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冇鞋挽屐走」 3、珠三角的機遇

「我不知道將來的工資能否足夠支撐起日常開支,更不知道將來的日子能否有足夠好的心態去面對成為房奴蟻族或者蜂族亂七八糟的境況。假若生存的意念將升職、加薪、遇上伯樂等等願望和誘惑通通扼殺掉,我想我會逃到二線城市去。」廣東商學院廣告專業大四學生葉素筠說。

新華網記者凌廣志說,2009年1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複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就是珠三角的「尚方寶劍」。而嗅覺靈敏的內資和港資銀行,也已在珠三角的二線城市拉開戰線,貼身火拚。

外面已然風生水起,而你還在廣深「城中村」的小黑屋裡,裹足不前嗎?

儘管中國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尚未達到真正的「逆城市化」,但是,一線城市的生活工作壓力已經讓生活其中的人紛紛有「出走」的意願,也有一些人實行了「撤離」。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在《一線城市「蟻族」開始逃離》的文章中所說,網上調查顯示,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國一線城市工作的白領,59%有離開打算,另有11%已展開離開行動。對一些人而言,逃離北上廣是解脫或創造機會。

2010年5月Job88招聘網站上發布的2010年深圳人才吸引力調查報告中,接近83%的受訪者不滿意自己在深圳的發展現狀,60%的受訪者未知是否會呆在深圳繼續發展。

《南方都市報》關於《二線城市搶走深圳人才》的文章中提到:化工公司HR經理冷望東表示,「以往的傾斜只是人才來了會流走,現在的狀態是人們直接選擇二線城市作為就業生活的地方。」而白領芳子的諧趣說法也正是現在大城市白領的心理寫照,「大城市裡職場人定義白領二字不同以往,以前隨便混混都是個白領,現在如果不是牛氣轟轟的,學歷高,收入高,有房有車,誰敢說自己是白領,只敢說工資『白領』!」曾有網站調查顯示,目前僅有不到20%的職場人認為辦公室員工是白領,他們都認為白領應該是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而不是供不起房、買不起車的「窮光蛋」。職場人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在職業發展上有更長遠的考慮成為他們「出走」深圳的主要原因。

當初前赴後繼來到深圳的大學生們正是看到了深圳的年輕、開放和較高的福利待遇,而隨著深圳的房價居高不下,各類生活成本的不斷攀升,大城市浮躁氣氛讓人形成的攀比心理,「白忙族」收入支出比低,不得不一有機會就另謀高就。

房價過高、交通擁堵、生活壓力巨大漸漸掩蓋了深圳原本的光芒。調查報告中,月支出3000-5000元的受訪者高達40%,所以60%受訪者對未來3-5年繼續留在深圳發展持不確定態度,甚至有13%的人選擇不會繼續留在深圳。只有25%的受訪者願意推薦自己的親戚朋友來深發展。

HR冷望東說,「為了謀取企業的利益最大化,赤裸裸的職場生存法則就是優勝劣汰,公司肯定是用強調物質激勵配合嚴苛管理的。相比之下,二線城市的企業氛圍更溫柔,更有人情味,歸屬感也更強。而一些人剛來深打拚,不僅得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而且經常要面臨職業瓶頸和被隨時淘汰的危險,這種狀況,對自己的前途都充滿未知,怎麼會推薦朋友過來一起打拚。那麼,人才的吸引力又會進一步降低了。」

2009年10月,萬寶盛華對全球將近71000家企業,包括中國大陸地區4317家企業開展了僱傭前景調查,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地區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就業前景繼續向好,其中重慶、西安、青島、武漢、蘇州等城市的僱傭前景超過北京、廣州和上海,預示著二線城市將為求職者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

在珠三角,除了廣州、深圳不乏具備實力、發展後勁的二線城市。可以說,這些城市的居住條件更好、生活成本也低、工作競爭壓力相比較輕,而且城市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比較大,更加宜居宜業。

2010年8月26日,和深圳共同度過30歲生日的,還有珠海經濟特區。面對珠海30年來的發展,珠海市委書記甘霖說,「可以用兩個『翻天覆地』和三個『歷史性貢獻』來概括。兩個『翻天覆地』,指的是珠海從一個落後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GDP增長了210倍,年均增長20.3%;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均GDP突破了1萬美元,居民生活質量居珠三角城市前列,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同時,珠海選擇在而立之年轉變發展方式,通過錯位發展填補經濟結構的缺陷,推動「上天入海」的項目,從而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上天」即建立珠海航空產業園區。自2006年,珠海舉辦第一節國際航空航天展覽後,已逐漸建成亞洲最大規模的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和國內最大的飛行員培訓基地,與航空產業相關的航空電池、電子等產業發展迅速,在珠海與香港機場合作管理珠海機場之後,珠海發展「臨空經濟」具有了良好的基礎,使珠海具有發展航空產業必備了得天獨厚的資源。

產業園計畫通過5到10年的努力,使航空產業成為珠海經濟的重要支柱,形成一個體系完整的產業集群。(《中國證券網》)

「入海」即打造珠江口西岸未來的新引擎:高欄港區。高欄港經濟區包括中海油、中船在內的港區在建、籌建的重大產業項目現已有15個。其中,在建的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LNG接收站、寶塔石化、成城瀝青、宏昌電子項目等,總投資為245億元,預計建成後年產值可達683億元。另外,10個正在籌建的項目,包括中船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中海油南海天然氣陸上終端、中海油天然氣發電、珠海電廠5號6號機組等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1050億元,預計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324億元。這意味著,一個在廣東乃至在全國都排得上號的新興裝備製造基地正在加速崛起。

珠海高欄港經濟區管委會主任盧曉鳳認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珠海要加快建設「三區一基地」,這一區一基地就是高欄港工業區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這就意味著高欄港在2020年前的10年,將面臨高發展要求。圍繞高欄港區的建設,珠海臨港產業帶也會相應延伸到斗門等地,這將有助珠海形成重要的現金製造業基地。

珠海的錯位發展理念,不僅體現產業選擇上,還體現在產業區域布局等諸多方面。除了「上天入海」,珠海還有一句口號就是「東軟西硬」,其具體內容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服務業和高品質生活服務產業;經濟基礎較弱但發展空間大的西部地區,則側重發展加工和製造業,「上天入海」等大項目,大都集中在這一地區。這樣布局,既有利於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又可以使不同區域集中培育幾個特色產業,增強競爭優勢。(《經濟日報》)

在深圳的發展進入穩定期,並且面臨著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的困境可能帶來的產業空心時,珠海正在迎頭趕上。

作為珠海第一大島、與澳門三島隔河相望的橫琴島在2009年6月正式被納入珠海經濟特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橫琴島將逐步建設成「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促進珠江口西岸產業升級的新平台。

據《南方日報》2010年5月報道,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介紹,橫琴開發建設總投資達700多億元,現5大重點項目已陸續啟動: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總投資超過60億元,於200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10周年之際正式奠基;作為珠海經濟特區的新亮點和新地標,十字門商務區在未來5到10年里總投資將達380多億元;投資達100億元的長隆海洋公園已經啟動;橫琴島基礎設施配套的BT項目由中冶集團承建,項目涉及金額超過100億元;中電投的多聯共燃氣發電項目,投資120億元。

在5大重點項目中,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項目頗為引人注目。該項目一旦建成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集會展、遊樂、酒店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海洋樂園,年接待遊客能力將達1000萬至1500萬人次。

隨著橫琴新區的開發,港珠澳大橋的動工建設,珠海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珠海試圖在未來的30年里實現「彎道超車」。

自經濟特區成立以來,珠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直堅守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條底線。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鍾世堅在接受《中國城市面面觀·書記市長系列訪談》之邀做客人民網介紹說:「從建特區的初期,我們市委市政府就清醒地認識到,環境保護對珠海這個城市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那個時候,對粗放型的項目,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高耗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