:「鳳閣生於斯土,不甘坐視國家之淪亡,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義,號召同胞,共伸義憤,爰組織義勇軍……此後拼擲頭顱,犧牲一切,此頭可斷,此志不移。」

在東北義勇軍中,堅持抗戰之久,且規模、影響之大,如王鳳閣者,少之又少。

以王鳳閣的才華、膽識,投筆從戎,在奉軍中搏個好前程,應該問題不大,這位下級軍官卻選擇了棄戈還鄉。有人分析認為,他是厭惡軍閥混戰,不忍骨肉相殘。而當「九一八」這個悲慘的時日降臨了,他就執戈奮起,拼擲頭顱,犧牲一切,包括妻兒。

前面說了,馮治剛拉隊伍報字「文武隊」,就是叫個「鬍子隊」,以他的身份,湯原人也不會把他和他的隊伍當成鬍子。王鳳閣也一樣。像他這種家庭出身的人,又有別於那種有錢的土財主,在那個年代是頗受人尊敬的,更不用說他的隊伍各級骨幹許多都是被稱為「先生」的教師了——誰會把「先生」與鬍子聯繫在一起呀?

可直到1935年6月,《中共南滿特委的報告》,仍然稱王鳳閣為「國民黨鬍子頭」。

1934年12月29日,《楊司令關於軍事及幹部等問題給省委的報告》(特委代寫)中,說:「反革命的國民黨及鬍子頭對我們的仇視是更加厲害,對下層弟兄欺騙的方法和其手段更是巧妙的。如馬旅以『軍長』名目來欺騙弟兄,不願意長時間與我們聯合活動。王鳳閣等對我們更進一步外交,並更進一步的進行武斷宣傳來欺騙抗日軍,以企圖阻止抗日軍與我們的接近。」

王鳳閣對共產黨從一開始就存在誤會、偏見,應是不無可能的。前面寫過幾筆的9路軍司令包景華,對共產黨那樣寬容,海龍縣委仍然要求在其隊伍中「號召每個士兵起來,質問長官,要馬上布置把國民黨分子驅逐出去,把反動長官槍斃」,王鳳閣多少也應有所耳聞、了解。問題還在於兩支隊伍都在東邊道的地盤上活動,碟子碰碗,碗碰碟子,矛盾、衝突也就難免了。

1935年夏,1軍1師6團去輯安收大煙稅,一個連被王鳳閣的自衛軍繳械,連長、指導員和兩個排長被槍殺。之後,1師路經輯安鬧頭溝時,又被自衛軍襲擊。

官兵怒不可遏,楊靖宇給大家出個題目:對王鳳閣的隊伍應該怎麼辦?是打掉呢,還是聯合起來一道抗日?

小隊伍好辦,彼此實力差不多就難了,動起手來兩敗俱傷,聯合起來誰聽誰的?在北滿,除了日偽,沒有哪支力量能與強大的3軍抗衡。吉東的吳義成,或者放不下救國軍代總司令的架子,或者對共產黨的成見難以消除,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直至1937年過界去蘇聯,也未與抗聯聯合。王鳳閣最終也未與1軍聯合,又與吳義成有所不同。1934年5月,被日偽稱做「東邊道的反滿抗日匪巨頭王鳳閣」,主動率衛隊來到六道江附近的黑瞎子溝與楊靖宇會見,達成協議,合作抗日。之後,雖有衝突、摩擦,但是大敵當前,東邊道地區最具實力的這兩支抗日隊伍,總體合作趨勢始終未變。

日偽當局曾這樣評述:「過去同人民革命軍水火不容,屢屢交鋒的南滿政治匪的核心匪首王鳳閣,也參加了這一抗日人民戰線運動,表明態度,願與第一軍合作,實行聯合作戰。」

自衛軍的根據地,設在臨江、通化、輯安3縣交界處的大羅圈溝、果松川、鬧頭溝一帶。這裡屬長白山脈南麓,老嶺山脈橫亘其間,地勢險峻無須多言,而且物產豐富,可謂得天獨厚。為堅持長期抗戰,王鳳閣苦心經營,選擇地形構築山寨、暗堡、地道上百處,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