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楊靖宇揮戈南滿 第十一章 西征

本溪縣草河掌鄉湯溝,是筆者家鄉著名的旅遊療養地。這裡是遼東大山裡誰也數不清的溝溝岔岔中的一條,東西走向,北側陡峭的山腳下是條清亮的河流。上個世紀80年代末,彷彿一夜間,隔河沿岸矗起一幢幢色狀各異的多層建築,從溝口一路向溝里排列開去。中段河上拱起一座水泥橋,把遊人接引到山下的「楊靖宇紀念館」。橋下不遠處,河邊一塊可容坐十幾個人的大青石上,嵌著三個銅鑄大字「將軍石」。

決定1師西征的會議,就是在「將軍石」上議定的。

1936年5月中旬,在梨樹甸子將「大尾巴隊」一個加強營幾乎全殲後,楊靖宇率軍部和1師來到湯溝。那時的湯溝,一條通往溝外的路,車道溝里長著車軲轆菜,只有幾戶人家,其中包括筆者的奶奶的娘家。一汪四季噴涌的天然溫泉,引來些洗湯治病的人。如今這裡每天車流不斷,在那沿河樓里住一夜要幾十上百元,甚至更多。當年來人就在那幾戶人家裡住,南北大炕住不下就打地鋪,沒帶吃食還管吃,大子飯、咸蘿蔔疙瘩隨便造,有錢臨走給兩個,沒錢再來還一樣。抗聯來了也一樣。鬍子來了就得弄點兒「好嚼裹兒」了,把人家惹翻了可受不了。

這應該是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空氣中瀰漫著野花的香氣,發情的野雞在林子里咕咕鳴叫。剛打了大勝仗,官兵都很高興,在熱乎乎的有股硫黃味兒的溫泉里搓洗著,嬉笑打鬧著。然後,楊靖宇召集師以上幹部,坐在那塊大青石上,邊曬太陽邊開會,研究西征問題。

1934年3月,上海中央局領導被捕叛變,連同江蘇省委遭到嚴重破壞。此前,滿洲省委一直是與上海中央局聯絡,這下關係斷了。同年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長征,與中央的關係就徹底斷了,從此即由在莫斯科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直接領導。問題是這種領導、聯繫時斷時續,遠離中蘇邊境的南滿1軍,更是鞭長難及。1936年1月滿洲省委被撤銷,這唯一的上級也沒了,1軍就像沒娘的孩子般成了一支孤軍。

其實,這時抗聯各軍的處境大同小異。只是1軍距關內更近,這打通與黨中央和關內紅軍聯繫的任務,就歷史地落在了1軍頭上。

作為西征先鋒,1師還有為後續部隊開闢通道,到遼西、熱河探路、打前站的任務,以便1軍主力能夠迅速地在長城內外開闢游擊區、根據地。

由1師開始的悲壯的西征,總導演應該是在莫斯科的王明。

6月下旬,在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岩、1師師長兼政委程斌、參謀長李敏煥率領下,西征部隊從本溪縣鋪石河出發。兵力為師司令部20多人,保衛連70多人,少年營150多人,3團150多人,裝備除個人所攜長短槍外,有4挺機槍、1門平射炮和2具擲彈筒。大體的行軍路線,是避開敵人兵力雄厚的奉天、鞍山一線,從遼陽、岫岩、營口等地迂迴西進,過遼河,直插山海關,或經熱河進關。

由山林隊「佔東洋」帶路,兵分兩路向安奉鐵路逼近。在草河口打了一仗,又向北轉進,最終從連山關與下馬塘之間越過安奉鐵路。再翻越本溪與遼陽間的摩天嶺,進入遼陽境內。一路不時與敵遭遇、作戰,1師並不戀戰,有時也出擊一下,見好就收,打了就走,晝伏夜行,在山嶺間迂迴西進。

7月初進入遼陽縣境,原打算橫穿遼陽,徑直西進。敵人似乎有所覺察,開始圍追,並出動飛機偵察。1師即掉頭南下,從遼陽、本溪、鳳城三縣交界的崇山峻岭間進至岫岩,以期擺脫敵人,同時經營口西進。敵人緊追不捨,從奉天、遼陽、海城等地調集大批日偽軍,乘火車或汽車追擊、迂迴、包圍,欲乘機吃掉1師。

這時,敵人已經開始在這些地區集家並村,組織自衛團(當地人稱之為「棒子隊」)。更糟糕的是當地人不了解抗聯,以為是鬍子來了,或者跑散,或者群起攻擊。少年營進個村子,想弄點兒吃的,敲門,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手持一桿長矛,瘋子似的衝出來,一下子刺在一個士兵的胸膛上。為了吃頓飽飯,就得強攻硬打,付出生命的代價,甚至冒著被圍殲的危險。

3團11連連長馬廣福在「回憶材料」中說:

到了遼南地區,前方敵人封鎖很嚴,層層包圍,這裡又沒有群眾基礎,不少群眾被敵人利用,手執木棒,村村站崗放哨,見到我們就吹號,敵人越聚越多,交通便利,很快就會把我們包圍。

決定放棄西征並開始回撤,應在7月8日前後。此時,部隊已減員一半左右。應該說,程斌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也算適時。再走下去,只能全軍覆沒。

為了減小目標,便於行動,將部隊分作三路。程斌、李敏煥率師部和保衛連,3團政治部主任茨蘇率3團,這兩路基本是沿原路返回。少年營在營長王德才率領下,在鳳城縣弟兄山被敵包圍。分散突圍後,王德才率2連部分官兵北撤。1連被敵追擊,連長張泉山帶人向南去了,最遠處曾達庄河縣的龍潭溝,再北返。到處都是敵人和「棒子隊」,只能夜間摸黑行動,躲不了就打,沒吃的就嚼啃半熟的高粱穗和青包米。到海城縣的唐望山附近打了一仗,越過公路就被敵人追上,張泉山帶領大家搶上一個砬子山堅守。從天剛亮打到第二天凌晨,彈盡糧絕,只剩張泉山和小曹,還有個6號戰士。敵人吵嚷著要抓活的,3個人縱身跳下30多米高的山澗,後被在當地活動的唐聚五餘部救起。

西征倖存的1師官兵,是陸陸續續歸來的。

當時為3團2連2排3班3號戰士的王忠山,近三十年後回憶說:

在開全軍會的這天,才見金參謀長領回12個人,多數是原少年營的排長和傳令兵,每人除了有1顆手槍外,另外只帶回三四顆馬槍,損失相當嚴重。在會上,楊靖宇下令,把金參謀長綁起來,並質問他:「你們回來頂什麼,100來人弄哪去了!」當即還槍斃了2個,聽說他們有叛變行為。後來就不知道金參謀長下落了。

發現1師東返,敵人即行尾追堵截。

7月15日,程斌、李敏煥率領的一路,重返遼陽與本溪兩縣交界的摩天嶺。這嶺山勢陡峭,峰插雲端,故曰「摩天」,算得筆者家鄉一名山勝境。山路曲折迴環,多是陡壁深岩,嶺頂一道豁口,可通車騎。1師師部和保安連晝伏夜行,到達這裡時天已大亮。過了豁口,就在叫對面炕的地方吃點兒東西,隱蔽休息,準備晚上越過安奉鐵路,繼續東返。

摩天嶺東15公里的連山關鎮,駐有日本守備隊一個大隊,是安奉鐵路上的一個重要據點。這天上午,2中隊長今田大尉率所屬中隊堵截1師,一路搜尋來到摩天嶺,已是下午兩點來鍾。大熱的天,算上今田共是49個鬼子,另有一個朝鮮人翻譯官,個個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也餓了。走到對面炕山樑下林子邊一塊稍平點的草地上,今田哇啦一聲「米西」,鬼子們就把槍架好,取下掛在腰間的豬腰子飯盒,坐下狼吞虎咽起來。

連山關守備隊豢養軍犬的狗圈有20多間,今田這小子這天如果牽上一條軍犬,可能就沒有筆者的這些文字了,或者這場戰鬥就是另一種形式、模樣了。

據說,鬼子剛出現在嶺下,就被嶺上高處的瞭望哨發現了,林子里的鼾聲就停了。這是片雜樹林子,高大的柞樹、椴樹、楸樹遮天蔽日,矮小的灌木密密麻麻,特別是林子邊的榛柴棵子,連只兔子也難得擠過去,以至於每個倒斃的鬼子,都難得是第一個被擊中物。

作為指揮機構,師部的實兵戰鬥力自然有限,這保安連卻是1師的精華。保安連的任務是保衛師部,兼作防奸肅反,官兵政治可靠,軍事過硬,每人兩大件,一支三八大蓋,一支匣子槍,有的還有支擼子。西征一路,到處被追打,露宿風餐,有時連弄野菜的工夫都沒有,這窩囊氣受的呀。自看到來送死的今田中隊第一眼,趴在林子里的官兵眼裡就噴火冒煙。枝葉遮擋,有些看不大清,最近處距敵也就30來米。而在50米內,一支匣子槍就是一挺小機關槍。

第一聲槍響,今田就栽倒了。鬼子愣了,東張西望的工夫,林子里的彈雨像捲起股颶風,枝葉紛飛,震耳欲聾,15公里外的連山關鎮都聽到了炒豆般的槍聲。還在愣神的,扔了飯盒去抓槍的,鬼子紛紛倒地。山坳里無風,硝煙久久不散,今田中隊的「武士」橫七豎八,綠葉青草濺著污血。

一個鬼子,一個翻譯官,只跑掉兩個。那個鬼子負了重傷,幾天後也死了。

時稱「摩天嶺大捷」。

1軍兩次西征,摩天嶺大捷是唯一的亮點。大捷後,立即招來敵人更加瘋狂的圍追堵截,1師傷亡慘重。

11月上旬,即1師西征失利後三個多月,在本溪縣紅土甸子紅通溝的一個山坡上,楊靖宇召集1師、3師領導開會,決定將組建才半年的3師改成騎兵,再次西征。計畫乘遼河封凍之機,用騎兵向北再轉西,快速突破鐵嶺、法庫一線,越遼河一直衝向熱河奔關內。

半個月後,在師長王仁齋、政委周建華、參謀長楊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