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奮起 第六章 慘烈東滿

延邊雖然是滿洲的一部分,但他有種種特別的條件:一、日帝國主義直接統治的勢力比中國統治勢力強大。二、在日領所屬之民會和分甲的二層支配之下。三、韓人住戶的數量比中日人住戶的總和多三倍以上。四、一切經濟在日本金融機關支配之下。五、社會主義的影響比別處廣大深入,反面三民主義之影響的廣大,也可說在東省首屈一指。六、不白文化的韓民有土地所有權等等。

以上是1930年6月1日《朴××給省委的報告》中開篇的一個自然段。

如今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於吉林省東部,當年則是東南部。所謂東滿,即是指延邊地區。這裡是長白山腹地,山高林密,地勢險峻,東鄰蘇聯,北接吉東的牡丹江(今屬黑龍江)地區,西為吉林市(「延吉」即古城吉林的延長之意),南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日俄戰爭後,日本侵略勢力開始進入東滿,並不斷擴張,設領事館,駐紮軍警,享有「治外法權」,工廠礦山大都由日資經營,土地也多由日本人收買,儼然國中之國,其統治僅次於被稱為「關東州」的大連地區。歷史上,東滿是朝鮮人最早過界闖關東討生活的地區。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後,難民大量湧入。1919年朝鮮「三一」運動後,大批革命者流亡東滿,這裡就成了朝鮮愛國志士反日活動的中心。用日本人的話講,是「間島的朝鮮人可以說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幾乎無人不受到共產主義思想影響,這種說法並不過分」。

1933年10月,在一篇署名「華西里」的文章《滿洲事變與滿洲的中國共產黨》中,這樣評說東滿黨:

本區內我黨組織最強,在全滿洲占第一位。我黨曾領導一九三一年三二年農民秋天分糧的鬥爭。黨員有一千二百人,團員有一千一百人。有廣大的群眾組織。但是,黨的組織也好,群眾組織也好,95%是韓國同志。

這時,東北共有黨員2100人。

前面說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各地共產黨人的反日運動,是以朝鮮(族)人為主體的。而東滿地區因為「有種種特別的條件」,就有了佔全東北一半還多的黨員,其反日鬥爭也就越發得突出、熱烈而又火暴。

只是道路太曲折,情景也就太慘烈。

在東北的共產主義運動和抗日戰爭中,東滿共產黨人創造了許多個第一,其中之一是1930年6月東滿各縣就都建立了縣委。

同年5月,先是和龍縣立一校學生走上街頭,散發傳單,反對日本殖民地教育,反對國民黨黨化教育。接著,其他學校和農民也遊行示威,到農村沒收地主的糧食分給窮人,焚燒地主和高利貸者的契約賬據,並在藥水洞建立了東北第一個蘇維埃政權。5月30日,為紀念「五卅」運動5周年,東滿各地舉行暴動,僅延吉縣就有數萬農民參加。人們到日本領事館前遊行示威,湧入地主莊園開倉奪糧,炸毀天(老頭溝)圖(們)鐵路橋,破壞龍井發電廠,焚毀日本警察署、東洋拓植會社和一些走狗機關,並處死了一些走狗。

這種鬥爭方式,固然使敵人受到打擊,但代價也大。東滿黨認為,應該在全東北組織暴動,以使延邊不再孤軍作戰,同時配合關內的革命戰爭和武裝保衛蘇聯。在條件允許時,即便在山谷里也要組建蘇維埃政權。

這年秋天,在立三路線影響下,延(吉)和(龍)中心縣委再次號召農民舉行暴動,在天圖路組織工人罷工。憤怒的群眾燒毀地主莊園,甚至殺滅走狗全家。壓迫是雙重的,反抗是雙倍的,日寇和奉系軍閥的鎮壓也是雙倍的血腥。剛成立的紅色政權被摧毀,或者名存實亡,被殺被捕達1000多人,有700多人被日寇押解到朝鮮漢城(今韓國首爾),關在西大門監獄,其中大都是黨團員,東滿黨的力量損失過半。

「九一八」事變後,東滿黨組建了東北第一支赤色游擊隊,同時建立起東北的第一批蘇維埃政權。

1932年11月20日,延吉縣王隅溝區蘇維埃政府成立,下設十餘個村蘇維埃政府。其他各縣的蘇維埃政權,或多或少也都陸續誕生了。

這時的蘇維埃政權,是個什麼樣子?

在農民運動上,不僅跳過目前的過渡階段沒收一切地主階級土地,並且根據小資產階級反動的「社會主義」空想,實行「共同生活」「共同勞動」,「組織集體農莊」,組織共同的「勞力隊」。高喊世所未聞的口號:「農民八小時工作」「婦女六小時」「青年六小時」,反對中農,分糧分地的鬥爭,連中農貧農的糧食和土地也分配了。以「防谷」為口實,禁止農民商品買賣的自由,以至沒收農民的糧食。

這是1933年6月9日《中共汪清縣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的決議》中的一段——當然是在接受「1·26」指示信、開始批判「北方會議」後,完全用一種相反的目光描述的文字。

在接受中央路線以前(今年五六月以前)那時有蘇維埃,汪清有嘎呀河蘇維埃,大小汪清蘇維埃,延吉有灣灣溝、八道溝蘇維埃,琿春有荒溝、煙囪砬子蘇維埃。那時所謂赤區與白區對立之下,對於白區的民眾關係極壞,在中國人眼目中的蘇維埃是老高麗的政府,是反對中國人的。白區的特別是中國群眾,深恐共產黨來殺人放火,對於蘇維埃沒有一點兒好感和了解,有「蘇維埃大哥」的稱呼。而接受中央路線之後,惡影響有很大的轉變。在群眾方面,特別是中國人與山林隊等,喊稱「新共產黨來了!」「中央蘇維埃派人來了!」「共產黨不好(指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同志派(指中央路線)」「新路線是我們早已說過的,他們不幹」,在游擊區的民眾免除了不知道多少痛苦和恐怖,黨的正確路線受了廣泛群眾的擁護。以前中人及「白區」群眾不敢來游擊區的。但是現在很多,並時有參觀團來(如灣灣溝)被逼搬到城市的,均多數搬回,以前被兩重恐怖(日本子與共產黨)的白區,特別是中人群眾,得到了新生的道路。

以上是同年10月25日《中共東滿黨團特委工作報告》中的文字。

打土豪,分田地。當時認為地主分兩種,一種是公開投降的,一種是假裝愛國,利用反日招牌進行投降活動,反正沒好東西。地主打倒了,腿腳快的跑城裡去了,富農也跑了,一些中農也跟著跑了。像延吉縣王隅溝,原有3000多居民,一下子跑散了一多半。誰愛跑就跑,這下子成窮人的天下了,正好建設蘇維埃。

立即實現社會主義,廢除私有財產。土地、房屋、牲畜、糧食以及鋤頭、鐮刀、犁耙等等,統統歸公共所有。很快的,連鍋碗瓢盆也都拿走了,有了集體食堂大鍋飯,家裡用不著這些東西了。集體吃飯,集體勞動,集體農莊——有人去過蘇聯,親眼見過蘇聯的集體農莊,一切都學蘇聯的樣兒。更多的人是從文件和馬列著作中看到的,那也不妨礙學習蘇聯,走社會主義道路。

只是普通百姓實在搞不懂這「蘇維埃」是怎麼回事兒。在朝語中,「蘇維埃」與「速射炮」諧音,去參加區蘇維埃選舉的嘎呀河代表,就認為這回開會能發幾門速射炮,回來打日本子。漢族人不了解「蘇維埃」,叫「蘇維埃大哥」,朝鮮(族)人也認為「蘇維埃」是個人,說「叫『蘇維埃』的大官要來,咱拿什麼『好嚼裹兒』待客呀」?

當時有宣傳材料,「什麼叫蘇維埃」,「什麼叫高爾赫子(朝語「集體農莊」——筆者)」,「什麼叫哥穆那(朝語「公社」——筆者)」,通篇外來語、新名詞。有的蘇維埃幹部講得口乾舌燥,把自己也弄得稀里糊塗。

之前,特別是每年的紅五月,從滿洲省委到各級黨組織的一個重要口號,是要求8小時工作制。這回建立了蘇維埃,立即實行,婦女、青年還是6小時。問題不僅在於節氣不等人,太陽照屁股了還在睡懶覺,更在於職業革命者越來越多,而且給予鼓勵、提倡,認為這是形勢大好的標誌。一些年輕人就不參加勞動,而是這村去那村地「革命」,還騎著打土豪打來的馬,那情景比今天駕私家車出遊還瀟洒、浪漫。那些8小時、6小時勞動的人,自然就有意見了:「蘇維埃成立以後還是以前勞苦的人勞苦。」

在把許多勤勞樸實的農民變成了遊手好閒的二流子的同時,這個只憑一腔熱情和理想而創建的烏托邦就破產了。

成立蘇維埃後,紅地盤、紅區之外的就是白地盤、白區,白區和白區的人就被視為「走狗屯」、「走狗」,來紅區就是「偵探」,紅區內禁止商品交易,更不準與白區通商。眼見著土地荒蕪,白吃飯的人越來越多,就有人躲到深山老林里開荒種地去了,還有到白區去投親靠友的,反正就是為不餓肚子活個命。開頭是被視為「背叛」、「投降」的,後來就默認了,再後來就允許經商、通商了。過去有商人經過紅區,貨物一律沒收,這回改為收稅。號召、鼓勵農民打黃皮子、狍子、野雞,採集木耳、藥材等山貨,到白區出售。

最根本的還是打破大鍋飯,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

下面是1933年8月20日《中共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